第二百九十一章 高丽野史

第二百九十一章 高丽野史

虎驮太华入高丽,波斯鼻孔撑白日。----------宋.黄庭坚《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话说袁绍进攻孔北海,曹操觊觎青州已久,自然虎视眈眈。陈龙北上冀州之后,田丰、麴义的自立,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陈龙扮演的龙珠作为蝴蝶的翅膀,当然是其中的关键。想不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层一层传导,竟然一直到了辽东郡公孙度处。公孙止作为公孙纪的使者,又给盘踞辽东多年的公孙度和公孙渊父子打了一剂强心针。

公孙度手下,除了至亲骨肉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晃、公孙修之外,阳仪、柳毅、凉茂等亲信。其中凉茂乃公孙度将其扣留在辽东,虽然开始并不为公孙家效力,但最后还是在公孙家商议曹操北征时谁能抵御曹军的会议上献出了建言,当时将领们皆说可以抵御曹操;但凉茂则说曹操定国安邦,而公孙一族若反抗则是反抗东汉,必会遭到诛杀,后得到了赞同,于是公孙家向曹操拜服。

另外,公孙模、韩濊、张敞等皆为心腹,其中韩濊强盛,郡县不能约束,百姓大多跟随其流入朝鲜半岛。后来,公孙康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

另外,郭昕乃公孙渊部下大司马长史,曾在公孙渊授意下与群臣上书魏为渊求封国,柳浦为公孙渊部下参军臣,曾在公孙渊授意下与群臣上书魏为渊求封国,卑衍乃公孙渊部下大将,曾迎战司马懿军大败,演义里战败后被夏侯霸阵斩,杨祚乃公孙渊部下大将,迎战司马懿军,大败后投降;伦直在公孙渊造反时,与贾范苦谏,却反被渊所杀。贾范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曹魏,也被公孙渊斩首。

王建乃公孙渊的相国,司马懿伐公孙渊时,公孙渊派他与御史大夫柳甫向司马懿乞降,司马懿不许,将二人斩之,首级付与公孙渊。

柳甫乃公孙渊的御史大夫,司马懿伐公孙渊,公孙渊令其与相国王建往魏寨请降。懿不许,将二人斩之,首级付与公孙渊。

卫演乃公孙渊部下侍中,司马懿围困公孙渊于襄平城中,先遣王建、柳甫请降不成,只得再度命卫演前去魏营请降,并表示愿送子公孙修为人质。司马懿曾言:“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斥退卫演。

公孙模与高句丽最好,于是公孙止来到襄平的消息再次泄露。韩濊本已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忽闻公孙模的消息,倍感振奋,若襄平空虚,则辽东一地,胜过空旷的高句丽多矣。

高句丽,乃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汉元帝建昭二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故称高句丽。

朱蒙是夫馀王族的成员。夫馀王族内部的争权斗争而迫使朱蒙南奔,于公元前三十七年在新宾县永陵镇南建立高句丽国。

高句丽在其成立的初期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几个部落设为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正史中,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七十年后,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公元三百一十一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的机会,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水陆通道,然后于三百一十三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又于三百一十四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及至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执政之时,向外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除了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外,约在广开土王十三年(公元404年)全部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高句丽国的领域空前扩大。

高句丽的扩张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丸都城受到前燕攻击时,百济近肖古王率军进攻高句丽的平壤城,高句丽故国原王出兵交战,被流矢射中,当月二十三日去世。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新的法律出台,从中原引入的佛教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 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其十九世朝广开土镜,平安好太王卒掠有辽东之地。

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六十四个城池,约一千四百个村庄。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人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高句丽长寿王登基后,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高句丽在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八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之下,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而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

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了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

正史中,平阳王居然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士兵,未战而身先死。

隋军撤退,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随即罢兵,待之如初。

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隋炀帝再度决定征讨高句丽。隋炀帝下诏集结天下的军队,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除了军队以外,另外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在一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过度残暴的征敛百姓,导致百姓困穷,百姓的物资与民力都衰竭了,当顺民就会遭遇承受不了的冻馁,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剽掠反而能活的久一点,于是百姓开始聚集起来反抗。王薄、豆子颃、窦建德等等百姓农民起义,从此开始,百姓农民起义蜂起,不可胜数,攻陷城邑。隋炀帝命令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抓获就斩杀,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百姓农民起义出现,仍然禁止不了百姓农民起义。

大业八年正月,应征的隋朝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有军人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此外为其运输物资的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可谓一场生死豪赌。

大业八年的三月底,隋朝大军抵达了辽河。因为隋军造的桥距离岸边还差数米,所以隋军赴水与对岸的高句丽军交战,结果隋军死亡甚众,隋朝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之后隋军加长了桥梁,终于渡过辽河,在东岸击败高句丽军。最开始隋炀帝在辽水会师的时候,隋炀帝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所以命令他们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隋炀帝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

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好多次,隋炀帝仍然不醒悟。隋军没有攻下辽东城,即使之后炀帝亲自到前线指挥,但士气已经衰落的隋军在辽东守军的顽抗下又僵持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这个城池。

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进入浿水,然后率领精兵四万登陆攻打平壤,结果高句丽打的来护儿大败,隋军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宇文述等人率领隋军三十万人,被高句丽打的惨败,隋朝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宇文述等九支军队渡过辽河时,有三十万大军,等到返回辽东城时,只有两千七百人,物资储备兵器军械巨以万计,也丢失殆尽。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以惨败而告终。

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正月,炀帝下诏征集天下兵集于涿郡,还开始召募百姓为后勤。大将杨玄感因为杨广的猜忌决定造反,隋炀帝密召诸将,密令撤军。隋军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堵塞不动,皆弃之而去。隋军众心汹惧,混乱的失去了部署划分,诸道分散。高句丽出动数千士兵追击,因为隋军太多,所以不敢靠近。隋朝后军仍然有数万人,高句丽跟随抄击,最后的羸弱的数千隋朝尾军,被高句丽杀掠。而杨玄感的叛乱被迅速平定。

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是在大业十年,隋炀帝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三月,隋炀帝到达涿郡,隋军士卒在路上逃亡相继。隋炀帝到临渝宫祭黄帝,斩杀叛军者以衅鼓,仍然无法阻止人们逃亡。七月秋初,隋炀帝车驾到达怀远镇。这时候,隋朝国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隋朝来护儿向平壤进军,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于是遣使请降。隋炀帝非常高兴,遣使召来护儿率军返回。高句丽的请降,却并非真正归附,只不过是诈退隋军的一种缓兵之计。而“自负才学”的杨广,对此却未能识破,竟下令班师还朝。

大将来护儿认为此时正是攻破高句丽的好机会,想继续进攻,不肯奉诏,但是诸将听从隋炀帝的命令,都请返回,来护儿才奉诏退军返回。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的战争,连年征战使数百万人丧生,过度残暴的征敛与统治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时,就开始爆发隋末农民起义。至隋炀帝第三次征高句丽,各地大量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名存实亡。

十月,丁卯,隋炀帝到达东都,己丑,到达西京。征高句丽王高元入朝,高元却没有来。隋炀帝下令将帅严装,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最后没有成行。

在隋炀帝第三次征讨时,高句丽王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俘获大批隋人不放还,后世中原人到高句丽,“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高句丽还在,隋朝却大乱灭亡,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被败坏殆尽。隋炀帝造成的大乱严重削弱了华夏,导致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还留下严重分裂内战,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而**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极盛程度,突厥可汗将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区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可汗还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取得中原,华夏面临被突厥灭亡的危险。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华夏被大乱严重削弱,对华夏的破坏远大于对高句丽的破坏,对后世征高句丽,反而有不利影响。

而东汉末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旋败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梁子。公孙氏欲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高句丽要想实现独霸辽东的预想,也必须要排除掉公孙氏这个障碍。二者都心怀鬼胎,互相提防。但高句丽毕竟力弱,主要采取保境安民的守势,待机而动。而机会终于来了,拔齐对新大王言道:“公孙度大军若西向攻刘虞,此统一辽东、辽东千古一时之机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对决第三百七十一章 潜入邺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动之以利第五百七十四章 青釭绝影第一百八十五章 搜捕大仇第七百三十二章 潜龙在渊第五百二十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声名鹊起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师第四百零七章 文舒试剑第三百九十七章 碧螺宫前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装北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弃暗投明第四百四十九章 动之以利第三百六十三章 十天之赌第五百六十九章 亲如一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同世界第六百三十七章 程昱断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同盟背叛第四百一十章 铁鞭救主第五百九十章 黄须爱儿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二百四十章 飞燕来投第六百九十二章 无敌旋风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第二百一十四章 陈龙心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说仲达第五十章 抽刀断水第六十九章 义收周仓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枪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两岸猿声第六百七十六章 高超演技第四百三十九章 江夏难求第二百五十二章 栈道历险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语重心长第六百一十九章 荆州廖立第四十二章 龙临洛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显神通第六百一十五章 五大家族第五百零二章 乱华前奏第五十七章 盘龙七探第八十九章 团息神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成公真君第二百零七章 当年公瑾第四百三十五章 诸葛首计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七百三十六章 无言以对第一百七十一章 醋海翻波第八百二十三章 相思云麓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计划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镜先生第八十二章 何后之殇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汉医仙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况空前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犊第四百四十二章 复苏枭雄第二百零四章 却月之战第六百九十章 大打出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常胜将军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豹蔡琰第六百八十四章 刀法对决第八十三章 忧思难忘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寿皇后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六章 山重水复第三百四十章 雷电之威第七百九十九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六十五章 奇袭合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况空前第四百一十一章 剑主之争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敬雄辩第一百零二章 文长初见第三百零四章 枭雄末日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山雪崩第一百二十二章 凶嫌袁术第五百六十八章 蝴蝶效应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龙蛇第三百七十八章 两面受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义劝颜良第七百零四章 争取时间第九十四章 将星云集第七百四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长安大战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战长安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战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七百四十五章 翼德娶妻第二百九十八章 两位皇叔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大地大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月氏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仇上加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重绞杀第四百五十四章 第一刺客第五十九章 游龙惊凤第五百二十章 纸上谈兵第三十三章 战备升级
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对决第三百七十一章 潜入邺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动之以利第五百七十四章 青釭绝影第一百八十五章 搜捕大仇第七百三十二章 潜龙在渊第五百二十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声名鹊起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师第四百零七章 文舒试剑第三百九十七章 碧螺宫前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装北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弃暗投明第四百四十九章 动之以利第三百六十三章 十天之赌第五百六十九章 亲如一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同世界第六百三十七章 程昱断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同盟背叛第四百一十章 铁鞭救主第五百九十章 黄须爱儿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二百四十章 飞燕来投第六百九十二章 无敌旋风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第二百一十四章 陈龙心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说仲达第五十章 抽刀断水第六十九章 义收周仓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枪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两岸猿声第六百七十六章 高超演技第四百三十九章 江夏难求第二百五十二章 栈道历险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语重心长第六百一十九章 荆州廖立第四十二章 龙临洛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显神通第六百一十五章 五大家族第五百零二章 乱华前奏第五十七章 盘龙七探第八十九章 团息神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成公真君第二百零七章 当年公瑾第四百三十五章 诸葛首计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七百三十六章 无言以对第一百七十一章 醋海翻波第八百二十三章 相思云麓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计划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镜先生第八十二章 何后之殇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汉医仙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况空前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犊第四百四十二章 复苏枭雄第二百零四章 却月之战第六百九十章 大打出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常胜将军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豹蔡琰第六百八十四章 刀法对决第八十三章 忧思难忘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寿皇后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六章 山重水复第三百四十章 雷电之威第七百九十九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六十五章 奇袭合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况空前第四百一十一章 剑主之争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敬雄辩第一百零二章 文长初见第三百零四章 枭雄末日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山雪崩第一百二十二章 凶嫌袁术第五百六十八章 蝴蝶效应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龙蛇第三百七十八章 两面受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义劝颜良第七百零四章 争取时间第九十四章 将星云集第七百四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长安大战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战长安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战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七百四十五章 翼德娶妻第二百九十八章 两位皇叔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大地大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月氏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仇上加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重绞杀第四百五十四章 第一刺客第五十九章 游龙惊凤第五百二十章 纸上谈兵第三十三章 战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