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燕京学府

随着燕京的扩建,开办学府的事情也已是刻不容缓。即将建成的学府,将以城市的名字命名,正式确定名为燕京学府。

在新的校址落成之前,所有的师生们临时在燕京原有的蓟郡太守府内,进行授课与学习。燕京学府落成之后,全体师生在搬入新址。届时,燕京学府将是全国规模最大、教材最全面的高等学府。

经过初步的划分,燕京学府暂时划分为八个专程科目,分别是儒学、医学、匠学、商科、兵科、农科、法理和杂学。其中,蔡邕当仁不让的担任起了院长的职务,并且兼任儒学讲师。不过,经过蔡邕和敖烈的商议之后,燕京学府所教授的儒学,将不再是为统治阶层服务,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做学问的方面上来,引导学生们通过儒学来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后世的哲学有些类似。

其他几门课程,敖烈也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华佗自然是担任医学的首席讲师;王浑担任匠学的首席讲师;商科的讲师,暂时由敖老丈兼任;因伤残而退居二线的徐荣,则是担任起了兵科的首席讲师;农科因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刘虞就主动担任起了首席讲师,在幽州担任州牧多年,刘虞对农务方面还是很在行的,而且熟悉幽州的气候变化,因此显得游刃有余;法理学则是由诸葛亮和贾诩暂时兼任,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之后,再补充上去;最后一门杂学,由敖烈亲自担任首席讲师,因为敖烈有着各种各样来自后世的知识,讲解杂学,倒也是毫不费力。

除了以上几名首席讲师之外,敖烈还花重金,聘请了幽并二州内,有名望的人来担当各门功课的讲师,根据这些名士的专长。把他们安排的合适的位置上去,真正做到了术业有专攻。

随着燕京学府的正式开办,大批寒门士子蜂拥而来,分别聚拢到各位讲师门下,以期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这些穷困的寒门士子而言,能够不用交学费,就能到当世名士的指点,他们的心中很是感激,因此学习的也很刻苦。另外还有大量的普通百姓,把自家的孩子送入学院学习。一来学院提供食宿。可以减轻家中的负担;二来也期盼自家的孩子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将来也好有个出路。

短短半个月之内,前来燕京学府报名学习的生员,就达到了近千人之多。当然,这些前来报名的人。还要经过考核和审查之后,才能正式进入学院学习。敖烈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不学无术之人,借着学习的名义,来学院混吃混喝;同时也尽最大可能的,把混杂在报名生员中的奸细排除出来,杜绝被敌人从内部渗透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层层考核和审查,第一批正式学员的名单确定了下来。一共有七百八十三人。

除了生员之外,还有一些颇具名望之士,向蔡邕递交了申请,请求进入学院做讲师。把这些名士吸引过来的,自然就是东观内的藏书临本了。其中有三个人的到来。大大出乎了敖烈的意料,让敖烈认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东观藏书的诱惑力。

第一位就是诸葛亮的老师之一,水镜先生司马徽。对于司马徽的到来,敖烈是倒履相迎,敬如上宾。通过交谈,敖烈得知司马徽之所以前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自然就是那些东观藏书的临本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司马徽放心不下诸葛亮,怕诸葛亮半途离开鹿门山学院,而荒废了自身的功课,对于诸葛亮这么一个天子出众的好苗子,司马徽是很喜欢的,于是也就追了过来,有心帮助诸葛亮完成学业。

第二位是在历史上建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陈长文。他前来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东观藏书的临本。对于陈群,敖烈接待他的规格,不亚于司马徽。敖烈知道,陈群可是在史书中被忽略掉的大才之一。在历史上,史学家对陈群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九品中正制,但是敖烈清楚,陈群的才能绝不仅限于此,能够一手帮助曹丕建立起魏国的人,会是那么简单的角色么?

至于第三位,简直让敖烈如获至宝。他就是马钧。马钧前来的目的倒是很简单,他久闻王浑技艺精湛,并且创造出了浑铁这样质地坚硬且极具韧性的金属,心中对王浑仰慕已久,此次前来,就是要拜在王浑门下学艺的。敖烈对马钧的重视,是有理由的。在历史上,马钧是出了名的能工巧匠,曾研制出翻水车、织布机等多种跨时代的发明,并且还对诸葛亮首发的诸葛连弩进行了改造,要不是当时的曹魏政权对马钧不够重视,说不定马钧还能造出什么令人吃惊的东西来呢。

随着司马徽三人的到来,燕京学府的名声无形中被提升了一大截,同时也解决了目前首席讲师配备不足的问题。司马徽到来之后,和刘虞共同担任农科的首席讲师,从而大大缓解了刘虞的压力;同时,诸葛亮和贾诩也被解放了出来,改由陈群担任法理学的首席讲师,让能创立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讲解法理,敖烈也放心的很;马钧则是被安排到了王浑的门下,一边跟随王浑学习技艺,一边担任讲师,教授学员们一些器械方面的知识。

当燕京学府的一切事物都步入正轨之后,顾雍愁眉苦脸的把一张预算清单递到了敖烈的面前。身为幽州牧长史,顾雍要负责幽州境内一切的财物开支,原本扩充军备、招募新兵就已经让顾雍犯愁了,现在又加上燕京学府近千名师生的用度,让顾雍直接就陷入了崩溃,他去哪找这么多的钱财啊?无奈之下,顾雍只好把目前财政上的窘境,诉苦到了敖烈的面前。

“主公,目前幽州已经出现财政赤字了,在这样下去,恐怕连三个月都支撑不到了。”顾雍苦闷的说道。

敖烈也是苦恼的挠了挠头,无奈的说道:“元叹,实在不行的话,你和崔季珪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先从并州调一批钱粮物资过来,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按照敖烈的设想,以崔琰之能,到并州上任之后,必定会把并州搭理的井井有条,从并州调运钱粮,应该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顾雍皱着眉头说道:“主公,从并州调运钱粮,也并非长久之计。目前,我军仅仅是扩军和燕京学府两项开支。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等到鲁子敬那边动工扩建燕京之后。所需更是天文数字,届时,又上哪里去找那许多钱财?”

听着顾雍担忧的话语,敖烈这才真切意识到。做个大当家的不容易。各个方面都要面面俱到,幸亏麾下的一干能吏们尽心辅助,这才能让敖烈的幽并集团稳如泰山,为大汉江山,保留下最后的一点火种。

“那依元叹之见,该当如何?”敖烈转头问向顾雍。

顾雍沉吟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道:“主公,在幽并境内,目前只有万通商会一家大型的商行。虽然在敖老丈的经营下,为我军聚拢了大量的财富,但远远不足以独力支撑起我军的全部开销。依我之见,主公应该在万通商会未曾涉及到的空白领域内,引导另一些商会进入幽并。以弥补万通商会遗漏下的不足,既能进一步促进幽并的经济发展,又能为我军带来更多的财富。”

敖烈惊诧的看着顾雍,心中升起招商引资四个大字。顾雍所说的这番话,理解成后世的白话文,就是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和物产,引进外来资本的投入,从而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招商引资吗?难怪在历史上,顾雍能够坐上吴国丞相的位置,执掌吴国长达十九年之久,其眼光和见解,当真是有独到之处。丝毫不愧于后世对他密重之才的评价。

震惊之后,敖烈满怀希冀的看向顾雍,说道:“元叹大才,世所罕见。说下去,把你心中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对于目前财政紧缺的状况,顾雍早已忧心好久了,并反复思索了针对这种状况的应对之策,今日既然敖烈问了起来,顾雍索性也就一吐为快了:“主公,目前有实力有能力为我军带来财富、且距离幽并最近的大型商会,只有冀州邺城的甄家。当代家主甄逸性情洒脱,身上没有世俗商贾的那股铜臭味道,是主公应尽力争取的对象。甄家以盐业为主,其他如茶叶、丝绸、银庄等行业均有涉猎,和敖老丈的万通商会并无直接利益冲突。”

抬头看了敖烈一眼,见到敖烈正在认真听取自己的意见,顾雍继续说道:“现在袁绍因纠合其他诸侯伏击主公之事,名望跌倒了最低谷,而且冀州现在还并没有完全落入袁绍的手中,甄家此刻必定是举棋不定,不知道该不该把宝压到袁绍的身上,这就留给了主公时间,主公应尽快联络甄家,让甄家迁居到燕京,让他们看到燕京潜在的巨大商机,之后主公在给予甄家一定的福利政策,减免一些赋税,相信以甄逸的精明,八成会同意主公的邀请,投效到主公麾下。”

袁绍在讨董之战时,暗地里派出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趁着冀州牧韩馥离开冀州的空隙,袭取了冀州大部分地区。本来在讨董之战结束之后,袁绍要一举拿下冀州全境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因为在沙县伏击敖烈,使袁绍遭到了好些有见识文人的口诛笔伐,其声望跌倒了冰点,导致冀州境内民众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再像之前那么不遗余力的支持袁绍了。这就直接导致了袁绍现在的困境,一方面急于向外扩张,增强自己的实力,用实力来压倒那些如潮的批评;但是另一方面,却迟迟未能全据整个冀州,使得他向外扩张的脚步一拖再拖。

正因为袁绍有着相互矛盾的外忧内患,所以,袁绍必定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拉拢甄家的。说到底,甄家只是商贾之家,在汉代,商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相比于甄家,袁绍还不如去拉拢那些可以左右冀州大局的名门望族呢。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出身,他可不会像敖烈这么缺钱,即使甄家再怎么有钱,那也不是袁绍第一批需要去拉拢的目标。

ps:

ps:本来说今天要爆一下的,结果电脑出了问题,先更两章,稍后大琨尽力多更。

第467章 暗影疏香第44章 三年之后第371章 开诚布公第15章 再遇佳人第397章 三线开战(一)第246章 军政分离第296章 血战洛阳(一)第2章 汉末重生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87章 王者归来(四)第276章 巧舌如簧第335章 刘备得蜀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126章 我叫孙仁!第215章 用粮草钓鱼(二)第103章 东风破、百花残(二)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154章 吕布再扬威第372章 秉烛夜谈第263章 且看马如龙第335章 刘备得蜀第220章 龙骧扬威(二)第321章 永不磨灭的番号第75章 锦帆甘宁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270章 封狼居胥(六)第153章 斗阵!第10章 相互授艺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205章 半渡而击之(一)第60章 河东徐晃第217章 汇合吕布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170章 血色归途(二)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158章 束手就擒第426章 勾结孟获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304章 受封燕王第395章 风起云涌(三)第173章 血色归途(五)第173章 血色归途(五)第297章 血战洛阳(二)第366章 抉择第22章 才高八斗第159章 里应外合第420章 初战失利第462章 治理江东第一诏第288章 斩杀袁熙第444章 浪淘风簸自天涯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1章 光武秘宝第277章 凤雏归刘备第240章 坐领江东第313章 连战连捷第57章 毒士贾诩第401章 三线开战(五)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350章 死亦为鬼雄第453章 谁是谁的菜第157章 一石三鸟第472章 举国征兵第398章 三线开战(二)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408章 激战葭萌关(一)第77章 卧龙和凤雏第488章 决战官渡(三)第156章 谁说歌姬无情义!第23章 秉烛夜谈第60章 河东徐晃第298章 血战洛阳(三)第77章 卧龙和凤雏第449章 恩威并施第439章 香消玉殒第208章 曹操的野望第389章 改元康乾第169章 血色归途(一)第64章 火烧伏牛山第336章 失魂落魄第330章 平定凉州第366章 抉择第405章 再次卖主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87章 王者归来(四)第391章 大战前夕第404章 噩耗!还是噩耗!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43章 天子诏书第66章 血杀!血杀!!第69章 秘宝现世第197章 俘获芳心第247章 三大杀器第178章 神医到来第175章 血色归途(七)第97章 功成万骨枯(三)第286章 袁绍的反应第463章 扩军备战(一)第355章 不欢而散
第467章 暗影疏香第44章 三年之后第371章 开诚布公第15章 再遇佳人第397章 三线开战(一)第246章 军政分离第296章 血战洛阳(一)第2章 汉末重生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87章 王者归来(四)第276章 巧舌如簧第335章 刘备得蜀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126章 我叫孙仁!第215章 用粮草钓鱼(二)第103章 东风破、百花残(二)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154章 吕布再扬威第372章 秉烛夜谈第263章 且看马如龙第335章 刘备得蜀第220章 龙骧扬威(二)第321章 永不磨灭的番号第75章 锦帆甘宁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270章 封狼居胥(六)第153章 斗阵!第10章 相互授艺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205章 半渡而击之(一)第60章 河东徐晃第217章 汇合吕布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170章 血色归途(二)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158章 束手就擒第426章 勾结孟获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304章 受封燕王第395章 风起云涌(三)第173章 血色归途(五)第173章 血色归途(五)第297章 血战洛阳(二)第366章 抉择第22章 才高八斗第159章 里应外合第420章 初战失利第462章 治理江东第一诏第288章 斩杀袁熙第444章 浪淘风簸自天涯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1章 光武秘宝第277章 凤雏归刘备第240章 坐领江东第313章 连战连捷第57章 毒士贾诩第401章 三线开战(五)第461章 双雄归附(二)第350章 死亦为鬼雄第453章 谁是谁的菜第157章 一石三鸟第472章 举国征兵第398章 三线开战(二)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408章 激战葭萌关(一)第77章 卧龙和凤雏第488章 决战官渡(三)第156章 谁说歌姬无情义!第23章 秉烛夜谈第60章 河东徐晃第298章 血战洛阳(三)第77章 卧龙和凤雏第449章 恩威并施第439章 香消玉殒第208章 曹操的野望第389章 改元康乾第169章 血色归途(一)第64章 火烧伏牛山第336章 失魂落魄第330章 平定凉州第366章 抉择第405章 再次卖主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87章 王者归来(四)第391章 大战前夕第404章 噩耗!还是噩耗!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43章 天子诏书第66章 血杀!血杀!!第69章 秘宝现世第197章 俘获芳心第247章 三大杀器第178章 神医到来第175章 血色归途(七)第97章 功成万骨枯(三)第286章 袁绍的反应第463章 扩军备战(一)第355章 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