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孤身入城

刘备此时闻言也是止住悔意,低声道:“此番抵御曹军,皆依军师之计行事,待安然退入樊城再做打算。”

众人听言,便齐齐看向诸葛亮,诸葛亮此时再无那轻视之色,一整衣襟,将手中羽扇放于桌上,起身道:“新野区区小县,今幸而城中百姓不多,我欲将城中百姓与诸位家眷一同送至樊城,以新野空城诱曹军前部入内,再一举破之,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与众将听言眼中顿时一亮,而刘封则是一副冷静神情,心知诸葛亮意欲火烧新野,待曹军前部混乱之时再放水淹之,如此便可重挫曹军锐气,为其下一步打算赢得时间。

“军师此计甚妙,若是以新野空城静待曹军,便可出乎曹军意料之外,再突袭其前部,此战定可战而胜之,请军师下令便可。”

刘备显然已是认可了诸葛亮计谋,刘封也是百无聊赖,等待看诸葛亮派其去何处设伏,好于阵前演练孟瑶所教习之阵法,提升其麾下那四百骑兵战力。

但诸葛亮刚一开口,便是让刘封吃了一惊,只见诸葛亮略一思索,便看向刘封,郑重言道:“此次伏击曹军,便是为城中百姓及诸位家眷赢取时间,好教其撤入樊城,子威将军一身武力,更兼颇通谋略,现命汝引本部四百骑兵,护送城中百姓及诸位将军家眷,速速撤入樊城,子威将军对此不可懈怠,刘琮已然投了曹操,此事若是走漏风声,恐其截击,故需即刻出发,适才吾已派士卒赶往樊城,接引子龙将军引五千军前来新野共击曹军前部,子威将军到樊城后,便以本部及城中一千军士守住樊城,静待吾等。”

刘封却是没有想到,诸葛亮此时将这护送百姓家眷之责交于他手中,此任务虽无甚危险,却也责任重大,一旦哪位将军家眷有恙,刘封便逃不脱干系,乃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事,刘封心中暗叹一声,不由赞叹诸葛亮,如此时刻还能想到微微摆其一道之事。

但事已至此,刘封却也不得不领命,想到此番撤入樊城,并无人知晓,故其麾下亲兵应是无甚伤亡,心下才稍安,抱拳领命道:“封谨遵军师之命,诸位家眷交于吾手,但请诸位放心,伤了一分一毫,封便以命相抵!”

抛下这番言论,刘封便匆匆退出了议事厅,撤退全城百姓事关重大,虽此时百姓大都已然得知了曹军来攻之事,却不曾想全城撤入樊城,故刘封第一时间便到了军中,命黎闯率军奔走相告,半个时辰后便于城门处集合出发。

新野小县,城中本无许多百姓,半个时辰未到,百姓便已收拾停当尽皆立于城门之外,等候刘封调遣。

由于刘封手中仅有四百骑兵,一番思量之下,便教黎闯领兵一百,与城中百姓乘船赶往樊城,刘封亲自与孟瑶领兵三百,护送众将家眷老小,兵分两路,浩浩荡荡便赶往樊城。

刘封既已出发,便不再挂念新野之事,他心知以诸葛亮之能,有心算无心,又有天时地利相助之下,定能全身退回樊城,而令其担心者,便是入了樊城后之事,虽在刘琦去往江夏之时刘封便已告知,一旦曹操派大军出动,便教其整顿兵马,静观其变,一旦刘备遇险便率军救之,但樊城至江夏路途遥远,若是携带家眷前往,则势必会沿途与曹军恶战数次,刘封一路苦思应对之策,却是已然到了樊城城下。

刘封将众将家眷送入樊城,便登上城墙观察黎闯船只,见其俱是远远在白河之上奔樊城而来,心中这才稍安,此时刘封环顾四周,忽然见樊城之南,襄阳城隔着汉水几乎清晰可见,刘封心中一动,便是涌出一计。

此时天色已然过了午时,刘封心知诸葛亮伏击曹军前部,势必战至次日天明方可返还,便立即入了樊城帅府之中,将孟瑶叫至身前,低声说了一番密语。

“将军怎可以身犯险,待那诸葛亮来此,必会有计策脱身,将军若是私自前往,一旦有了闪失,情势危急之下恐他人难以顾全将军安危。”

孟瑶听了刘封之计,却只是摇头,并不赞同刘封那兵行险着之策,而后刘封却又坚持己见,孟瑶最终才勉强点头,口中言道:“将军明日天明前定要回到樊城,不然诸葛亮等人归来不见将军,定会生疑,于将军并非善事。”

刘封略一点头,又叮嘱了孟瑶一番城中布防之事,便离了帅府。

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刘封却是已经一袭布衣,手中拿一口短刀,现身于襄阳城门之外,俨然一副游侠打扮,襄阳城中百姓,已然知晓刘琮降了曹操之事,倒也不惧战事,已然人声鼎沸,一副祥和之景象。

刘封前世便精通这隐匿之术,不多时便已混入襄阳城中,并于一茶楼中将城中权贵住所尽皆打探清楚。

得知了诸多信息,刘封便于襄阳城中随意行走,实则是在观察城中地势,以备不时之需,终于,天色将晚,城中百姓渐渐稀少,刘封便借着夜色,行至一处高墙深院跟前,那不远处木门之上,便是悬挂着“蔡府”二字,此处乃是蔡瑁府邸,蔡瑁家族本是荆州名士,其府门所在,几乎是无人不知,故刘封轻易便摸到了门口。

立于墙外,刘封细细听了片刻,便知墙内有数队军士夜间巡逻,端的是防范严密,但却拦不住刘封,刘封又听了数遭,便知这外院之中共四队军士,每队八人,于是便想寻个空隙进入院内。

刘封正在默默计算步数,却忽听身后异响传来,只得抽刀回身,却见身后乃是一身长八尺大汉,面色通红,手中也是拿一把短刀,此人显是未能料到刘封反应如此迅猛,刚刚近身便已被刘封抵住了咽喉,动弹不得。

“汝乃何人,今夜若坏我好事,便叫你人头落地!”刘封一看便知此人并非是蔡瑁府中之人,却还是手握短刀,想要诈一诈此人来历。

第387章 马超的去向第230章 扫清障碍(第二更)第76章 良将贤臣第162章 鸿门宴上第19章 领罚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5章 剿匪第375章 止住损失第91章 孙权之谋第269章 发展骑兵第137章 凯旋第438章 不得不发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325章 一统南中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345章 识破第554章 时间差第222章 前路凶险(第三更)第261章 退无可退第322章 无息的闪电战第517章 霹雳车第273章 夜会第466章 黯然退场第175章 雒县攻防第237章 步步为营(第一更)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238章 法正献策第110章 称心如意第524章 最后的嘲讽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147章 等价交换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467章 再次来袭的猜测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374章 不再一边倒的战斗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504章 浴血奋战第276章 踏上归途第567章 拿下第32章 救弟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299章 行动第266章 时局纷乱第13章 矛盾初现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76章 僵局第194章 智取第433章 迁往襄阳第426章 调虎离山第79章 再至柴桑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388章 圆满归来第565章 洛阳之战第28章 一年之约第309章 曹植的举荐第502章 邓艾的表演第211章 讨价还价(第二更)第176章 拔寨第560章 兵临潼关第166章 旗开得胜第152章 长沙密会第20章 公子刘琦第478章 孙权所在第75章 夜谈第530章 定计庐江第451章 君臣争执第52章 辩驳第500章 邓艾的坚守第227章 碾压(第一更)第319章 分羹无望第11章 救驾第548章 如何称霸第347章 偏门之计第125章 功败垂成第323章 都督间的差距第343章 亲征襄阳后记第25章 魏延第84章 志趣相投第268章 对峙第282章 凉州的价值第173章 智取第102章 战况第441章 料敌于先第385章 无奈的张飞第323章 都督间的差距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436章 动员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国第249章 以战养战第496章 及时赶到第72章 暂且离去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133章 料敌于先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31章 布衣战许褚第276章 踏上归途第170章 退张鲁第96章 提请
第387章 马超的去向第230章 扫清障碍(第二更)第76章 良将贤臣第162章 鸿门宴上第19章 领罚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5章 剿匪第375章 止住损失第91章 孙权之谋第269章 发展骑兵第137章 凯旋第438章 不得不发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325章 一统南中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345章 识破第554章 时间差第222章 前路凶险(第三更)第261章 退无可退第322章 无息的闪电战第517章 霹雳车第273章 夜会第466章 黯然退场第175章 雒县攻防第237章 步步为营(第一更)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238章 法正献策第110章 称心如意第524章 最后的嘲讽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147章 等价交换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467章 再次来袭的猜测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374章 不再一边倒的战斗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504章 浴血奋战第276章 踏上归途第567章 拿下第32章 救弟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299章 行动第266章 时局纷乱第13章 矛盾初现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76章 僵局第194章 智取第433章 迁往襄阳第426章 调虎离山第79章 再至柴桑第434章 履行承诺第388章 圆满归来第565章 洛阳之战第28章 一年之约第309章 曹植的举荐第502章 邓艾的表演第211章 讨价还价(第二更)第176章 拔寨第560章 兵临潼关第166章 旗开得胜第152章 长沙密会第20章 公子刘琦第478章 孙权所在第75章 夜谈第530章 定计庐江第451章 君臣争执第52章 辩驳第500章 邓艾的坚守第227章 碾压(第一更)第319章 分羹无望第11章 救驾第548章 如何称霸第347章 偏门之计第125章 功败垂成第323章 都督间的差距第343章 亲征襄阳后记第25章 魏延第84章 志趣相投第268章 对峙第282章 凉州的价值第173章 智取第102章 战况第441章 料敌于先第385章 无奈的张飞第323章 都督间的差距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436章 动员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国第249章 以战养战第496章 及时赶到第72章 暂且离去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133章 料敌于先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31章 布衣战许褚第276章 踏上归途第170章 退张鲁第96章 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