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作者是谁?

听到了那令人凄婉欲绝的吟唱声,刘琦不由得浑身震撼,眼泪也随之留了下来,不仅仅是为了蔡文姬母子,也是因为自己诸多的感触。

前世的刘琦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亲情的珍贵,直到他死后重生在一千九百年前,才感觉到父母亲情的可贵,于是他不可遏制的思念自己在前世的父母,虽然他还活着,他的父母也活着,但是他却再也不能见到他的父母,此情此景,每当想念都会令人肝肠寸断。

而幸运的是,他在这一世恰好遇到了一个慈父,刘表虽然并无大志,但是对他却真的很不错,令他重新体会到了亲情的存在。

可是接下来不幸再次发生,逆弟刘琮竟然受到蔡瑁的蛊惑,与人合谋毒死了自己的老父,这个能够让他再次感受父母亲情、天伦之乐的老人。

所以,听闻消息的刘琦在悲愤之下立刻起兵赶回襄阳,愤怒的杀死了那个毁灭他亲情的逆弟刘琮,而且残忍的对他施以弃市的刑罚。

所谓弃市,就是当众开刀问斩,其实刘琮虽然可恶,以他公子的身份,只消赐他三尺白绫,令他自缢而死就足够了,但是刘琦却让他死无全尸,而且下令即便是死后,也不能让刘琮回归祖坟,这主要是因为刘琮夺走了自己的父子亲情。

后来,刘琦又有了儿子刘益,他对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体验就更加深刻了,这么多年的征战,使得他很少有时间在家陪陪儿子,但是哪一次出征在外,他又不想念自己的儿子?如今新年将至。他还在冰天雪地的并州,对于妻儿的思念自然更加深刻。

也正是如此,他才深深地理解,在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里面,后八拍竟有七拍是在思念儿子。

父母亲情乃是天性。有哪个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是胡虏异种就忍心抛弃的?又有哪个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病有残就忍心撒手不管的?老虎尚且不食子,百姓在俄到绝望的时候,也最多会做到易子而食,而并非烹食自己的亲生骨肉。

可是在后世的历史上,竟然有人以此说事,指责蔡文姬蔡“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这种荒唐的话,你既然有脸指责一个女子失身于胡虏,为何不指责当时的朝廷孱弱,堂堂大汉竟然遭受异族胡虏的欺凌?

这时候夫人刘琦已经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蔡文姬的帐前。他感受着胡笳十八拍里那哀婉欲绝的悲声。又想起前世的父母,这一世已经故去的父亲刘表,还有正在盼他归来的妻儿,不由得轻轻叹息了一声。

只听得帐内蔡文姬轻轻问道:“可是楚公在帐外?”

刘琦轻轻说道:“正是。”

“不知楚公可愿入帐一叙?”

“这……”刘琦迟疑地说道:“深夜相扰,恐为不便。”

却听得蔡文姬说道:“虽是深夜,小女子却是并未安歇,况且楚公于小女子有大恩。更兼帐外风大天寒,楚公不妨入帐一叙。”

“既如此,那就叨扰了。”刘琦说完之后,便轻轻走进蔡文姬的帐内。

来到帐内之后,便见蔡文姬行礼说道:“多谢楚公记挂着小女子,将小女子赎回大汉,楚公此恩此德,琰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

刘琦拱了拱手,轻轻说道:“蔡小姐实在是客气,令尊乃我大汉千年难遇的奇才。小姐却孤身流落异邦,委身,实在是我等汉臣保护不力,令我汉家子女蒙羞,不过某自作主张。却害得小姐与令郎骨肉分离,却是没有想到这一节,好在打错尚未主城,某已向呼厨泉单于请求将令郎送与小姐处,左贤王刘豹已命人连夜去取,想必明日就能来到面前,与小姐重聚。”

“当真?”蔡文姬听了刘琦的话,顿时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她完全没有想到,幸福竟然来的这样快,自己有生之日竟然还能同儿子相见,而且还能够一直在一起,这对于自己来说简直就是福从天降。

而正是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蔡文姬这才有些疑惑的问了一句。

紧接下来她便紧紧地盯着刘琦,凝神的听着他所说的话,真希望他能说出“当真”两个字。

而事实竟然果真就是她所期望的那般,只见刘琦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当真,孤如何会欺骗于你?”

“难道楚公就不嫌弃我那两个小儿是异族胡虏吗?”蔡文姬虽然心中狂喜,但还忍不住问道。

“呵呵,小姐之言差矣,他们的外祖父乃是我大汉千年一遇的奇才,他们的母亲乃是我大汉的才女,他们的身上流淌的,是我大汉的血液,他们自然也是我大汉的儿郎。小姐难道不知?我麾下凉州刺史马超,他的身上就流淌着羌人血液,可是那又如何?还不照样为我所用吗?令郎现在还小,只要让他们享受我大汉的教育,从小就接受我大汉的物质文化,就算他们长大了,也都会自觉地把自己当做是汉人的。”

“可是马超毕竟父祖是我汉人,他们的母系即便是羌人,也算是我汉人家的媳妇,而我那两个孩儿却算是胡虏血脉,因为我最多算是胡人的媳妇……”蔡文姬说道这里,不由得有一丝愧色。

“呵呵,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才女竟然还是这般见识,实在令人不敢苟同。在我大汉,都只认他们是你蔡文姬的儿子,而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生身之父是谁?蔡小姐虽然博学,可知商人祖先契和周人祖先稷的生身之父是何人吗?更何况,英雄不问出身,他们即便是胡人血脉又如何?这要他们为我大汉造福,谁又不会承认他们是汉人?而有些人即便是汉人,可他们做下了许多不利我大汉的事情,千古之后只能留下骂名,又哪里及得上胡人血脉的汉人?比如贼子张纯。引胡虏乱我大汉,又有何资格被称为汉家儿郎?”

刘琦说的慷慨激昂,但是他没想到他这番话对于蔡文姬来说真的是振聋发聩,让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那自卑和羞愧,开始用一种正常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

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的蔡文姬点了点头。敛衽行礼道:“楚公见识不凡,胸襟开阔,令人赞叹,琰衷心佩服。琰今夜听闻楚公所吟诵的诗文甚为新奇高雅,开一代文风,想要请教请教。不知肯赐教否?”

刘琦闻言连忙流了一头冷汗,他对于诗文虽然粗通,却如何敢在真正的名家面前卖弄?虽然记忆中有后世一些诗词大家的名作,但是保不准这个大才女就能看出破绽。

所以便连忙推脱道:“琦哪里有什么才学?这首诗乃是琦偶尔看到了一部古人的诗集,受到启发之后这才作出,虽则看起来随口道来。但这首诗实际上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外如是。”

“呵呵,楚公真是谦虚,连‘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话都是随口道来。还说自己没有才情?你方才说的那部古人诗集在哪里?可否让琰一观?”

“啊,这……”刘琦犹豫了一下,连忙说道:“那部诗集是琦偶然得到的,只是可惜当时得到的时候都已经不全,后来更是在我大意之下被焚毁了,所以,我只记得其中很少的部分。”

“哦?既然如此,楚公能否将你记得的那些诗篇写下来,让琰欣赏欣赏?”蔡文姬的眼中充满了渴望,对着刘琦说道。

刘琦无奈之下。只好先写了一首杜甫的《春望》以应付蔡文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蔡文姬读了这首诗。不由得一脸的震惊。

“国破城荒,天下诸侯战乱不休,花鸟离愁,家书难寄,这首诗描写的不就是大汉离乱,百姓愁苦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百姓离乱的忧愤之情,和当初借助咏王昭君来抒发心中爱国幽愤之情岂不是如出一辙?完全一致的风格,完全一致的忧愤之情,楚公还说不是他自己所做,这可是有些欲盖弥彰了。更何况我自诩家中藏书甚多,古人诗歌搜集了已有不少,还真没听过有哪位在乱世时期的古人能有此才学。”

蔡文姬深深看了刘琦一眼,她哪里知道刘琦这两首诗都出自后世赫赫有名的诗圣杜甫之手,这两首诗即便是在杜诗里面,都属于上乘之作,自然属于才情极高之作,而既然出自同一手笔,虽然或是咏古,或是讽今,但都是抒发感情之作,自然风格一致。

因为不知道,所以蔡文姬才更加认定,这两首诗定然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根据自己的推测,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应该就是眼前的这个楚公。

“他可是荆州牧刘表之子,受到了极为高深的儒学教育,能够有这样惊人的才学丝毫不为过。我还听说他曾做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如果没有才情的话,如何能做出这等震惊四座的诗句来?”

原来当初刘琦作过的诗经过蒯如玉、黄月英、甄洛等人的传唱,早已经是妇孺皆知了,蔡文姬只是在军中略一打听,便知道了有关的事情,她本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刘琦有才,如今见刘琦随口就吟诵出了两首风格一致的诗歌,自然认定所谓的诗集实际上子虚乌有的,真正的作者便是这个楚公,只不过是他不肯承认而已。

“这个楚公,听我夸赞他的诗写得好,就不敢承认是自己所写,真是一个有趣的人啊。”蔡文姬的脸上不由的浮现了一抹笑容,默默地想道。

第381章 守岁的风俗第150章 曹仁之败第325章 劝降失败第24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85章 庐江之争(二)第296章 退兵(二)第142章 各怀戒心第411章 骗开城门第179章 劝降周瑜第336章 兵出子午谷(二)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2章 刘琮的婚事第235章 王粲的惊人记忆第419章 张辽归降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10章 离间之计(二)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53章 遭遇伏兵第75章 柴桑之失第433章 势如破竹第14章 蒯越的感慨第61章 放虎归山第506章 噩耗频传第45章 竟是如此结果!第66章 长沙贼平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133章 荆襄巨变(十)第23章 五溪蛮族第449章 画眉深浅入时无第392章 倭国内战爆发第404章 拯救行动(一)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11章 贾诩的智慧第367章 泣别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24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221章 兵临邺城第174章 孙权的哀叹第119章 野心家孙权第145章 交州平第79章 刘勋的野心第365章 劝降庞德第505章 刘全忠的决定第265章 九品之法第452章 攻破济北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81章 刘晔归心第367章 泣别第476章 情动之下第196章 计取南阳第280章 霍峻的骂功第503章 全面战争爆发第374章 为君改字第484章 席卷河内第97章 刘琦大婚(四)第273章 苦训第297章 乱起祖厉第97章 刘琦大婚(四)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429章 先锋张飞第177章 山阴城破第477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第281章 明主刘琦!第229章 兵分两路第140章 南阳之争(一)第43章 美女樊氏第176章 城头鏖战第104章 城门外的暗杀第127章 荆襄剧变(四)第422章 夜袭?第505章 刘全忠的决定第381章 守岁的风俗第369章 神器!第331章 扬威北地(三)第286章 阎行的抉择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344章 计破长安(二)第36章 平定零陵第293章 贾诩的妙计第266章 科举制第459章 毒计与死士第338章 兵出子午谷(四)第179章 劝降周瑜第251章 马孟起义释张飞第407章 强攻汝南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118章 太史慈归降第316章 杀父之仇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482章 龟缩不出第96章 刘琦大婚(三)第318章 攻陷武关第32章 酃县解围第228章 荆州军扬名第414章 张辽突围第6章 四百里急行军
第381章 守岁的风俗第150章 曹仁之败第325章 劝降失败第24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85章 庐江之争(二)第296章 退兵(二)第142章 各怀戒心第411章 骗开城门第179章 劝降周瑜第336章 兵出子午谷(二)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2章 刘琮的婚事第235章 王粲的惊人记忆第419章 张辽归降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10章 离间之计(二)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53章 遭遇伏兵第75章 柴桑之失第433章 势如破竹第14章 蒯越的感慨第61章 放虎归山第506章 噩耗频传第45章 竟是如此结果!第66章 长沙贼平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133章 荆襄巨变(十)第23章 五溪蛮族第449章 画眉深浅入时无第392章 倭国内战爆发第404章 拯救行动(一)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11章 贾诩的智慧第367章 泣别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24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221章 兵临邺城第174章 孙权的哀叹第119章 野心家孙权第145章 交州平第79章 刘勋的野心第365章 劝降庞德第505章 刘全忠的决定第265章 九品之法第452章 攻破济北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81章 刘晔归心第367章 泣别第476章 情动之下第196章 计取南阳第280章 霍峻的骂功第503章 全面战争爆发第374章 为君改字第484章 席卷河内第97章 刘琦大婚(四)第273章 苦训第297章 乱起祖厉第97章 刘琦大婚(四)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429章 先锋张飞第177章 山阴城破第477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第281章 明主刘琦!第229章 兵分两路第140章 南阳之争(一)第43章 美女樊氏第176章 城头鏖战第104章 城门外的暗杀第127章 荆襄剧变(四)第422章 夜袭?第505章 刘全忠的决定第381章 守岁的风俗第369章 神器!第331章 扬威北地(三)第286章 阎行的抉择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344章 计破长安(二)第36章 平定零陵第293章 贾诩的妙计第266章 科举制第459章 毒计与死士第338章 兵出子午谷(四)第179章 劝降周瑜第251章 马孟起义释张飞第407章 强攻汝南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118章 太史慈归降第316章 杀父之仇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482章 龟缩不出第96章 刘琦大婚(三)第318章 攻陷武关第32章 酃县解围第228章 荆州军扬名第414章 张辽突围第6章 四百里急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