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统率榜

榜首的姜尚和孙武让刘辩觉得实至名归,至于榜眼和探花位置到底会是谁呢?是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又率军讨伐**厥,并将其灭亡。随后奉命远征吐谷浑,连战告捷,为大唐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文武双全,治军有方的李靖?

是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在金人大肆进攻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予以还击。四次北伐中,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以及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等大好河山。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顺昌大捷。就连金人都曾赞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

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攻克平江,灭张士诚。随后与另一名将常遇春分兵共讨北元,攻占汴梁,在塔儿湾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元将闻之无不抱头鼠窜。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朱元璋曾赞他为“万里长城”的徐达?

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曾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的白起?

是西汉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投奔刘邦麾下后,又为西汉立国立下汗马功劳。灭魏破代,背水一战击溃赵国。刘邦成皋兵败后,奉命攻打齐国都城临淄,并在潍水之战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垓下战役四面楚歌,围剿楚军,一代豪杰项羽也只得引颈自尽,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指挥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的韩信?

是跟孙武并称“孙吴”的名将。早年曾求学儒术,后来选择弃儒学兵。先在鲁国统兵击败强大的齐国,前往魏国得到重用,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多次统兵击败秦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唐朝设立武成王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被誉为兵家亚圣的吴起?

是灭中山,破宋,拓地千里,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之后又联合楚国、魏国,韩国、秦国,凭一己之力缔结了伐齐联盟,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任他为大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他。他统一指挥着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数年间攻克了包括齐国都城在内的70余城,而且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从根本上瓦解齐国。直接导致齐国由盛转衰,退出了争霸中原序列的乐毅?

是奇袭龙城,揭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首次出征便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获700人,取得胜利。随之收复河朔、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远征漠北一役虽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却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以过人的军事统率能力为中国西汉年间的版图扩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受世人景仰的卫青?

是在老祖宗孙武擅长的军事理论方面功勋卓著有《孙膑兵法》传世,在实战方面更是取得了孙武没有取得的赫赫战绩。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围魏救韩,两次神鬼莫辨的战术,让同是当世名将的同学、好友兼仇人的庞涓疲于奔命,并最终丧命于乱箭之下。他在一举报了庞涓挖其膝盖骨的旷世之仇的同时,也将齐国推上了在战国时的顶峰,成为当世东方的超级大国,而随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诸如:魏国衰微,商鞅变法等等都成为了历史重要的拐点,一个下身瘫痪却依旧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孙膑?

刘辩缓缓将几个最有希望夺得榜眼的统帅人才在自己脑海中过了一遍,随后他就发现这几个人的彪悍战绩可谓不分伯仲,无论是谁都有希望夺得榜眼和探花的位置。

刘辩挠挠头,他索性也不再去想,而是看向了榜眼的位置。

只见榜眼上竟然有三个人名,分别是李靖,白起和韩信,三人的统帅值也无一例外的都是106。

这三人确实配得上106的统帅值,其实按照刘辩来看这榜眼恐怕不止这三人,可能是因为系统的限制,所以才导致每个排名至多只有三人。

“系统,看看探花的位置都有谁?”刘辩突然期待起来。

片刻后,竹简的探花位置发出一阵光芒,随后缓缓出现几个人名,分别是吴起、孙膑和郭子仪,他们的统率值都为105。

“居然是郭子仪?”刘辩有些惊讶,按照刘辩以为,这探花的位置吴起和孙膑配得上,可这最后一个位置竟然给了郭子仪而不是徐达、卫青或者霍去病。

给郭子仪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那就是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状态。外围的回纥、吐蕃,会顺势进攻中原,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率军收复洛阳、长安,在安史之乱战争中名列第一。

升晋为中书后,朝堂还并授予汾阳郡王的称号。代宗时期,他单骑平息了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了回纥酋长打破了吐蕃,这是朝廷所依赖的。郭子仪在部队度过了一生,取得了许多奇迹般的成就。唐朝也因为他而获得了多年的和平。

第139章 点数上涨第121章 关胜扬威第65章 中兴四将第182章 周公瑾第141章 被擒第74章 生死决斗第138章 败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132章 东林党第89章 请君入瓮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59章 老将战死第30章 豹子头林冲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27章 人质第33章 煮茶论英雄第9章 攻心为上第132章 东林党第92章 逃出生天第3章 太后做媒第24章 斗将第17章 手到擒来第35章 回江东第63章 长安城破第22章 诸侯会盟第5章 山贼来袭第160章 误会第77章 集结第140章 将军与游侠第39章 称帝第11章 以后的路第198章 欢聚一堂第169章 荆州来使第46章 农政全书第7章 南阳第80章 三板斧第158章 交锋第96章 龙争虎斗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98章 欢聚一堂第188章 准备开拔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27章 突袭第121章 关胜扬威第139章 点数上涨第25章 七探蛇盘枪第24章 斗将第131章 双美奖励第146章 财帛动人心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214章 敲定人选第44章 妙计下曲阿第14章 收服第38章 唐宋双帝第144章 勾结第35章 回江东第68章 天王盖地虎?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4章 没羽箭张清第191章 旧事重提第75章 斩祖茂第160章 误会第134章 水战序幕第195章 大义与小义第15章 大丰收第12章 文臣来访第158章 交锋第100章 本草纲目第49章 董卓入瓮第13章 渡江第22章 诸侯会盟第63章 长安城破第221章 升官第66章 争夺第6章 廖化与周仓第83章 负隅顽抗第43章 曲阿城第16章 攻取吴郡第69章 真相第126章 新开一军第59章 老将战死第100章 本草纲目第210章 孙邵品行第44章 妙计下曲阿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66章 争夺第71章 魏喷子第5章 山贼来袭第212章 荀相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85章 广纳贤良第217章 鸿胪寺第214章 敲定人选第18章 太守难产第66章 争夺第67章 收拢大才第222章 贴身宦官第140章 将军与游侠
第139章 点数上涨第121章 关胜扬威第65章 中兴四将第182章 周公瑾第141章 被擒第74章 生死决斗第138章 败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132章 东林党第89章 请君入瓮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59章 老将战死第30章 豹子头林冲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27章 人质第33章 煮茶论英雄第9章 攻心为上第132章 东林党第92章 逃出生天第3章 太后做媒第24章 斗将第17章 手到擒来第35章 回江东第63章 长安城破第22章 诸侯会盟第5章 山贼来袭第160章 误会第77章 集结第140章 将军与游侠第39章 称帝第11章 以后的路第198章 欢聚一堂第169章 荆州来使第46章 农政全书第7章 南阳第80章 三板斧第158章 交锋第96章 龙争虎斗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98章 欢聚一堂第188章 准备开拔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27章 突袭第121章 关胜扬威第139章 点数上涨第25章 七探蛇盘枪第24章 斗将第131章 双美奖励第146章 财帛动人心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214章 敲定人选第44章 妙计下曲阿第14章 收服第38章 唐宋双帝第144章 勾结第35章 回江东第68章 天王盖地虎?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4章 没羽箭张清第191章 旧事重提第75章 斩祖茂第160章 误会第134章 水战序幕第195章 大义与小义第15章 大丰收第12章 文臣来访第158章 交锋第100章 本草纲目第49章 董卓入瓮第13章 渡江第22章 诸侯会盟第63章 长安城破第221章 升官第66章 争夺第6章 廖化与周仓第83章 负隅顽抗第43章 曲阿城第16章 攻取吴郡第69章 真相第126章 新开一军第59章 老将战死第100章 本草纲目第210章 孙邵品行第44章 妙计下曲阿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66章 争夺第71章 魏喷子第5章 山贼来袭第212章 荀相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85章 广纳贤良第217章 鸿胪寺第214章 敲定人选第18章 太守难产第66章 争夺第67章 收拢大才第222章 贴身宦官第140章 将军与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