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

平心而论,孙邵此人确实很有才华,他的才能也足以撑得起一个太守,就算是做一州刺史也不在话下,但孙邵毕竟在历史上没什么记载,所以刘辩对他的品行确实不太了解。

就目前来看,孙邵此人好高骛远,而且此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要知道当初那张圣旨上刘辩只是提到要庐江城招兵买马,可并没有说具体要招多少兵马,所以孙邵也算是假传圣旨。

邓芝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碍于孙邵毕竟是自己的同僚,又考虑到孙邵应该也没这么大的胆子,说不定是刘辩的口谕,所以邓芝才没有跟别人提出来。

但看现在庐江这局面,邓芝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他现在必须要跟周仓商议一番,看看应该如何劝阻孙邵让他循序渐进,不要急于一时,不过在此之前,邓芝还是决定要将庐江城的情况向刘辩禀告。

打定主意后,邓芝悄悄来到了锦衣卫的暗处,虽然镇抚司已经在金陵城中挂牌展露在世人眼中,但在各地方的分部倒是潜伏地极为隐蔽,也就只有太守、郡丞、驻军将军才知道锦衣卫到底潜伏在哪。

悄悄来到此处后,在对过暗号后,锦衣卫在庐江郡的负责人也亲自来面见邓芝,毕竟邓芝也是庐江郡的郡丞,还是刘辩的从龙之臣,这让锦衣卫不敢掉以轻心。

“邓郡丞,不知今日来此有何贵干啊?”领头那锦衣卫笑眯眯的将邓芝迎到了一间密室中询问道。

“最近庐江郡大肆募兵,我有些担心招募的人可能是别有用心之人,不知道你们锦衣卫可有打探的方法?”邓芝说道。

那锦衣卫百户摆了摆手道:“那怎么可能,仅仅一个月时间你们就招募了五千多士卒,若要一个个查验身份得需要多久,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这倒也是,那周瑜你们锦衣卫查探的怎么样了。”邓芝摩挲着下巴询问道。

“周瑜此人就仿佛消失了一般,我锦衣卫和舒县的衙役在各处张贴告示,更是找了原本服侍周府的几个丫鬟仆人,只说那周瑜早早遣散了仆人,变卖家产后便离开了舒县。”那百户轻描淡写的说道。

“这么一说,那周瑜是否早已离开了。”邓芝皱眉道。

“那买了周府府邸的人说,周瑜卖给他这府邸到现在已有数月之久了。”百户说道。

邓芝听到这话后也是摇了摇头,这么看来刘辩和周瑜就算是失之交臂了,若周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可就是一个大敌了。

邓芝想完这一切后长吸一一口气道:“今日来找你们锦衣卫,是想你们锦衣卫将这封书信送回金陵。”说罢,邓芝从怀中将书信递给了那百户。

见状,那百户接过了这封书信,作为锦衣卫最不应该有的就是好奇心,所以那百户也没有去询问这封书信中到底写了什么。

“明日我就派人星夜将这封书信送回镇抚司,然后通过统领大人交给陛下。”百户对着邓州开口道。

“那就多谢大人了。”邓芝站起身来道。

“哈哈不必如此,你我都是同僚,那在下就不送了。”说罢,那百户唤来几个在门口值守的锦衣卫示意他们将邓芝带走。

邓芝见状也只好对这边百户行了一礼,便跟着那几个锦衣卫离开了。

午后的金陵城皇宫,刘辩的尚书房内,荀彧、狄仁杰、顾雍、李德裕、魏征、张文谦等文臣都等待着刘辩的到来,除了那久未露面的王朗、朱儁、卢植外,可以说刘辩将在金陵城中所有的文臣全部唤了过来,就连许靖、左光斗、利玛窦等人都来了。

“诸位爱卿,这么晚将你们全部召集过来,朕心中有愧呀。”刘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而在尚书房的诸位大臣纷纷站起身来行礼。

“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请坐。”刘辩坐下后示意道。

“多谢陛下。”

“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朕打算改革官职。”刘辩此话一出,石破天惊,顿时让众人呆在当场,但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刘辩便示意周泰和宇文成都将纸卷递给诸位大臣。

“朕决心想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从今以后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细细看完刘辩所写的书卷后,都不由得对刘辩这新的官位制度啧啧称奇。

这些事之前都归丞相一个人管,而在三省六部制度之下,相权一分为三,这极大的分散了相权,可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除此之外,三省六部制度的分工也更加明确,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另外官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如今朝堂中人才济济,又刚好那孙家叛乱,朕已经指派锦衣卫将那些人全部处理掉了,剩余的官职刚好可以让那些有才之人顶上。”刘辩手指轻轻翘着案桌道。

三省六部制,虽然由隋朝开始确立,但却是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萌芽。汉光武帝刘秀设立的尚书台,便是唐朝时期尚书省的雏形。而尚书台之下的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便为六部前身。

尚书省乃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乃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乃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陛下雄才大略,改革之法应该立刻推行。”荀彧站起身来拱手道。

就在此时,左光斗皱着眉头道:“陛下,这三省六部虽好,不过微臣以为六部可以先设立,可三省却不可以,至少现在不可以。”

第90章 中计第70章 袁术的情况第27章 突袭第62章 草原雄鹰到来第146章 财帛动人心第96章 龙争虎斗第26章 互有胜负第113章 毒士入江东第127章 人质第3章 太后做媒第122章 荆州议事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212章 荀相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12章 内部争斗第27章 突袭第96章 龙争虎斗第28章 贾诩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220章 科技发展第19章 买一赠二第108章 奖励第16章 攻取吴郡第163章 知晓第192章 召唤次数第22章 诸侯会盟第23章 虓虎之勇第92章 逃出生天第217章 鸿胪寺第181章 欢声笑语第12章 文臣来访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171章 使臣第122章 荆州议事第110章 戚家刀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10章 戚家刀第111章 城门变故第68章 天王盖地虎?第136章 埋伏第132章 东林党第12章 文臣来访第212章 荀相第13章 渡江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4章 没羽箭张清第84章 先登攻城第19章 买一赠二第20章 进军中原,剑指洛阳第104章 技能归属第154章 前戏第103章 真正的精锐第15章 大丰收第16章 攻取吴郡第2章 系统妙用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98章 讨伐三国第11章 以后的路第27章 突袭第205章 岂不知蒙恬之死?第46章 农政全书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74章 生死决斗第132章 东林党第71章 魏喷子第118章 商议第201章 英雄榜第112章 内部争斗第31章 传国玉玺第131章 双美奖励第31章 传国玉玺第26章 互有胜负第101章 建安变故第132章 东林党第186章 议事第111章 城门变故第76章 算个好皇帝吗第5章 山贼来袭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59章 老将战死第25章 七探蛇盘枪第182章 周公瑾第106章 农部第21章 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第17章 手到擒来第80章 三板斧第150章 君臣对话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60章 利玛窦第106章 农部第94章 对决第19章 买一赠二第191章 旧事重提第136章 埋伏
第90章 中计第70章 袁术的情况第27章 突袭第62章 草原雄鹰到来第146章 财帛动人心第96章 龙争虎斗第26章 互有胜负第113章 毒士入江东第127章 人质第3章 太后做媒第122章 荆州议事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09章 无字信件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212章 荀相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12章 内部争斗第27章 突袭第96章 龙争虎斗第28章 贾诩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220章 科技发展第19章 买一赠二第108章 奖励第16章 攻取吴郡第163章 知晓第192章 召唤次数第22章 诸侯会盟第23章 虓虎之勇第92章 逃出生天第217章 鸿胪寺第181章 欢声笑语第12章 文臣来访第128章 又起风波第171章 使臣第122章 荆州议事第110章 戚家刀第145章 王越来历第110章 戚家刀第111章 城门变故第68章 天王盖地虎?第136章 埋伏第132章 东林党第12章 文臣来访第212章 荀相第13章 渡江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4章 没羽箭张清第84章 先登攻城第19章 买一赠二第20章 进军中原,剑指洛阳第104章 技能归属第154章 前戏第103章 真正的精锐第15章 大丰收第16章 攻取吴郡第2章 系统妙用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98章 讨伐三国第11章 以后的路第27章 突袭第205章 岂不知蒙恬之死?第46章 农政全书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74章 生死决斗第132章 东林党第71章 魏喷子第118章 商议第201章 英雄榜第112章 内部争斗第31章 传国玉玺第131章 双美奖励第31章 传国玉玺第26章 互有胜负第101章 建安变故第132章 东林党第186章 议事第111章 城门变故第76章 算个好皇帝吗第5章 山贼来袭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59章 老将战死第25章 七探蛇盘枪第182章 周公瑾第106章 农部第21章 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第17章 手到擒来第80章 三板斧第150章 君臣对话第183章 招兵买马第60章 利玛窦第106章 农部第94章 对决第19章 买一赠二第191章 旧事重提第136章 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