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90 揭竿而起为招安

bookmark

啥也不说了,这个月更的太少,争取到月底十五至二十更,看看能不能做到。

——

常山郡西,万仞山中,一支万余人的兵马在向东行军。

谷道狭窄,崎岖起伏,行军的队伍迤逦近五十里地。

兵马的前部已经出了丛山,进入了山外的丘陵、平原,后部尚在山中沿着河谷前行,连接前部与后部的中军则正通过一座建在山间的险要关卡。

这座关卡即是鼎鼎大名的井陉关。

陉,意为山脉中断的地方。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连耸,险峻不可攀,从南到北,总共有八处贯穿东西的峡谷,名为“太行八陉”,井陉是第五陉。此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属赵,在那个时候,赵国就在这里筑建了关卡,乃是“天下九塞”之一。

这支从山中出来、通过关卡、正向东进入常山郡平原地带的兵马是褚飞燕的部队。

他刚亲率部众,血战两日,攻下了此关。

此关一下,再往东去便一马平川,再无阻碍了。

井陉关上,在百余精甲执矛的虎贲之士的簇拥下,四五人往东望去。

“苦熬多半年,总算熬到皇甫公离任的时候了!”

说话的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健硕男子。

他就是褚飞燕。

褚飞燕年岁不大,但成名很早,他是常山真定人,早在加冠前在家乡就颇以勇名了,后因失手打死了下乡催税的县吏,乃带着一帮唯他马首是瞻的乡野轻侠逃入了山中,落草为寇。

太行山险峻深幽,一直是两种人的奔逃之地。

一种是犯了案的亡命徒,一种是逃避重税的百姓。

褚飞燕入山之前,常山郡境内的太行山谷里就藏逃了不少这两类人。他名声大,勇武剽悍,又有智谋、手腕,入山不久便整合了好几股团伙,不但很快就在山中站住了脚,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从百余人到千余人到如今的万余人,常山郡西的山中,他早已是一支独大。

甚至,常山北边中山、南边赵郡山中的寇贼也隐然以他为尊。

势力大了,难免会不安现状。

今年初春,百万黄巾起事,在张角的邀召下,他也揭竿而起、出山攻掠,颇是打下了些常山的城池,只是没有想到,却只半年之间,那么大声势的黄巾起事竟然就被皇甫嵩镇压下去了。

他见机得早,趁皇甫嵩率汉兵主力围攻张角兄弟的时候,当机立断,舍弃了打下的那些城池,带部退回山中,借太行之险,侥幸逃避掉了皇甫嵩的打击,这才没有给张角兄弟陪葬。

饶是如此,这多半年来,他的日子也过得很是艰难。

皇甫嵩在剿灭了张角兄弟的黄巾主力之后,为了免得朝中猜忌,痛快地接受了朝中的诏令,解散、遣还了大部分的部队,帐下只留下了万余步骑,刚够坐镇冀州诸郡,固然是不足以大举入山进剿,可冀州的州治就在常山,与褚飞燕藏身的山中同在一郡,这就好比是卧榻之侧伏了一头猛虎,褚飞燕日夜不安,这多半年来,他一步都不敢出山,幸亏在逃回山中前,他抢掠到了不少的粮谷,这才得以勉强度日,没有活活饿死在山中。

——由此却也可看出他的手段,在这等窘促不利的局面下,他手下的部众居然没有散乱,殊为不易。

换一个心智不坚之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绝望。要知,连百万黄巾都不敌皇甫嵩的一击,何况区区万余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人马?可褚飞燕没有。非但没有,而且他还想死中求活。

何为死中求活?

通过黄巾之败亡,褚飞燕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汉家兵将的勇悍,如今朝政虽乱、地方虽乱,可汉家的根基还在,还有皇甫嵩、朱俊、卢植等,尤其是皇甫嵩这样用兵如神的名将在,还有荀贞、孙坚、傅燮等一大批“忠于汉室”的中坚将校在,黄巾尚且不敌,他更不是对手。

而今唯一的活路就是去掉“反贼”的身份,换一个汉家的官身。

怎么换一个“汉家的官身”?

投降肯定是不行的。

张角兄弟都死了,皇甫嵩还鞭他们的尸,还砍掉他们的首级、送到京都呈给皇帝,可见朝中上下对险些倾覆了汉家天下的“黄巾反贼”的深恶痛绝,投降只能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只能是自寻死路。

那么不投降,又怎么换来“官身”?

褚飞燕考虑了很久,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再造一次反。

黄巾起事虽然失败了,可汉室也是大伤元气。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皇甫嵩、朱俊等平定黄巾虽然费时不久,只用了半年,可耗费的军资为数巨大,并且这场战乱不是一地一郡的战乱,而是波及到了整个的中原、北地,豫、冀、青、兖等膏腴富庶之地几乎尽数毁于战中。这对汉室是个重大的打击。

其次,从军事上来说,汉兵虽然胜了,可也伤亡甚众,而黄巾道残留的余党、余部却尚有很多,同时诸州各郡不断有盗贼趁机啸聚,汉兵已无力将之一一剿灭,情况严重的地方,甚至郡县官寺已经把乡野之地放弃,唯守城不失而已。

皇甫嵩为什么不挟大胜之威,入山进剿褚飞燕、黄髯、左须、王当等?还不就是因为汉室已然元气大伤,既缺钱粮,又缺足够的兵卒?

在这么个背景下,褚飞燕认为:如果他再造一次反,然后主动请降,十有**是能得到朝廷的赦免以及赐官的。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的这次“二度造反”必须要声势够大。

声势如果不够大,区区一县、一郡之乱,定然难入“朝廷眼中”,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就没有足够的筹码,没有足够的筹码就万难得到赦免,更莫说赐官了。

所以,从去年下半年起,在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他就不断地与张牛角、王当、于毒等冀州各郡的豪强大侠、盗贼和黄巾余部密切来往,与他们结盟、“共谋大事”。

也是天随人愿,去年底西北又起乱事,北宫伯玉、李文侯造反,今年春又起大疫,流民无数,汉家朝廷为此焦头烂额,再顾不上冀州,乃至调走了皇甫嵩,这是天赐造反的良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褚飞燕这多半年来,用各种不同的说辞,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已经说服了张牛角、王当、于毒等与他联合起事,万事俱备、东风又来,他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皇甫嵩离任尚不足一月之际毅然决然地举旗再起。

他是常山本地人,久在山中,熟知山道,要说这次举旗再起,本是不需要打下井陉关的。井陉是连通并州与冀州的谷道,他又不是从并州来冀州的,他是从山里出来的,有很多的出山道路供他选择,之所以他要先打下井陉关,就是为了要“造声势”。

井陉在手,东可入冀州,西可入并州,是扼两州之咽喉,踞东西之要津。

打下此地,一可以向汉家朝廷、冀州郡县表示他“其志不小”,引起他们的重视,二也可提高他在“联军”里的名声和地位,“联军”里多是不识字的盗贼和黄巾余部,他们可能不知道井陉的战略地位,但他们知道井陉关上的守卒是皇甫嵩在任冀州牧时亲自调派差遣的。

立在井陉关上,褚飞燕向东遥望山外,向西回顾迤逦山道数十里的步骑兵马,迎山风之凉,瞻午阳之灿,心道:“我眼下兵马少,只万余人,便是井陉在手,也不足以威胁两州之地,但夺占此关,却足够向汉家朝廷、向冀州郡县宣示我的‘雄心壮志’了。”

普通的寇贼只恐会引来朝廷太多的注意,他却唯恐得不到朝廷足够的重视。

“我这次联合诸郡的强豪、群雄,十万兵马一时同起,虽然远不及去年百万黄巾的声势,却也足以震动冀州,只等打下冀州半壁,便可向朝廷请降,得一官身,然后麾拥精兵良将,坐据黑山沿脉,若这天下越来越乱,不失为一地诸侯,如果汉家命不该绝,亦可为一二千石。”

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48 雷霆56 熔铸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9 毋要临渴而掘井115 且行且战五百里(下)20 辛瑷(中)117 刘备轻色赠猛士23 自古兴亡百姓苦 天子西迁民何辜38 阴入县寺持短长上架感言22 今有颍阴乳虎(下)77 了却山中寇贼事(一)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120 冤句一头传诸县35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六)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163 一将功成万骨枯(下)34 飞蝇逐路厕之臭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11 寇至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48 正旦之日69 志怀霜雪曹孟德(下)70 孙曹通脱荀慎行60 不知诸卿欲从文从武?118 三战尽复东郡地(三)37 无礼赔罪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48 正旦之日18 一赌约定先锋注 两骑策行入孔营36 文远突陷颍川营(中)70 土为季夏序主养 将临战至纷请前87 名出郡外州中闻(下)276 才由天授曹东郡43 焉可自弃学陈项66 急击则负缓则胜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60 刘备月下图远志 关羽林中慨为驱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66 延揽勇士(下)130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三)79 吕布既遁援将到 两路先取胡文才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15 玄德仁义愧独生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302 陈国相襄军第一(十一)160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五)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8 邯郸陌上九月秋(八)179 广陵悬榻迎陈登214 一时群贤凤凰聚76 贵显何氏两将军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88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128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三)86 名出郡外州中闻(上)142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八)124 狂士骂荀以求死222 临将战复授机宜273 夏侯渊传捷坎谷(上)103 殊死鏖战破敌营(中)63 讨董未成岂可还 以孝为名事能成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224 破敌溃阻骄兵计90 周毖巧言说董卓 袁绍得赦拜渤海48 惟是小人最难养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13 诏讨东郡出汝南(下)98 荀贞之虎胆包天69 荒年之谷扬名威 巧舌如簧动人心49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64 难居人下刘玄德 文动天下陈孔璋2 安南借重荀与张46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七)294 陈国相襄军第一(三)84 捕拿张直(下)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81 捕拿张直(上)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2 邯郸陌上九月秋(二)3 路见白骨露於野1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66 负此俸食惭愧极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57 尺素飞传相思意64 报闻荀兵入符离 徐州群臣心各异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87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一)
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48 雷霆56 熔铸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9 毋要临渴而掘井115 且行且战五百里(下)20 辛瑷(中)117 刘备轻色赠猛士23 自古兴亡百姓苦 天子西迁民何辜38 阴入县寺持短长上架感言22 今有颍阴乳虎(下)77 了却山中寇贼事(一)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120 冤句一头传诸县35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六)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163 一将功成万骨枯(下)34 飞蝇逐路厕之臭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11 寇至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48 正旦之日69 志怀霜雪曹孟德(下)70 孙曹通脱荀慎行60 不知诸卿欲从文从武?118 三战尽复东郡地(三)37 无礼赔罪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48 正旦之日18 一赌约定先锋注 两骑策行入孔营36 文远突陷颍川营(中)70 土为季夏序主养 将临战至纷请前87 名出郡外州中闻(下)276 才由天授曹东郡43 焉可自弃学陈项66 急击则负缓则胜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60 刘备月下图远志 关羽林中慨为驱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66 延揽勇士(下)130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三)79 吕布既遁援将到 两路先取胡文才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15 玄德仁义愧独生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302 陈国相襄军第一(十一)160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五)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8 邯郸陌上九月秋(八)179 广陵悬榻迎陈登214 一时群贤凤凰聚76 贵显何氏两将军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88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128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三)86 名出郡外州中闻(上)142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八)124 狂士骂荀以求死222 临将战复授机宜273 夏侯渊传捷坎谷(上)103 殊死鏖战破敌营(中)63 讨董未成岂可还 以孝为名事能成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224 破敌溃阻骄兵计90 周毖巧言说董卓 袁绍得赦拜渤海48 惟是小人最难养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13 诏讨东郡出汝南(下)98 荀贞之虎胆包天69 荒年之谷扬名威 巧舌如簧动人心49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64 难居人下刘玄德 文动天下陈孔璋2 安南借重荀与张46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七)294 陈国相襄军第一(三)84 捕拿张直(下)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81 捕拿张直(上)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2 邯郸陌上九月秋(二)3 路见白骨露於野1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66 负此俸食惭愧极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57 尺素飞传相思意64 报闻荀兵入符离 徐州群臣心各异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87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