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

bookmark

“我从军数十年,为国家除暴平乱,罕有败绩,将之五德,我自以为也皆兼备,如论天下名将……”董卓转手,伸出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子,眼中精光射出,问荀贞,“君侯以为我称不称得上?”

荀贞笑了一笑,没有回答。

董卓逼问:“怎么?君侯以为我称不上名将么?”

“倘只有军功,怕难称名将。”

“如此,如何才能称为名将?”

“将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将军者,乃心王室、仁民爱物、为百姓所颂,贞以为,如此方为名将。”

“哈哈哈哈。”

“将军缘何发笑?”

“我以为皇甫义真不智,而君侯却以为皇甫义真智,看来你我对‘智’的理解不同啊。”

荀贞微微一笑,从容答道:“《易》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有所不同,亦不稀奇。”

“你我对‘智’的理解虽不同,但有句话,想来你我的意见却应是一致的。”

“噢?敢问是何事?”

“威宗以降,朝中阉竖当权,两次党锢,士人受害,汉室昏沉至今,急待英雄志士出世,以挽狂澜,……君侯,你可赞同我此话么?”

荀贞默然。

“威宗永康元年,朝廷第一次党锢,先帝熹平五年,朝廷第二次党锢。两次党锢,牵连受害的名士、士大夫不知凡几!君侯,你家亦在其列!……故沛国相荀公是君侯何人?”

“故沛国相荀公”,这说的是荀攸的从祖、党人“八俊”之一、曾任沛国相的荀昱。

荀贞答道:“是我族父。”

“‘天下好交’之名,谁人不知?如此的一位慷慨烈士,却竟也被牵连到党锢之中!与李膺俱死。……君侯,实令闻者流涕、志士愤懑!”

董卓说到此处,觑看荀贞表情,却见荀贞只是默然无语,他顿了下,接着往下说道:“我虽只是个武夫,但每当想及此事,却也忍不住拍案拔剑!我一个外人尚且如此,况乎君侯?想来君侯对此应早是愤慨满怀,久欲报之了吧?所以才有了后来捕杀‘邺赵’之事?”

董卓停下话头,看着荀贞,等他回答。

荀贞已然猜出了他底下会说些什么,却不肯直面回答他,而是直接问道:“将军想说什么?”

果不出荀贞所料,董卓拍了下案几,从席上站起,握着腰中剑柄,行到堂上,龙骧虎步、扬眉大声,说道:“如我前边所说:‘汉室昏沉至今,急待英雄志士出世’!卓虽武夫,却久怀澄清天下之志,现今天子年少、不能当国,大将军被害、朝中无人,我欲……。”

荀贞打断了他的话:“将军欲何?”

董卓刚才那一番话本来是该一气呵成的,说到半截腰,突然被荀贞打断,话固然是可以继续说下去,但之前的那股“扶持汉室”、“当仁不让”的气势却不觉就消散了许多。

董卓却也没有为此恼怒,他行到荀贞案前,挺着肚子,一手握剑柄,一手抚须,慨然说道:“我欲效伊、霍之事,君侯以为可否?”

伊尹、霍光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他两人均为辅佐新帝的大臣,一个是他两人均废立过天子。

荀贞闻得董卓此言,心道:“我记得董卓后来曾行废立之事,他忽然提及伊、霍,难不成他现在就有了废立天子之意?”

却也不奇怪。

董卓一个外臣、一个武人,在朝中没有什么威望,也不是士人,他要想趁此灵帝崩、新帝登基、京都大乱的机会入朝掌权,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阻力重重”。

但有一个办法,却可以让他名正言顺,那就是:把他自己变成“外戚”。

汉家故事:“大将军”向来由天子的舅氏担任,如桓帝时的窦武、如本朝的何进。

董卓只要能把他自己变成“外戚”,那么他就可以出任大将军,即使不出任此职,他也可以以“天子舅氏”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辅佐”天子,执掌朝权了。

那么,要想把他自己变成外戚,就有两件事必须要办。

一件是:他姓董,已经死掉的董太后也姓董,他必须要和董太后家攀上亲戚,把他变成董太后的本家。

第二件即是:废掉现在的天子,改立陈留王。

陈留王即“董侯”,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早把董家看成是他的“外家”,也即他的“母家”了。如能把今天子废掉,改立陈留王为天子,那么,做为“董太后族人”的董卓,岂不是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天子的舅家,名正言顺地执掌朝权了?

这个办法看来是仍然有些牵强,难以服众,可却是董卓能够名正言顺入朝执政的唯一办法。

只是不知道:这个办法是董卓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他手底下的谋士为他想出来的?

董卓帐下有名的谋士,荀贞知道的有两个,一个贾诩,一个李儒,只是对这两个人,他现在都还不熟悉,如果是董卓手下谋士为他想出的这个办法,又不知是贾诩、李儒二人中的谁?

不过,就现下来说,这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董卓话音,他却是似乎现在已有了废立之意。

“废立天子”的话头,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接声。

荀贞面色平静地迎向董卓的目光,答道:“宣帝之世,霍氏族灭。辅佐之臣是不好当的,将军有此壮志固然值得称赞,但是将军难道没有看到其中凶险的一面么?”

霍光死后没两年,霍氏就被宣帝给诛族了。天无二日,朝廷也无、国家也好,为了安定也好,只需要一个权威,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董卓熟识荀贞良久,又哈哈大笑,说道:“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我欲行伊、霍之事,非但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汉家天下!只要能生遂其志,死后如何,非我所能管之!”

他这次不等荀贞回答了,转身回到自家座位,按剑坐下,又盯着荀贞,说道:“当今朝中,宦官虽除,而在位之诸公,贪浊者多、清正者稀,贵重如公卿者,其位也多是用钱买来的,我闻故司徒崔烈尝问其子:‘吾居三公,天下议论如何?’其子答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任卿守,论者皆以为大人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问‘为何?’其子答曰:‘论者嫌其铜臭’。……崔烈名重北州,犹以钱买三公位,别的就更不必说了!

“君侯,现今朝中昏浊如是,为汉室计、为天下百姓计,非得有大气概、大豪情的英雄入朝不可!我虽读书少,亦闻孟子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意已决,欲行伊、霍之事,君侯可愿为我臂助?君侯家贤者辈出、子弟英才济济,君侯如有意,我便上奏天子,不但会以显贵之位与君侯,而且会大力擢用君侯家的贤长、子弟。”

72 初见一龙(下)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59 轺车从事雷霆来89 风卷雷动诛邺赵(五)56 买马(下)36 什伍6 东汉诸侯王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15 原盼劝贼47 武贵立功85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5 三县吏士迎满道 闭门谢客因兄伤50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一)95 会师城下(中)295 陈国相襄军第一(四)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0 蹴鞠111 朝中争斗起风波(下)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1 不足忧惧刘玄德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7 苏合汤饼孰为香12 一檄引得泰山惊49 圣如仲尼也好名25 郡府回文110 兄弟一心共御敌8 朱门酒肉路边骨19 闯中军咄咄逼粮 到帅帐讶见有客60 文直55 孟德引兵还东郡116 三战尽复东郡地(一)83 光阴似苒流如箭(下)46 离间难离明智主 谗言每自小人来104 汝辈亦我汉家民30 归家诸事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43 李通难择良木栖15 玄德仁义愧独生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70 刘玄德率部西攻8 朱门酒肉路边骨273 夏侯渊传捷坎谷(上)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20 今有颍阴乳虎(上)77 薛礼高踞临下问 刘备席坐从容答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258 轻小利乃能远图45 得士亲附3 先表北海刺青州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58 孙坚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13 孔德再献明良策 江东猛虎孙文台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67 凤集西乡(上)93 惊闻曹操豫州亡 从来英雄重英雄114 杨蔚奉使出鲁阳 袁术应盟击豫州39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59 轺车从事雷霆来38 范绳8 守职岁满乃为真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59 奋武意收黄巾用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27 将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计在腹中38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九)52 最后的麻痹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57 我为君取彼良驹(三)130 伯圭再败龙凑渡20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一)26 招人97 赵子龙进克历城51 故事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9 高子绣髡发代首58 关张各有惆怅情24 文聘(下)290 王太守课政州最(三)25 临水慨叹古今事 莅敌思量远近兵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148 沙丘台上旧时月(三)61 太守行春(上)16 原盼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58 孙坚35 文远突陷颍川营(上)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89 智勇兼备褚飞燕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133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六)26 贞之得陇苦不足12 郡兵曹椽67 二月风雷重又动35 鼓音破晓天欲坠 文聘横矛定军旗72 宽仁信义刘玄德(下)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35 大胜(下)
72 初见一龙(下)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59 轺车从事雷霆来89 风卷雷动诛邺赵(五)56 买马(下)36 什伍6 东汉诸侯王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15 原盼劝贼47 武贵立功85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5 三县吏士迎满道 闭门谢客因兄伤50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一)95 会师城下(中)295 陈国相襄军第一(四)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0 蹴鞠111 朝中争斗起风波(下)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1 不足忧惧刘玄德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7 苏合汤饼孰为香12 一檄引得泰山惊49 圣如仲尼也好名25 郡府回文110 兄弟一心共御敌8 朱门酒肉路边骨19 闯中军咄咄逼粮 到帅帐讶见有客60 文直55 孟德引兵还东郡116 三战尽复东郡地(一)83 光阴似苒流如箭(下)46 离间难离明智主 谗言每自小人来104 汝辈亦我汉家民30 归家诸事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43 李通难择良木栖15 玄德仁义愧独生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70 刘玄德率部西攻8 朱门酒肉路边骨273 夏侯渊传捷坎谷(上)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20 今有颍阴乳虎(上)77 薛礼高踞临下问 刘备席坐从容答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258 轻小利乃能远图45 得士亲附3 先表北海刺青州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58 孙坚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13 孔德再献明良策 江东猛虎孙文台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67 凤集西乡(上)93 惊闻曹操豫州亡 从来英雄重英雄114 杨蔚奉使出鲁阳 袁术应盟击豫州39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59 轺车从事雷霆来38 范绳8 守职岁满乃为真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59 奋武意收黄巾用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27 将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计在腹中38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九)52 最后的麻痹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57 我为君取彼良驹(三)130 伯圭再败龙凑渡20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一)26 招人97 赵子龙进克历城51 故事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9 高子绣髡发代首58 关张各有惆怅情24 文聘(下)290 王太守课政州最(三)25 临水慨叹古今事 莅敌思量远近兵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148 沙丘台上旧时月(三)61 太守行春(上)16 原盼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58 孙坚35 文远突陷颍川营(上)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89 智勇兼备褚飞燕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133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六)26 贞之得陇苦不足12 郡兵曹椽67 二月风雷重又动35 鼓音破晓天欲坠 文聘横矛定军旗72 宽仁信义刘玄德(下)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35 大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