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第417章 崩摧(再续)

第417章 崩摧(再续)

建炎十年二月初三这一天的获鹿,一日之内,宋金双方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局部战场内总计投入了超过三十万兵力,并通过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正面作战,分出胜负。

结果是宋军大胜,金军大败。

虽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点验清楚具体的战果,但按照后来的大略数字来看……金军直接战死、崩溃后被追杀屠戮、逃亡中自相践踏,累计死亡者最少达三万,实际上可能更多,因为那条渐渐凝固的壕沟里,尸首根本拖不干净;而被俘虏者,包括大量伤员,更是逼近五万。

考虑到金军十六个万户并不是满员状态,很可能只有十三四万兵力,那么被俘、死亡的部众已经达到了金军总兵力的小三分之二。

便是剩下的五六万之众,也只有一个阿骨打六子完颜讹鲁观的万户保持着完整建制,其余尽数以崩溃态势散落在滹沱河南岸的广袤平原上,连回到真定城的溃军,也因为宋军及时攻略下了河口浮桥,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宋军伤亡其实也很严重,战死、失踪者不下八千,重伤者不下五千,其余伤病减员更是直接逾万。

平心而论,这个伤亡数字放在寻常早就直接引得全军士气崩溃了,但当此大胜之机,双方胜负对比如此强烈,士气反而振奋。

实际上,翌日一早,宋军便继续大举进发了。

其中,吴玠总揽太平河对岸、滹沱河南事宜,其人指挥若定,将部队一分为三,一部分留在获鹿原本的金军大营这里打扫战场,兼做休整……毕竟,战场遗留的金军甲胄、兵器,很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另一部分,则以步兵为主,适当的有序向周边州郡城镇进发,以作必要的战略控制;最后一部分,以骑兵为主,刘锜都督御营骑军甲骑一路向东,尝试渡过寝水,去取稿城,以阻断金军逃亡路线,而契丹、奚、蒙古、党项轻骑则以千人为基准,四面撒开,大略向东,肆意搜罗追杀金军逃散部众。

除此之外,御营左军也在韩世忠的统揽下利用所获浮桥大举渡河,逼临真定城,并且果然按照赵官家之前旨意移送伤员、尸首……被大略剥除了衣甲的金军伤员、尸首几乎是源源不断送达,其中甚至包括很多残破躯体,然后也被整齐并列摆放在城外四面,而且还是伤员与尸首混杂摆列。

当此境况,若说完颜讹鲁观和真定留守部队之前还对所谓‘惨败’停留在所谓字面感触上,是所谓满脑子空白那种震惊感,那眼下便是一时五内俱震,如丧肝胆了。

这还没完,随着傍晚时分,宋军主动停止搬运,转而撤回营中……或许是后怕,或许是恐惧城中不接纳他们,或许单纯只是忍不住伤口疼痛,城外伤员忽然间便失控恸哭起来,而且瞬间席卷了整个城外的伤兵队列,哀嚎恸哭之声一时响彻真定周边。

非只如此,城内守军出来接应,惊恐之下居然随之伴哭,随着这些伤员哭泣入城,接着,复又有城内军官家眷寻亲未果,也嚎啕不止,最后就是城内城外哭声一团,甚至有高级官员和将领都顶不住压力,陪着全城一起来哭。

声音之大,隔着数里的宋军新立营寨中都能清晰耳闻,御营左军部众与董先、邵云二部也不得不伴着哭声来用晚餐,议论纷纷之下,以至于有人心生恻隐。

“赵宋官家怎么说?”

且不说满城哭声,只说随着轻伤金军得以入城,一个意外的人得到了讹鲁观的直接召见,并在满是金军高层的大堂上被临时主持真定事务的大金国枢密院都承旨领兵部侍郎洪涯当众询问。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因为不知道兀术在何处,而被干脆放回到真定城的太师奴,他作为之前临阵去见赵官家的使者,此番居然顺利回来,那被召来问询倒是理所当然。

“好让洪侍郎知道,昨日以后我就未曾再见到赵宋官家。”太师奴惭愧低头,明显羞愤。“便是昨日当时见到了赵宋官家,说了许多言语,他怕是也没有半分在意与理会,更不要讲还有相关言语交代了……此番全身回来,怕只是因为使者身份,再加上昨日那位官家杀得人太多,懒得再杀,所以才侥幸偷生。”

洪涯心中略显失望,直接回头去看坐在正中的完颜讹鲁观,却见讹鲁观面色僵硬,似乎根本没有在听,便又去看堂上众人神色,而如他所想,堂上文武,大多数也是失望之态,只有寥寥几人稍显释然。

大略记下了这几个人后,洪涯便直接朝太师奴点头:“既然回来,便是天意,也不必多想,且安顿下来,等魏王讯息!”

太师奴从进来未见兀术,便大约猜到自家主上不在此处,只是此时上位者们明显正在议论军国大事,而四太子不在,他一个侍卫首领便是平素再有体面又哪里有资格插嘴?于是便直接俯首朝讹鲁观、洪涯依次称谢,然后先回去歇息,准备等会私下寻洪涯询问兀术境况。

太师奴一走,堂中便复又嘈杂起来……很显然,正如之前所言那般,几乎堵塞了四门的伤员、死尸让真定城里的所有人彻底认清了现实,现在全城哭成一片,留守部队从上到下全都士气崩殂……便是有一整个万户,无数库存,也必须要论一论后路了。

唯独现在这个地崩山摧的局势,后路哪里是这么好论的?

“能不能乘夜率军撤走?”

“撤往何处?”

“东面无极,北面新乐都可以……当然,只是暂时落脚,我的意思是,既然昨日败的那般惨烈,城中这个万户就反而更加要紧起来,若能带回燕京,便是个可靠倚仗。”

“就当是有地方撤,又该怎么撤呢?城中一整个万户,步骑各半,如何在韩世忠眼皮子底下撤走?宋军所谓御营左军没有骑兵的吗?正值春汛,路上遇到一条小河小道,稍一阻碍,被追上了怎么办?你我都知道这个万户是最后的倚仗,宋人如何不知道?至于燕京……太原……不说也罢!”

“足下问我这些,我来问谁?只是眼下不撤又如何呢?满城哭嚎,士气崩殂,无人敢战,至于说有太原,我当然晓得,可越是如此,越说明这真定是没法守的!”

“几位到底在说什么?便是没法守,也要死守!因为一旦出城,便是死路一条,倒是留在城中,还能多挨几日……”

“挨那几日后便是今日堂中这些人被一网打尽!而若是乘夜逃走,便是败了,也能让各人赌个天命!”

“足下想过没有,我们若是走了,宋军从滹沱河北岸长驱直入,届时连追都不用追,河对岸的四太子与数万溃兵便也要匹马不得北归了!”

“四太子的命是命,六太子的命便不是命了吗?”

“几位且住……你们都不管城外尸首与伤员吗?那全是自家儿郎!尤其是伤员……他们的命就不是命了?”

“这个嘛……”

“还有府库……真定府的仓储是举国之力打造的军需总仓储所在,三太子、四太子平素巡视驻扎的地方,城中甲胄、粮草、箭矢、刀剑、皮革、金银铜铁锭无数……难道要扔给宋人?”

“……”

“……”

且说,洪涯冷眼旁观,早已经看的清楚……这些人议论纷纷,无外乎就是局势大坏,守是不能守的,逃也是不好逃的,所以进退两难,几乎被算逼到墙角……这是当然的,昨日一战,宋军一战而定乾坤,连大金国还能不能存下来都要看天时、看地利、看人和了,区区一个真定府不可能有什么堂皇大道可走的。

不过话说回来,非要走,走某种极端的小道求生却还是有可能的。

比如说,全城上下,从六太子讹鲁观算起,带着无数撤到这里的文武、一整个万户和数不清府库直接投降……这是洪涯最想见到的,事到如今,他非常需要这座真定城来在那位官家面前获得功绩与生路,同时所有人一起投降也能有效保护他在燕京的那些家眷。

当然了,这个太理想化了,洪涯目前也只是暂在心里想一想,并没有太大指望直接实行……眼下堂上也无人敢真正将降字说出口……需要观察一番,抓住契机再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现在就抛弃伤员、扔下尸首、一把火烧了府库,同时也是抛弃了滹沱河南的兀术与溃散军队,然后以城中这个万户大部队为诱饵与掩护,分路逃窜,那么堂上达官贵人或许能够相当概率逃得生天。

可是这就更极端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堂堂大金国自有国情在此,虽然一败涂地,可脸还是要的,君不见,高庆裔都知道往河里走几步,然后等自己走了再上岸,所以这堂上怕是根本没人能咬牙说出这般言语来的。

“要我说,为何不能弃了那些尸首与伤员,再一把火烧了城中府库,然后以万户全军为诱饵做遮蔽向无极,咱们集中亲卫精锐,护着六太子去新乐?”就在这时,一名汉将忽然出列,说出了一番让满堂瞠目结舌之语,连洪涯都愣在那里了。

众人尚在发懵,忽然间,便有人面色涨红,直接出列当众呵斥,却居然又是一名红袍的汉儿文臣:

“刘萼!你寡廉鲜耻,枉为刘王之后!若行此策,当先杀我!”

“不行此策,又该如何?”所谓唤做刘萼的汉将,见到跳出那人,也当即大怒。“程采,你来说,眼下当如何应对?”

“当死守真定,能得一日是一日,若得城破,便当举火焚城,以正臣节!”唤做程采的文臣毫不犹豫,当即应答,但意见跟刘萼几乎走了相反的极端。

“你说的什么糊涂话?”刘萼听了以后,彻底失态。

“你说的又是什么糊涂话?”程采也分毫不让。“焉有弃军偷生的道理?!我还是那句话,你若要行此等事,须先杀我!”

“你以为我不敢杀你吗?”刘萼愈发大怒,干脆扶刀向前。

“我乃是天使,是我杀你还是你杀我?”程采凛然不惧,同样扶刀相对。

两人一言不合,直接喊打喊杀,而周围文武见状,既无人去劝,同时也无人呵斥,只是冷冷去看。

且说,真定府作为金国前方统揽的实际帅府所在,因为战事汇集了很多金国要人,不仅仅是什么亲王、万户、猛安、谋克,也存在着很多其他类型的人……比如洪涯就是从燕京过来的使者嘛;还比如说刘萼,乃是之前的恩州防御使,因为恩州早早被田师中攻克,所以便一路撤到真定;再如这个程采,乃是堂堂大金翰林学士,大半月前尚不知道太原丢失时燕京发出的劳军使,算是洪涯的前任。

但这些都还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刘萼身份有些特殊,其人正是燕云大族刘氏族中眼下当家的嫡系三兄弟之末。

而所谓刘氏,乃是昔日唐末卢龙节度使刘怦之后,其家在辽世代为相,刘萼亲父刘彦宗更是在降金后备受恩遇,甚至一度被委任燕云政务。只不过,这家人在燕云实在是存在感太强,所以内里素来为金国高层忌惮,再加上刘彦宗在阿骨打死后依附粘罕,有改换门庭嫌疑,引来高层一致排斥,所以老早便被高高抬起,郁郁而终,刘氏在金国高层中的地位,在燕云大族中的首领地位,也早早被金国高层刻意扶持的韩氏所取代。

但不管如何,这家人的家世、根基都摆在那里,所以之前的大封诸王中,刘萼父亲刘彦宗依然成为了大金国唯一一个被追封王爵的汉人,刘氏的能量与刘萼本人,也不可能在眼下这种局面下被忽略。

可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程采也是燕云汉人大族的代表性人物。

程采他爷爷,跟大宋名臣林景默他爹一样,都有个霸气的外号,林景默父亲绰号林九牧,而程采他爷爷绰号程一举;林景默兄弟九人,程采父亲兄弟六人,加上各自两个爹,都是进士,只不过一边是宋国,一边是辽国而已。

除此之外,正如林景默兄弟中有两个格外拔尖的,唤做大林学士、小林学士……程采他爹程穆降金的时候就是一方节度使了,然后一直担任节度使,现在还在总揽着景州防务,等到程采起势,父子二人同朝为官,素来也被人称作老程节度、小程学士。

这种家族,谁敢无视?

唯独,金军一战打崩了燕山以南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女真人自己都还没闹起来呢,两个燕云大族子弟却爆发出这般几乎水火不容的争执,格外让人觉得玩味。

闲话少说,争执到了这种地步,注定不可能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来了,于是众人目光渐渐汇集到堂中一人身上——六太子讹鲁观。

完颜讹鲁观是太祖阿骨打第六子,本就身份贵重,之前也履任了大同留守,统揽一方,此番城中这个万户也正是讹鲁观从大同带回来的,再加上三太子急病而死,四太子一败涂地、生死不知,二太子、五太子(现任国主亲父)早死,其人莫说在这真定城里,便是在整个大金国恐怕都数得上号了。

故此,只要这位六太子开口,这真定城内还是无人能反抗的。

然而,众人瞩目之下,讹鲁观却只是浑浑噩噩,六神无主,丝毫不能下定论,俨然是被城外惨状给影响到了……这也难怪,四太子兀术便是全程参与金国开国战事的最年轻宗室了,到了年轻的讹鲁观这里,正好是一条分界线,等讹鲁观参与到军事活动中以后,大金国都已经成型了,基本上都是顺风仗,军事经验和战斗经历少了太多。

无奈之下,众人便又去看洪涯,这位是燕京新派来的天使,而且有四太子兀术托付军事的名义,连四太子自己的金牌都在此人手上,此时出言拿个主意,说不定下面大家伙都会支持,上面六太子讹鲁观也会顺水推舟。

但是,素来以精明能干闻名的洪涯洪侍郎此时扫视堂上,虽然心中大定,面上却反而一脸为难,继而两手一摊:“诸位,我虽为天使,又有四太子临阵托付军务,但眼下这种局面,又如何敢轻易做主?”

这话说得颇为诚恳,众人也是无奈,于是,复又争执片刻后,到底是一哄而散。

唯独其中不少精干之人,情知此时已经到刀劈火烤,生死无常的地步,却是丝毫不愿耽搁了……当日晚间,私下去寻六太子讹鲁观与枢密院都承旨洪涯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太师奴都等到二更时分才得以见到洪侍郎。

“四太子就是这个情况……”

灯火之下,伴随着依然隐隐可闻的哭泣声,洪涯略显无奈的介绍了一番情况。“总之,宋军只派了御营左军和两部御营中军来滹沱河北,河南那边怕是要紧追不舍的,只能听天由命。”

“若是这般,我明日动身,拼死过河去寻四太子……”太师奴一时肃然。

“不可以。”洪涯也随即肃然。“真定城这个情状,谁都不能轻易独走后撤,否则便是一个一哄而散的场面……人人都有理由走的!”

太师奴微微一愣,居然无法驳斥,于是又反过来认真询问:“那真定这里到底又要怎么办?”

“还能如何?”洪涯摊手以对。“眼下是不能战的,而不能战便是守,不能守便要走,不能走便是或降或死……还能如何?”

“守……”

“守其实也是没法守的,不过是苦挨罢了……我晓得你的意思……走也是极少数人的事情,撞天运罢了。”洪涯接口而对。“大局如此,整座城真正的路数其实在于降与死。”

灯火下,太师奴沉默片刻,方才再问:“便是这两条,洪侍郎以为又该如何呢?”

“不是我以为该如何,我一个临时背锅的侍郎能拿什么主意?主要是城中上下的意念……”话到这里,洪涯顿了一顿,方才继续言道。“想降的人还是居多的,尤其是下面的官兵,上头其实也挺多,千古艰难唯一死嘛……但上头这里,不少人拉不下脸面,而且还有少数人因为种种缘故,坚决不愿降,将大话拿了出来,所以这才僵住。”

“降与死利弊如何,洪侍郎总有看法吧?”太师奴稍作踌躇,继续来问。“只说于大金国而言的利弊。”

“于大金国而言,没什么利弊可说。”洪涯喟然以对。“死守到底,全员覆没,当然是好的,最起码能让河对面那位官家稍微睁开眼睛看看咱们,知道大金国还是有忠臣义士的,将来再往下走,不至于太过小觑了大金国……但真能上下一心阖城去死吗?真到了炸城或者攻城那一刻,怕还是十之八九降了的。”

太师奴闻言苦笑。

“可若是投降呢,把诚意拿出来,让六太子这等身份的人跟赵官家当面说一说,指不定能在议和上能多留几分余地,届时若是真能议和了,那这几分余地,便不知道是多大的天地了!”洪涯言至此处,不免盯住了对方神色。“但还是那句话,总有一二混账,根本没有见过昨日战阵威势,总还以为自己可以逆大势而为,以至于白白坏事!”

“不错。”太师奴见到对方隐隐表露态度,终于也一时喟然。“说一千道一万,但凡昨日经历了那一战的,又哪里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到了眼下,什么生什么死,什么降什么和,什么真定什么燕京,都只是昨日那位赵官家横扫千军后玩剩下的,没什么太大意思,关键是要寻一条生路,给你我,也是给四太子与大金国。”

“正是此言!”洪涯终于也仰头闭目而叹。“听听这满城哭声便知道了,什么叫大厦已倾?昨日你走后,我与四太子临阵而望,见到一扇铁幕徐徐扫来,只觉得万念俱灰,恨不能让你回来,将那番诈降言语落到实处……我今日说句不中听的实在话,昨日战后,燕山以南就不要想了!再挣扎也只是无益,不如早早弃了燕云,转回塞外。”

这番话正说到太师奴心坎上……不过此人何等伶俐,不然也不至于从容辗转于耶律余睹、耶律马五、完颜拔离速、完颜兀术之间了,所以,其人稍微感慨之后,便忽然醒悟:

“洪侍郎的意思是……让我再去一趟,为六太子请降,继而促成请和?”

“不错。”洪涯干脆以对。

回应洪涯的,是漫长的沉默。

不过,洪涯也非常有耐心。

果然,等了许久,太师奴还是艰难开口了:“刚刚洪侍郎不还说,城中有些许混账阻碍此事吗?”

“几个燕云大族出身的二世祖,当然是最怕那位官家打过来的……但区区几个二世祖,又违逆众心,到底能成什么气候?我挥手可灭。”说着,洪涯真的挥了下手。

“六太子……?”

“六太子早已经失态,俨然是早存了降意的,只是身份使然……咱们把事情料理了,顺手推一把,他自然会点头。”

“可洪侍郎自己不也是降人吗,就不怕……?”

“就是因为是降人,才要借这个大局藏身其中……不能单独做事,不然便是自寻死路。”

“……”

“……”

“如此……我还有最后一问。”几番对答后,太师奴不免口干舌燥起来。“若是现在降了,会不会对四太子有碍?他还在河对岸,不知所踪。”

“有什么碍?”洪涯一时苦笑。“嘴上说丢了真定,会让宋军长驱直入,可实际上宋军此时若想去打什么地方,哪里还要顾及真定?再说了,此事再顺利也得等明日见了赵宋官家再来说定,然后最少要后日才能成……而四太子那里,最迟明日便到寝水边上了,生死早与我们无关。”

太师奴愈发黯然。

“不过。”洪涯情知多嘴,赶紧再言。“若是四太子能回转,怕是也要赞同议和的……实在是不可能打下去了……议和才是大势所趋!”

太师奴点点头,终于颔首:“既如此,明日等洪侍郎吩咐。”

洪涯点点头:“不用明日,你且回去等动静,看我示意。”

就这样,太师奴不再多言,直接告辞而去,而洪涯丝毫不动,只是唤来一名侍从,让对方再去请两人来……须臾片刻,讹鲁补与夹谷吾里补便一起到来。

对于这两人,洪涯连试探都懒得试探了……因为人家昨天是上了战场的,肯定比自己刻骨铭心。

“举城投降,然后我们趁势逃走,转回燕京?”

夹谷吾里补蹙眉相对。

“是。”洪涯坦诚以对。“昨日战后,大局崩坏,燕山以南就只有燕京那里还有区区几万新兵,再加上太原城和元城的教训摆在那里,怕是根本挡不住宋人扫尾休整之后,兵锋直趋燕山之下……现在的问题是得有人赶紧回去,面见大太子与国主,告知前方危急之态,要让燕京那里速速决定大事,要尽量协助收拢溃兵,还要拉住那些新兵南下浪送,以图保住本钱……这种事情,没有比两位更合适的了。”

“然后真定这里直接降了?”夹谷吾里补微微蹙眉。“你们真准备议和?”

“算了!”讹鲁补忽然插嘴。“事到如今,难道还要有什么军事上的指望不成?便是指望也不是真定这里,六太子和洪侍郎有自己的路数,咱们二人能回去便不错了……洪侍郎,你只说要我们二人做什么吧!”

夹谷吾里补也是摇头一叹,不再多言。

“杀了刘萼与程采。”洪涯愈发干脆。

讹鲁补和夹谷吾里补对视一眼,居然没有任何疑惑……他们二人今日也是在堂上的,如何不懂?

“杀这二人容易,莫说是为自家折回燕京杀这二人,便是看在洪侍郎昨日同行之谊,杀了也就杀了……但洪侍郎,你须晓得,此战以后,燕云大族的实力便显出来了,而且燕山以南没有险阻,他们注定是要激烈行事的,杀了二人后,该如何提防消息传到他们族人耳中呢?”讹鲁补追问不及。

“如何会让两位担此责?”灯火下,洪涯略显不耐起来。“只要两位应下,我即刻让高庆裔去找程采告密,只说刘萼集合私兵,汇集些许贪生之辈,准备先烧了府库,然后趁机挟持六太子逃窜……等他们两边撞到一起,两位便出兵帮忙处置了,到时候自是他们自家火并而亡!而真定城内外安定了,咱们便该降降,该走走……我自与六太子去议和,两位自回燕京做国家顶梁之柱,岂不两全其美?!”

讹鲁补与夹谷吾里补再度对视一眼,依然毫无反驳之意。

而洪涯更是毫不犹豫,直接起身,出门去唤心腹侍从,让对方再将高庆裔叫来……如果说一开始对上太师奴他还有小心翼翼的试探,但经历了这一波后,这位洪侍郎早已经看出来了,那就是但凡是经历过昨日血战之人,就没有一个不对局势绝望的。

什么狗屁真定,什么六太子,什么燕云大族……在昨日那场战事前面到底算个什么啊?

最起码一个共识,燕山以南,都很难保住了好不好?大金国都要亡了好不好?!

这种情况下,凭什么不许跑?凭什么不能杀两个坏事的混蛋?凭什么不能曲线救国?!

当然,或许也还有许多有血性想坚持的大金国重臣,但那些人绝不是弃了石邑、丢了部属,轻身逃到这里的讹鲁补、夹谷吾里补等众。

午夜时分,城中忽然生乱。

“洪侍郎,这是怎么回事?”

金国六太子讹鲁观本来就没睡着,此时更是惊吓一时,而待其人匆匆着甲,率亲卫转出真定府尹大堂时,却正好在台阶这里迎面遇到了洪涯为首的一众城内高层,便当即出言询问。

“六太子不必过虑。”洪涯赶紧率众迎上,认真相告。“下官刚刚使人打听了,据说是恩州防御使刘萼准备烧了府库挟持六太子出逃,结果翰林学士程采得到讯息,所以率部去阻拦了……援兵已经过去了。”

讹鲁观怔了一怔,先是想起傍晚之事,微微颔首,但却又迅速察觉得哪里似乎不对。

而随着这场乱事迅速结束,当事二人都在乱中被杀的消息传来,这种不对劲的感觉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洪侍郎?”黑夜之中,讹鲁观忍不住与身边地位最高的一人再做探讨。“此事是不是有些说法……援军是哪处,不是该去救援程学士的吗?为何二人都这般轻易死了?”

“六太子。”洪涯回头看了看周边火把下脸色阴晴不定的诸多文武,方才回头来看讹鲁观,却是当众坦然以对。“我以为这事情没必要问那么清楚。”

“何意?”讹鲁观一时汗毛竖立。

“事情本身再明显不过了……昨日大败,人心浮动,既不能战,又不能守,逃也是九死一生,死更是千古艰难之事……这个时候,人心思降、思生,乃是常情。”洪涯无奈摊手解释。“刘萼与程采或许为公事而斗,或许只是私下起斗,但无论如何,二人一起身死,无疑便是城中想投降的人顺水推舟罢了!这个时候追究下去,岂不是在逼反全城?”

讹鲁观愕然当场,继而忍不住想寻其他人来验证这种说法。但他四下望去,只见火光琳琳之侧,伴随着依然隐约可闻的啜泣之声,几乎所有人都肃立不语,只是怔怔来看自己,却是彻底惶恐起来,最后非但没有敢点人问出来,反而一个没有忍住,当众也沁出泪水来。

含泪四望许久,这位留守真定的金国六太子方才走下台阶,然后回过神来一般再来看洪涯,并拱手以对:“洪侍郎……还请你教一教我,如此局势,如此人心,如之奈何啊?!”

闻得此言,洪涯仰头一叹,居然一声不吭。

倒是太师奴见状,终于转出,俯首而拜:“六太子!我本是四太子私人,便也是六太子的私人……还请六太子信我一信……我愿再入宋营,一来请降,让赵宋官家务必许阖城活命;二来谈和,让赵宋官家务必以礼来对六太子,相约两国和谈之事!但也请六太子务必承袭四太子之前方略,努力促成两国和谈!”

讹鲁观怔了许久,眼看着周围无一人出列,也无一人反驳,却终于是勉力颔首:“既然和谈是四哥本意,讹鲁观自当奉命;若投降是全城共求,讹鲁观又何惜一人荣辱?劳烦足下了。”

太师奴刚要再说话,洪涯便转过身来,朝着讹鲁观俯首行礼,继而抬头劝慰:“六太子不必忧虑名声……若能和谈,本就是曲线救国之事,何论荣辱?”

周围城内许多文武,尤其是昨日在河对岸营中待过的人,仿佛此时才醒过来一般,纷纷出列附和,就好像昨日跟着洪涯一起逃回来时那般整齐。

剩下的文武,也在稍作踌躇后转出列来。

当然,也有些许人没有动弹。

一夜无言。

翌日,二月初五,上午时分,太师奴再度单骑出城,然后全城等到下午时分,果然见到赵宋官家的龙纛出现在了真定城外,并有御前班直统制岩州刘晏驱马来问。

当此之事,讹鲁观再不犹豫,即刻按照约定,解甲去袍,打开城门,只着单衣出城,往谒赵宋官家……却是丝毫不知道,昨夜乱后,到眼下时机,其实有一十七名文武各级,选择了殉城而亡。

当然,知道了也无妨。

因为区区一十七人,尚不足前日死伤千分之一。

Ps:感谢安总(女)的桃子……门牌写错了……知春路也写成了知青路……哎呀,忘了祝大家端午安康快乐了!

(本章完)

87.上架感言兼本卷总结兼感谢信兼拜年信208.第206章 窥见71.第71章 危机(上)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65.第65章 水泊(上)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坠(续)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479.同人31:聊斋志异系列——阿楷sama380.第375章 快人快马50.第50章 水战(下)477.同人29:僧途——肥猫掉毛151.第150章 堂论184.第182章 仁者宜战栗59.第59章 元宵(中)230.第228章 溃走369.第364章 夏雨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205.第203章 弥合(下)43.第43章 文书(中)25.第25章 一将之论218.第216章 名将275.第272章 岳台217.第215章 亲征72.第72章 危机(下)384.第379章 且行且观(续)227.第225章 汇集83.第83章 小酌330.第326章 往归258.第255章 约期361.第356章 有初304.第300章 秋雨(续)262.第259章 述欲90.第89章 龙蛇103.第102章 流言(下)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坠421.第415章 崩摧189.第187章 吾山275.第272章 岳台115.第114章 郊游(中)35.第35章 年节431.第424章 回首85.第85章 流光(中)50.第50章 水战(下)282.第279章 题记197.第195章 不公不正408.第402章 驻马450.同人 3:岁已复始——Narkissos452.同人5:蓦然回首—— Narkissos358.第353章 意外361.第356章 有初172.第170章 江湖多风波(续)169.第167章 国破山河在378.第373章 火光117.第116章 郊游(续)466.同人18:建炎以来南洋事杂记——亲自出398.第393章 破绽278.第275章 旧瓶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403.第398章 兵临城下38.第38章 雪渡(下)264.第261章 设宴288.第284章 东西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210.第208章 一波27.第27章 一走了之57.第57章 发作211.第209章 水轮子164.第163章 左右兼济(中)282.第279章 题记409.第403章 柳下434.第427章 驱鱼374.第369章 旨意327.第323章 喧嚣119.第118章 第三十二张 当国199.第197章 店论(熊叔三十岁生日快乐)275.第272章 岳台27.第27章 一走了之19.第19章 扶腰(七岁大佬也生日快乐)339.第334章 岁入10.第10章 天日昭昭251.第248章 来往(上)258.第255章 约期301.第297章 明月121.第120章 通宝352.第347章 后继254.第251章 债务278.第275章 旧瓶332.第四卷卷末总结76.第76章 临战(上)458.同人11: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276.第273章 岳台(续)283.第280章 蜡烛11.第11章 天日昭昭(续)344.第339章 回应313.第309章 名使107.第106章 间隙162.第161章 前后失据(下)427.第421章 谏言207.第205章 征询142.第141章 人选
87.上架感言兼本卷总结兼感谢信兼拜年信208.第206章 窥见71.第71章 危机(上)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65.第65章 水泊(上)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坠(续)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479.同人31:聊斋志异系列——阿楷sama380.第375章 快人快马50.第50章 水战(下)477.同人29:僧途——肥猫掉毛151.第150章 堂论184.第182章 仁者宜战栗59.第59章 元宵(中)230.第228章 溃走369.第364章 夏雨14.第14章 金兀术来了!205.第203章 弥合(下)43.第43章 文书(中)25.第25章 一将之论218.第216章 名将275.第272章 岳台217.第215章 亲征72.第72章 危机(下)384.第379章 且行且观(续)227.第225章 汇集83.第83章 小酌330.第326章 往归258.第255章 约期361.第356章 有初304.第300章 秋雨(续)262.第259章 述欲90.第89章 龙蛇103.第102章 流言(下)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坠421.第415章 崩摧189.第187章 吾山275.第272章 岳台115.第114章 郊游(中)35.第35章 年节431.第424章 回首85.第85章 流光(中)50.第50章 水战(下)282.第279章 题记197.第195章 不公不正408.第402章 驻马450.同人 3:岁已复始——Narkissos452.同人5:蓦然回首—— Narkissos358.第353章 意外361.第356章 有初172.第170章 江湖多风波(续)169.第167章 国破山河在378.第373章 火光117.第116章 郊游(续)466.同人18:建炎以来南洋事杂记——亲自出398.第393章 破绽278.第275章 旧瓶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403.第398章 兵临城下38.第38章 雪渡(下)264.第261章 设宴288.第284章 东西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210.第208章 一波27.第27章 一走了之57.第57章 发作211.第209章 水轮子164.第163章 左右兼济(中)282.第279章 题记409.第403章 柳下434.第427章 驱鱼374.第369章 旨意327.第323章 喧嚣119.第118章 第三十二张 当国199.第197章 店论(熊叔三十岁生日快乐)275.第272章 岳台27.第27章 一走了之19.第19章 扶腰(七岁大佬也生日快乐)339.第334章 岁入10.第10章 天日昭昭251.第248章 来往(上)258.第255章 约期301.第297章 明月121.第120章 通宝352.第347章 后继254.第251章 债务278.第275章 旧瓶332.第四卷卷末总结76.第76章 临战(上)458.同人11: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276.第273章 岳台(续)283.第280章 蜡烛11.第11章 天日昭昭(续)344.第339章 回应313.第309章 名使107.第106章 间隙162.第161章 前后失据(下)427.第421章 谏言207.第205章 征询142.第141章 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