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诸葛治水

刘备派遣孙卲去许都要官,往返赶路,加上在朝廷请客送礼斡旋,怎么也得一个半月才能看到结果。

而这一个半月里,诸葛亮那边显然没时间闲着。在孙卲被派出去之前,他就已经被糜竺和陈群抢着去解决疑难问题了。

好在这次要解决的问题都很有新鲜感,能让诸葛亮把刚刚从大哥那儿学来的算学和自然之理应用上,所以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梳理了一下两边的问题难度后,诸葛亮选择了先抽两三天时间,点拨糜竺家的海船工匠、如何给原本的海船改装舭龙骨,以及加入一些其他增加航行安全的小技术小改良。

陈群一开始很郁闷,还诚恳请教,求诸葛亮说出个道理来,为何要厚此薄彼。

诸葛亮也对事不对人,非常直白地指出:“子仲兄那边的事情轻松,两三天便能解决,然后海船工匠们就能开工。长文兄这边的事情,需要实地考察勘测,才好给施工方案,所以先易后难。”

陈群想了想,也接受了这个解释,没有再来骚扰。

毕竟广陵这边运河如何改造、闸门如何修建,这些工程举措是跟地理环境绑定的,过去三个月诸葛亮、诸葛瑾在豫章也没法远程规划设计。

而造船改船跟地理就没有强绑定了,诸葛家弄几条船去豫章,这几个月里有空就能琢磨、实验,等回到广陵,直接技术交底报答案即可。

这很合理。

糜竺家的工匠,很快就学会了如何临时加装舭龙骨,还尽量有样学样,把舭龙骨的流线造型细节要求弄清楚。

力争削出来的舭龙骨尽量不增加航行阻力,至于导致船只操控性下降、转舵变慢,这是没办法的。增加水下横摇阻力,肯定会抑制转舵。

除了舭龙骨之外,糜家工匠又顺带学了一项原本汉朝还没有的“打麻浸泡桐油”的强化防渗漏技术——

这玩意儿也是诸葛瑾前世抖音上随便刷到的,有些博主卖弄“传统手工造船工艺”,当时诸葛瑾也就随便看一乐,没想到穿越后还用上了,就教给了弟弟。

具体做法,无非就是把亚麻\/胡麻纤维之类的材料,用凿子楔入船体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缝隙,而且麻纤维要用桐油浸泡。这样等桐油干燥后,木板接缝的防水效果就能提升一个数量级。

原本汉朝的船,是很难做到绝对防渗漏的,如果出海,经常会发现底舱内壁、船底很湿,甚至略有积水,要偶尔用木桶往外倒水,才不会越积越多。打麻加桐油之后,情况能缓解很多。

虽说简单一个桐油打麻,还达不到后世宋朝水密隔舱的技术,但也比糜竺原本用的好太多了,大约能提升到隋唐初期的防渗漏水平。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用了三天时间,就让海船的防渗漏性能进步了大约三百年,到隋末唐初。又让船的抗横摇测浪性能进步了八百年,达到了北宋水平。

糜竺收获了这些改良,顿时喜不自胜,这不仅仅可以为主公的大业服务,还能为糜家自己的海商事业服务。

出于对诸葛家的感激,以及意识到诸葛家巨大的抱大腿潜力。糜竺不由提出,要让他家的海商船队,给诸葛家分润一成的干股,以后糜家的海贸利润,每年都会给分红。

诸葛亮一开始没好意思拿,但他这一世毕竟被大哥的思想所影响,大哥这几个月经常教他,

靠技术改良受人钱财是应该的,无违君子之道,说不定还能激发天下人群策群力,想出新东西造福百姓。

加上糜竺甚至开始打听诸葛亮“是否婚配、有没有定亲”,诸葛亮怕夜长梦多,还是坦然接受了那一成干股,并且表示他也不会白拿,诸葛家以后有航海造船技术的新改良,还会主动和糜家合作。

而对于糜竺的问题,诸葛亮只说:

“我当初能从荆州逃脱,多赖一故友帮衬,我已许下婚约,君子立身处世当言而有信。

何况我大哥已二十二岁,尚未婚娶,我又岂会谈论此事,乱了家中长幼之序。”

这个理由堂堂正正,糜竺也就没再说什么。

……

花了三天搞定糜竺,让糜家造船匠自行施工鼓捣后,诸葛亮就抽身来陈群这边、填大哥去年挖下的另一个坑:

邗沟治水、解决广陵郡的盐碱地问题!

双方也没客气谦让,一上来陈群就汇报了过去那个冬天,他用那四万从下邳郡移民来的士卒家眷、以工代赈,

究竟整治了多少邗沟南段的运河河道,又趁着枯水季在射阳泽靠近运河的区域,新造了多少圩田、增加了多少灌溉蓄水库容。

这些情况,跟诸葛亮在豫章那边治理彭蠡泽的措施,大同小异。

因为陈群的治理,去年冬天农闲,起码广陵郡又新增了几十万亩的肥沃圩田(汉亩,折合后世的亩要乘0.3左右),够上万壮劳力耕种了。灌溉条件也特别好,如果能治理好盐碱地,那都是上等水田。

诸葛亮走马观花了三四天,从广陵县跑到射阳县,一路巡查之后,也就心里有数了。

“河道整治和堆淤圩田、疏浚库容,这几步做得都很不错,没有问题。

所以,剩下的难点,只是不知道怎么给邗沟运河造闸门、阻断长江涨潮时的海水倒灌?”

诸葛亮考察完后,一句话就概括了陈群依然没法解决的难点所在。

陈群闻言,也是忍不住苦笑:“别把话说得这么轻巧嘛,什么叫‘只是不会修闸门’,此事之难,着实超过了我预想。

去年我也考虑过,以为能自行请教能工巧匠、治水能吏,造出运河闸门来。但着手之后,才知道有多难。”

诸葛亮随口排查:“是造好的闸门不好开合?还是闸门会漏水?还是经不起两侧落差水压、会被冲垮?我想应该不至于冲垮吧,那么多堤坝围堰,都不至于冲垮,想要加固,应该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汉朝以前,修筑堤坝围挡大水的操作就已不鲜见了,所以诸葛亮觉得,不可能是堵不住水的问题。

陈群果然应道:“确实不是冲垮的问题。我请教了能工巧匠后,试了各种加固手法,要让闸门扛住水流冲刷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闸门关闭开始蓄水后,不过一两日,闸口的水位就涨得跟上游淮阴来水处一样高了,由此便转为静水,不会再有冲力。

只是,闸门一旦修得过于坚固、就难以开合。每天潮水峰值过后、要开闸通航时,靡费人力,几乎如同挖开堤坝一般费力。

次日再要关闸时,也关不紧,得重新堆填沙袋堵缝、想尽办法额外加固,才能防止漏水。久而久之,河道被反复淤塞,船只出入运河都成问题,得不偿失。

但如果不把闸门修筑得如此坚固,每每又会漏水,总是关闭不严。我已是试了四个月,穷尽一切办法,或许子瑜当初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自古从未听说过有人能给运河修闸门的。”

诸葛亮听了陈群的详细陈述,却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来之前,在豫章那几个月,跟大哥讨论过很多预想情况,他还真就怕遇到些奇奇怪怪的麻烦。

但陈群似乎也很努力,这几个月工夫没白花,把其他小问题都解决了,只留下了一个“闸门漏水、或者开合不易”的终极大问题。

这就好比学霸做卷子,不怕题目难,就怕题目繁琐、考验你的细心程度。

如果有个笨拙但勤恳仔细的学酥跟他搭档,把小错误低级错误都检查了一遍排除掉,只留下最后的拉分题请学霸出手,那就很舒服。

诸葛亮便胸有成竹道:“既然只有这么一个重大疑难,明日且去闸门工地细细验看,再把原先的工匠都召集起来,群策群力。”

陈群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满口答应。

……

次日,一行人来到广陵城东南十余里外、邗沟运河边的闸门工地。

陈群找来了上千名负责具体干活的役工,还有数十个筑城匠人和木匠,以及工曹的技术官吏。其中不乏上了年纪,颇懂筑城墙修水坝的资深老者。

一大群人围着工地,现场一点点比对勘察,群策群力想办法。

诸葛亮仔细看了一下,一眼就看出陈群留下的那座实验性的闸门,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诸葛亮先问道:“你这道闸门,是如何开合的?是沿着门轴转的么?还是左右推拉的?”

陈群一个眼色,立刻有一个工曹的老吏过来答话:

“这是沿门轴旋转开合的,但原先也试过左右推拉。两者都漏水关不紧,哪怕一开始关紧了,一整日水压冲刷,还是会渐渐崩漏。”

诸葛亮点拨道:“其实要说开合最简单可靠,还是吊万钧闸,把门升降起落。不过运河太宽,不比城门,也没法造一个城楼横跨运河两岸、吊住闸门。

剩下两法,还是推拉可靠些,若是旋转开合,一旦闸门经过的扇面河床有淤泥、巨石或沉船阻挡,便没法开合了。左右推拉,只需清理两条滑槽的空间即可,还便于在门内外两侧略作堆砌加固。”

工曹老吏对这个问题没多大意见,他们原本也是没招了,什么都试试。这年轻人口若悬河,虽然听起来有点铁口直断,但似乎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旁边的老匠人、吏员,也都稍稍建立起了对诸葛亮的信任。

诸葛亮这才趁热打铁,继续指出关键问题:“确定用推拉闸门后,你们依然封堵不严,我觉得关键便在于你们这两道闸门做得太平,所以承受不住重压。

这左右两门,几乎是平行对接,哪怕中间加上类似门闩的横档加固,又能有多少抗压?江涛海潮冲刷之下,立刻被冲得松动漏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你们难道没有修过拱桥么?不知道造桥一定要形成拱券,才能让车马压在上面而不垮。若是跨度大的桥,造得上下完全齐平,怎么可能扛得住重压?

所以这闸门也要学拱桥一般,让左右两门的滑槽形成角度,最后关门撞在一起时,左右拱起,而且这拱券的顶角,就要对着日常水压较高的一侧。

而且一旦做出夹角,两门相互接触的一面,也就没必要做成完全光滑平整,可以做成犬牙交错之状,搭在一起后互相榫卯楔合,再套上紧箍的闸闩。海潮越是冲刷,也只会让闸门越是紧固,除非主动往两侧拉开,否则轻易不会漏水。”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随手拿树枝在土地上画了个“V”型的结构,而原本工匠们造的闸门是“一”字形的,两条边并没有角度。

几个相对不是那么懂行的工匠,听了诸葛亮的解释后,都是眼神一亮: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借鉴拱桥抗压的结构呢?如果造成两段式V拱,肯定能扛住海潮的水压了吧?

然而,那个年纪最大、胡子花白的功曹老吏,却没有轻易被诸葛亮的建议唬住。

只见他无奈摇摇头,露出一副“小年轻果然不靠谱”的表情,哂笑道:“孺子不曾见过广陵潮倒灌邗沟之景吧?此法只是想当然耳,若是把闸门造成两段互相拱榫之状,固然不难。

可你想过没有,这个拱榫到底朝向哪一个方向才好?若是退潮时,长江水位是远远低于上游淮河、射阳泽来水水位的,北高南低,若是涨潮时,又有可能南高北低。

造桥用拱抗压,有一个前提便是得确保只有拱背的方向承压。若是承压方向忽而向南、忽而向北,一旦拱腹受压之时,此闸怕是立时崩溃!

便如鸡卵,手握蛋壳时,用力握紧也不易让蛋壳破碎,只因蛋壳外拱。可雏鸟破壳时,气力何其微弱?只因从蛋壳内部用力外凿,轻易便可破壳。用这法修出来的闸门,遇到拱腹受压时,怕是脆若鸡卵!”

那老吏显然是积年治水的,经验非常丰富,在广陵工曹中也颇有威望。听了他犀利指出的问题,包括陈群在内的众人,不由又眉头紧锁,担心起来。

不过,诸葛亮却依然有所准备,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依然智珠在握地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但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其实,完全可以把运河与长江连接的河口,从一条变成两条,在旁边再额外开挖一条河道,开挖时,要精密测算连接口两侧,长江和淮河的水位差。

如此,将来确保邗沟与长江的两个连接口,有一个始终可以保证是长江水位高于淮河\/邗沟水位,这个口子上的闸门,就可以造成只扛从长江向邗沟冲刷的、由南往北的重压。

而另一个口子,确保始终是淮河\/邗沟的水位高于长江,哪怕是长江涨潮时,也最多堪堪持平。如此大部分时间内,这个闸门就只用承受由北往南的重压。

水压由南而北的河口,将来就只许通航由南往北的漕船,如此船只可以顺流漂下,甚至都不用划桨、拉纤,水位上升后,还能让江船直接入邗沟,不用再换船,也省了装卸人力。

水压由北而南的河口,将来就只许通航由北往南的船,道理也是一样的,自然漂流省力即可。”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在泥土上随手画了个示意地图,如今的运河河口在广陵城东,而诸葛亮随手划了一条线,

把邗沟在广陵城北往西一引,分出一条岔道,跟广陵城的西、北两侧护城河连在一起,然后再一路往西南,最后在上游大约二三十里外的位置,画到与长江相接。

陈群和那些工曹老吏看到这个计划,顿时就震惊了。

这是什么思路?这是要把二百八十里长的邗沟古运河,再挖一条三十里的岔道出来吗?这需要不少施工量吧?

不过陈群倒是反应快,他很快意识到,诸葛亮示意的时候,借用了一部分广陵城西北两侧的护城河,如果可以把重合的部分省掉,估计也就挖十几里路,这个施工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挖十几里河道,也就相当于重新挖一遍广陵城的护城河这点工作量,弄个几万徭役,干个几个月,就能有所小成。如果确认法子可行,后续可以再慢慢拓宽的嘛。

而要是真能把南来北往的运河船分流、并且河口水位也分流,确保每个河口始终只要扛一个方向的水压,不会出现“一会儿北边水位高、一会儿南边水位高”的情况,那么拱形的闸门接合方式,似乎还真就可行了。

陈群思来想去,连忙抓着那个工曹老吏追问:“秦老,你觉得这法子可行否?真要是把河口分流,任意一个河口只要承受单向水压,拱形闸门能扛住么?”

那老吏只觉嘴唇发干,精神压力巨大,不敢贸然下结论,最后只是挣扎着说:

“这关键还是看天下有没有人能测得那么准,真的做到改个河口后、那新河口处的长江水始终高于淮河水!而且也不能留太多余量、故意让长江水高太多,那样也会开了门后关不住的!只能允许长江水刚好高那么一点点,有人能保证这点,修个拱形闸门本身并不难!”

那老吏说完后,其他工曹众人和老匠人也纷纷附和,表示这个点子,难点不在修建,而在测量水位“海拔”——虽然汉朝并没有“海拔”这个词,但他们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

陈群搜集了众人意见后,回到诸葛亮这边,两手一摊:“孔明先生,你出得好计策,可普天之下,似乎没人能如此妙到毫巅地测量出、两条相隔甚远的江河上、两个点之间的水位高低。”

诸葛亮对于此问倒是没有多废话,只是撂下了一句:“这个就交给我好了,不过,伱还需要给我几块罗经石,测水平用的。这些石头太沉,我没从豫章带来,其他工具我都有。”

陈群一脸懵逼,只好再去找专业人士:“罗经石是什么?”

旁边许多匠人也是一脸懵逼,最后还是那秦姓老吏想起来了,忽作恍然大悟状:

“莫不是修帝王陵寝时,先要在十字墓道正中、定四方水平用的那种十字刻槽石?墓穴只要高于沿着罗经石十字槽看过去的方向,便能确保造成后不会被水淹?”

诸葛亮闻言,倒是有些惊讶了,嘉许地点点头:“你还知道此物的具体用法?那怎么就没想到用它来测海拔高低呢?只要稍稍变化不就行了。”

秦姓老吏闻言愕然:这怎么稍稍变化?也想得太简单了吧?完全想象不出来啊!

不过诸葛亮能说出这番话来,他倒是信了起码九成了,他连忙对陈群附耳道:

“看来这诸葛先生所言,多半是真有把握。我虽不知他怎么施为,但自古从未听说为帝陵测墓穴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匠人会测错、导致帝陵被淹的。先生之法由此演化而来,再加神算妙法,或许真能行。”

陈群:“那还不快给孔明先生准备工具!”

一时间, 陈群身边的资源,还真就被动员了起来,决定跟诸葛亮赌一把。

整个项目,也就从勘测阶段,开始了努力推进。

而诸葛亮这个计划,说白了其实也没多逆天的难度——后世隋朝的大运河,到了唐宋时候,长江南北岸的连接口,都是做成了这种分叉的“双向航道各自独立”状态,

为的就是便于修单侧抗压的闸门,同时也便于进出江口的船不用拉纤混乱,可以自行漂流。

事成之后,造福百姓上千年,一直到明朝都还在受惠。后世去扬州、镇江旅游实地看看,就知道古大运河是分叉连接长江的。

这一切,都不用什么逆天的施工技术,只是汉朝的人数学还太差,勘测水平也太差,光学几何也太差,找不到刚好长江水位略高于或者略低于运河水面的等水位点。

如果水位差没掌握好却强行这么搞,一旦长江水位过高,结果就是长江汹涌灌入邗沟,把淮扬变成一片洪泽湖。而如果长江连接点位水位太低,邗沟又会被长江直接抽干,变成干涸报废的状态。

但凡从后世穿越过去一个水利部门的普通测量员,只要业务水平别太次,把相关地质数据测量出来提供给汉朝人。

那么这一个测量员的贡献,就可以免除十万漕工此后几百年的重复劳动,还能顺带治理好射阳泽周边的盐碱地。(只不过在施工完成前,测量员及其家属一般都会被吊起来,直到最后竣工时确认他没测错)

第103章 跟反贼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并肩子上第173章 说黄祖,黄祖完第143章 打都没打刘晔就投了第157章 攻克伪都,大功告成第139章 赵云:娶了个诸葛家的老婆,智力值当然…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71章 说陈到,陈到到第76章 坚壁清野还是速战速决,这是一个问题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82章 你敢使唤我二弟,我就使唤你二弟第163章 车骑将军武昌侯宗正领扬州牧刘备第20章 全取广陵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第112章 三顾广陵第30章 二弟养成计划第187章 刘备:我澄清一下,这不是流言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132章 顺水人情,诸葛回归(六千字大章)第53章 我加了三个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第172章 高端的技术改良往往只需要朴素的方式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第140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9章 血战广陵第27章 玄德公,你不能逮着一个谋士薅啊第135章 四路讨袁第106章 刘勋:虽然我们败了一阵,但还剩二万人打…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161章 祢衡之死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当主语换成诸葛亮,就…第62章 诸葛亮:姐姐不能卖,我牺牲一下就够了(明…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第39章 得到诸葛密卷的诸葛亮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于子瑜(五千字大…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于子瑜(五千字大…第103章 跟反贼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并肩子上第16章 被猪队友带崩的纪灵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47章 名动许都的神秘大贤第67章 转进柴桑第93章 贺齐需要几个月完成的任务,关羽几天就可以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184章 武戏之前,当然还需要做表面功夫第45章 先喷祢正平,后教孔文举第98章 抢了孙策的芜湖,还要让孙策主动认错第82章 你敢使唤我二弟,我就使唤你二弟第22章 诸葛家的人什么都略懂第58章 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给阿亮好了第86章 诸葛舌劝初显芒第171章 年仅弱冠的蒲元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迟满足,宁静以致远就是长…第87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哪怕是一条旁次一张…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44章 空谈之才孔文举第130章 给刘备讨个官职:左将军领扬州牧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138章 来骗,来偷袭第21章 日子还是朝不保夕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110章 自投罗网鲁子敬第114章 袁曹开战的导火索第135章 四路讨袁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159章 荆豫扬三州都乱成了一锅粥第149章 诸黄之争,自有天使祢衡调解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44章 空谈之才孔文举第67章 转进柴桑第179章 收服王朗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迟满足,宁静以致远就是长…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133章 诸葛瑾:二弟别的事情轮不到你管,你先…第147章 此城中有女否第125章 未见郑玄,先声夺人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178章 发兵东冶第78章 嘲笑完诸葛之后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死第185章 诸葛怎么说,曹操就怎么做第70章 笮家跌到,诸葛吃饱第158章 刘备还是个忠厚人呐第50章 征南将军领扬州刺史刘备第168章 曹操得其地利,刘备得其人和第86章 诸葛舌劝初显芒第66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第138章 来骗,来偷袭第134章 袁曹吕三方会战第16章 被猪队友带崩的纪灵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第121章 精确控温,尽在掌握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81章 诸葛出使第45章 先喷祢正平,后教孔文举第14章 痛歼刘勋第53章 我加了三个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第172章 高端的技术改良往往只需要朴素的方式第52章 刘备接旨,分兵豫章第186章 发兵江夏第18章 里奔袭
第103章 跟反贼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并肩子上第173章 说黄祖,黄祖完第143章 打都没打刘晔就投了第157章 攻克伪都,大功告成第139章 赵云:娶了个诸葛家的老婆,智力值当然…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71章 说陈到,陈到到第76章 坚壁清野还是速战速决,这是一个问题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82章 你敢使唤我二弟,我就使唤你二弟第163章 车骑将军武昌侯宗正领扬州牧刘备第20章 全取广陵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第112章 三顾广陵第30章 二弟养成计划第187章 刘备:我澄清一下,这不是流言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132章 顺水人情,诸葛回归(六千字大章)第53章 我加了三个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第172章 高端的技术改良往往只需要朴素的方式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第140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9章 血战广陵第27章 玄德公,你不能逮着一个谋士薅啊第135章 四路讨袁第106章 刘勋:虽然我们败了一阵,但还剩二万人打…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161章 祢衡之死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当主语换成诸葛亮,就…第62章 诸葛亮:姐姐不能卖,我牺牲一下就够了(明…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第39章 得到诸葛密卷的诸葛亮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于子瑜(五千字大…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于子瑜(五千字大…第103章 跟反贼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并肩子上第16章 被猪队友带崩的纪灵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47章 名动许都的神秘大贤第67章 转进柴桑第93章 贺齐需要几个月完成的任务,关羽几天就可以第65章 初出茅庐第一功第184章 武戏之前,当然还需要做表面功夫第45章 先喷祢正平,后教孔文举第98章 抢了孙策的芜湖,还要让孙策主动认错第82章 你敢使唤我二弟,我就使唤你二弟第22章 诸葛家的人什么都略懂第58章 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给阿亮好了第86章 诸葛舌劝初显芒第171章 年仅弱冠的蒲元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迟满足,宁静以致远就是长…第87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哪怕是一条旁次一张…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44章 空谈之才孔文举第130章 给刘备讨个官职:左将军领扬州牧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138章 来骗,来偷袭第21章 日子还是朝不保夕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24章 没试过的东西姓怎么敢种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110章 自投罗网鲁子敬第114章 袁曹开战的导火索第135章 四路讨袁第160章 以我之道,还施我身第159章 荆豫扬三州都乱成了一锅粥第149章 诸黄之争,自有天使祢衡调解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44章 空谈之才孔文举第67章 转进柴桑第179章 收服王朗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迟满足,宁静以致远就是长…第122章 轻取滁县第133章 诸葛瑾:二弟别的事情轮不到你管,你先…第147章 此城中有女否第125章 未见郑玄,先声夺人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178章 发兵东冶第78章 嘲笑完诸葛之后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死第185章 诸葛怎么说,曹操就怎么做第70章 笮家跌到,诸葛吃饱第158章 刘备还是个忠厚人呐第50章 征南将军领扬州刺史刘备第168章 曹操得其地利,刘备得其人和第86章 诸葛舌劝初显芒第66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第138章 来骗,来偷袭第134章 袁曹吕三方会战第16章 被猪队友带崩的纪灵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第121章 精确控温,尽在掌握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81章 诸葛出使第45章 先喷祢正平,后教孔文举第14章 痛歼刘勋第53章 我加了三个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第172章 高端的技术改良往往只需要朴素的方式第52章 刘备接旨,分兵豫章第186章 发兵江夏第18章 里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