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纷纷乱乱大后方

恒州常山郡地处河北道南北两条大驿道交汇之地,西邻河东道,又有井陉关,乃是整个河北最为要冲之地。安禄山叛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此地,胁迫太守颜杲卿听命于己之后,就便命心腹大将李钦凑率领三千兵马从恒州往西,至井陉关驻守,主力大军则从恒州南下,经邢州巨鹿郡等各州郡,预备从灵昌郡渡河,取河南而进逼都畿道

常山太守颜杲卿和几个早早就名满天下的从兄弟不同,他乃是门荫出仕,多年都只在低品徘徊,开元末年迁范阳节度使府参军,那时候安禄山虽还只是平卢节度使,却对其颇为嘉赏,等到一从裴宽手中接过范阳节度使一职,就奏其为节度判官,不数年更是奏请颜杲卿为常山太守。

可以说,颜杲卿自从出仕之后,最大的恩主便是安禄山。这些年来,不少文武对于安禄山这一介胡将却深得帝心颇有微词,颜杲卿身在河北,眼看其重用蕃将,排斥汉将,甚至对文官事务也常常插手,也不是没有谏劝过这个顶头大上司,若非知道天子倦政,向朝廷告状也没用,他早就上书了。作为声名赫赫的颜家子弟,安禄山对他也一直还算尊重,至于那些劝谏就全当耳边风了。

此次安禄山过境,不明所以的颜杲卿自然前去迎接,等到发现紧跟着的千军万马时才觉察到不对,可那时候什么都已经晚了安禄山不但带走了他的儿子颜季明,而且还派兵驻守井陉关,最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太守从前并无兵权,如今通衢大道全都被安禄山麾下兵马把持,他竟是失去了和朝中的一切联络

“使君,有平原郡的信使”

书斋中,焦躁不安的颜杲卿闻言一愣,随即欣喜若狂,大声叫道:“快拿进来”

安禄山离开恒州南下准备从灵昌郡渡河,随即亲自发起夺取洛阳一役,所以如今往西往南的要道全都被把持,各式各样的捷报层出不穷,仿佛洛阳随时可取,朝中的举措颜杲卿丝毫不知。可河北道境内却还是能够互通声气的,他前时派出信使往各州太守处探听消息,其中也包括德州平原郡。因为平原太守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从弟颜真卿

等到他接过那铜筒,小心翼翼打开三层封口取出信笺,登时眼睛一亮,脸上亦是露出了极其振奋的表情。颜真卿竟是在心中表示,已经在境内招纳了不少勇士,联络他等候合适的时机举事

“使君,十万火急”

就在这时候,常山长史袁履谦也匆匆闯进了书斋。看见颜杲卿正兴高采烈地抬头冲着自己看来,他微微一愣,随即便连忙上前呈上了手中的东西:“使君,我今日回私宅,却有人从外头将这样东西绑在箭上射进了我的书斋中。我原以为是安贼的那些军卒又耍什么花招,谁知道捡起来打开一看,却发现上头盖着朔方节度使府郭大帅和安北大都护府杜大帅的两方大印”

此话一出,颜杲卿登时大吃一惊。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这些年来屡立功勋,声名鹊起,可相形之下,另一个名字却在这三十多年来自始至终如雷贯耳——那就是颜真卿也要尊称一声师兄的杜士仪此前听到安北牙帐城被围,竟是因为罗希秉胡乱调兵之故,而后又是都播西侵漠北大乱,他还曾经又痛心又惋惜,谁知道倏忽间竟会有这样的转折

他连忙一把抢过袁履谦手中的信,三两下展开一看,就只见那一篇绝对可称得上是好文章的信中,不但言简意赅地说明,已经默认都播来日占据契丹和奚族领地为代价,说动都播之主怀义可汗拒绝安禄山南下河东与其合兵的请求,而是通过契丹和奚族领地直击幽州,帮助大唐平叛同时,安北大都护府一路兵马直取河东,将会设法从井陉关开进河北道,另一路兵马将会和朔方节度使下辖的兵马一起迎击安禄山大军,所以请河北诸州县的主司暂时按捺一下,等待合适的时机。

其中,“留此有用之身,以图精忠报国”这短短十二个字,颜杲卿看得心头一烫,眼中竟是隐隐流露出了水光要知道,他因为此前一时不察,而不得不暂且接受了安禄山所赐的金鱼袋和紫衫,心里不但屈辱,还始终担心异日此举会成为别人指责自己甚至颜家的污点

袁履谦见颜杲卿如此动容,连忙问道:“使君觉得这封信是否可信?”

“安禄山把你我子弟全都带走作为人质,又留下了心腹大将防守井陉关,如今自己一心直取洛阳,你觉得他可能会为了试探你我的心思,杜撰出这样一封信来?”颜杲卿反问了一句后,便重重捶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而且,安贼麾下的那些幕佐,如严庄高尚之辈,早已经泯灭羞耻之心,他们如果用计,一定会一面如此写信,一面派人在这常山郡死死盯着我们,恨不得我们立刻露出破绽,然后把我们一网打尽,绝对不会让我们暂时隐伏等待时机”

袁履谦想想颜杲卿的话,不得不认为很有道理,可要说真的什么都不做,他又觉得有些不甘心。等到颜杲卿命他筛查太守府的属官以及小吏,以及查访民间的反应,然后悄悄招募勇士之后,他方才喜上眉梢。正要告辞离去的时候,颜杲卿突然又叫住了他。

“贤弟,你我共事多年,有一句话我的嘱咐你。你家幼子前时曾经在太守府中询问小吏,前时外间一本传奇上说,陛下得位不正,以及三王受冤被废之事是真是假。兹事体大,切不可被奸人蒙蔽”

一下子从如何抗击叛军这样的大问题,拐到了外间流言蜚语这样的小问题,袁履谦却非但没觉得轻松,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他默默点了点头,正要离开屋子时,却突然头也不回地问道:“使君,恕我问一句大不敬的话,那些流言你信还是不信?”

颜杲卿本以为自己会严词斥责袁履谦,可话到嘴边他方才发现根本一句都说不出来。关于这一部唐隆传奇,很多细节都实在是太详尽了,什么李隆基在杀死太平公主之后,原本想连带将自己的父亲睿宗皇帝李旦一并杀了,然后颠倒黑白说成是死在乱军手下,却不料郭元振竟然带领兵卒死死卫护,于是只能逼其交权了事。但郭元振却因此被天子衔恨在心,短短三个月后就被李隆基找了个借口发落,险些被杀,最后贬死在了路上。

他不是不信,而是根本就知道这都是真的。从前天子百般遮掩,千般矫饰,但纵观整个李唐,从高祖登基一直到现在,如此父子相残甚至母子相残的事情,还少吗?

袁履谦发现颜杲卿没吭声,沉默片刻后又低声说道:“另外,使君也请留意一下,自从安贼叛乱之后,这些流言就越发沸沸扬扬,显然两边已有勾结。”

颜杲卿勉强打起精神应了一声,等到袁履谦离去,祖籍山东琅琊,一直都以圣人苗裔自居的他不禁捧着脑袋颓然坐了下来。无论两汉魏晋,甚至是只有两代的短命隋朝,也从来不像大唐这样,几乎每一代天子的登基都伴随着无数血腥杀戮,充斥着各种阴谋。如果现如今还是从前的开元盛世,纵使有人翻当年的旧账,百姓也未必会放在心上,可在贤臣尽去,朝中一个李林甫接着又是一个杨国忠,然后是安禄山这样一场叛乱之后,民心又会如何?

不管如何,至少李隆基已经失尽人心

突如其来的这场乱事对长安城中上下人等来说,也同样是猝不及防。安禄山每次到长安,大多就是憨态可掬扮小丑,装老实,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那就是个憨厚的胡儿,老实的胖子。即便有杨国忠一再举发安禄山的反意,可大多数人都认为,那只不过是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私人恩怨。所以,在接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即便杨国忠身为宰相一再呼吁立刻动员兵马反应,身在华清池的李隆基还是犹豫了整整五天,方才真正相信了这个消息。

而加上信使在路上耽误的功夫,这恰恰使得叛军气势如虹,顷刻之间席卷了整个河北,眼看就要渡过黄河河

彻底相信了这个事实后,李隆基又惊又怒,第一反应便是留着太子李亨在长安监国,自己率军亲征。然而,杨国忠和李亨的关系虽然不如和李林甫和李亨的关系那样势不两立,可杨玉瑶还没有儿子,如若李隆基有个三长两短,杨家满门富贵也就付诸流水,颜国忠又怎敢放李隆基去亲征?于是,他不但说动了右相韦见素和自己一起去劝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用足了功夫,又让杨玉瑶出面哭诉,总算是把李隆基亲征的心思给打消了。

既然不再一心想着亲征,李隆基便一面下令招募京兆勇士,一面打算从在长安的十六卫大将军中择选从前在边镇呆过,颇有战功的派去河东河南主持战局。在先行派出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招募健儿,主持河南全线防务,保障东都不失后,杨国忠又举荐哥舒翰招募长安健儿,出潼关阻击叛军,李隆基本就心仪哥舒翰勇武,当即下了诏命,同时应杨国忠从前之请,竟是慨然封其为西平郡王。

即便知道这次出征风险绝大,可面对天子的厚赏和知遇之恩,哥舒翰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除此之外,李隆基本想重新启用裴休贞为河东节度使,可这时候,从前还举荐过裴休贞的杨国忠却委婉劝谏了一句,道是河东乃裴氏根基。果然,一听这话,一直对世族颇有提防的李隆基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却是派王承业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调动河东兵马。

就在哥舒翰即将离开长安的节骨眼上,一个消息从前线骤然送到了宫中。

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300章 荣升第824章 心无所属,情牵依第1176章 登基仍败战第944章 王权再易主第44章 盛气凌人第952章 威逼利诱第485章 仁至义尽第359章 善后第595章 另置别县第886章 第一名将第1112章 凯旋第5章 诊治第1261章 大唐还有救吗?第503章 明 经及第第756章 亲迎入城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187章 风光回旧坊,过堂拜宰相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第204章 千里之行为杀人第1199章 又是一场清洗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桥...第333章 死生一线间第436章 深谋远虑话江南第591章 当头一棒第445章 全胜第5章 诊治第181章 省试之日,连场告捷第205章 乱象初现第997章 厉语攻心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233章 豪侠之道,飘零金枝第646章 名士云集第260章 今科谁制头第1224章 老而不死谓之贼第549章 禁卒闹事,神龙现身第1214章 安阳城破第365章 报应不爽第1101章 打死你这混蛋!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第1025章 扫尘相迎,俶尔炸雷第1211章 生死之间第314章 端午节上的宫怨诗第1044章 葛逻禄的决意第719章 图谋后事第258章 聚散有时,赠君部曲第386章 大胆十三娘第76章 蒙尘和氏璧第782章 许君刺史第322章 一日之内见三绝第1022章 愿尔白头偕老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397章 锦城风光冠蜀中第1028章 尽掀底牌第358章 得见天日第712章 十铨注拟第1257章 长安城太小了!第874章 心细如发,危机乍第1262章 如同笑话的推举第1198章 丢脸的禁军第501章 联手善后第693章 点睛之笔第98章 色戒嗔戒第478章 天伦之乐第445章 全胜第599章 走马上任第559章 粮荒第947章 日月换新天第64章 入宫第379章 阿姊归朝第246章 金枝玉叶无福求第226章 尊卑长幼第380章 圣眷恩贵主第223章 小卒顶真,大帅之威第249章 凤求凰第389章 胜败之间第221章 凛然风骨第660章 不可无权柄第290章 杀鸡儆猴第850章 激将法第719章 图谋后事第100章 红袖添香更添乱第747章 恩威并济第374章 小妹有喜,丽正修书第366章 速刑杖杀,灭口遭疑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第555章 小别胜新婚第1123章 献策安禄山第698章 二王相邀第299章 见微知著,大获全胜第1014章 联手斗林甫第862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796章 名将喜相逢第941章 拖延之计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378章 舅舅第602章 双姝使幽州第834章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300章 荣升第824章 心无所属,情牵依第1176章 登基仍败战第944章 王权再易主第44章 盛气凌人第952章 威逼利诱第485章 仁至义尽第359章 善后第595章 另置别县第886章 第一名将第1112章 凯旋第5章 诊治第1261章 大唐还有救吗?第503章 明 经及第第756章 亲迎入城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187章 风光回旧坊,过堂拜宰相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第204章 千里之行为杀人第1199章 又是一场清洗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桥...第333章 死生一线间第436章 深谋远虑话江南第591章 当头一棒第445章 全胜第5章 诊治第181章 省试之日,连场告捷第205章 乱象初现第997章 厉语攻心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233章 豪侠之道,飘零金枝第646章 名士云集第260章 今科谁制头第1224章 老而不死谓之贼第549章 禁卒闹事,神龙现身第1214章 安阳城破第365章 报应不爽第1101章 打死你这混蛋!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第1025章 扫尘相迎,俶尔炸雷第1211章 生死之间第314章 端午节上的宫怨诗第1044章 葛逻禄的决意第719章 图谋后事第258章 聚散有时,赠君部曲第386章 大胆十三娘第76章 蒙尘和氏璧第782章 许君刺史第322章 一日之内见三绝第1022章 愿尔白头偕老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397章 锦城风光冠蜀中第1028章 尽掀底牌第358章 得见天日第712章 十铨注拟第1257章 长安城太小了!第874章 心细如发,危机乍第1262章 如同笑话的推举第1198章 丢脸的禁军第501章 联手善后第693章 点睛之笔第98章 色戒嗔戒第478章 天伦之乐第445章 全胜第599章 走马上任第559章 粮荒第947章 日月换新天第64章 入宫第379章 阿姊归朝第246章 金枝玉叶无福求第226章 尊卑长幼第380章 圣眷恩贵主第223章 小卒顶真,大帅之威第249章 凤求凰第389章 胜败之间第221章 凛然风骨第660章 不可无权柄第290章 杀鸡儆猴第850章 激将法第719章 图谋后事第100章 红袖添香更添乱第747章 恩威并济第374章 小妹有喜,丽正修书第366章 速刑杖杀,灭口遭疑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第555章 小别胜新婚第1123章 献策安禄山第698章 二王相邀第299章 见微知著,大获全胜第1014章 联手斗林甫第862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796章 名将喜相逢第941章 拖延之计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378章 舅舅第602章 双姝使幽州第834章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