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玩一票大的

第10章 玩一票大的

晚上回到莲花池别院,郑叔清又让貌美侍女煮茶,可惜方重勇累得都快睡着了,耷拉着脸坐在高脚凳上打盹。

郑叔清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侍女离开。

“今日你到处闲逛的,有没有想出办法呢?”

他很有些不耐烦,三十万贯的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他和方重勇一样也很累,只不过是心累。

“办法肯定是有的,而且我是两条腿走路啊。”

方重勇一边揉眼睛,一边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郑叔清太啰嗦了,而且一点都不淡定,不就三十万贯么?

安史之乱开始以后,朝廷在长安富人当中随便搞捐款,连没搞成的时候都不止这个数!

“这不废话么,谁又不是两条腿走路呢?”

郑叔清一脸鄙夷的看着方重勇,没好气的反问道,也懒得顾忌自身形象,言语很是粗鄙。

他总觉得,方重勇行事飘忽,完全拿捏不住!

“行了行了,我说还不行嘛。”

方重勇一边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一边叹息说道:“有两个办法双管齐下,不过呢,暂时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用而已。”

“那你还不说?”

郑叔清眼睛一亮,恨不得拍案而起了。

“简单啊,我看到夔州船坞不少,从事修船造船的人也挺多的。打听了一下,蜀地的船只,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夔州。我们卖船就行了,基本上可以凑足三十万贯。”

方重勇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卖船?你有没有打听过船只的价格呢?伱是当我不知道夔州这里船只是什么价么?你在把本刺史当傻子么!”

郑叔清一边拍着桌案一边吼叫道,已经怒不可遏。

“没有没有,我琢磨着吧,一艘卖个一千贯,也就卖三百艘而已了。夔州地处要害,难道半年三百艘都卖不到么?”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说道,那意思好像就是在说卖几斤肉一般。

不过也是,唐代扬州等地一个县一年就产大船三百余艘!这玩意说起来只要原料齐全,造起来很快的。

而夔州是蜀地的造船中心,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有很多世代从事造船的工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下来一天两艘船而已。

方重勇觉得不过洒洒水。

“夔州这里,两三百贯的船,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更大的,根本就没办法过夔门!你到底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啊!”

郑叔清对着方重勇咆哮道,那唾沫星子都要喷到他脸上了。

大唐造船业极为发达,别说是一百贯了,长江下游的宽阔江面上,有的大船可以容纳三千人以上,上面甚至还能种菜,一千贯只能造个寂寞而已!

但是,这跟夔州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那些大船完全没法开过来,吃水太深,容易在三峡搁浅。郑叔清说的问题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不过方重勇有自己的想法。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使君,我们说这船一艘要一千贯,那就得一千贯。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我们提供的不是船,而是过夔门的资格。

好多船,有的大了,容易搁浅;有的又小了,又容易倾覆。这些船过了夔门,很容易在湍急的江流中出事,最后堵塞航道,难道不危险么?

航道堵塞,影响的是所有人。我们现在站出来定一下规矩,多重的船,什么样的船型比较稳妥可以过。

我们是拿自己的信誉出来做担保,收他们几百贯,发一个通关许可,这很过分么?”

方重勇说得理直气壮,倒是把郑叔清说得愣住了。

“呃,如果这样,那我们直接发通关文书不就好了?”

郑叔清小声询问道,感觉方重勇是多此一举。既然已经决定玩一票大的,又何必束手束脚呢?

唐代风气开放,地方官员亦是不缺铤而走险之辈。

“使君,如果我们只开具通关文书收钱,会被人向朝廷告发,说我们强行索贿!我们毕竟没有拿到朝廷的公文,现在只是上面不禁而已,并没有说我们收通关文书的钱是合律令的。

但是我们现在是在卖船,不对,我们是建议那些通关的商贾们,在夔州购买本地符合要求的船,我们又没有拿一文钱,这便是公事。

至于那些夔州沿岸负责造船的商贾,将来自愿捐一些钱出来给府衙做善事,我们也不好意思不收,对不对?”

方重勇言之凿凿的说道,非常自信。

因为要保证航道安全,所以只能通过“标准”的漕船,这是对航道的畅通负责,对行船之人的人身安全负责,逻辑上没问题。

因为标准的漕船只有本地才有,所以商贾们只能去本地购买“标准船”,标准船出事了,那就是夔州官府这边的问题,是官府在做担保,这个逻辑也没有问题。

因为造船的商贾对府衙表示感激,所以他们自愿出来捐赠财帛给官府,这个逻辑同样没有问题。

因为朝廷需要用钱,所以郑叔清把这些钱,送到长安或者听朝廷指令运到某个地方,这个逻辑就更没有问题了。

至于夔州本地的标准漕船价格惊人,那就跟夔州府衙没有任何关系了,都是商业行为,买卖自由。

不买,您可以在夔州继续看风景嘛,又没人逼迫您通关。

弯弯绕绕的说了一大通,方重勇达成了逻辑闭环。

郑叔清被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很久之后,他才有些疑惑的询问道:“这样做,该不会激起民变吧?”

“不会,造这么多船,本地百姓忙都忙不过来,数钱都数到手软了,谁还会闹事呢。帮着使君看护城池还差不多,谁闹事就是跟全城百姓为敌。”

“朝廷的相公们,只怕要很多年后,才能体会到使君这么做的苦心。使君的做法,将来一定会有很多人理解的。统一漕船的标准,使其整齐划一,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行船的安全。只要是一样的船,按照规则行船,就不会倾覆也不会搁浅。

使君以为如何?”

方重勇侃侃而谈说道,鞭辟入里,就好像真的有这样伟光正与高大上一样。

郑叔清心中稍安,微微点头询问道:“那万一是朝廷的漕船呢?过夔州江关的朝廷漕船,还挺多的呢。我们也要强制他们换船么?”

方重勇:“……”

这位郑刺史想得实在是太多了。吃一吃商贾们的红利就可以了,难道还想把这一套操作用到朝廷身上?

“使君,还有件事。”

方重勇面色一正说道:“请使君写一份公函,让东阳府的府兵,到时候前来夔州府助阵。商船上不乏手持刀剑棍棒的奴仆武士,万一强行冲关,我们得有人能镇得住场面。杨若虚那五十弩手只怕会被人轻视了。

要是关键时刻镇不住场子,让某些船只逃逸了,那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明日我便到夔州城外众多船坞去打听适合过江关的船型,挑一个最好的,过硬的出来,必不会耽误使君的好事。”

听到这话,郑叔清脸上有些纠结。如果可以,他实在是不想兵行险着。但目前好像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谁知道方重勇另外一个“馊点子”行不行呢?

搞不好还不如这个呢!

“也好,你来安排吧,需要什么帮助就尽管说,已经没有退路了,唉!”

……

唐朝开元年间,内河航运就极为发达。

为保障航运业的持续发展,加强水运管理,朝廷设立了自上而下完备的水运事务管理和执法机构,从立法到执行到监察,可谓是三位一体!

其中尚书省工部所属的“水部”,负责水流与舟楫航运的立法与行政审查。

而直属于尚书省的独立机关“都水监”,是尚书省六部以外中央一级的专门水运管理机关,负责监督巡视水流、河堤、航运与津梁工作,而且大部分的监督与行政管理的任务也由都水监执行。

中央派出的“水陆转运使司”或“诸道转运使司”,则是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监视官府漕运是否运行顺畅。

但这些机构里面,有一个盲区,没有,或者说故意没有确定下来。

那便是河道的关税,由谁来收取的问题。不同的州郡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令方重勇感觉诧异的是,大唐境内收河道关税,居然多半是所在地方州郡来办这件事。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如果是由水部与都水监来管这些事,则很容易跟地方州郡的民政产生严重冲突。而且中央直属,不可能派遣很多人去外放做事。

举个例子,顾况是看管数百顷红莲稻田的屯监,整个夔州,就他一个人是中央直辖官员,其他人在田里劳作,都是佃户而已!根本就没有朝廷编制的!包括那些管理农田的小吏也是一样。

再比如说夔州,如果由中央直属机构收关税,哪怕人员没有问题,也会极大削弱本地财力。

因为夔州府除了关税是最大头外,实在是没有多少其他进项了,关税的总额远远高于地方所收取的租庸调!也比商税多了几乎一个数量级!

到时候这些关卡会不会喧宾夺主呢?会不会造成地方财政的混乱呢?会不会被地方官府所抵制和掣肘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肯定避免不了。朝廷的选择也很现实,怎么好管怎么管。

不把收河道关税的事情算上的话,这是一套完整的水运管理制度,而且还将水运管理提到法律的高度,全面实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水运管理。

有些已经精细到跟方重勇前世差不多的程度。

比如说船家在开航前或航行中,必须随时对船只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船体密不渗水。如有渗水,应及时排除,避免造成航行事故,确保船只维持良好的适航状态。

再比如说,舟船停泊后,必须设置标识,以便来往船只及旅客识别。船只和竹筏在航行途中,要相互避让,在急流和险滩处如上下两船会遇,上水船要主动避让下水船,尤其是险滩激流显著的长江更要严格执行,避免抢行发生事故。

如果没有遵守上述规定,船家将会受到“笞五十”的处罚。

所有的规定都异常详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唐朝中枢的策略是很好的,安排也不是不巧妙,只是……人手好像不太够,制定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到位。河道内船只倾覆与沉没的现象依然频繁出现,比比皆是。

因为负责执行“水务”的都水监,全国总共带编制的官员加在一起,也不到四百人,确切的说,是362人。

就这,还包括了部门头头,主簿文员这样的角色,真正能下基层干事的就更少了。

可大唐偌大的领土中,河道又何止百条!如果只指望这些人做事,处理那些繁杂的事务,那么哪怕他们从天亮忙到天黑,不睡觉不吃饭也干不完!

因此,河段所在的地方州郡,就承担起了“协助”管理河道的任务。换言之,都水监根本不下基层,只是定期听取地方州郡的“汇报”。

都水监的人,都是部署在关键节点城池,在那里办公。比如说江陵、扬州、洛阳这样的大城。

具体到夔州这里,就根本没有都水监的官员在管理,都是“全权委托”给了夔州府衙。谁让府城就在夔州江关旁边呢,郑叔清不吭声,谁敢把手伸过来管?

负责缉私、拦截江面船只的任务,都是杨若虚和他麾下那些团结兵在“兼任”,除了杨若虚挂着军职外,其他人都是“临时工”,而且这种活计辛苦不说,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平日里经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只要没有船只冲关逃税,大船倾覆阻塞航道,他们一般不会出动。

这天一大早,杨若虚就在夔州城外渡口张贴告示,让手下的人敲锣打鼓,然后封锁了夔州江关!不许任何船只通过!

张贴告示的木板上,贴着一张大纸,上面写着:

朝廷新规,为保证水道安全,避免船只倾覆或者搁浅,只有指定船型与指定运载量的船只可以通关!

详情请去府衙门前询问!

若是有人强行闯关,则以盗匪论处。

看到这个告示,跑船的客商全都傻眼了。夔州商埠确实是可以囤积货物,但不能说总在这里呆着吧,要是不能按时通关,后果说大不大,说小那是真不小。

陆陆续续有客商前往府衙,却发现府衙门前已经堆满了人。

府衙外的墙上贴着好多告示,一堆人挤在那里看,好多后来的人根本就挤不进去。

“蜀江水流湍急,船只容易倾覆,更容易搁浅阻塞航道。朝廷新政,自即日起,通过江关的漕船,必须统一规制,由夔州江关颁发统一的通关证书。一船一证,无证者不得过关。”

“急送货物过关者,每一艘船,须质押五百贯,若下次通关定制新船,则可凭通关许可,将质押款项赎回。若一年之内不再通关,则到期后来夔州府衙将其赎回。

或可将船上货物全部卸下,空船过关,货物以漂没论处。也可先将货物卸船,待新船造好后换船过关。”

“夔州府城周边有船坞可造船,为保证先来后到秩序井然,须先到府衙办理过关文书,并领取号牌,再以此文书与号牌,去船坞定制标准漕船。船坞则按顺序造船,违者府衙将取缔其营造资格。若有商贾私自造船再来申请通关文书,则本府不予下发。”

“本关设立红名制度,强行通关者,在夔州城内作奸犯科者,私自造船或伪造过关文书企图蒙混过关者,一经查实,永久取消过关资格。”

这哪里是新规啊,这是红果果的强买强卖啊!

“狗官横征暴敛,我们去开船,跟他们拼了。我就不信他们拦得住所有人!”

一个穿着绿色锦袍的壮汉,举起一只手高声喊道。忽然,远处射来一箭,直接将他的喉咙射穿!

“还有敢闹事的,他就是榜样!”

身材魁梧,一身皮甲的王忠嗣从府衙门内走出,还保持着射箭的姿势,拿着角弓没有放下。身后十几个身披重甲的府兵,列阵待敌。

漕船的价格,史料中有记载德宗跟大臣的相关交谈,基本上就如文中所说。

河道的这一段背景知识描述要好好看一下,跟后续剧情有强关联。

(本章完)

第6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403章 方节帅见不得流血第325章 明明可以直接抢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第418章 焦虑成灾192.明天去太原及权力运作的思考第335章 分门别类,看碟下菜259.第226章 梨园射姬(下)第67章 开元到天宝年间大唐官制的特点(1)第28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363章 But I like it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169.第153章 狗衙内第418章 焦虑成灾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80章 看不见的困境121.第116章 团结是有的,就是兵没有第295章 晚唐行为艺术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第458章 势如破竹与席卷江山第356章 敌在兴庆宫第77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298.第258章 羊吃人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286.第248章 本职工作167.第151章 恩兰达扎路恭第52章 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方节帅208.第184章 京畿治安大作战(下)212.第187章 我打你死眼睛感染,请假一天第17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115.第111章 国策之变138.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第26章 上元夜(下)这本书写得要抑郁了第9章 朝堂风云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139.明天晚点更新第335章 分门别类,看碟下菜199.第176章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第334章 我给大唐留了一件礼物第39章 原来你也在这里245.第215章 册封大典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才是专家。228.第200章 甘露寺之变第422章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第415章 凭空造牌第8章 我就说我是神童吧258.第225章 梨园射姬(上)312.第270章 不要慌,只是技术性调整第283章 利刃下的权威第47章 五如六十一东岱290.第251章 圣人让我给你带个话180.第163章 长安不平安251.1号群已经满员了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第432章 回望舔狗秀成堆第398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137.第127章 就像是一块擦脚布第402章 走基层路线263.第230章 再别长安(本卷完)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第349章 有脑子,但不多什么是牙兵219.第192章 大块头有大智慧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283章 利刃下的权威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65章 霓裳羽衣曲251.1号群已经满员了第27章 各自的麻烦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307章 逐渐崩坏的建制派第413章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1章 我还是个孩子啊!第28章 简单任务第374章 西行记第359章 弓月古道235.第207章 二龙相见第41章 帮小方想一个表字第392章 狮子大开口第406章 不坐敞篷车第84章 回望长安绣成堆(本卷完)第413章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178.第161章 惊天弊案(完)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时辰(上)第87章 酷爱折腾127.晚点更新8000字大章节第95章 尴尬的方衙内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215.关于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转载一篇文章以第68章 当条狗不容易啊
第6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403章 方节帅见不得流血第325章 明明可以直接抢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第418章 焦虑成灾192.明天去太原及权力运作的思考第335章 分门别类,看碟下菜259.第226章 梨园射姬(下)第67章 开元到天宝年间大唐官制的特点(1)第28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363章 But I like it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169.第153章 狗衙内第418章 焦虑成灾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80章 看不见的困境121.第116章 团结是有的,就是兵没有第295章 晚唐行为艺术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第458章 势如破竹与席卷江山第356章 敌在兴庆宫第77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298.第258章 羊吃人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286.第248章 本职工作167.第151章 恩兰达扎路恭第52章 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方节帅208.第184章 京畿治安大作战(下)212.第187章 我打你死眼睛感染,请假一天第17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115.第111章 国策之变138.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第26章 上元夜(下)这本书写得要抑郁了第9章 朝堂风云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139.明天晚点更新第335章 分门别类,看碟下菜199.第176章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第334章 我给大唐留了一件礼物第39章 原来你也在这里245.第215章 册封大典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才是专家。228.第200章 甘露寺之变第422章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第415章 凭空造牌第8章 我就说我是神童吧258.第225章 梨园射姬(上)312.第270章 不要慌,只是技术性调整第283章 利刃下的权威第47章 五如六十一东岱290.第251章 圣人让我给你带个话180.第163章 长安不平安251.1号群已经满员了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第432章 回望舔狗秀成堆第398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137.第127章 就像是一块擦脚布第402章 走基层路线263.第230章 再别长安(本卷完)268.第234章 募兵一时爽,军费火葬场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第349章 有脑子,但不多什么是牙兵219.第192章 大块头有大智慧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283章 利刃下的权威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65章 霓裳羽衣曲251.1号群已经满员了第27章 各自的麻烦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307章 逐渐崩坏的建制派第413章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1章 我还是个孩子啊!第28章 简单任务第374章 西行记第359章 弓月古道235.第207章 二龙相见第41章 帮小方想一个表字第392章 狮子大开口第406章 不坐敞篷车第84章 回望长安绣成堆(本卷完)第413章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178.第161章 惊天弊案(完)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时辰(上)第87章 酷爱折腾127.晚点更新8000字大章节第95章 尴尬的方衙内301.第261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215.关于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转载一篇文章以第68章 当条狗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