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0)

黄光石对织造工艺的改进,李重美和赵普制造出的高压锅雏形,这些技术方面的新奇成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自打学院建立,李从璟就没少见学院捣鼓出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十个新奇创意能有一个实用,就是天大的惊喜了。像戚同文、李谷、黄光石、李重美这样的人,那个不大的学院里,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甚么鸟都有。你喜欢读书,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喜欢玩火,你喜欢胸大的,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喜欢臀圆的。

而李从璟给学院的建设指导思想,就决定了这是个跟太学院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就注定了这里面会有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物。

百工百业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座综合性的学院。

李从璟大肆褒奖了黄光石、李重美、赵普等人,并且责令六部相关官员,组建专门的班子把他们的成果落实。当然,李从璟没忘记让这些人再接再厉,继续钻研,比如对李重美和赵普,李从璟就希望他们早日制造出真正的高压锅来。

至于此举会推动多少诸如物理、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就不是李从璟眼下能够预见的了。

洛阳学院作为大唐学术中心地带,此处的一风一雨,都会对整个天下产生莫大影响,在洛阳学院掀起一阵“经世致用”的革命狂潮时,天下州县会出现多少争相效仿者,只怕一言难尽。

大唐的“科技革命”,已经缓缓拉开了帷幕,它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而李从璟需要做的,就是对实用成果进行大肆奖励,同时将其纳入官员课考范畴,一言以蔽之:积极引导。

各种成果,都需要人才把它弄出来。

大唐的天下,并不缺人才。

人才的出现,需要相应的社会底蕴。而拥有先进汉唐文明的大唐,并不缺乏这种底蕴。相反,拥有千年先进文明积淀的大唐,早就在期待这场“知识爆炸”。

很遗憾,原本历史上的统治者,完完全全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无视了知识本身的诉求,他们压抑了汉唐文明,把先进文明用力的挤进泥土里埋葬了,还没给它修座坟墓。他们平白糟蹋了千年的先进汉唐文明,最终只能让汉唐文明毁在一场场战火中,逐渐被人忽视甚至被人遗忘,永远成为历史中的一抹尘埃,连一声叹息都发不出来。

千年之后的人,只能在黄土中去一点点摸索,凭借只言片语与微乎其微的残迹,去想象彼时这场文明的灿烂辉煌。

可悲的是,失去汉唐雄风、被暮气沉沉的思想禁锢了千年的人们,连在想象这场文明时,都小心翼翼、不敢稍微用力一点,唯恐想得太多想得太好,惹人嘲笑。

——他们甚至自相嘲笑。

如果汉唐文明有一缕残魂飘荡在空中,看到这副场景,真不知做何感想。

李从璟要给汉唐文明一个新生,要让它光芒万丈照亮全世界,要让它的目光洞穿历史长河。

他要告诉这个世界,这天下,本该是属于我们唐人的。

......

转眼进入到定鼎二年。

李从璟登基即位的第二个年头,第一个好消息是侍卫亲军水陆并进,于去岁冬成功平定安南。为巩固在安南的统治,李从璟派遣大量得力官员、士子,前往螺城,一方面改善地方民生,另一方面大力兴办教育。

前者是为了让安南百姓吃饱穿暖,失去做强盗北上抢东西的动力,后者则是从精神思想上,给他们灌输

忠君报国的思想,让群蛮脱去野性,受王化。

除此之外,李从璟令岭南行省修筑、拓宽邕州到螺城的道路,让王师南下更加方便,同时在沿海建立水师海港,派遣唐军水师驻扎,增加广州之兵迅速出击螺城的能力,力求从军事上杜绝安南再度陷入混乱的可能。

当然,安南很多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区域隔绝严重,为免群蛮隐居山林为祸,李从璟派遣学院学生深入安南,选择气候地理都适宜的地方,大面积垦荒,集中修缮农田。同时建造城池,将山民迁出山林,到平地城池中定居,在农田集中地耕作,增加官员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加快地方的发展。

在赋税徭役上,也给予特殊优待。

至于因为气候原因,该地盛产的水稻、水果,李从璟则令官府帮助兴商,使得这些产品可以北运江南甚至江北,增加该地百姓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凡此种种,事无巨细,李从璟都一一和众臣拟定章程,力求彻底让安南再无战事,而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这样一来,前期朝廷会在安南投入大量财物——例如在轻徭薄赋的前提下,安南官员要修缮道路、城池,就必须付给劳作者工钱——但从大局上看,这无疑是有益于安南长治久安的。

当然,李从璟也没有忘记让安南官员,激发安南百姓的积极性——例如自愿投身垦荒、修缮水利等事情中的百姓,可以在多年内于赋税徭役上享有更多优待。

诸番举措议定之后,大唐朝廷已经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对安南实行了掌控。

进入定鼎二年春天,李从璟册封李重政为太子,令其入主东宫。此后不久,在洛阳学院开学之际,李从璟让已经十岁的李重政进入学院就读。至此,洛阳学院的地位完全稳固下来。

春夏之交,李从璟接到郭威军报,南诏平定。

有了安南的“前车之鉴”,朝廷对如何建立在南诏的稳定统治,已是轻车驾熟,没多久各项章程就被确定下来,人力、物力迅速安排到位,源源不断开赴南诏。

值得一提的是,安南作为岭南行省的一部分,朝廷在进行安南建设时,岭南行省的官员去了很多,以此加强对安南的了解,方便日后处理安南各项事务。

而在建设南诏的时候,西川也去了许多官员,这是为了加快地区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西川作为人文荟萃之地,南诏,亦或说大理行省,日后就是第二西川。凡此种种,也有利于消融西川与大理昔曾多年互相攻伐的隔阂,具体到眼前来说,就是有利于两地通商、交流。

同时,李从璟下令郭威“凿山开路”,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依托,评估向南进行军事扩张的可能性。

西南半岛之所以叫西南半岛,就是因为在中国的西南,既然如此,李从璟为何不能谋求让它干脆变成中国的西南半岛?

眼下,大唐已经坐拥安南与南诏,要知道,安南就是后世越南北部,而南诏的南面疆域,已经深入到缅甸、老挝、泰国。大唐要做的,不过就是轻轻再往前踏一步而已。

拥有了西南半岛,就能拥有东方咽喉之地——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握在大唐手里,日后大唐无论是掌控南海,还是君临马六甲之南的岛屿、疆域,都将易如反掌。

更重要的是,大唐舰队自此西出印度洋,就将毫无滞涩。拥有了这等咽喉之地,沟通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海上命脉,就完全握在大唐手里。无论是东方的朝鲜半岛、东瀛,还是印度半岛,都将在大唐天威的震慑

之下。

海洋,才是地理大发现中的主角;海峡,则是海洋中的主角。

因为它控扼海上通道。

诸事解决完,就到了夏秋之交。

李从璟决定派遣莫离前往广州。

“南征的侍卫亲军已经开始陆续班师,回洛阳的部曲不用多言,依然是禁卫军主力,而留在安南、南诏的部分部曲,则要承担起重建安南、南诏地方军队的使命,就如当初打造两川地方军队一样。区别在于,今日的安南、南诏地方军队,很可能就是日后的大唐远征军。”

“大唐疆域辽阔,不能每回出征,王师都从京畿洛阳开拔,朝廷建立禁军,不是要抹杀边军的存在,而是为了寻求边军与禁军的平衡。日后再向西南用兵,便要安南、南诏出大力气。这也是为何在王师占领安南、南诏后,朕要不惜血本,在两地改善民生、大兴教育、修筑道路的原因之一。”

广贤殿中,李从璟跟莫离在谈话。

说到这,李从璟推给莫离一盏茶,继续道:“安南、南诏已经稳定,就更不必说岭南了,诸事都已走上正规。王师这些年征伐天下,将士在前面攻城掠地,官员便紧随其后接收民政,诸事都已轻车熟路,这也是岭南为何这么快就稳固下来的原因。”

“岭南、安南、南诏稳定后,便该是我大唐舰队扬帆海外的时候。朝堂上下衮衮诸公,虽然不缺贤才,但能让朕把这件事放心托付的,也唯有莫哥儿一人。岭南平定后,水师就在修筑海港,进行海航训练,如今诸事都已妥当。这回莫哥儿南下,一手大唐船舰,一手海商货船,扬帆大海,西出万里,当不在话下。”

“大唐要克复河西、西域,要往西南用兵,少不得钱粮。大江南北虽然地域广袤,朝廷赋税每年巨万,但一个安南和南诏建设,就让国库大为出血,何况劳师远征的河西、西域?这回莫哥儿出山,便是为大唐去找财富。”

“舰队远航,第一阶段是重建海路。丝绸之路留下来的通道,舰队要重新掌握,有闽地和岭南海商相助,这事应该不难。重建海路的同时,便是令军情处深入各地,发现、评估各地的财富情况,有我数年来的筹谋,军情处中不乏通晓外语者,此亦不难。”

“第二阶段,便是通商。这些年,大唐商业繁茂,丝绸、瓷器等物,我大唐要多少就能制造多少,通商各地,数倍利润不在话下。倘若有些地方比较封闭,其主不愿通商,莫哥儿手中的水师将士,也知道该做什么。番禹、安南接连两战,水师对于登陆作战,已是有不少心得。”

话说完,李从璟品了口茗,口齿留香。

莫离叹道:“无论是给立功商贾授官阶,还是让水师学会登陆作战,诸多事宜陛下早就准备妥当,此番离南下西出,虽然诸事庞杂,但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也就无颜回来面见陛下了。”

听到这话,李从璟却忽然放下茶碗,看着莫离,面容肃然,不容置疑道:“夫世间之大凶险,未有胜过开天辟地者。莫哥儿此去,无论事情成或不成,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做到:那就是给我完整的回来!”

莫离起身离座,拱手拜道:“臣谨遵敕令。”

莫离离开洛阳的时候,李从璟率领众臣出城相送。

古道长亭,队伍已经远去,李从璟依旧远望未动。

又是一年秋风将至。

望着那个白袍折扇的身影渐渐远去,李从璟轻轻喃喃了一句,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话。

“莫离莫离,莫与君别离。”

(本章完)

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两百四一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6)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六十三 我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1)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三十四 虎子与犬子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八十三 飓风过岗百草伏 谋大事者必影孤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九十八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2)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六 神仙山(5)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二六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4)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九 破军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二十六 百战安义(5)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七十一 强一地也强一国 最是谍斗能惊心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十三 有人西楼杀宰相(2)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四十七 序幕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三十五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3)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七十六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2)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四 水寨(2)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三十六 西楼之真相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
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两百四一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6)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六十三 我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1)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三十四 虎子与犬子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八十三 飓风过岗百草伏 谋大事者必影孤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九十八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2)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六 神仙山(5)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二六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4)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九 破军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二十六 百战安义(5)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七十一 强一地也强一国 最是谍斗能惊心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十三 有人西楼杀宰相(2)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四十七 序幕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三十五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3)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七十六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2)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四 水寨(2)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三十六 西楼之真相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