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

物反常即为妖。

无论是颜肃之这样开了脑洞的,还是甘铭这样的正常人,都本能地觉得有一丝丝地不对。然而要开科举又是他们一力提倡的,现在反对派们不反对了,岂不是正中下怀?难道要因为怀疑米挚之赞同是不怀好意,他支持了,自己却去改口反对?

眼下不是怄气的时候,且科举取士,一举荡平旧族的垄断,乃是大势所趋,怎么着也翻不了大天去!义之所在,何惧之有?!

颜肃之坦然地接受了米挚的“悔改”,还表扬了米挚几句,弄得米挚憋屈得要死。心道,我且为大局忍一时之气。

岂料颜肃之表扬完了他之后,又并不及时宣布推行全国,依旧是南方先试点一年。颜肃之留心观察着米挚的表情……MD!皇帝的御座是设在台子上的,比底下高好几级,米挚微低着头,看不到!

#好像有哪里不对#

李彦却将米挚的表情变化看得比较清楚,暗暗揣摩着,这里面有什么文章。颜神佑比他知道得还要多一些,舆部盯着米家的大门,掌握了余冼的进出频率。杜黎也在米挚他们家的街区投放了大量的警力,美其名曰:保护。杜黎心里特别清楚,自己身上已经死死打上了土鳖南派的标签,就别想着左右逢源了。看眼前这情势,也不是北方旧族能翻盘的。不如一条路走到黑!

颜神佑听着颜肃之的决定,再想一想余冼屡次登门、米挚突然改了主意、刚才颜肃之没有立时答应时变脸,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古怪。说他突然大彻大悟,又或者被余冼劝说得悟道,那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情就不对。颜神佑只好想:如果是我,事到如今,就去合作,总归是旧族的文化素养高,多抢些官职也是好的。

——难道他是打的这么个主意?

科考是大批量的,一批最终录取的,少说几十个,多则一、二百,正经考上来的,授官就是县令一级的。举荐的话,一次能举荐多少人?

细一想,也不对,如果只是这样,南方开科考,无论士庶,皆可参与,北方不开,无论士庶,都无法参与。这又不像是涉及士庶之争。

颜神佑留了个心眼儿,决定观察米挚接下来有什么举动。米挚比较没有城府,或者说智商情商不足以支持高深的城府,有什么举动,一定会被看出来的。还是要连余冼一起盯住。原本唐仪这个间谍做得挺不错的,但是因为他一直含糊其辞,只肯在米挚推荐余冼的时候联一次,便再也不肯出力。米挚又一直看他那副不上进的样子不顺眼,两人的关系又恢复到了从前——再也问不出别的什么事儿来了。

恨只恨旧京变乱之时,米家并不曾受到什么大的冲击,无论西进还是东归,依旧是人员齐备,门禁也还挺严,安插不进人手进去。安插这种事情,又不能明着做,做了,就等着被参死吧!你可以设御史,弹劾不法事,却不能搞锦衣卫,探人阴私。【1】

舆部至今还挂在玄衣的账下,不敢独立出来,对外宣称这是部队里养的斥侯。

颜神佑琢磨着,是不是要建立枢密院,彻底把军队与文臣分开了。等她想完了,这一天的朝会也结束了。

临近年关,事情也多,姜氏干脆在大明宫里,给她拾掇出一处宫殿来,她就住这儿待产了。宫里也没有什么宫妃一类需要避讳,山璞也被打包了过来,一家三口就过了在岳父家蹭吃蹭喝的美好时光。

颜神佑心里不免有一丝着急——住在宫里,看着光彩,其实并不方便对外的联络。没奈何,只得命心腹侍女等人来回奔波。她府内的女官们更惨,冯三娘回来说:“腿都要跑细了!”却又带回了一个消息,“米挚下朝之后,果然唤了余冼到他家里去,两人谈了好久,天黑之后余冼才出来。”

颜神佑拿着铜筷子,隔着熏笼拨着里面的炭火,对冯三娘道:“这事儿还得辛苦你一回——你去杜京兆那里,问问他,若是他遇到了这等事,会怎么做。不须今日回我,明天早朝散了之后再告诉我。”说着,又给冯三娘写了道手令,防止她宵禁后走路上被抓。

冯三娘不辞辛苦,趁着宫门还没下钥,紧赶慢赶出了宫。前脚才跨出去,就听到钟鼓楼开始报时——到了宵禁的时候了,宫门也要下钥了。

冯三娘才走,宫里也准备开饭了。虽然已经做了皇帝了,颜肃之还保留着土鳖习性——饭还是一家人一块儿吃比较好。晚饭地点就设在了楚氏这里,大家图个热闹。

颜神佑住在西面的承庆殿,乃是颜肃之往更西一点的兴庆宫的必经之路。出门就遇到颜肃之和姜氏两个人乘车而来,后面跟着的车子,应该是六郎和阿蓉的。再后面则是八郎和九郎的。车前都挑着灯笼,灯笼上各有宫殿名字。大明宫占地极广,到了冬天,自然是乘车比较暖和。

颜肃之掐着点儿过来捎带闺女去吃饭,颜神佑的车已经套好了,颜肃之却招手道:“你过来坐,叫他们爷儿俩坐你的车,我有话要问你。”

颜神佑上了他的车,姜氏摸了摸女儿的手,又给她腰后放了个垫子,就听父女俩嘀嘀咕咕。颜肃之也对米挚的想法略有些不解,问颜神佑有什么看法。颜神佑也没有傻到说“我派了人监视你的丞相”,而是说:“阿爹可曾问过李丞相他们没有?”

颜肃之道:“他们说,或许是看势不可挡,不如跟着来抢名额。我总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颜神佑道:“我打发冯三娘去问一问杜黎,他能给人些惊喜,等明天回信。”

颜肃之道:“也好。但愿他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我还是看米挚身上冒出来的气不对。”

姜氏平素不过问国事,只在这个时候说一句:“你还学会望气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到了兴庆宫。兴庆宫里,楚氏带着六娘还有八郎那位未婚妻楚英。席面上的干果小菜蜜饯已经摆下了,就等他们过来好上正菜。颜神佑看到楚英,心头豁然敞亮——这不是还有一个人可以问的吗?

等吃完了饭,又陪楚氏说说话。颜肃之知道楚氏不是凡人,白放着可惜,也拿些朝上的事情跟她讲。言语之间,对于米挚的变化颇为不解。楚氏一脸“这也叫个事儿”的表情听了,对颜肃之道:“你们还是不大懂旧族。”

“?”

楚氏道:“谁个告诉你,旧族里面就都是一般的想法的?你以为你舅舅有和光同尘之心,肯顺时应势,你岳家知进退识大体,唐仪那小子向着你,旁人就与他们一样了?你不肯把人想得坏,是好事,你做明君有望。可也不能把某些人想得太好!想不通?想不通就去问问你舅舅。”

颜肃之和颜神佑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余冼会出什么主意来。旁边六郎想得脸都皱起来了,也不比父亲和姐姐想得多一点。三个人都是奋发向上之人,哪里知道余冼的计较呢?燕雀固不知鸿鹄之志,你让鸿鹄去理解燕雀的心理,那也是理解无能的。

颜肃之第二天就请了楚丰入宫,向他咨询了眼前这件事情。

楚丰听了,老脸一皱,怒道:“这群混帐东西!”老神仙发怒了!

颜肃之问道:“阿舅这是看明白了?”

楚丰点头道:“这有何难?换了我,若意见与圣人相左,却又拦不住时,自然要夹塞了。比如这国子学与太学,看着学生将来是做官的,是学生重要。却不知道……传道受业解惑,不用一年光景,就能让一些人的想法变啦。”

他是想让自家孙子、曾孙努力进国子学、太学的,跟着名师学习,好开开眼界,也好心胸宽阔,晓得大势。本来就是旧族豪门,特别容易引发荣誉感与不甘的念头,若是让米挚夹塞进一些保守份子,稍加导引……年轻人最容易被影响,也最容易冲动。楚家可再也出不起一个跟皇帝唱对台戏的人物了,到时候,什么太后、什么王妃,都不管用了!

楚丰越想越气,直接揭了米挚的老底儿:“这主意是谁出的估且不论,他自己心中是取中了的。他这是要鸠占鹊巢啊!这太学就成了为他们办的啦!无论出身如何,若是着了他的道儿,就都成了与他志同道合之人了。”

“啪!”颜肃之一拍桌子,怒道:“他想得倒美。”

楚丰暗中皱眉,问道:“臣只问一句,圣人知道了,要如何应对?”

颜肃之道:“自然不能如他所愿了!他不是要请全国推行么?好呀,推行就推行,都招了来,让博士祭酒们照我说的教。”

“人呢?”

“哈?”

“非博学之士,让他做了这等清流官,是要被笑话的。李彦算一个、霍亥算一个、丁号再算一个,可他们抽不可身。李、霍等人倒都是有学生,先前也举荐了不少吧?都做了官了,再调么?调了来,空缺谁来补?”

颜肃之:……

楚丰慢悠悠地道:“他挖了一个坑,陛下哪怕知道了,也只好跳一跳了。”

颜肃之道:“难道就没有旁的办法了?”

楚丰道:“也有。”

“哦?”

“在昂州的时候就听说要勘定经史,现在弄得怎么样了啊?旧京典籍不存,要全补齐了,不花上二、三十年是不行的,可是一些律法经史,大家手头上都是有的吧?彼此印证,修补不足,就算要加些注解,也该做出来了吧?”这都多少年了,标准教材你会不会搞?

颜肃之道:“那个倒是出来了,经是好经,就怕被歪和尚一念,就不好了。”

楚丰道:“那就先南方试验,试两年,试成了,再全国一体。先把这一批人给造就了,再徐徐图之,也好缓一缓手。”

颜肃之冷静了下来:“阿舅说的是。”

那一边,冯三娘也带回了杜黎的观点,倒是与楚丰的说法一致。杜黎也给颜神佑支招儿:老师,不可能一个有问题的都没有,那就搞课本!

————————————————————————————————

见过了楚丰,颜肃之心里有数,再看米挚的举动,就很能理解了。表面看来,是米挚痛改前非,认真地投入到了科举事业的推广中来。特别热心地关注着课程的设置与课本的编写,还推荐了一些有名的学者。这些学者里,有些是已经做了官的,有些是不曾出仕的。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特别怀念名士受推崇礼遇,有名就可以做官、做官不理正事也可以的年代。

这些人,学问也有,就是思想不太对头。李彦也有办法,典籍缺失,让他们进太常的进太常、进礼部的进礼部,去修订这些礼仪去!见天儿搞这些,争执着庙堂奏乐的工尺谱,供桌上小麦和水稻谁在左谁在右……这个能有什么用啊?

米挚特别想让他们进国子学和太学,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来。

卢慎一直盯着科考的事儿,到了这个时候,也明白了他的用心了,极力阻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礼仪未备,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不如另召新人!”

李彦和霍亥等人回过味儿来,拼命地推荐了许多同窗和学生,双方拉锯一回,李彦等人占了上风,正要安排人手,才发现——人手不大够用。国子学开学在即,全国够资格的学生得有几百号人,老师怎么着也得几十人。等明年太学再开了,保又要召来百多号人,起码得添几个管理太学的人。

李彦霍亥,生拼硬凑,还有四、五个人的缺口。再没有理由不用米挚推荐的人——人家的才气,是天下都知道的。

李彦自认倒霉,发起狠来,决定在东宫学堂里多使使劲儿。同时,又把那新编的课本看了又看,力图剔除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再夹点私货。

这个想法与颜神佑不谋而合!

颜神佑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特意请了李彦、霍亥、丁号等人过来,说起课本的事情。李彦道:“内容不用担心。纵然混进一二迂腐之人,旁的博士也不死人。”

颜神佑道:“我想说的,不止这个。”她想推广印刷术!印刷术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的成本,对于知识的普及是极有好处的。先印书,头几批就免费发放到各地,愿意学的就去领!书的内容,那还用说么?无论是粗浅的识字课本,还是公务员考试纲要,都得经过国家审核。

卢慎道:“这倒是很好,不过殿下有没有想过,钱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立场做老板丝萝的有为青年,卢慎的目标是丝萝界的领军人物,各方面的修养都不差。也是朝中默认的“够了年龄就进政事堂”的人,对于财政也是颇有心得的。

大周承战乱之余,又轻徭薄赋,还要整军守边,手里真余不下多少钱了。

颜神佑郑重地道:“我在琢磨着,盐政的事情。”

卢慎吃惊地道:“盐利?”大家都知道的,盐业是握在颜神佑的手里的,而南方的盐场,大多数是划到她的名下的。

李彦慎重地道:“殿下要怎么做?”

颜神佑便趁机说了要将全国的盐田都收归国有,李彦想了一想,低声道:“此事干系太大,还请慎重!再者,此事牵涉众多,殿下交了,旁人交不交呢?”李彦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当年颜家自己开盐田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没拉下。这些亲戚朋友,现在尽是权贵,你不好道德绑架的!

北方是新占区,又有阮梅先做了恶人,收就收了。南方则不然,虽然一直都是颜神佑在掌管,但是盐田名义上还是别人的。你占大头,你交了,旁人不交,那是觉悟不高。交了,人家乐意么?

那是要传给子孙的基业,有了新法之后,盐利丰厚得紧!

卢慎家也有盐田,当初颜静娴出嫁的时候,嫁妆里就有这么一项,他对此事恰在两可之间。却又提起一件事情来:“收归国家么?”

“对。”

“殿下,圣人与娘娘名下,当初也是有盐田的。这些又要怎么弄?”

霍亥本对颜神佑是有一些微词的,现见她不计“小利”,一心为国家着想,为推广科学文化事业做贡献,对她的评论突然就高了起来。比她领兵北上的时候还要高!霍亥心思也活,给颜神佑出了个主意:“此事不如暂缓两年,殿下如今也不方便,等到了明年,陆续与诸人谈过了,拿出一个章程来,联名上表,才是妥贴。至于如今印书颁书之事,不妨当作捐献。殿下出一笔款子,请圣上也出一些,都从盐利里出来……”

姜还是老的辣呀!

颜神佑对于盐政也是这么想的,见霍亥说的与自己想到一处了,再看李彦等人也点头了。笑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只是匆促之间,没有这么周全。”

霍亥与李彦都放心了,又问活字的事儿。

颜神佑道:“不出半月,就有结果,新年保管他们的课本都印得妥妥的。”一应油墨等物在昂州的时候都是做过的,现在书稿也有了,要做的,不过是加班加点,将书印出来而已。

李彦认真地道:“今日之事,万不可对他人提起!盐政所涉重大,没有个万全的方案,不可让旁人知道了。”就算是一起出来的战友,又或者是亲戚辈,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是没有那么好说话的,且得找个法子弥补一下。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

李彦道:“既然在这里说了,那便公议一下。还请诸位起誓,绝不泄漏。”

众人言誓,李彦复问颜神佑的办法。颜神佑的办法很简单,基本上,能分到盐田的,都是她家亲戚= =!她家亲戚,大家懂的基本上都有爵位、有封户,交盐田,加封户。都是可以传之子孙的东西。盐场卖的也是配给的平价盐,利润虽然总体丰厚,每人手上的分红倒算不上特别多。两相抵扣,献盐场的人会吃点亏,总体亏损不大。

家中有盐田股份的,如霍亥、卢慎,都觉得这样可以接受。卢慎道:“盐政也须有人管的,收归回家之后,盐丁灶户一类……设官一类也可优待献盐田之人。”

颜神佑道:“我这个法子,却是不须用多少人的。都收回国家了,我也不用藏着掖着的了,我制盐不用煮,用晒的!”又将盐法说了出来,却是不用国家从头管到尾,用的是清末盐法改革之后的票盐法。

即盐场制盐,商贩按票领盐贩卖。

丁号道:“恐盐商据此垄断盐利,使人弃耕从商。”接着就提出了要限制商业发展的策略。

颜神佑目瞪口呆: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样子的?!

出乎意料的,李彦等人也都全票同意了。颜神佑思忖半天,居然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社会生产力并不很高,“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颜神佑最后问道:“那盐法呢?全由国家来管,盐利丰厚,易滋生贪腐,必多冗官冗员。”

李彦道:“国家自有制度。无论何等制度,在乎于人。”宁愿行专营专卖,也绝不要把商人给招过来!再对私盐贩子处以重刑。双管齐下,OVER。

双方僵持不下,只得暂缓,把问题交给颜肃之判断。颜肃之也觉得需要抵制商人势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百姓做出坏榜样来!但是颜神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更兼他觉得女儿吃亏,就这么把盐田上缴了,补点封户,好像不太够。颜神佑现在的封户已经够多的了,全国头一份儿的,再给她加多少呢?会不会被拿出来说事儿呢?

这些事情颜神佑自己不在乎,颜肃之却是过意不去的。同样过意不去的还有六郎,家里开发盐田的时候他已经在昂州了,后来陆陆续续的扩大生产,他也都知道了。好端端的一个大男人,白要亲姐姐的东西,像个什么话呢?

父子两人都犯着愁,在没想到补偿办法之前,反正一时半会儿坏不了事儿,先放一放。等颜神佑生完孩子再说。实在不行,就补在孩子身上,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

又要过年了,还要与亲戚们沟通,还要保密。父子二人与政事堂约定,此事必须保密,米挚、蒋熙不知道,就先不要通知他们了!先忙过年和太学的事情吧。

等到年前,衙门封印的前一天,颜神佑身后跟个捧着一撂新书的侍女,将散着墨香的新书给捧到了颜肃之的面前。

课本定了下来,颜肃之翻看之后,发现再没错误了,问道:“印了多少套?”

颜神佑道:“匆促之间,才得了一千套,足够国子学和太学今年用的了。年后再加印一些,好发往各地,供学子们学习。”

颜肃之道:“先供国子学,太学还要到明年才开呢。国子学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颜神佑心说,我那是准备给女学用的!磨磨蹭蹭,她就把这个话给说出来了。颜肃之将颜神佑上下一打量,问道:“你主持?”就你这肚皮上罩口锅的姿势?你能不能先歇一歇啊?

结果就是,颜肃之强征了颜神佑多印的三百套书,作为正旦的时候颁赐朝臣之用——不够级别的还没有。又往各地刺史那里各发了两套,让他们也跟着学习。

标准教材,就这么确定了。

————————————————————————————————

新年伊始,皇帝赐书,李彦等人带头给颜肃之吹法螺,说皇帝真是文成武德,哪样都不缺。这风声传出去,也显得皇家斯文有礼,全不似那等军阀暴发户!

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皇帝特别不要脸地给闺女批了产假,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就让闺女休息了。反正,用他的话来说,政事堂里还有六个丞相,颜神佑完全可以休息休息了。颜神佑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只好妥协,又担心产假一事,会成为守旧人士反对女官的理由。临被关到承庆殿,还通过冯三娘下了道命令——等我出关了,我要看到一所已经建好了的女学。

冯三娘等人抓紧去盖房子去了。

颜神佑也安心养胎,等着生完孩子,再战江湖。哪知道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就收到了蒋峦请求丁忧的折子——蒋熙死了!

蒋峦是承重孙,他得守他爹那份儿孝,跟当初颜孝之似的,一丁丁三年。于是不但丞相出了缺,连大理寺卿都出了缺。高层一下去了俩,还是在正月里,真是特别的不吉利!

比起不吉利,最要紧的还有找这个替补的回来。政事堂里五位丞相也不算少了,大理寺卿却不可常缺。

米挚抓紧了机会,荐上了那位随夫家流放的陈氏的父亲,陈恬。此君家在西方,数代积累,学问也不差,水平也不低。难得的是家中藏书是丰富的,本人能掌握家族动向,随时站队,才能也有一些。

——完全没有办法驳回。

更重要的是,李彦等人暂时推不出合适的人选来。颜肃之看一看,觉得这家闺女这么有情有义的,家教还是不错的,看来陈恬也应该是个正派人,也同意了。二月里,颜神佑这边在承庆殿里生孩子,那边任命陈恬的诏书也发了出去。等颜神佑坐完月子出来了,陈恬已经断了两件案子了。

颜神佑想她女儿正在昂州当女校长,对他的印象就好了几分,她自己也着手去拐老师、招学生去了。

学生倒还好办,她吱一声儿,玄衣那里尽有把闺女送过来的——开课当个榜样还是没有问题的。老师就比较稀缺了,一要学问好,二要大家三观一致,第三……得是女的!

难就难在第三条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就算爆字数,我也要在倒计时完毕的时候让他杀青!我也不喜欢老米,但是他是那个时候顽固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不想再拖其他人出来拉仇恨了(本文人物据说已经够多的了,会记不住),所有不招人喜欢的事情就让他一个人做了吧~吧~吧~吧~

然后大家就会看到军阀暴发户们是怎么简单粗暴地拍翻啰嗦的人的……老米杀不得,因为没有杀他的道理,他也没犯什么死罪。我只好……请他杀青,退出历史舞台。

老米退场时有附加惊喜大礼包,希望他不会被气死_(:з」∠)_

生产力的问题,重农抑商不全是封建地主阶级非要束缚劳动力。

神兽同学卸货完毕,再次掉落宝宝一枚。

女学校舍GET√

中二病好感度+MAX

六郎好感度+MAX

【1】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朱元璋用锦衣卫搞特务工作是权宜之计,办个大案什么的,砍人顺手,办完事之后,就撤了。直到朱棣,大家懂的,造反起家,就怕人家说他坏话。然后就……道德败坏了。终明之世,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名声都不太好,当然,明亡之后,这几个机构的评价也没好过就是了。谁特么想到自己吃饭的时候房梁上趴个人,回头就把菜谱报给皇帝了……他能开心啊!吃个饭也就算了,万一跟基友同榻抵足而眠(喂!节操呢?

属于皇帝都要被攻击,属于皇帝他闺女,那是给自己找仇家了。所以舆部虽然好用,却不能明着说我就是特务机构,这是不行的。只能挂靠在军事情报系统里。不过小变态会给舆部找到好归宿的。

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181章第236章 对比太伤人第117章第204章第51章第147章第254章 第一天朝会第120章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298章 助拳的来了第129章第50章第109章WWW.LWXS.ORG第220章 将军下扬州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166章第143章 天雷梗出现第142章 白挨一顿打第166章第193章第189章第310章 拉快进度条第110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46章 打了也白打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138章第305章 凶悍的女人第197章第279章 忙碌的公主第263章 水上与水下第59章第253章 第一次分红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109章感谢浇花的亲=3= 第55章第21章 楚夫人出手作者有话要说: 第40章 中二病痊愈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89章第49章 出奔的姬氏第120章第275章 两章合一章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38章 靠山进京了第106章第312章 战斗的友谊第170章第146章第209章第131章第89章第203章第192章第259章 狡猾的姐姐第270章 学霸的战争第130章第77章第296章 聪明的余冼第59章第86章第259章 狡猾的姐姐第289章 第三次分红第281章 第二次分红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16章 坏事二人组第131章第164章第153章第270章 学霸的战争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第148章第152章第173章第124章第160章第53章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二百九十七章第210章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75章第264章 万事皆有始第173章第63章第181章第8章 中二初显威第54章第255章 彪悍的公主第241章 做戏做全套第82章第277章 粉丝的执着第104章
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181章第236章 对比太伤人第117章第204章第51章第147章第254章 第一天朝会第120章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感谢浇花的亲=3= 第293章 唐仪的哲学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298章 助拳的来了第129章第50章第109章WWW.LWXS.ORG第220章 将军下扬州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166章第143章 天雷梗出现第142章 白挨一顿打第166章第193章第189章第310章 拉快进度条第110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46章 打了也白打第15章 中二好弟弟第138章第305章 凶悍的女人第197章第279章 忙碌的公主第263章 水上与水下第59章第253章 第一次分红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109章感谢浇花的亲=3= 第55章第21章 楚夫人出手作者有话要说: 第40章 中二病痊愈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第271章 夫妻档会师第89章第49章 出奔的姬氏第120章第275章 两章合一章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38章 靠山进京了第106章第312章 战斗的友谊第170章第146章第209章第131章第89章第203章第192章第259章 狡猾的姐姐第270章 学霸的战争第130章第77章第296章 聪明的余冼第59章第86章第259章 狡猾的姐姐第289章 第三次分红第281章 第二次分红第13章 两姐妹抓周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16章 坏事二人组第131章第164章第153章第270章 学霸的战争第285章 粗暴的处理第148章第152章第173章第124章第160章第53章第260章 女人的誓言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二百九十七章第210章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75章第264章 万事皆有始第173章第63章第181章第8章 中二初显威第54章第255章 彪悍的公主第241章 做戏做全套第82章第277章 粉丝的执着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