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各有心思

其实不用唐俭回答,李世民早就知道铸钱的本钱巨大,先不说铜的损耗,光就是每十三枚铜钱就要用掉一个泥范(浇铸铜钱的详细情况,大家可到网上查,每模十三钱是极限),而做泥范又是个精细活,得熟练的工匠做得的泥范成品率才高,一个工匠一天顶了天的能做出一百个泥范就是好的了,而培养一个工匠的耗费也是巨大。

而钱价却是与铜价相当,如果钱价高过铜价太多,则会有私铸钱的大量兴起,导致铜钱贬值,可以说,目前的一枚铜钱所用的铜量,那也是经过多次验证比对后才确定下来的,只有这个分量,才不会有人愿意去私铸铜钱,谁吃饱了撑的干这亏本的买卖?只有那些需要大量铜钱,而又一时间难以兑换出来的人才会不得不去私铸铜钱,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能跟各大世家及王况的产业一样,吃了豹子胆,铜钱也要,银子也敢收的。

而朝廷也明明知道这样的情况,对世家大阀们的作为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如果银的产出要是够的话,李世民还更愿意全部用银来取代铜钱了,之所以要规定必须用铜钱交易,还不是因为银子太少?可以说,大唐每年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有很大的一部分就这么被铜钱这个无底洞给吃了。

现在有了机会,有了用银钱取代铜钱的机会,李世民心里其实很是想抓住的,大唐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天天嘴上挂着仁义道德的朝廷,李世民就更是将开疆拓土作为他所追求的功绩,以前是不知道哪里产银,想打也没个目标,现在好么,知道哪里产银了,而且又有了个出兵的绝佳借口,再不抓住来,那就是傻子了,只是他作为帝王,面子上还是要讲一讲的。至于说现在长安传言说东灜产银,李世民决定等退朝后,让李治去问问王冼,要说这传言里没有王家的影子,他才不信呢,怎么这么巧,你这边上奏折建议打东灜,那边就传开了东灜产银?

李世民想抓机会,唐俭却比他还想抓机会,作为从劝谏李渊起兵反隋的一大功臣,唐俭骨子里比其他文官好战得多,自他投了李唐以来,每次碰到打或不打的争论时,他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站在打这一边的,当初刚太原起兵不久,攻打霍邑之时,天降大雨,连日不绝,唐军粮草不继;偏又祸不单行,此时又有流言说是突*厥乘虚而入兵临太原城下,一时间军心浮动,就连当初也是主战派的裴寂也劝李渊罢兵回太原防守,就是唐俭力排众议,力谏李世民主战,结果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霍邑轻巧的拿下。

因此上,唐俭就是以劝战而起家,并同样以劝战而发家的,本来么,他都是在大家反对开战的时候才会跳出来说要开战,今天没人反对,他自然也就乐得清闲躲一边看热闹,哪知道程知节却是知他好战,别人不挑,就专门挑了他出来。如此一来,文官中的领军人物里,至少有一半是主战的,那么发兵就不可避免了。

李世民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很是赞赏的瞟了一眼程知节,这个老家伙,越来越会知机了。

唐俭这个时侯是以中书侍郎领的民部尚书,按说这铸钱是属于工部管,但工部同样也是归他管,所以王况得知后,就说了一句“所谓民工尚书便是如此了”,结果就传了开来,时人都称唐俭为“民工尚书”而不是称呼他为相公,程知节故意说他是“尚书”就是挤兑他这个称号,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民工”其实在王况心里有另一个意思。

“禀陛下,这铸钱之本,每百文超过百二十文却也没错,但是铜钱的运送和保管却也是所耗巨大,车马人手,押解的兵士,无一不是用度惊人,因此这铜钱从铸造到流散到市上,所需的本钱,早就超过了百三十文了,如若以银钱替代铜钱,则每年我大唐可因此而省下许多的开支,从此国库充盈社稷无忧了。”既然点将点到了他头上,那么唐俭就不能不急了,每次工部尚书阎立德总找他抱怨,希望他能从民部多拨付一些给工部,反正对唐俭而言,都是你管的,不过是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而已,没什么区别。

而阎立德又是魏王李泰之岳父,加上两人的爵位一样,都是郡公,唐俭也不好拉下面子来训斥,只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好了,有着这么个大好的机会,以后不用再天天听牢骚了,他当然也要及时的抓住,因此,明明程知节说的是连运费算在一块每百文才超百二十文的成本,从他口中出来就成了超百三十文。

唐俭心里笃定得很,皇帝要战的心其实早就下好了的,所缺的只是个“民意”和借口,只是需要朝中重量级的臣子为其造势,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一看就是支持发兵的,不然他唐俭也不会躲一边看戏去。好吧,既然把某给揪了出来,某就把火烧旺一些便是了,反正他这话出口,阎立德绝对不会跳出来反驳挑刺的,要挑刺,那以后就他自己解决问题了。

“竟然有这么高?”李世民一皱眉头,直觉告诉他,这个数据里面绝对有水分,如果真的是每百文的成本超过了百三十文,恐怕大唐的经济早就糜烂不堪了,还能有如今的景象?即便是再来一百个王二郎也是回天乏术。

然而事实却是,程知节的数据也是打了埋伏的,真正的百文成本大概应该在百一十文左右,程知节可以报高,因为他又不管工部,报错了也没什么,没想到唐俭竟然还要再加一点,就这么着,你加一点,他加一点,听到李世民的口中就成了百文成本高达百三十多文。程知节听了这个数据也是瞠目结舌,暗中直冲唐俭挑起了大拇哥。

李世民怀疑归怀疑,不过却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他也知道唐俭好吃是没错,而且前些年也有些风闻说唐俭有点小贪,但贪的也都是牛羊鸡鸭鹅这些可以宰杀了吃的活物,在银钱上,倒也不至于。但这两年,随着建林酒楼的异军突起,唐俭应该已经是不愁吃的了,一枚建林酒楼的铜牌在手,想吃什么就去吃,按成本结算,比他在自己家里做着吃可合算多了。再有那百分一的行军饼坊的分子,每年的收入比薪奉还高不少,所以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传言。

好么,既然武官和文官的领头人都纷纷的主战,其他的官员哪里还敢犹豫,登时是一片附和声此起彼伏,有这么好的借口,有这么多的好处,再加上,又是辅国建安县伯提议的出兵,谁要再反对,那就是纯粹傻子一个了,大家平时想着让辅国建安县伯送功劳,这不就是送来的功劳么?一场仗打下来,只要是胜了,不光是前方的将士有功劳,后面这些帮着调配物资和人力等等的也都会论功行赏,可以说,这一是场泼天大功,而且,辅国建安县伯奏折上明明说得很清楚,出兵的一应物资,不需要朝廷调配,只建、福二州就可以独立完成。

这口气多大啊?听听,只靠两州的财力,竟然可以支持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保证胜利?如果这话是别人说,那是没人信的,但这可是辅国建安县伯说的话,那就没跑了,现在想想都后悔莫及,当初怎么就没个眼力见的,从王家二郎一封了官后马上就贴了上去呢?瞧瞧那个坐在角落里都欢喜得笑出声来的蒲熙亮,贴得是最早的人之一了,看看,人家现在是将作少匠了,据说,这新楼船的改进,辅国建安县伯又给他分了点功劳,眼瞅着这家伙再这么得几次功劳,就将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将作大匠啦。

没人能理解,为什么王况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蒲熙亮送功劳,但这些年,蒲熙亮算是品过味来了,尤其是去年和今年,长安出现的田黄价格一路攀升,他多少也猜出了一些来,这要换以前,他肯定是不甘的,但现在,他也算明白过来,田黄在自己的手上,充其量不过是一块好石头而已,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送给了王况,人家不仅多次的白送功劳回来,还又送回了两块更大块的田黄给自己,可以说,对他而言,没亏,反而是大赚特赚,不然要是田黄留自己手上,王况也是能找到的。

所以,蒲熙亮就很自觉的当起了王况爱送功劳的好榜样,有人问他,他也是两手一摊:“这个某哪能明白?或许是辅国建安县伯瞧这某对脾气了,又或许是建安县伯就真的爱送功劳呢?反正不管你信不信,某是信了。”别人能不信么?活生生的例子就摆着在那呢。

第696章 动工第426章 案件并不复杂第191章 开席第35章 兄弟重聚(上)第424章 墙倒众人推第244章 新路第262章 引水工程第618章 盒子第73章 蜜制金桔第517章 啮铁兽的希望第687章 提薪俸第261章 千层糕和锅边糊第643章 信号第415章 有人记挂第686章 重修永安宫第659章 危机第653章 窝的风波第76章 和敌人不谈光明正大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599章 散官就好第700章 晾一晾第427章 带王凌认门第20章 泼辣丫头第106章 璃第481章 长孙冲第373章 另外的传言第104章 小公爷第231章 南柯之梦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272章 梅菜第34章 又来个王大郎第70章 建安小食第564章 权争之弊第678章 火油第685章 制冰之物第409章 各有心思第613章 几大书院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417章 李恪要做事第358章 帮你支个招第30章 干焖豚脚第524章 图虎应征第21章 纸削筷子第391章 尘埃落定第102章 葱葱第337章 大案第169章 岑余子来访第249章 做事是要天赋的第126章 初见程咬金第254章 还要花梨木么第452章 西瓜第595章 你能我也不赖第204章 艾叶绿第210章 婚礼第279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第575章 你也算神仙第304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上)第252章 参一本第305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下)第358章 帮你支个招第666章 河北之变第234章 家和万事兴第511章 赶路第241章 沐浴更衣第614章 华容道的异变第312章 王况的谨慎第684章 高级材料第670章 苗九归第169章 岑余子来访第551章 有变故了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处第696章 动工第171章 升官的捷径第93章 吃素也是杀生第562章 爆炒沙虫第64章 花梨和长生苗第354章 讨贼和定商第555章 换个人盯梢第168章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第236章 你要几块?第240章 被骚扰第688章 高冷面的缺点第11章 富来客栈的春天(上)第80章 鸭血汤第351章 征近江(上)第213章 没证据也办你第588章 大喜事第427章 带王凌认门第368章 “六啊”第669章 打和抚(续)第405章 异动第90章 提前登上舞台第698章 余孽第154章 难道日头真的从西边出来了?第288章 要找咖啡(续)第71章 朝廷来人第678章 火油第132章 大补之物第265章 南语岛族第533章 天然信使
第696章 动工第426章 案件并不复杂第191章 开席第35章 兄弟重聚(上)第424章 墙倒众人推第244章 新路第262章 引水工程第618章 盒子第73章 蜜制金桔第517章 啮铁兽的希望第687章 提薪俸第261章 千层糕和锅边糊第643章 信号第415章 有人记挂第686章 重修永安宫第659章 危机第653章 窝的风波第76章 和敌人不谈光明正大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599章 散官就好第700章 晾一晾第427章 带王凌认门第20章 泼辣丫头第106章 璃第481章 长孙冲第373章 另外的传言第104章 小公爷第231章 南柯之梦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272章 梅菜第34章 又来个王大郎第70章 建安小食第564章 权争之弊第678章 火油第685章 制冰之物第409章 各有心思第613章 几大书院第418章 去乡下过年第417章 李恪要做事第358章 帮你支个招第30章 干焖豚脚第524章 图虎应征第21章 纸削筷子第391章 尘埃落定第102章 葱葱第337章 大案第169章 岑余子来访第249章 做事是要天赋的第126章 初见程咬金第254章 还要花梨木么第452章 西瓜第595章 你能我也不赖第204章 艾叶绿第210章 婚礼第279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第575章 你也算神仙第304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上)第252章 参一本第305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下)第358章 帮你支个招第666章 河北之变第234章 家和万事兴第511章 赶路第241章 沐浴更衣第614章 华容道的异变第312章 王况的谨慎第684章 高级材料第670章 苗九归第169章 岑余子来访第551章 有变故了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处第696章 动工第171章 升官的捷径第93章 吃素也是杀生第562章 爆炒沙虫第64章 花梨和长生苗第354章 讨贼和定商第555章 换个人盯梢第168章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第236章 你要几块?第240章 被骚扰第688章 高冷面的缺点第11章 富来客栈的春天(上)第80章 鸭血汤第351章 征近江(上)第213章 没证据也办你第588章 大喜事第427章 带王凌认门第368章 “六啊”第669章 打和抚(续)第405章 异动第90章 提前登上舞台第698章 余孽第154章 难道日头真的从西边出来了?第288章 要找咖啡(续)第71章 朝廷来人第678章 火油第132章 大补之物第265章 南语岛族第533章 天然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