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南征动员 内有隐忧

“这仗打的真够难看。”

李孟看着南直隶传来的战报,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淮杨军的陈六和高科在这样的军报上没有什么隐瞒,有一说一。

而且这种大军出阵,各个将官都要按成例写阵中日记,以后拿回来编纂成战史作为借鉴,几个人的日记一对,想隐瞒也无处可藏。

这次的战斗实在是太笨拙了,从军队的预先布置,到随后的误击反应,笨拙混乱,这种种应对若是让老将看到,可能要笑掉大牙,但即便是如此笨拙,还是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布置,把革左五营全部堵在了南直隶之中。

归根结底,战场上还是军队实力决定一切,即便是革左五营有五万老兵,并且装备不差,可李孟知道,如果双方对战,就算在这样不适合大军会战的地形下,淮杨军也可以轻易的直插对方腹心,取得胜利。

可寿州和颍上之间的战斗,目的并不是为了打败击溃革左五营,而是为了把革左五营和南直隶的主力大军关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斗,打败革左五营,山东是拿不到什么好处的。

感慨归感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李孟自己琢磨如果和陈六换个位置,恐怕自己打的并不会灵巧多少。

李孟和手下的军官团并不是这个时代传统的武将,他们是李孟依靠自己在穿越前解放军队伍之中所接受的士官教育,以及耳濡目染的那些知识,糅合这个时代的武器和现实,所建立的一支军队。

他的训练和纪律,都是和现代地华夏军队差别不大,但他的武器和组织架构。却并没有超过这个时代,外面看起来,李孟的胶州营和其他的大明军队并没有什么区别,就连武器都是火铳和长矛,这个其他的军伍中也有。

不过。李孟却做到了自己能做地一切,把自己注意到的细节都改进了,通过足实的粮饷和每日的宣讲训练,让士兵们的精神面貌和体能战技都是大幅度的提高,狠抓武器制造的质量要求,让武器尽可能的发挥本来的威力。就军队地素质来说,令行禁止,武艺精熟,也是数得着的精强之军。

作好了这些细节。整体的实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尽管他不明白这时代军队和武人的许多常识,他的属下都是普通军卒和下级军官出身的,同样也是不懂,而且大家对于战局地把握,对于战机的那种先天的嗅觉,也很是不足。但是。在当今的战场上,凭着胶州营的实力,一样可以取得胜利。这是一支像工人更多过像武将,勤勉严谨远超过才华武勇的军队。\\\\\

听见李孟这句低声的嘟囔,孙传庭在边上含笑不语,只是开口提醒说道:

“大帅,军将们正在外面等候。”

李孟又是看了几眼手中地军报。转手递给边上的孙传庭,笑着开口说道:

“尽管打的难看,可总算是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总算是布成了这一局,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收尾了。”

说完之后,大步朝着正堂走去,身后的亲兵连忙跟上,李孟很少见的穿上了全身的战甲。平日间在济南城周围督促各营练兵地时候,李孟也不过是穿着总兵的便服而已。而见大明非山东系的文武官员,也有一套类似于文官袍服的绣着兽类的大红礼服。

穿着战甲,全副武装的模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战场,另一种则是眼前这个……

总兵衙门的正堂极为宽敞,李孟出来前,正堂上有三十几人在那里或坐或站,而王海和汤二则是坐在最靠上首的位置上。这些人最低的也是营千总地服色。一名亲兵在进入屋中地时候扬声通报道:

“大帅到!”

屋中诸人齐齐的站起,铠甲和佩饰哐当哐当地响成一片。王海和汤二站在最前,其余诸人在后十人一排列队,肃然恭候,李孟大步的走进屋中,王海和汤二领着头,啪的一下两腿一并,马刺哗哗的碰在了一起,大家伙好像要把肺里最后一次气吼出来一样,大吼到:

“末将参见大帅!”

李孟扫视一圈之后,微微一颔首,大声的说道:

“诸将,今日大军即将南下平贼,诸营取消一切休假,一切外出,全营整备,随时南征!!”

对李孟的命令,有心观察或者是搜罗消息的军将们都能猜到,但听到大帅确定,人人脸上皆有兴奋之色,功名当在马上取,为将者要想飞黄腾达,总是要在刀山火海之中用军功来换取,偏偏老营的战斗不多,每日里训练不停,真是憋坏了这些官兵们,此时终于有这个机会。

尽管此去的乃是修罗场,死伤无眼的所在,可众人还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齐齐的躬身抱拳,几乎是吼着回答道:

“谨遵大帅军令,愿为大帅效死!!”

八月初,山东各个州县的驻军军营周围都是实行戒严,武装盐丁也是每日到处巡逻查看,气氛却是渐渐的紧张起来,对外则是宣称,河南情势混乱,山东危急,所以做出这番姿态。\\\\\

革左五营的兵马和胶州营淮杨军打的缩手缩脚,次次吃亏,但是和卢九德率领的南直隶官兵战斗,却还是有来有往的。

总兵黄得功开始的猛冲猛打的确有效果,但马上就被魏小北率领部队迎头拦住,吃了点小亏,侧翼的刘良佐本来想看黄得功的热闹,却被卢九德几次的催促,也只得是从侧翼出击,却被贺一龙和刘希尧拦住,打的灰头土脸。

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率领大军居中,稳步向前,他的正面则是改世王蔺养成的部队。双方对峙,谁也不敢先动手。

而革左五营实力最强的老回回马守应部则是压住后阵,这次革左五营地军头对实力最强的老回回在后面的事情都没什么意见,因为谁都知道,这马守应押后是警戒行动莫名其妙的淮杨

“大帅。巡抚衙门那边又是送来一封信。”

此刻已经是晚饭时候,只有这个时间,那些白日里送来的书信才能交到李孟地手上,自从那天给济南大营的诸将下令之后,李孟每天都是泡在各个营之中,观察督促士兵们的训练,或者是亲身参与其中。

到了晚上才回到城内的府邸和家人团聚,稍作休息,第二天又是如此。回到家也安生不得,晚饭前,这些下属还要拿一堆的文书来让他批阅。

看见袁文宏递过来的信,李孟一边接过来,一边笑着说道:

“这折腾什么,离着这么近,有什么事情当面过来说就是了。“

展开信笺。看着看着,李孟就皱起了眉头,冷声说道:

“欺负我是个粗人吗!说什么乞骸骨,这话是他上奏时候对陛下讲的,对我讲,岂不是要陷我于不忠,他是监军文臣。我是武将,他这么写,是要指责我跋扈不成,上下体统尊卑都不要了吗?”

话说完,直接是把信纸摔在桌子上,对袁文宏说道:

“明日给他送回去,说是文武殊途,这重臣磨勘铨叙,乃是天子操之。我这等武将哪里能说什么。想要告老还乡,自有京师的陛下和诸位大佬拿主意,来这里问我有什么用处。”

袁文宏脸上带着笑容,点头答应,心中却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山东巡抚颜继祖在山东虽然吃好喝好腰包也好,但陪着李孟做事,上下倒置不说,而且每天胆战心惊。===生怕李孟这边事败。或者是自己那里触犯了李孟,那自己都是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从吏部都给事中地意气风发到出京经历的一件件事。如今的山东巡抚颜继祖可是心灰意冷,只想着太太平平过下半辈子,再也不愿意掺合到大明官场的任何事,更别说这山东李孟的事业中来了。

可他想请辞,李孟这边根本不答应,有这么个用熟了的巡抚在山东,总归是少了很多麻烦,要是这人一走,再派过来一个新的,还要威逼利诱,现在事情这么多,谁愿意多花费这些心思。

袁文宏心中想地明白,那边李孟的接下来的话果然不出他所料,李孟摔完信纸,喝了口茶,又是笑着说道:

“袁主簿,明日你去巡抚官署一次,好好劝劝巡抚大人,这山东太太平平,其他处兵荒马乱,在这里呆着多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袁文宏连忙躬身答应,心中却是暗笑,李孟这话说的当然不是山东太平,而是你颜继祖要是不在任上,那可就不太平了。

这山东巡抚颜继祖也真是可怜啊,乞骸骨,那是臣子向皇帝说要退休的意愿才用到的词,可现在都已经用在给李孟这种武将的信上,可见把自己地姿态放到了多么低,已经是有些慌不择词了。

但只要李孟不答应,颜继祖就不敢上表请辞,尽管按照名份和实际上的人事手续,一地的巡抚要辞官,是要经过皇帝核准的,而且也只有皇帝能够决定。但这颜继祖却丝毫不理会朝廷,只是不断的请求李孟答应。

这件事在外人眼中看着可笑可怜,胶州营系统的文官之中,人人都是幸灾乐祸的看热闹。

不过李孟有些事并没有和袁文宏讲,按照孙传庭的分析,在现如今的天下局势,兵部尚书是个下面生着火地炉子,无论是谁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管他是哪个党的,管他之前名声多显赫,管他笼络了多少御史言官,都不会坐太长时间,而且必定会灰头土脸的下台,甚至性命不保。

这位置谁上谁被下面火烤,但这个位置却也是枢机诸臣中最重要显贵的之一,权力至大。

从胶州营出现时候起,除却刘福来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南京镇守太监外,中枢对山东的态度都是冷淡和有敌意的。如果能换个对山东亲近,或者是对山东知根知底。^^ ^^知道李二郎威势的大臣上台,那肯定是会少很多的麻烦,毕竟,朝廷对山东已经是无可奈何,真正熟悉山东地。肯定是会忌惮和考虑具体地情况来行事,方便许多。

看天下间有资格坐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的高官大臣,数来数去没有几个,而且年纪合适地更是少,算下来这几年功绩累累的颜继祖可是有力地人选,搞不好还是最有力的人选之一。

毕竟李孟这几年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功勋,这颜继祖作为主管一省军政的巡抚。自然有个运筹统帅之功,而且,在制度里面,运筹之功才是首功。有这等武勋,又是在中枢做过吏部都给事中,人脉宽广的大佬,怎么看也是适合这兵部尚书的人选。再加上胶州营富可敌国,出钱沟通,那自然成算更大。

李孟这边已经是计划完毕,只要是朝廷决定擢升颜继祖为兵部尚书,那颜继祖肯定是孤身上任,家丁奴仆全都是胶州营这边“好心好意”安排。

到那时候,在京师的兵部尚书。肯定是亲山东的立场,或者说,必须是亲山东的立场。

那边袁文宏告了声罪,躬身退了下去,自去安排巡抚官署那边的事,外面地家丁却又是通传:

“济南府同知周扬周大人到。”

李孟摇摇头,对边上的一名仆人吩咐,让他去通知内宅,给自己留饭就行。不用等候,常驻济南以来,早饭晚饭,全家人总要等着他一起吃,很多时候晚上李孟被公务缠身,老婆孩子还有长辈都是饿着肚子等。

这举动固然是让李孟感觉温馨,可也觉得过意不去,时间久了,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都是安排下人回去知会一声。不过几个女眷还是要等,他也是无奈。

现在的周扬可不是当日那指点江山的意气书生。他可是山东境内排在前三的文臣,别看他是个同知,但山东人不知道巡按是谁,济南人不知道济南知府是谁的多了,可不知道他周同知地几乎没有,几人之下,万人之上,威权自重,身份气度可不是从前可比。

不过在李孟面前,他依旧是当日的那名举人,恭敬客气,说话也是直接的很,一进门施礼客气,坐在椅子上直接开口说道:

“大帅,昨日间安排的改编兖州豪绅的官吏和帐房,今天上午已经是启程。”

和其他胶州营的高层相比,最近这段时间周扬算是和李孟接触最少的一位,对这种情况,周扬地心中总是很不安,在一个团体之中,和核心越亲近,地位也就越高,周扬一直在地方上操持民政屯田之事,这方面工作几乎是自成体系,和李孟的接触的机会不太多,双方有点各忙各的的感觉,周扬觉得自己是愈发的疏远了。\\\\\

特别是袁文宏成为这镇东将军幕下的主簿之后,周扬心中更是后悔,按照大明的体制和观念,袁文宏的品级虽然低,却参赞机要。在山东士人地眼中,这袁文宏的地位已经是和周扬持平,隐约间还要高过去,毕竟这可是更加的接近核心。

以上种种,周扬自然是心中不安,李孟常驻在济南这段时间,他自然是来的勤了些,不过察言观色,李孟对他的态度是和蔼,是和朋友交往的姿态,对袁文宏则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而且许多事情还是放手让他去做,这才是安心下来。

整个山东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可兖州府那些还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大户人家,并不知道这紧张地气氛到底是针对谁。

何况他们被越来越高地盐价折腾的苦不堪言,一边是精神上地惊惧,一边是经济上的紧张,直接加入胶州营体系的人是越来越多。

只是这后进来的,已经没有马骨的资格了,老老实实的按照胶州营的体系制度规划田亩,清点人口,派出子弟当兵等等,一样也少不了,这些大户占有的土地都是极大。依附他们的人口也是众多,接收地工作当真是麻烦的很。

每有什么新的豪门大族屈身投靠,周扬这边的幕僚班子派人牵头,和宁师爷、灵山商行那边派出人手,过去接收。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忙归忙,周扬心中却是高兴,李孟对他的信用不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提出地屯田田庄,逐渐的在整个山东省推行开来,这种成就感实在是让人满足和自豪。

周扬前段时间的忐忑和不安,自然是杞人忧天,他的屯田之政。是整个胶州营强大的根源,是兵源、粮草的来源,甚至可以说成是胶州营,这个带些割据性质的地方政权的基础。

要知道,屯田田庄的存在,等于是在大明地省、府、州县的地方行政系统之外,重新构建了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给各种无法出头的鲁地士子们提供了位置,给那些豪强大族的子弟带来了进入统治阶级的希望,这也是胶州营这种武装集团一出现,地方上的豪绅大族抵制少投靠多的缘故之一。屯田在一日,他周扬地地位就稳固一日,李孟看到屯田田庄。就想到周扬的功劳,又怎么会疏远。

所以周扬每次来,李孟的态度总是颇为的郑重,对李孟来说,宁乾贵、侯山是他的家仆,那是可以随意打骂呼喝,他们反而会觉得是恩宠亲近的角色;孙传庭是他的顾问,是要礼贤敬之,不耻下问;刘福来是他地长辈和半师。那是要尊敬的人;而武将们是他的属下,要恩威并用,只有这周扬则是辅佐和朋友的身份兼而有之。

听到周扬禀报,李孟点点头,这些事情也有文卷的报备,李孟起身在后面的书架上翻检,拿出一本帐册,就着灯火看看,开口说道:

“这么说。现在也就是孔府和鲁王那边不在我统辖之下了。”

周扬点点头。对李孟的这个问题早有腹案,拱手回答说道:

“大帅。孔府和鲁藩那边的田庄田地,年头太久,和周围的民间田产界限模糊,多有争执,而今去往兖州府地人手正在那边清查田亩人口,您看是不是借这个机会,把这两家的地界也清理下。“

李孟先是一愣,马上就是笑出声来,这清量地界,大明的官宦权贵是经常用的,只是每清量一次地界,官宦权贵们的庄子总要大上几分,但戏法人人会变,在这山东地界,清量孔府和鲁王的田庄地界,到底是会大还是会小,结果很明显。

“这个主意好,马上安排人去做,我给兖州知府写封信,再去漕运厘金那边问问孔三德,他对这里面的道道肯定清楚,好好查查孔府和鲁藩的田庄地契,还有是不是被人占了便宜,不能马虎。“

李孟笑着说道,这边的周扬也是笑着答应,这一查,孔府和鲁藩恐怕是要伤筋动骨了,没办法,既然永远不可能站到胶州营这边,那肯定要经常想法子敲打敲打。

“喝茶!”

李孟笑着给周扬倒了杯茶,大帅斟茶,这已经是山东文武官员中衡量身份高低远近地重要标志,那边地周扬喜滋滋的接茶谢过。

这段日子,周扬每次来总兵衙门求见,都有些点子和计划,还要说说自己地成就,这倒也是官场的常用伎俩。

总归要在上峰那边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到底做过什么,这样才能获得看重,李孟对这个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是对方实实在在做的事。

周扬喝完茶,犹豫了下,神色郑重的对李孟说道:

“大帅,卑职有个法子,是关于这屯田户的,请大帅遣散左右。”

看到周扬的神色郑重,李孟有些好奇,笑着说道:

“直言就是,莫非又有什么增加田亩人口的法子,这是好事,你怕什么?”

被李孟这么一说,周扬刚有些放松的表情却变得有些为难,这让李孟更是奇怪,在椅子上坐正了些,冲着四周挥挥手,把人都给赶了出去。

周扬咬咬牙,开口说道:

“大帅,卑职的法子不是增人口的,而是要减少这屯田户……”

缓声说完,周扬看着李孟的神色,没想到李孟稍一惊讶,却显得极有兴趣的反问道:

“哦?周先生请讲。”

看到李孟的反应,周扬顿时是心神大定,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大帅,我胶州营大军十余万,发饷拿钱的兵丁不过四万,其余皆是屯田户出身的屯田兵,吃粮不拿饷,这屯田之政虽然是善政,可屯田户的身份等同奴仆,士卒皆是贱籍。”

话说到这里,李孟却反应了过来,他身体向前靠了靠,此时的周扬隐隐有当年那个说“基地当在湖广”的大言书生之风采,只是见识不可同日而语了,看到李孟注意力集中,周扬更是侃侃而谈道:

“胶州营是要做大事的,眼下虽然是顺风顺水,可若是,当然,卑职仅仅是打个比方,若是有大战苦战,我胶州营将士虽然精强,但这心气未免差了几分,那拿饷的官兵知道是为自己的身家富贵拼命,可这些屯田兵,这打生打死都是为了别家,自家却是个做牛做马的,有什么前途,何必呢?”

周扬很少有这样讲话的时候,但这个“有什么前途”“何必呢”这两句话却很是生动,真是活灵活现。

李孟悚然而惊……天性祥和、老湖呀呀、随风永恒、书友080819230951396、shid、淘气的君君、唐宋元明青、无悔流星、无聊读书中、乌伤仲麟、糖糖coco、juniu舞烟、badangel1840、o0老贼0

以上各位读者,排名不分先后,老白在这里真诚的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订阅老白的书,投给老白月票,这就是最大的支持,继续请您订阅,还请您投老白的月票,这就足够了,呵呵

再次的谢谢大家

另外,这月票还要继续求啊,名次下滑的厉害,

第497章 蝉 螳螂 黄雀第286章 以强凌弱 讨价还价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278章 信阳观兵 宁周谏财第46章 无心立威第461章 汉城城下 以攻为守第526章 齐王制度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第115章 顺手救人第356章 血战 仅仅是开始第504章 绞杀战第470章 挫虏示威 汝州始战第96章 拼吧第334章 父子 开矿 厘金 移罪第301章 枕边重权 巧计出京第182章 再提亲第510章 虽胜不喜 纷纷来降第430章 高盛和 柳清杨第126章 送出去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474章 卢龙 观望 草原 屠杀第339章 诸公震怒为厘金第156章 下南京第361章 棋局处处 笑对风云第400章 长矛 火铳 杀不停第200章 出不去门第407章 耀武 镇怖 判断 选择第450章 谋定 悬殊 轻而易举第203章 敌众我寡第242章 上路第401章 困兽 轰杀 合围第231章 人定胜天 家政第26章 盐吃盐第324章 官军的填河 裂痕第408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第249章 这里和那里第220章 屯田第152章 托付第170章 徐总管第407章 耀武 镇怖 判断 选择第275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第482章 二刘 高杰 天阴第223章 愿者上钩第346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245章 夺门第526章 齐王制度第246章 桀骜 禽兽 公道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乐时第360章 死围 救不救第136章 忙年第502章 战争从炮火开始第55章 大队长第521章 逼 投名状第238章 大时代的序幕第247章 谈笑间惩恶立威第436章 名将种子 忠心之人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体第335章 陈新甲的仗义直言第133章 过年送礼第285章 兵事生财 处处不平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445章 战小疑多 步步麻烦第413章 西门宣胜 欲害不能第114章 一无所获第152章 托付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第82章 忐忑 误判第504章 绞杀战第508章 理所当然的大胜第242章 上路第62章 济宁 青盐第451章 开局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鸣第263章 逼杀第429章 柳家 求杀人第491章 墙内外第296章 猛虎驱羊 玄虚典故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27章 杀鸡牛刀第234章 既定事实 承认第408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第432章 顺立第290章 百丈长矛 不败之地第400章 长矛 火铳 杀不停第238章 大时代的序幕第382章 求战 使命感 战始第29章 有人找第390章 绞杀 英雄第432章 顺立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断人根本第388章 为大明而战第44章 火线提拔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492章 无路可退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15章 只是怀疑第275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
第497章 蝉 螳螂 黄雀第286章 以强凌弱 讨价还价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278章 信阳观兵 宁周谏财第46章 无心立威第461章 汉城城下 以攻为守第526章 齐王制度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第115章 顺手救人第356章 血战 仅仅是开始第504章 绞杀战第470章 挫虏示威 汝州始战第96章 拼吧第334章 父子 开矿 厘金 移罪第301章 枕边重权 巧计出京第182章 再提亲第510章 虽胜不喜 纷纷来降第430章 高盛和 柳清杨第126章 送出去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474章 卢龙 观望 草原 屠杀第339章 诸公震怒为厘金第156章 下南京第361章 棋局处处 笑对风云第400章 长矛 火铳 杀不停第200章 出不去门第407章 耀武 镇怖 判断 选择第450章 谋定 悬殊 轻而易举第203章 敌众我寡第242章 上路第401章 困兽 轰杀 合围第231章 人定胜天 家政第26章 盐吃盐第324章 官军的填河 裂痕第408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第249章 这里和那里第220章 屯田第152章 托付第170章 徐总管第407章 耀武 镇怖 判断 选择第275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第482章 二刘 高杰 天阴第223章 愿者上钩第346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245章 夺门第526章 齐王制度第246章 桀骜 禽兽 公道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乐时第360章 死围 救不救第136章 忙年第502章 战争从炮火开始第55章 大队长第521章 逼 投名状第238章 大时代的序幕第247章 谈笑间惩恶立威第436章 名将种子 忠心之人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体第335章 陈新甲的仗义直言第133章 过年送礼第285章 兵事生财 处处不平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445章 战小疑多 步步麻烦第413章 西门宣胜 欲害不能第114章 一无所获第152章 托付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第82章 忐忑 误判第504章 绞杀战第508章 理所当然的大胜第242章 上路第62章 济宁 青盐第451章 开局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鸣第263章 逼杀第429章 柳家 求杀人第491章 墙内外第296章 猛虎驱羊 玄虚典故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27章 杀鸡牛刀第234章 既定事实 承认第408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第432章 顺立第290章 百丈长矛 不败之地第400章 长矛 火铳 杀不停第238章 大时代的序幕第382章 求战 使命感 战始第29章 有人找第390章 绞杀 英雄第432章 顺立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断人根本第388章 为大明而战第44章 火线提拔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492章 无路可退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15章 只是怀疑第275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