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灞桥临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自古以来凡送别之意,大多萧瑟凄凉,纵是不在深秋,也该带着几分孤寂才是,但今日的这场送别却从头到尾带着一种奇怪的味道。

长安城外,灞桥驿。

楚王李恪和废太子李建成正在驿中正堂相对而坐,偌大的一个驿站,却早已被清空,只剩下李恪和李承乾两人,而负责押送李承乾的一队差役正跟随楚王府卫率站在门外老老实实地候着。

“一招棋差,陷身囹圄,我早已是落魄之身,但没想到最后来送我的竟然是你。”灞桥驿中,李承乾看着身前的美酒,和满桌的佳肴,却没有丝毫的胃口,对李恪叹道。

李恪看着只筷未动的李承乾,指着桌上的佳肴对李承乾道:“兄长还是吃些吧,到了路上可就没有这么便利了。”

李承乾苦笑道:“今时今日,这般场景,也不知我到了黔州后会是何等处境,你觉得我还能吃得下吗?”

李恪道:“你应该吃得下的,你犯的错和你所受的惩处相较并不算什么。”

李承乾道:“如此说来,我倒还是要谢过你了?”

李恪亲自端起酒壶,为李承乾斟上了一杯,道:“你不是谢我,而是要谢过父皇,你眼下如此,父皇也不好过。”

李承乾轻哼了一声道:“事已至此,你所愿已成,此处又没有旁人,你还这般跟我冠冕堂皇地作甚,你来寻我何事只管说便是,你总不能是来瞧我的笑话的吧。”

李恪摇了摇头问道:“你觉得我便这般闲暇,专程到灞桥来看你的笑话吗?”

李承乾回道:“你是无利不起早的人,你还不至如此。”

李恪道:“你此去黔州只管去便是了,黔州刺史部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你到了黔州后自然没有在东宫那般自在,但衣食是无忧的,黔州刺史部会亲自安排。”

李承乾闻言,不解地问道:“你这是为何?”

李恪笑道:“如你所言,我走的是兄友弟恭的路子,兄长流放,我这个阿弟不来相送,不做打点,像话吗?”

李恪的话入耳,李承乾先是一愣,他显然是未曾想到李恪竟会这么说。

过了片刻后,李承乾才反应过来,李承乾指着李恪道:“你说的颇有道理,你是爱惜羽毛的人,最重名望,只是想不到到了今日,我李承乾竟还要靠你才能苟活。”

在入狱的几日,李承乾想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他不是什么忠贞之士,没有事败赴死的勇气,他只想保住性命而已,如果李恪出手能叫他过得更舒服些,他又何乐而不为,又何必去深究李恪这么做的缘故呢。

李恪道:“苟活两个字倒也谈不上,不过到了黔州你只管好生待着便是,长安的事情已经与你无干了。”

李承乾听着李恪的话,心中也多了一丝希冀,对李恪问道:“你以为此生还能回得来长安吗?”

就眼下而言,李恪自然是不希望李承乾在长安添堵的,李恪回道:“此事我也不知,但近几载间只怕是不能了。”

李承乾点头道:“你说的也是,叛逆之罪哪有这么容易回得了京的,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了。”

李恪想了想回道:“你在黔州好生待着便是,将来也未尝就没有回京的机会。”

李恪眼下只为亲王,就算将来李恪登太子位,入主东宫,也没有让李承乾回京的本事,李恪说的将来是什么,李承乾自然也清楚,李恪所言的将来只怕就是他登基称帝之时吧。

李承乾听着李恪话,顿了片刻,竟一下子笑了出来,李承乾道:“如此说来,你为太子对我而言倒也并非坏事了,你为太子,将来如若继位,我至少还能保全性命,留得富贵,可若是李泰继位,以他外宽内忌的性子,只怕象儿和厥儿都未必能活。”

李承乾之言出口,李恪却摇了摇头道:“你也不必太看得起我,我虽不比李泰那般刻薄,但也不是什么宽厚的性子,谋反被废的太子绝没有复位的可能,我只不过是不过是惫懒,不想杀无用之人罢了。”

“哈哈哈...”

听着李恪的话,李承乾的笑声越发地重了,只是这一次他是自内心真的坦荡地笑了出来。

如果说在此之前,李承乾对自己的南下之路和未来还多几分畏惧和迷惘的话,那他和李恪说完,他已经完全放下了担心。正如李恪所言,谋反的太子以后声名狼藉,绝没有再复位的可能,他对李恪已经全然没有了威胁,李恪也不会杀他。

相反地,将来李恪若是登基称帝,为了展现他的“仁慈”,对兄长的“爱护”,兴许还会下旨特赦于他,赐他一个爵位回京,准他死后也能随葬昭陵。

长安子弟长安老,生于斯,死于斯,如有可能,李承乾又如何愿意归土异乡呢?

李恪把自己身前的碗碟也往李承乾身边推了推,笑道:“如何,现在兄长可还有胃口?”

李承乾道:“你专程自长安出京,在此为我设宴送行,我若是片箸不动未免也太不识抬举了吧。”

李承乾说着,举起手中的竹箸夹起一块鱼肉入肚,而后又端起酒杯朝李恪敬了敬,一口饮尽了。

片刻之后,李承乾酒足饭饱才去,随着押送他的差役上路南下黔州而去了。

薛仁贵不解道:“此事也是末将不明之处,李承乾虽然被废,但毕竟还是嫡长,为啥殿下不寻机除掉他,反倒尤为优待呢?”

对于李恪的脾性,薛仁贵是清楚的,李恪虽不是狠辣之人,但也不是心慈手软的性子,该动手的时候李恪绝不会手软。北伐之战,李恪率众伏杀薛延陀大军,数万人的生杀也不曾见他皱过眉头,又怎会李承乾格外手软。

李恪笑道:“本王杀他无用,留着他却还有用。李泰近来最是不老实,李承乾在,李泰就不是长孙皇后所出的长子,在父皇的心里李泰便永远要退于次位,留着他,膈应李泰是足够了。”

第六十二章 长孙冲拜府第十章 校场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章 长孙兄弟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二章 夷男第九十一章 漕规第三十五章 再会赵德言第七十四章 势变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六章 以画为饵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六十章 铁勒九部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五十三章 加赋第四十五章 训斥第十九章 盐行第二十六章 请帖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七章 营啸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二章 一箭双雕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九章 太子选马第七十一章 文水县第十二章 松赞干布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四章 姑苏府统军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章 圈套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六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十三章 误会第六十章 东市巧遇第四十七章 武威仓第二十七章 破敌第三章 奏对第三章 战恒安第十四章 权万纪之死第四十六章 东宫事乱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见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第三十三章 先机第三十四章 琼华殿第七十一章 里衣第二十三章 改观第二十五章 长安少年第七十章 风云突变第二十二章 长孙作茧第二十五章 接风宴第二十一章 议亲第四十六章 粮荒第四十三章 欲保东宫第十八章 聘礼第十八章 聘礼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七十章 空欢喜第六十九章 换质之议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十九章 盐行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第十九章 寻机第五十九章 入宫释疑第十二章 门下驳诏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约第二十五章 长安少年第五十三章 亲事府令第五十三章 加赋
第六十二章 长孙冲拜府第十章 校场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章 长孙兄弟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二章 夷男第九十一章 漕规第三十五章 再会赵德言第七十四章 势变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六章 以画为饵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六十章 铁勒九部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五十三章 加赋第四十五章 训斥第十九章 盐行第二十六章 请帖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七章 营啸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二章 一箭双雕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九章 太子选马第七十一章 文水县第十二章 松赞干布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四章 姑苏府统军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章 圈套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六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十三章 误会第六十章 东市巧遇第四十七章 武威仓第二十七章 破敌第三章 奏对第三章 战恒安第十四章 权万纪之死第四十六章 东宫事乱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见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第三十三章 先机第三十四章 琼华殿第七十一章 里衣第二十三章 改观第二十五章 长安少年第七十章 风云突变第二十二章 长孙作茧第二十五章 接风宴第二十一章 议亲第四十六章 粮荒第四十三章 欲保东宫第十八章 聘礼第十八章 聘礼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七十章 空欢喜第六十九章 换质之议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十九章 盐行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第十九章 寻机第五十九章 入宫释疑第十二章 门下驳诏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约第二十五章 长安少年第五十三章 亲事府令第五十三章 加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