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主战派

“想做一个好男儿,说起来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之难啊!”赵桓长叹一声,“从今往后,你就随在我的身边,瞧瞧朝政是如何运转的,回头也该物色个师傅,好好教一教了。”

赵谌眼珠转了转,突然仗着胆子道:“我,我想请黄龙侯教导孩儿。”

“你倒是眼光不错。”赵桓笑了,“你怎么就看上了岳卿吗?”

“我,我跟岳云是朋友。”赵谌咬牙道。

“朋友?”

“嗯!”赵谌用力点头,“骑马射箭,都是他教我的,可我想直接跟他爹学。”

赵桓这才想起来,貌似还是他瞧着岳云跟赵谌年纪差不多,就让岳云去的东宫,陪着赵谌来的,也算是给孩子找个伴。

现在算来,也有大半年了。

赵谌跟岳云在一起,慷慨了一些,也是可能的,毕竟若是老样子,赵家人的骨气不多啊!

“你想学,也要人家肯教才行,有空还是多观政,多学习,切莫懈怠了。”

赵桓又交代了几句,可终觉得言语枯竭,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便放了赵谌离去。赵桓并没有去见朱皇后,不是别的,单纯觉得有点突然。但既然见了面,捅破了窗户纸,便不能装傻。

赵桓干脆从李邦彦进献的金子当中,封了一千两,送给了皇后。随后又找出了一副铠甲,一张硬弓,加上一盒子珠宝,送了过去。

到底是一百多年的皇宫,就算真的节俭,也不至于连点像样的东西也没有。

送了礼物之后,父子再见面,气氛就好了不少。

赵桓又一次拉着儿子的胳膊,带着他去大庆殿。

“你给我听好了,今天可别胡说了,大庭广众之下,要给人脸面,懂吗?”

“懂,狗也是有尊严的!”

赵桓愕然,这混小子还真不客气啊!但赵桓却没有生气,甚至还有那么点雀跃,皇子吗,总要有点棱角才好,甚至赵桓还盼着孩子能更加头角峥嵘一些,那才有个真龙的模样。

他升座金殿之后,就让赵谌站在了自己身边。

坦白讲,赵谌并没有正式册封太子,即便成为储君,也不能随便跑到大殿上观政……只是赵桓做事,又岂是他们干涉的,就连摊丁入亩这种大事,都管不了,还在细枝末节上浪费什么功夫,所以大家伙很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赵桓微微一笑,“前几天御宴之上,朕说了很多,刚刚金国方面委托一位高丽使者来到了大宋,他意在促成两国和谈。朕可以先跟大家伙说清楚,朕的态度是不变的。可朕也清楚,既然选择了战斗到底,那就必须要做好付出足够代价的准备。要知己知彼,坚定信念。不妨就让那个高丽人讲讲,看看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咱们大宋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

赵桓讲完之后,就让人把金富辙带来上来,毕竟这次不是为了看猴戏,郑知常就被扔下了。

金富辙也收拾体面了不少,恭恭敬敬给赵桓施礼。

“外臣拜见大宋天子……外臣虽是奉了金国皇帝之言前来,却也并非只是为了大金当说客,更不是郑知常嘴里的国贼,还请官家明鉴。”

赵桓笑道:“那是你们国内的事情,朕不想过问,便是国贼,也是高丽的贼,朕只想听听,也让朝中诸公听听,你这个高丽使者,有什么高论?”

金富辙深吸口气,再三磕头道:“回大宋官家的话,外臣以为大金十余年间,席卷大辽,统御万里,成就霸业,铁骑二十万,兵势强盛,绝非虚言。单以武力而论,大宋尚有不如之处,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赵桓点头,“没错,朕要把大金国说的一钱不值,那大宋又算什么?一年多的时间,两河之地,千万生灵,全都落到了人家手里,河北禁军,西军,各地勤王之师,损耗数量超过几十万,名臣大将,接连阵亡,如种师中、如王渊、如张孝纯,如杨惟忠……以情势而言,咱们大宋还是失败者,而且败得很惨,不需要什么粉饰。”

赵桓的态度让金富辙都吃了一惊,他迟愣片刻,便急忙磕头道:“大宋天子果然气度非凡,外臣五体投地……正因为金人强盛,且愿意和大宋议和,外臣以为何不先答应了他们。这样一来,暂时息兵罢战,给老百姓一个喘息的时机。十年升息,十年教训。过些年之后,大宋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有了几十万甲士,兵精粮足,气势恢宏。彼时金人沉溺享乐,安处荣华。老一辈精兵猛将悉数凋零,剩下的人又如何能挡得住大宋王师?”

金富辙说到这里,竟然不自觉挺直脊背,因为他都觉得自己讲话太有道理了,简直为大宋考虑万全,比起大宋的忠臣孝子还要孝顺了。

“故此外臣斗胆劝说大宋天子,缓一缓吧,刀兵一起,黎民涂炭,不论宋金百姓,都损失惨重,民不聊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何必一味求战,致使生灵涂炭呢?”

金富辙说到这里,还向四周看了看,他的眼神分明在询问大宋诸公,你们就没有半点仁慈之心吗?

就算真的要报仇,也未必急于一时,暂时退一步,给大家一条活路,让百姓休养生息,难道不好吗?

天可怜见啊,他一个外臣,都为了大宋着想,真不知道这帮人在想什么……

大庆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金富辙的这套观点,并不是多新鲜,相反,大宋朝堂之上,不乏这样的人物,只不过他们还不敢把议和摆在台面上,可从他们的心思讲,缓一缓,退一退,却是很多人的共识。

比如张邦昌,比如李光!

再加上现在的金富辙。

“官家,外臣还有一句话要说,大金的确同意交还土地,或是河东,或是河北……也或许就可以将两河之地交还,金人只要燕云,恢复到宋辽对峙的时候,不用打仗,不损民力,就换来了太平安康,为什么就不能谈谈?”

……

金富辙的话,又让殿中诸臣神色一动,陷入了思忖。

其实类似的议和主张,也从金国方面放出来过。

但是对不起了,那时候大宋百官信的不多。

倒不是说他们不想和平,而是大宋没有那个实力。议和之后,丧权辱国不说,金人还可能翻脸无情,谁又能替金人担保呢?

现在的情形却是不太一样了,谁都看得出来,金人或许还强势,但双方已经形成了某种平衡。

这个时候,暂时议和,休养生息几个年头,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孽,难道真的要弄得户口减损大半,尸骨如山,流血成海吗?

这个事情到底要如何决断?

赵桓在庆功宴上的表态,虽然很直白了,李邦彦也抛出了府兵制的事情,随后李纲辞相,吕颐浩上了万言书,谏言土断,摊丁入亩……

这些事情看似顺理成章,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有人要问了,这么干,或许能打赢金国,可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难道就一定要这么激烈吗?

就不能选择更圆融的方式吗?

大宋朝堂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李纲的离去,而变得统一,不同的意见只是暂时压了下去,却没有真正解决。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饱学之士,金富辙一介外臣,他的意见说完了,朕也不是要大家驳斥他,只是想问问大家伙,也请教天下人,到底要怎么看当下的事情,能不能暂时议和……”赵桓笑道:“朕先言明,畅所欲言,你们不用为了迎合朕,就违背本心,咱们把好的坏的,都摆在台面上,说个清楚。堂堂正正,大鸣大放……”赵桓说到这里,先把目光落在了吕颐浩身上。

“吕相公,你先谈谈吧!”

吕颐浩绷着脸,微微颔首,思忖了片刻,他才道:“启奏官家,臣以为金富辙之言,是在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臣只想说一件事,金人图谋大宋,十几万大军南下,杀伤抢掠,无恶不作。我大宋上下,万众一心,奋起反击,一年之间,毙杀的金兵也在几万之上,重创金人气焰。结果就有人讲,说打仗不对,兵连祸结,劳民伤财,要给百姓休养生息,仿佛官家和朝廷有意害大宋百姓一样?”

“我只想问问诸公,冤有头,债有主!这场仗是咱们选的吗?难道真的是所有的战争都是错的?只要不打仗,不杀人,就是好的?就是老百姓想要的?”

“对于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迂腐乡愿,或者干脆说,就是居心叵测……照这个想法,是不是有朝一日,咱们北伐金贼,犁廷扫穴,杀了金人,还要背负骂名?说咱们残暴嗜血?有这样的道理吗?始作俑者到底是谁,又是谁选择了战争,现在说为了黎民百姓,想要议和,当初呢?是谁要攻破开封,把百万生灵变为奴仆?”

吕颐浩的声音在大殿回荡,不少人都瞠目结舌,呆呆看着这位新任的首相,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不管话说得再好听,可仔细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荒谬之处……金人为什么愿意议和,因为他们国内乱成一团,需要时间梳理。不说别的,只要咱们同意了议和,河东,河北,那么多的义军百姓,该怎么办?势必认为朝廷抛弃了他们,我想请问诸公,这个后果咱们谁能承担?”

“正因为百姓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们才不能半途而废。金人并非不愿意战,他们只是害怕战败!咱们就该把最惨痛的失败,送到他们的面前!战!唯有血战到底,绝不议和,如此才能对得起苍生百姓的重托。”

“举国惶恐之时,是李伯纪挺身而出,力主抗金御敌;二十几万金人南下,国家危亡,是宗汝霖拖着老迈之躯,毅然北上,舍身赴死;兴汉侯拖肠死战,拼出了青化大捷;岳太尉给儿子买了十年的新衣,兵进燕京,大涨国威……还有无数将士,浴血奋战,舍死忘生,换来了今天的局面。若有谁还觉得可以议和,可以缓兵,可以打着为民请命的借口,阻挠变法,抗拒土断,继续安享荣华富贵。”

“这样的无耻之徒,便是国贼,便是真正的奸佞,苍天在上,千秋青史,自有公断!绝不饶恕!”

在这一刻,吕颐浩气势汹汹,凛然正气,让人不敢正视。

人们都说李纲是主战派的旗帜,可是众人见识了吕颐浩才知道,敢情李纲只能算温和了,这位才是真正不计一切代价,抗金到底的男人!

赵桓微微沉默,扫视所有人,淡淡问道:“还有别的意见吗?”

第420章 巡边第197章 全胜第332章 逼近燕京第320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父皇第487章 太子的收获第475章 金主第407章 霸气第303章 杀贼第514章 太子驾临第351章 抓人第34章 大将之风第314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575章 亚历山大不值一提第326章 岳飞放心飞第429章 开疆拓土的第一个目标第383章 再造乾坤第451章 黄豆大帝第513章 女中豪杰第276章 大金无人第289章 人才难得第73章 割发第13章 赴死之战第405章 直捣黄龙(求订阅)第567章 大宋之病第271章 神刀第184章 神勇无敌的李彦仙第22章 让朕任性一回第68章 赏功第418章 继续抓人第24章 皇太弟第499章 草原群雄第395章 入关心态第345章 胜利第197章 全胜第1章 靖康天子第226章 诊断大金国第387章 第一人对第一家第349章 后浪第504章 鞭笞世界第53章 百万西军救官家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420章 巡边第577章 岳大帅用兵真如神第520章 恩典第68章 赏功第71章 清算第13章 赴死之战第492章 优势在我第258章 国际纵队第207章 拯救岳飞第264章 驴火祭天第69章 心腹第79章 绝不五路进军第549章 把握命运第570章 今日不乳法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第560章 至圣孔夫子第288章 官家出题第491章 我,蛮夷也!第16章 朕说的都是真的第102章 兴衰第523章 造福第495章 封功第21章 活捉郭药师第396章 痛饮燕山第150章 决策第158章 吓死西夏第506章 难断的官司第393章 官家还是孝顺啊!第382章 君临燕山第372章 复河东第356章 杀!第176章彻底乱了第184章 神勇无敌的李彦仙第568章 赵桓是个要脸的人第343章 胜利在望第274章 救驾,救驾第69章 心腹第281章 胡无人第557章 太上皇的底气第144章 带孝子第472章 无情的赵官家第36章 大捷第267章 争夺第251章 老子叫牛皋第139章 战火重燃(三更求票)第154章 八字军(三更求订)第215章 太上皇不值一文钱第266章 河北男儿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107章 孤城不屈(求首订)第351章 抓人第179章又一个太上皇诞生了第414章 阻力第163章 大金为重第315章 北伐大计第513章 女中豪杰第241章 通西域第483章 共享天下
第420章 巡边第197章 全胜第332章 逼近燕京第320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父皇第487章 太子的收获第475章 金主第407章 霸气第303章 杀贼第514章 太子驾临第351章 抓人第34章 大将之风第314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575章 亚历山大不值一提第326章 岳飞放心飞第429章 开疆拓土的第一个目标第383章 再造乾坤第451章 黄豆大帝第513章 女中豪杰第276章 大金无人第289章 人才难得第73章 割发第13章 赴死之战第405章 直捣黄龙(求订阅)第567章 大宋之病第271章 神刀第184章 神勇无敌的李彦仙第22章 让朕任性一回第68章 赏功第418章 继续抓人第24章 皇太弟第499章 草原群雄第395章 入关心态第345章 胜利第197章 全胜第1章 靖康天子第226章 诊断大金国第387章 第一人对第一家第349章 后浪第504章 鞭笞世界第53章 百万西军救官家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420章 巡边第577章 岳大帅用兵真如神第520章 恩典第68章 赏功第71章 清算第13章 赴死之战第492章 优势在我第258章 国际纵队第207章 拯救岳飞第264章 驴火祭天第69章 心腹第79章 绝不五路进军第549章 把握命运第570章 今日不乳法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第560章 至圣孔夫子第288章 官家出题第491章 我,蛮夷也!第16章 朕说的都是真的第102章 兴衰第523章 造福第495章 封功第21章 活捉郭药师第396章 痛饮燕山第150章 决策第158章 吓死西夏第506章 难断的官司第393章 官家还是孝顺啊!第382章 君临燕山第372章 复河东第356章 杀!第176章彻底乱了第184章 神勇无敌的李彦仙第568章 赵桓是个要脸的人第343章 胜利在望第274章 救驾,救驾第69章 心腹第281章 胡无人第557章 太上皇的底气第144章 带孝子第472章 无情的赵官家第36章 大捷第267章 争夺第251章 老子叫牛皋第139章 战火重燃(三更求票)第154章 八字军(三更求订)第215章 太上皇不值一文钱第266章 河北男儿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107章 孤城不屈(求首订)第351章 抓人第179章又一个太上皇诞生了第414章 阻力第163章 大金为重第315章 北伐大计第513章 女中豪杰第241章 通西域第483章 共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