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产马基地

*术撤兵之后”火速北上,他知道除卫一定把局面给他弄的一团糟,等着他去收拾。他星夜兼程,脱离军队抢先一步于四月上旬赶回燕京。此时金国朝廷已经一片哗然,他这才知道,局势已经进一步恶化。

契丹旧臣萧合达举兵叛乱之后,得到了川陕徐卫的支持,夏主派他的外祖父任得敬领兵去〖镇〗压,却因为西军的干预而无功返回。这还不算,除了萧合达以外,西夏境内因为天灾人祸的关系,暴乱四起,而且集中在夏都兴庆府周边,直接威胁着李仁孝的统治。金国朝臣普遍认为,如果女真再不出手救援,西夏就算不被徐卫搞死,也会被乱兵吞没。

再有,徐卫将兵锋指到了燕云,卧塌之侧则容他人酣睡?这颗钉子必须要拔掉!兀术想想都觉得头大,光是把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理清就不易了,更何况解决?在经过密集的商讨之后,金国朝廷形成几种意见。

第一种,走外交途径,让江南的宋帝弹压徐卫,命他不许插手西夏事务。但这个办法估计很难奏效,因为南朝现在的皇帝年轻气盛,多次对金都有强硬表态。再说,宋帝在江南,徐卫在川陕,宋廷恐怕也是鞭长莫及。

第二种,武力干预,即由大金国直接出兵进入西夏,协助党项人平叛。这个办法肯定是最有效,也最迅速的,但大金国却也有难处。这回出兵南征,非但无功而返,还空耗了许多钱粮,再打大仗,怎么吃得消?

第三种,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部分金国朝臣建议西夏已经这样了,内忧外患,救也没用,不如……吞并了它!当年,大金灭辽以后之所以选择大宋最为下一个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南朝富庶,有搞头,而且在联合攻辽的过程中,这个繁荣的王朝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致命的,进攻它,既轻松,又好处多多。至于西夏虽然在辽国灭亡前夕,它曾派兵援救契丹人,但辽亡后,它就主动示弱,成了大金国的藩属,所以没动它。现在局势已然如此,与其费财费力救党项人,不如我自己取了它。

第四种支持的人是最少的,那不是不管不问。因为大金国如果出兵去救,不但费力,而且又要面临跟西军正面冲突的场面,不用说肯定是场不好打的仗。就算是想吞并西夏,人紫金虎现在已经或通过西军,或通过萧合达控制了横山。不但占据着险要,更拥有前沿补给基地,要知道,横山地区不但险要,更是西夏最肥庶的所在。徐卫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这个地区,等待着金军的,必然是一连串的麻烦!

兀术本人更倾向于武力干预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让他有些气馁。大军斗志昂扬地南下,垂头丧气地北归现在又拉去西夏,替别人打仗这对将士的士气是一个打击。再有,入夏作战,后勤怎么办?西夏最肥庶的横山地区,已经失去了控制,想从党项人那里补给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

最要命的是,徐卫现在控制了麟府路,金军想要入夏,就必须穿越沙漠!现在是几月?四月!等到出兵,最起码是五月的事情了,那时候天气正热,沙漠里的滋味……

在经过无数次争吵以后,金国朝廷拿出一个折衷的办法。发大军入西夏替党项人平叛,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不如就从燕云发兵往进攻麟府路,一来打击西军的嚣张气焰,二来麟府一下,萧合达也就腹背受敌,只能作瓮中之鳖。至于西夏国内的民变,他们自己应该有能力处理,如果党项人连暴乱也〖镇〗压不了,还咱们救他,还真就没什么意义了。

商议已定,兀术便开始找来各族将领,再三声明援夏的重要性,以及西军进占麟府对大金国的危害。好让这些斗志全无,不愿再出门的将领们打起精神来。可即便如此,他麾下昔日骁勇刻悍的战将们还是有些不乐意,以前攻宋,哪回不是赚得盆满钵满,这几次,连根毛都没捞着!现在还要去管党项人的破事……

建武八年四月,为了感谢西军的支持,萧合达送给徐卫一千匹战马。这厮有时候有点过于单纯,但这件事还算办得漂亮,他知道西军最需要的是什么。时至今日,西军的骑兵已径达成两万规模。但这并不多,二十万西军,只有十分之一的骑兵部队,这跟金军甚至是夏军比起来都是少的。

再者,陕西地区,虽然也有部分产马地,而且通过跟吐蕃人交易,也可以买得一定数量的战马,但这终究不是治本之策。没有一个稳固的战马产地,这肯定制约着西军的继续壮大。徐卫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研发火器,但他深明一点。那就是,光凭这个,无法完成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化。

火器可以作为杀手铜,可以作为大神功,但你见过哪路高手随时都在出绝招么?所以,他极重视骑兵建设,他梦寐以求想要一个产马基地。

而这个基地,离他已经不远,就在熙河路过去不远,那里有一片极大的湖泊,后世称它为“青海湖”现在它叫作西海。这里周边地区自古就产良马,青海骋更是闻名于世。如果能夺下这个地区,西军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战马!

仁多泉城,曾经是西夏抵抗大宋将手伸向产马区的一个重要据点。但现在,仁多泉城已经被西军占领,只要再拿下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不敢说宋军缺马的问题解决了,至少,在西军来说解决了。非但如此,拿下西凉府,还是打通河西走廊的重要一步。

因为西凉府往西,依次是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一古玉、门关,直接到西域了。

从前,这个目标对西军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现在不同了,西夏大规模内乱,这给了西军可趁之机!徐卫怎肯放过这个机会?

第611章 拥兵自重第391章 火烧麦田第406章 大变动第95章 统帅第165章 捷报飞传第428章 矢志复仇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80章 女人的抚慰第715章 韩昉入蜀第368章 谁是大爷第109章 威望第500章 政变(下)第336章 谣言?事实?第267章 总攻在即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244章 汾州大战第395章 势同水火第244章 汾州大战第569章 引军归国第702章 直扑燕云?第548章 局势逆转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437章 大刀阔斧第八百七十一章第560章 气吞万里第210章 初战告捷第398章 剑指鄜州第616章 进攻第597章 九月心结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438章 吃酒第684章 打回家乡第326章 亮招第500章 政变(下)第八百五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619章 白玛达娃第375章 急追马扩第261章 炮车互射第591章 全境收复第143章 当头一棒第251章 杨彦疑兵第643章 将星陨落第371章 鸡飞狗跳第806章 协商起事第240章 挖祖坟第334章 骑兵对冲第42章 小蚂蚱第374章 种师中的嘱托第108章 赏赐第232章 谋划陕西第八百七十五章第603章 视察藏区第464章 突火枪第77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383章 送别李纲第80章 新君第1章 徐家老九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66章 民变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87章 故人来访第220章 靖康和议第430章 混乱的延安第245章 宣制之争第200章 严肃点 拜堂呢第804章 造反第221章 小别胜新婚第347章 承坛拜将第52章 摸营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72章 旗开得胜第32章 天仙还是狐仙第795章 台面下的事第639章 上本子第32章 天仙还是狐仙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527章 铁血军魂第553章 全线反扑第181章 耗子钻风箱第387章 故人来访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80章 新君第八百八十章第290章 为了胜利,欢呼吧!第809章 惊动川陕第88章 汉奸第754章 心惊肉跳第481章 八牛弩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03章 为何冒险第281章 重返陕西第107章 怪事第327章 质问曲端第八百四十六章第35章 瓦罐里捉王八第154章 风起云涌
第611章 拥兵自重第391章 火烧麦田第406章 大变动第95章 统帅第165章 捷报飞传第428章 矢志复仇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80章 女人的抚慰第715章 韩昉入蜀第368章 谁是大爷第109章 威望第500章 政变(下)第336章 谣言?事实?第267章 总攻在即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244章 汾州大战第395章 势同水火第244章 汾州大战第569章 引军归国第702章 直扑燕云?第548章 局势逆转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437章 大刀阔斧第八百七十一章第560章 气吞万里第210章 初战告捷第398章 剑指鄜州第616章 进攻第597章 九月心结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438章 吃酒第684章 打回家乡第326章 亮招第500章 政变(下)第八百五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619章 白玛达娃第375章 急追马扩第261章 炮车互射第591章 全境收复第143章 当头一棒第251章 杨彦疑兵第643章 将星陨落第371章 鸡飞狗跳第806章 协商起事第240章 挖祖坟第334章 骑兵对冲第42章 小蚂蚱第374章 种师中的嘱托第108章 赏赐第232章 谋划陕西第八百七十五章第603章 视察藏区第464章 突火枪第77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383章 送别李纲第80章 新君第1章 徐家老九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66章 民变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87章 故人来访第220章 靖康和议第430章 混乱的延安第245章 宣制之争第200章 严肃点 拜堂呢第804章 造反第221章 小别胜新婚第347章 承坛拜将第52章 摸营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72章 旗开得胜第32章 天仙还是狐仙第795章 台面下的事第639章 上本子第32章 天仙还是狐仙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527章 铁血军魂第553章 全线反扑第181章 耗子钻风箱第387章 故人来访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80章 新君第八百八十章第290章 为了胜利,欢呼吧!第809章 惊动川陕第88章 汉奸第754章 心惊肉跳第481章 八牛弩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03章 为何冒险第281章 重返陕西第107章 怪事第327章 质问曲端第八百四十六章第35章 瓦罐里捉王八第154章 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