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暗中部署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动弹,空气似乎在一瞬间凝结了一般!刚才屋里的谈话分量有多重,参与的四位正副宰相心里最清楚。这个内侍他们都认识,是德寿宫的押班,太上皇跟前的人!他在门口站了多久?他都听到些什么?而那位来自德寿宫的押班也跟施了定身法一般,因为他不知道四位当朝重臣都盯着他作甚?

一阵之后,内侍后退一步,俯首道:“奉太上皇命,请赵相徐相二位到德寿宫。”

四人心里打起了小鼓,徐良和赵鼎交换了眼色,都不动弹。自从上次事变以后,太上皇就在德寿宫深居简出,而且大家心知肚明他事实上是被软禁了。朝臣见太上皇,只能是逢年过节,又或者他的生辰,再不然就是跟皇帝一同过宫探望。除此之外,不能见。现在太上皇在此微妙的时刻召首相次相去德寿宫,难免使人生疑。

“不知太上皇召臣等所为何事?”徐良问道。

“这小人就不得而知了,两位相公是由小人陪同前去,还是……”内侍看来也有些慌张,急欲脱身。

赵鼎立即道:“你先去吧,我和徐相随后就来。”内侍得了这句话,匆匆施一礼,转身就走。

朱倬回过身来,看着徐良赵鼎道:“怎么办?”

徐良一伸手:“别急。”随即向外唤道“季常,你进来。”

一名在外间办公的中书佐官闻声而至,道:“相公有何吩咐?”

“内侍几时来的?”徐良问道。

“就,刚来不久,朱参政开门之际,他刚好进来,正伸手要敲门,门就开了。”那佐官回答道。

“你确定?”赵鼎沉声问道。

佐官显得有些愕然,频频点头道:“下官就在外间坐着,看得一清二楚,绝不会有错。”

赵鼎还不放心,又问道:“你确定朱参政打开房门时,他刚好走在门口?”那佐官只差没有赌咒发誓,说对方确实刚到。赵鼎这才稍稍放心,叫两名参知政事先去,随即问徐良道:“去还是不去?”

徐良想了想,猜测道:“可能是我们硬闯天子寝宫的事情惊动了他,现在召我们去怕是为了试探,走一趟吧,赵相以为?”

赵鼎嗯了一声:“也行,看看德寿宫到底想要作甚。”两人议定,便同出中书省,投德寿宫而去。

走在半道上,徐良见禁中大内到处的守卫都加强,心中有些担忧,停下脚步道:“赵相,我们两人不能都去了。这样,你回去,我到德寿宫见太上皇。”

赵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观沈择近日行径有些反常,而他又掌管着内卫禁军,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首相次相要是让人一锅端了,朝臣无首,如之奈何?遂道:“也罢,你去一趟,就说我突然疾发。”徐良应下,独身一人往德寿宫而去,赵鼎自回中书不提。

德寿宫是太上皇的住所,一切都仿东京龙德宫兴建,而东京的龙德宫正是当年赵桓软禁他老子道君赵佶的地方。徐良到了那处,倒不见任何异样,甚至连原本该有的守卫也撤除了,看来太上皇也不想让他有什么想法。

把门的内侍入宫通报之后,引徐良入内,到宫中正厅上,太上皇已经安坐。虽然说起来是太上皇,但赵桓也不过四十多岁,如果不是患有风疾,简直可以说是正当壮年。因为天气冷的缘故,太上皇穿得很厚,拥着一袭皮袍,几乎只能看到一颗脑袋。

徐良快步上前,执臣子礼参拜道:“臣徐良,拜见太上皇。”

“徐卿平身,来人,赐座。”赵桓此时看起来倒还算和气。

徐良谢过之后落座,赵桓又命人奉上热茶,直到对方喝了几口,这才道:“皇帝染疾不能视事,朝政上就多亏你和宰执大臣们勉力主持了。”

“此臣已尽之职。”徐良道。

赵桓一动不动,道:“我听中官说,日前你和赵鼎因为担忧天子病情,跟沈择起了点冲突,有这事吧?”中官者,内侍也,他现在虽然提起这件事情,但听语气似乎并没有问罪之意。

徐良如实道:“确有此事,当时臣和赵相急切了一些,有些失礼唐突。”

“哎,这个可以理解。我之所以让内侍确保大哥不受打扰,是为他养病着想。你也知道皇帝的性子,一贯勤奋,若见大臣,必然要关切朝政上的事。”赵桓这似乎是在替自己“解释”。

“臣明白。”徐良没有多余的话。

“好了,我知道你们肯定也心急,今日召你来,就是有一桩极要紧的事情要跟你商量,赵鼎如何不来?”太上皇直到此时才问。

“赵相这些日子操劳过度,旧疾复发,特意让臣向太上皇告罪。”徐良道。双方都明白这只是推辞,不过谁也不会去揭破。

果然,太上皇点点头,继续道:“我就跟你实说了吧,大哥的病不容乐观。”

尽管此前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但徐良还是装出惊诧莫名的模样,半天说不出话来,许久,才结巴道:“这,风寒怎么会……”

“唉,皇帝自小体弱,即位以后勤于政事,操劳过度,入冬以后,又数冒大寒,太医已经束手,只盼着这两日能有神明庇佑……”赵桓说这话时,脸上确实露出悲戚之色。这一点,不应该怀疑,他和赵谌毕竟是父子,而赵谌还是他的长子,尽管有不愉快的事,但父子天性总是泯灭不了的。

徐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宽慰道:“圣上自有天佑,太上皇不过过于伤心。”

赵桓闻言叹道:“话是这么说,但世事无常,谁又能够预料得到?若是寻常人家,倒还罢了,这帝王之有,个人生死事小,国家前途事大。今天叫你来,一是把这个事情告知你,让你心里有个谱;二是……”说到这里,太上皇有些犹豫,而徐良也默不作声,安安静静等着他的下文。

“二是,倘若,万一大哥有不测,后头的事怎么处理,我想听听宰相的意见。”赵桓终于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徐良一时不语,而后沉吟道:“现在圣上虽然还在昏睡之中,但此时说这个,为时尚早吧?”

赵桓听出来他话中之意,正色道:“我作父亲的,自然希望儿子能够康复。但他不光是我儿子,更是大宋的皇帝。倘若天不遂人愿,国家岂可一日无君?”

徐良无言以驳,遂把问题推回去:“臣乍闻此讯,五内俱焚,一时实无主意,不知太上皇……”

赵桓似乎就在等这句话,闻言道:“我居于德寿宫,每日所作不过养病读书而已,朝政上并不过问。但事关大宋国柞,不能不管。皇帝若有不测,最让我忧心的,就是他至今没有子嗣。倘若因此而生乱,则恐怕北夷轻视朝廷。金国使臣现在就在行在,不是么?”

“太上皇所忧所言极是。”徐良心里知道,太上皇既然今天叫他来了,对方心里恐怕已经有所打算,只消等着,他总会把真心话说出来。

“我看这样,你回去以后,将此事先告知宰执大臣,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若大哥能康复,自然最好。不然,能清醒一阵,亲自安排也成。如果实在……那就只有我来出面,与宰执大臣们主持此事了。”赵桓这句话让徐良有些不好琢磨。

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要复位,只说是由他和宰执大臣来主持此事。这个“此事”,到底是指“选择新君”,还是自己“君临天下”?

若换了旁人,绝计不敢去问,但徐良何等人?更何况,他当初从葛岭上脱逃,一路跑到淮西征召勤王大军,愣是把已经复辟的赵桓拉下马,可以说,他已经把太上皇得罪透了。所以这回,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赵桓再一次上台。因此直接问道:“恕臣愚钝,太上皇所言‘主持’,是指?”

太上皇赵桓可能也没有料到他竟会毫不避讳地挑明问题,一时哑口无言。片刻之后,怒道:“你认为呢!”

“臣就是不知道,所以请太上皇明示。”徐良俯首道。

“哼!”一声响亮的怒哼之后,赵桓极为不悦道“你去罢!”

从太上皇德寿宫回来,徐良马上召集宰执,将事情挑明,言太上皇有问鼎之意。朝廷,现在就得作准备。宰相是政府首脑,现在皇帝不能视事,一切的权力都在宰相手里,要作准备,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现在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

当年,朝中如许翰等主战派大臣曾经劝皇帝赵谌清除朝中太上皇的势力,因为他们察觉到这些人有异动。但赵谌没有下决心,于是时任枢密使的许翰动用手中的权力,把卫戍杭州的部队统统撤换,这里面自然包括负责皇宫安全的内卫禁军。后来,皇帝把内卫禁军交给他最信任的宦官沈择来节制。也就是说,现在沈择有控制皇宫的能力,而中书省,也设在皇宫之内。

观沈择近日举动,颇有向太上皇靠拢的架势,倘若发生变故。他非但能控制皇宫,还能控制中书以及宰执大臣,这是非常不利的。

徐良利用行在禁军换防的机会,从两浙安抚司赵鼎处调了四千兵到杭州,而且把两浙宣抚判官徐胜暂时抽调回来掌管这支部队,就扎在杭州城外不远的地方。这个安排,是宰执大臣们意见一致,并共同参与的,对于由徐胜来掌管这支部队他们也没有异议。因为徐胜是徐良堂兄,这个时候只有他最靠得住。

此外,杭州的城防是由殿前司负责,现在的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上次事变以后新提拔的,没有问题。对于沈择,有些难办。尽管宰相权力很大,一下之下,万人之上,但宰相负责的是“外朝”,宦官属于“内廷”,你管不到他头上去。宰相要撤一个知州知府,乃至宣抚使安抚使都可以,但你撤不了内侍省哪怕一个押班。

而且沈择随时都在皇帝寝宫,有什么“变故”他是最先知道的,占有先机。宰相们商议之后,认为宫中也应该有中书的眼线,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中书必须第一时间知道,不然我们忙活一阵,只能是瞎子。

可这外臣不能和中官来往,政事堂四个长官,没谁跟内侍有交情,根本搭不上线。徐良和赵鼎思之再三,决定去求张皇后。首先,张皇后是后宫之主,没谁控制得了她,其次,论起来张家跟徐家还有些渊源。徐卫刚崭露头角时,张叔夜就极为赏识他,甚至向朝廷举荐,并且在后来也提携帮助不少。

虽说中书忙着布局,但宰相们还是希望皇帝能够好转,这样可以免去很多麻烦。诚如太上皇所说,现在金国使臣就在杭州城里,倘若他们一旦得知大宋皇帝殡天,而且没有子嗣可继大统,消息传到金国,会引发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腊月十九,天降大雪!一夜之间,把个杭州城堆得雪白一片。下雪虽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在南方,下这么大的雪确实不多见。而且十九当天,雪一直没停,到了下午散值时,地上的积雪几乎跟脚背持平了。

“怎么样?圣上病情如何?”徐良刚踏进门槛,大臣们一窝蜂地就上来了。今天这堂里,就不止正副宰相,还有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等各要害衙门的主官。

徐良将抖了抖身上的雪,鼻头红红,摇头道:“得不到任何消息。我不可能天天要求探望,宫中那头也说皇后被太后召到德寿宫去了。”

“这叫什么事?圣上有疾,大臣居然无从知情!”有朝臣开始发牢骚。

徐良把手伸到炉子上烤着,同僚们的议论他也没有在意,只入神地想着什么事情,赵鼎见状,走过来轻声道:“这样下去,我们始终处在被动。”

徐良的目光渐渐犀利,低声道:“不错,我们得更进一步了。”

第100章 难怪第232章 谋划陕西第150章 入伙第11章 什么叫畜生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503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四十章第472章 洛水尽赤第150章 入伙第521章 接见降将第736章 怎么回事第273章 沙场老将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451章 小徐的郁闷第七百八十六章第79章 逼宫第586章 千里报捷第609章 纵横捭阖第600章 防备宋军第479章 耻而后勇第72章 开战第686章 望风而逃第23章 老九这回欢喜了第11章 什么叫畜生第698章 初生之犊不畏虎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384章 兴师问罪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669章 斩首示众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186章 滑州事变第八百四十章第231章 中秋故人来第191章 国士无双第702章 直扑燕云?第45章 遇袭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65章 捷报飞传第133章 川陕第441章 徐九当爹了第351章 全城动员第八百五十三章第772章 恢复中原第828章 白铁无辜铸侫臣第823章 别来惹我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222章 捅月亮第八百七十一章第459章 开城投降第140章 小娘子第530章 双喜临门第200章 严肃点 拜堂呢第326章 亮招第74章 禽兽第111章 睚眦必报第768章 绝路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4章 禽兽第683章 河东!河东!第79章 逼宫第696章 炮弹横飞第390章 同意进攻第179章 徐家无赖第297章 张深托三州第196章 托媒说亲和七百五十七章还乡团第564章 万军云集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台第299章 皆大欢喜第764章 徐家庄第206章 司仪行政第229章 三司派员第459章 开城投降第103章 无拘无束第340章 徐卫的转折点第425章 决胜之机第375章 急追马扩第251章 杨彦疑兵第92章 又见援兵第167章 遣使议和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药第208章 威震河东第105章 内忧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367章 坐堂问政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八百六十三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104章 内情第118章 张宪第104章 内情第623章 擅自调兵第499章 政变(中)第519章 韩军反水第772章 恢复中原第118章 张宪第496章 湖上密谋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169章 西军二十万
第100章 难怪第232章 谋划陕西第150章 入伙第11章 什么叫畜生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503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四十章第472章 洛水尽赤第150章 入伙第521章 接见降将第736章 怎么回事第273章 沙场老将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451章 小徐的郁闷第七百八十六章第79章 逼宫第586章 千里报捷第609章 纵横捭阖第600章 防备宋军第479章 耻而后勇第72章 开战第686章 望风而逃第23章 老九这回欢喜了第11章 什么叫畜生第698章 初生之犊不畏虎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384章 兴师问罪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669章 斩首示众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186章 滑州事变第八百四十章第231章 中秋故人来第191章 国士无双第702章 直扑燕云?第45章 遇袭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65章 捷报飞传第133章 川陕第441章 徐九当爹了第351章 全城动员第八百五十三章第772章 恢复中原第828章 白铁无辜铸侫臣第823章 别来惹我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222章 捅月亮第八百七十一章第459章 开城投降第140章 小娘子第530章 双喜临门第200章 严肃点 拜堂呢第326章 亮招第74章 禽兽第111章 睚眦必报第768章 绝路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4章 禽兽第683章 河东!河东!第79章 逼宫第696章 炮弹横飞第390章 同意进攻第179章 徐家无赖第297章 张深托三州第196章 托媒说亲和七百五十七章还乡团第564章 万军云集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台第299章 皆大欢喜第764章 徐家庄第206章 司仪行政第229章 三司派员第459章 开城投降第103章 无拘无束第340章 徐卫的转折点第425章 决胜之机第375章 急追马扩第251章 杨彦疑兵第92章 又见援兵第167章 遣使议和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药第208章 威震河东第105章 内忧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367章 坐堂问政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八百六十三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66章 朕意已决第104章 内情第118章 张宪第104章 内情第623章 擅自调兵第499章 政变(中)第519章 韩军反水第772章 恢复中原第118章 张宪第496章 湖上密谋第145章 力挽狂澜第169章 西军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