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潜移默化

这是另一项功课,两人鬼鬼祟祟地躲在车里朝外边偷窥,通过观察商铺的进货,水牌上的价格,店铺经营品类的变化,商贾与顾客之间的讨价还价,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看出其反映出来的很多朝政问题。

比如在徐州铁钱冶取消,盐榷彻底取消后,京中盐价偷偷降了两文,然后又偷偷涨了回去。

比如经过老李家米店的时候,苏油告诉赵煦因为四年丰积,老李家米店第一年中经营惨淡,到了第二年才缓过起来,第三年第四年规模扩大,生意红火赚了不少。

为什么大丰收第一年米商吃了大亏?这就是库存进价和年后出货价的关系了。

很多事情,凭空想象,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如果朝廷认为粮食大丰收,就认为粮商当年一定会变肥,因而加大对粮食商人的苛剥,制定出对米商加税的策略,结果必然就是米商雪上加霜,一定会关张不少,导致第二年的粮食流通更加不畅。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应该赶紧出台政策鼓励行商,帮助他们度过粮价下跌带来的第一年亏损,鼓励农民积蓄粮食,用利益引诱大家加入到存粮运粮食卖粮的行当里边去。

看起来,朝廷吃亏了,大量的粮食没有收入国库,还要补贴粮商,降低粮食商品税,以鼓励民间贸易和存量。

但是实际上,这些举措却能减少朝廷为稳定粮价花费的大笔银钱,降低了紧急增加仓房的建设压力,以及国家漕运的运输压力,更重要的,是保住和扩大了流通渠道,为来年打好基础。

很多事情都来自市井中的举例,然后经过苏油的分析,让赵煦大开眼界,不再从事物的表面,而是从其下面的运行规律,从其本质看问题。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需要一个知识面非常宽广的教师,赵煦也充满了兴趣和钻研精神,这方面的进展,远比在十三经上的进展快得多。

换句话说,小赵同学,开始有点偏科了。

己巳,苏油上书,京师大学堂建设粗备,请求去中牟坐镇。

这是大事,高滔滔立刻批准。

……

中牟,留雁湖畔,一个学区建造了起来。

学区依托一个叫李家集的小镇,从去年到现在,在小镇边缘的湖边,修造起了几条街道,一个巨大的集镇,以及很多高大宏伟的建筑。

整个集镇最终由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与小镇分离了出来,小河上另外修造了四座石桥。

当地的居民们对小河对岸的房屋非常羡慕,那种房子非常漂亮,窗户很大,还用了玻璃。

最开心的,是这里建造起了一座高高尖顶的红砖钟楼。全镇都能看到。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这些天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身份不一,有的一看就是书生,有的却像商贾,还有农人、牧人、军人、工匠、和尚、道士……

甚至还有好几位朱袍绿袍的官员!

最大一座桥叫文津桥,桥前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上是楷体大书绿漆文字——京师大学堂。

几个大字出自如今大宋声誉最高的文臣,司马学士之手,牌坊两侧还有苏司徒已经名闻天下的那幅楹联。

率性修道致中和,人情之趋,即为天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民心所向,便是纲常。

这一天,又是一行车马过来,当先马上的是一名紫袍大员,然而却是年轻得异常,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

苏油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遍洒下了英雄帖,诚邀各路学阀来京师大学堂当然讲师。

士大夫功名,立德、立功、立言。

立功需要倚仗仕途才容易得到,不过立德,立言不需要!

在苏油给他们的信里边,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大宋文萃之地,各位大佬赶紧来抢地盘啊!

位置很多,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数学院、天文学院、地理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

身有官职的那一帮子还在犹豫,但是很多打酱油的小官和一般身份的平民一点压力都没有,毕竟学院属于皇家,一个研究员,工资都给得比州官还高。

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不好弄,因为这三路大佬,一般都还是高官,苏油采用在京官员客座轮流讲学制。

除此之外还有在民间卓有声誉的学者和词人常驻,比如唐淹、贺铸、晏几道。

文学院的院长是苏轼。

这个真不是苏油特意安排,真是出于照顾民间呼声的不得已。

苏轼已经成了中书舍人,仍赐金紫,而且是免试入职。

按故事,凡是文事优长的人才,才能选进中书舍人,而且必须通过舍人试。

熙宁元年,苏油进中书舍人,虽然只是贴职,仅仅是为了在赵顼需要参谋时有“职责在身”,都经历了严格的考试,交了二十几篇呈文,走了一通过场才得到。

这个职位非常紧要,属于天子近臣,是天子储备宰相人才的地方。

其职责看是秉承皇帝和中书的意见写写文章,其实要负责对皇帝解释学问、政务,引导皇帝与政事堂达成一致意见,参与制定国策,最后将国策大略,即“词头”,变成华美文字即“敕诰”,颁布天下。

神宗朝起,中书舍人也具备了封还词头的权力。

因此这个职位对政治素养和文学修为的要求,非常高。

到了苏轼这里,太皇太后看到司马光拟进的中书舍人待考人才,就问了一句:“苏轼也需要考试吗?”

司马光想起了这娃“三杀三宥”的前科,自问文学修为差了欧阳修不止一帽子,看了看吕公著:“要不,就不考了吧?”

吕公著想了下改卷难度,也点头:“老臣也觉得,苏轼这样的人才,已经用不着考试了。”

于是苏轼打破了有宋一朝成例,直接免试成了中书舍人。

这要是换做别人,见狗乱撒尿都要弹劾一把的台谏早就闹开了,然而这次,愣是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

大苏进中书舍人了?好好好,咱整首诗贺一贺吧!

实在没天理,但是牛人之所以叫牛人,就是牛得没天理。

古文用典非常繁多,哪怕是中书舍人,也记不完全部典故,因此中书舍人赴任,一般都要携带典故辞典,韵部词典等工具书籍。

苏轼不用,直接带了一盒“诸葛笔”就上任了,因为他认为官家提供的纸墨都是上乘,就毛笔不尽人意,需要自带。

但是人家大苏真的没有装逼,而是真实的不需要,出手文章就可观。

人还是一样的耿直,还是一样喜爱调笑,五年放逐的年月,竟然都被狗吃了。

恃才放旷,曾经对朋友门生说道:“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与主盟,则其道不坠。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

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与某,故不敢不勉。

异时文章盟主,责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意思是说,文林盟主以前是欧阳修,欧阳修曾经将盟主托付给他,他希望朋友门生们继续精进,以后也能如他不负欧阳修所托那样,完成传续大业。

就算是事实,也未免有点嚣张。

秦观的词可以说算是有宋一代最顶级的,苏轼也评价其气格不足,曾经对他说道:“不意别后却学柳七做词。”

秦观回答:“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苏轼说道:“‘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然后还自己做了一副对联,引用秦观和柳永名句,叫“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祈是苏轼妻族,官至大夫,曾经对大苏说道:“平生写竹,唯两句最得意。”

大苏问是哪两句,王祈说:“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大苏说道:“好是极好,但是算下来,则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

王禹锡也是王家秀才,太皇太后和赵煦乞雨成功,小王童鞋做的贺雨诗里有“打叶雨拳随手重,吹凉风口逐人来”。

当时自以为得意。

大苏看了问道:“十六郎啊,你作诗怎么如此不入规矩?”

王禹锡大窘:“这是醉时所作。”

隔了几天,王禹锡又拿着一首得意之作来见大苏,大苏看过之后问道:“你……又醉了?”

大苏进入了他的黄金岁月,然而另一个人却苦逼了。

吕惠卿。

吕慧卿在给朝廷的谢表中过于嚣张,引发众怒。

连章惇都开始反省变法时期的错误,吕惠卿还在坚持,曾经与门客议论:“苏子瞻文辞如何?”

门客应和吕惠卿的意思:“似苏秦张仪。”

吕惠卿笑道:“苏秦的文才很厉害的,张仪比不上,苏轼一样比不上。”

然后取出自己的上表,缓缓念道:“面折马光于讲筵,廷辩韩琦之疏奏。”

在表中还有一句:“自省于己,莫知其端。”

吕慧卿这是见势不可免,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家族在南海已经捞足,准备回家养老,好歹捞一点“坚持己见,不屈时议”的名声。

第六百零九章 冲击相府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四百五十一章国王跑了第八百零三章 见面礼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陈希亮第三百五十六章 苏容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桥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鱼摸虾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转轮铳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龙雀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七十三章 看破说破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来访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七十六章 在藜将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八百一十一章 吕惠卿的鱼死网破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发事件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九章 风投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计明白第四百一十五章 战壕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四百九十三章 纲要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阳兵工厂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旧交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质良才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帮助辽国第四百八十六章 铁腕计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来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听介绍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五百二十章 议河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钊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设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对策第一千五百章 问卷调查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颜部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
第六百零九章 冲击相府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四百五十一章国王跑了第八百零三章 见面礼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陈希亮第三百五十六章 苏容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桥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鱼摸虾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转轮铳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龙雀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七十三章 看破说破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来访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七十六章 在藜将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八百一十一章 吕惠卿的鱼死网破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发事件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九章 风投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计明白第四百一十五章 战壕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四百九十三章 纲要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阳兵工厂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旧交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质良才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帮助辽国第四百八十六章 铁腕计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来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听介绍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五百二十章 议河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钊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设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对策第一千五百章 问卷调查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颜部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