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马经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马经

“耶律延禧今秋几处皆捷,以为可以暂时安定,却忽略了鞑靼已然不是过去的鞑靼。”

“有冬储圈养之利,鞑靼骑兵的战力不受冬季影响,也就不存在春夏恢复的问题。”

赵煦点头:“契丹也是游牧之族,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以为春天非袭掠之时……鞑靼那边,李夔准备好了?”

漏勺说道:“差不多了,今秋以试探骚扰,练兵整合为主,九原那边已然备足五十万弩矢,百万弓矢,一千厢车,此外甲器无算。”

章楶说道:“李夔智勇双全,沉于下僚久矣,臣想事后,是否可以破格调入军机,提举一个副职,替臣分担一些事务?”

赵煦笑道:“章学士这是担心李夔成了张元吴昊,苏利涉成了中行说?”

章楶陪笑道:“我朝如今火器犀利无匹,精通的人都知道游牧骑军难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臣只是担心两人不晓此节,失了计较,也让朝廷也错失了大才。”

赵煦说道:“学士无需担忧,李夔堂堂榜眼、苏利涉历仕四朝,皆为国士,忠贞无比,且对火器之用,知之甚祥。”

“对了,李夔上书详述了鞑靼人的吊马走马之法,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鞑靼人对于驯马有一整套细腻复杂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之前的宋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苏油能够解决产马和养马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驯马,却也是一窍不通。

而二林人、青唐人、西夏人、辽人,甚至高价招诱万里而来的天方人,在这方面,都比不上鞑靼人。

鞑靼人三岁开始亲近马匹,六到十岁开始参加马赛,完全就是马背上的民族。

其驯马有生有熟,既驯家养马,也抓野马来驯。

根据马匹的使用门类,还分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比如放牧用的牧羊马,抓野马用的贴杆马,长途的致远马,夜间使用的巡夜马,比速度的赛马,拉犁拉车的役马,方法都不一样。

最具特色的,就是吊马法和走马法。

吊马,就是控食,不让马吃饱。

春秋两季,任由马匹就水草栖息,不予骑乘,有时候还要驱驰出汗,再驱入冷水,使其腰部结实,便与乘御。

待到秋高马肥之后开始控食,经过月余之后,膘落而实,骑数百里而无汗,可耐远出战。

吊马分了寒吊,太阳吊,类似武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寒吊去掉马匹身体内部的炎症,增强抗病能力,夏吊使马肌肉结实,做到腹小而坚,臀大而实,膘凝于脊。

此外还特别注意给马“养气”,让马奔如翔,驰如飞,气不喘,力不竭。

而走马,则是训练出马匹的一种特殊步伐,即让马的交叉肢,如左前与右后肢,同时腾空同时落地。

这就类似人类竞走时步态特殊一样,利用这种步伐行走的马,经历崎岖如履平地,特别能够长途跋涉,长期保持相对高速,还能让骑乘者也感到舒适,相对都不容易疲惫。

这些是鞑靼人的秘技,这样训练出来的马,和其它民族的马相比,就好比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区别。

一米五的职业拳击运动员,也照样能够随便吊打一米九的业余拳手。

故而后世蒙古马的马种虽然不如欧洲马,然而蒙古人靠独有的驯马方法,一人三马,能够日夜行军一月而不减速,横扫欧亚无敌手。

这套办法,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鞑靼族群中,精通鞑靼语言,享有崇高的威望,至少也得混进管理阶层,还得观察详细,使人知无不言,善于总结归纳,不然是绝不可能弄到手的。

章楶和鞑靼人相处时间也不短,不过他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在给赵煦的奏章里也曾提到“鞑靼散骑,常一人三四马,远出四五百里,八日来回。其马虽不良,更无蹄铁,然亦不颠仆,盖有术也”。希望朝廷能够重视。

直到现在,李夔的《鞑靼马经》上呈到朝廷之后,终于补上了大宋养马业最后的一个薄弱环节。

大宋已经有了优良的马种,先进的人工授精法,营养丰富的饲料,人工种植的牧草,还有干青储,棚养等一系列手段。

养出的马儿倒是肥硕,但是都是些虚胖的家伙,除了形象高大,味道不错外,就只能在大宋充充大个萝卜。

要解决这问题,苏油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给马儿们转场,让它们进行长途拉练。

这些办法都是从二林西夏照猫画虎来的野路子,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处于“业余选手”阶段。

还有就是在汴京搞马赛,但也只是在竞速上相对突出,而且成本非常高昂,不适合普及。

章楶笑道:“此书臣仔细看了,真想不到,鞑靼野人,其驯术之精,竟然天下无匹。”

说完对赵煦拱手:“也是吾皇洪福齐天,得此驯术,大宋军马将更胜鞑靼一筹。李夔此功,比增二十万大军。”

赵煦说道:“其实李夔早有建树,不过朝中视为惠卿附庸,压抑久矣。如今虽有大功,但是又与宋辽格局有关,连真名都不敢用,筹赏,得等到两族入贡之后。”

章楶倒是真不知道李夔之前有何建树:“敢问陛下,李夔曾有何功绩?”

赵煦这才将李夔守陕西时的事迹讲了,说道:“当时李夔早上过《并兵之谋》,事前谋算,竟如对司徒平夏之计的事后复盘一般。”

“此盖天下奇才,惜当时朝中,竞只有吕慧卿、司徒识得。”

“不过虽然恩赏暂时加不到他身上,却可以加到他儿子身上。李夔之子李纲,司徒已召至京城,妥为培养,我准备加李夔一个枢密直学士,这样就可以给他儿子一个将仕郎的恩荫。”

如今的赵煦已然有了皇帝的威权,比他爹神宗在这个年纪时,更得群臣拥戴归心。

亲政以来的作为,也让群臣不敢以寻常年青皇帝待之。

“咳咳……”漏勺赶紧假咳提醒。

赵煦这才反应过来:“当然,直接给枢密直学士是不符合流程的,但是可以叙叙他的旧功嘛。”

“说说他当年的建言,还有按照其资历,以堂堂榜眼,在平江军节度司多年不请铨考,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也理当优奖嘛。”

章楶暗自好笑,李夔多年不请铨考,那是知道请了也没用,现在竟然成了不好官位,高风亮节了。

不过这是有先例的,苏子由、邢居就是例子,以伺奉父亲为由不请朝廷升官,或者赖在大佬帐下不图出头,赚够声望,一旦入了皇帝眼缘,提拔得那叫一个迅猛。

经这么一搞,李夔就能从幸进变成程序正确了。

陛下这是在暗示自己来写这道奏章。

这份人情是“奉旨白捡”,章楶当然乐意,忍住笑拱手:“还是陛下周全臣子,考虑得细致,想来李夔必然感恩。那臣这就下去准备,提请两府公议。”

等漏勺陪着赵煦从军机处出来,赵煦看了看天色:“现在去哪儿?”

漏勺无语,只好躬身道:“陛下,你该回宫了。”

赵煦有些担忧:“要不先去章府,将梨花雪牵来,再回宫?”

漏勺想了一下:“如此也好。”

赵煦点头:“那我先去西华门等你,你快点。”

漏勺再次躬身:“臣遵旨。”

最近朝臣里有提请赵煦广开后宫,多得子嗣的谏议,向太后虽然在养病,也将赵煦叫去说了一通,话里话外就是朝臣们的谏议也算正理,官家再纳几个也没什么,先帝不也有不少的妃嫔?

赵煦唯唯,拐弯抹角地予以了拒绝。

向太后又问他是不是顾忌皇后,要是的话她去劝皇后。

赵煦这下连连摆手,说跟皇后没有关系,是他对别的女子不感兴趣。

而且皇后又不是不能生,夫妻二人又都年轻,没有开后宫的必要。

向太后这才笑着夸赵煦是圣明天子,放他去了。

等到当晚赵煦回宫,却发现孟小妹崽已经搬去了坤宁宫。

这下麻烦了,赵煦立即召见漏勺,你娃讨好小师妹的招数层出不穷,赶紧给我也支支招!

很快,孟皇后又搬了回来,宫里的小庄子上,还多了一匹优雅美丽的梨花雪。

不过暂时骑不成,因为医官唐慎微诊断孟皇后又怀孕了。

朝中议纳妃的声音,也就此消失。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来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复官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三十三章 账本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规划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药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关第一百零二章 告状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筝诗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设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宝钞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六百五十一章 罚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军器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寿昌更化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赢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业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群英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写入画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报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老头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复杂性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变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八十章 观瓷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七百零二章 大胜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七百三十四章 顶级数学家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运气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动员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设计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饼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对策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来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复官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三十三章 账本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规划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药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关第一百零二章 告状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筝诗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设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宝钞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六百五十一章 罚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军器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寿昌更化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赢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业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群英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写入画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报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老头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复杂性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变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八十章 观瓷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七百零二章 大胜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七百三十四章 顶级数学家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运气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动员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设计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饼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对策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