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百九十三章 劳动人民

bookmark

第七百九十三章劳动人民

而大宋同样经过了一百多年,粮价虽然各地不一,但是基本控制在七十五文一斗左右,再考虑到两朝货币的购买力和人均收入,其实大宋的粮价,比大唐同等的立国阶段,更加便宜。

当然这也只能说明宋朝的经济比唐朝要强,更不能说成是统治者的功劳,这是历史客观规律和经济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或者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结果。

要说功劳,功劳在千千万万愿意过好日子的老百姓。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以古鉴今,很多事情就能清晰明了。

用“斗米五文”来证明盛唐的强大,跟用解放初期医疗教育全包,几毛钱能卖二十个鸡蛋来证明它比开放后还要强大一样,在明白人眼里,就是一个笑话。

盛唐的强大,强大在它让人人吃得饱饭,安居乐业,不畏外敌,谁不服就把谁揍到趴下!

宋朝的衰弱,衰弱在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国弱兵疲,外敌谁都可以欺负它一把!

而苏油的任务,就是改变这样的局面。

这娃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官方不同意将漕运改海运,那他就算是给四通又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通过民间往河北倒腾两浙路的粮食!

庚戌,韩绛罢相。

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所以韩绛必须退。

而且韩绛和王安石关于用人的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

王安石上位后,鉴于手底下人才凋零的情况,受到小人蛊惑,任用了一批赵顼平时反感讨厌的人。

这种人被皇权抛弃,只能依靠于相权,王安石可以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

但韩绛对这样的做法提出反对,两人在一个叫刘佐的官员任命上,爆发了最后冲突。

刘法是一个犯官,“坐法免”,王安石“欲擦拭用之”,韩绛认为这简直触犯了官场的基本伦理。

韩绛在赵顼面前力陈不可,未决,即再拜求去。

赵顼吓了一跳:“小小一个刘佐,何必闹这么大?”

韩绛硬邦邦地回道:“小事尚不伸,况大事乎!”

赵顼为此特意驱逐了刘佐。

可是韩绛还是称疾求罢,最后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

王安石手下,又走了一员悍将。

乙未,彗出轸。

赵顼都傻了,这还有完没完了,老规矩,避殿,求诏。

新法反对者们逮到机会,纷纷动笔。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新法的强烈反对者,应诏上疏:“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

吕公著应诏上疏曰:“使陛下有欲治之心而无致治之实,此任事之臣负陛下也……前日所举以为至贤,而后日逐之以为至不肖……古之为政,初亦有不信于民者,若子产治郑,一年而人怨之,三年而人歌之。”

“陛下垂拱仰成,七年于此,然舆人之诵亦未有异于前日,陛下独不察乎!”

张方平应诏上疏曰:“新法行已六年,事之利害,非一二可悉。”

“天地之变,人心实为之,故和气不应,灾异荐作,顾其事必有未协于民者矣。”

“法既未协,事须必改;若又惮改,人将不堪,此臣所以为陛下痛心疾首,一夕而九兴也!”

御史中丞邓绾赶紧上书引流量,将污水往吕惠卿身上泼:“凡民养生之具,日用而家有之,今欲尽令疏实,则家有告讦之忧,人怀隐匿之虑。”

“商贾通殖货利,交易有无,或春有之而夏已荡析,或秋贮之而冬即散亡。公家簿书,何由拘录,其势安得不犯!”

“徒使嚚讼者趋赏报怨,畏怯者守死忍困而已。”

请求停议手实法。

什么叫翻覆小人,邓绾就是最佳样板,一年前就你鼓吹得最起劲,当时你咋不说呢?!

赵顼见事态又要扩大,赶紧叫停。

幸好彗星也及时消失了,于是大赦天下,罢停手实之议,算是蒙混过去。

苏油的上书却显得相当古怪,简直可以说是皮里阳秋。

陛下,如今大宋刚割了几百里地给大辽,这地上的国家,谁大谁小如今都不好说了呢,所以天象到底应在哪个国家,同样都还两说了呢。

蜀中有句老话,“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所以咱就好好总结警惕就成,不必要过度惊惶嘛。

赵顼都气笑了,明润我们能不能不要闹?

苏油再次上表,那我们就好好论论。

如今各地已经进入秋收时节,两浙路五年发展规划已经进入第二年,从各地统计数据上看,居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赋税涨了五成;其中农税两成,商税翻番。

可耕面积扩大了五万顷,其中太湖周边三万顷,江宁府一万顷,太平州,广德军,宣州三处合计一万顷;

金,银,铜产量翻番;

粮食今年斗米降至五十文;总产量提高了三成;

钱塘江以北的十个大盐场已经改造完毕,食盐产量翻番;

杭州,明州两处市舶司,组织了大量货源海贸,第一批船只已经返回,利益有一多半还丢在琉球,麻留甲未运回来,已经让市舶司收入涨了两成。

明年,两浙路太湖流域将继续开发三万顷以上;

金属贵金属产量将继续提高两成以上;

钱塘江以南盐场改造项目启动;

道路交通建设将全面展开,以刺激经济流通;

臣对与两浙路继续维持高度经济增长,是非常有信心的。

所以,天变应对人事,不在一人,不在某些官员,也不在一两项制度。

人事应对天变,同样如此,应该让全体大宋人共同努力起来。

眼看还有两个月今年就过去了,各路预算造好了吗?三司统计数据做好了吗?明年发展纲要出台了吗?这些事情料理好了,相必天变也就能够应对了吧?

赵顼一想对呀,凭什么锅就该老子一个人来背?这么多事情都没做你们还好意思说我?!

下诏,各路点计出入以闻;

中书,三司,枢密院计较明年各路大事以闻。

点检军用,工役预支数目,检点一年来各路治政优劣以闻。

九月之后,棉花就下来了。

除了摘棉花是苦活外,如今宋人对棉纺加工也并不擅长,光脱棉籽就是一条拦路虎。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轧棉机。

轧棉机是非常简单的机械,就是一个带有锯齿的滚筒,和一块圆弧形带有齿沟的槽板。

摇动滚筒,棉花被带到两者夹缝处,随着棉纤维被滚筒的锯齿勾走,棉花团会越变越小,最后只剩下一点点附着在种子上,通过滚筒和槽板之间的缝隙掉到底下的棉籽收集箱中。

而大量的棉纤维会被另一头的一块档板挡住,从滚筒上被刮下来,由人定期收走。

这个机械通过手摇便可以完成,不难。

还有就是纺纱,将棉纤维制作成细致的棉线,也需要进行机械改良。

不过现在有了水力缫丝机,织麻机,然后在它们的基础上,大宋西北,已经发展出了处理羊毛纤维的毛纱机。

相较于前两种机械,处理羊毛纤维的机械,只多了一个牵伸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棉纺上同样需要,因此如今苏油采用的棉纺机,其实就是纺毛机的改版,更加精细精密而已。

一个走锭纺纱机,一次能同时纺织三百根棉线。

纺毛用的原机型,那是商州胄案搞出来的,名义上的发明者,是大宋使相高士林。

高家因此成为大宋毛纺业的大户,高遵裕守着三十万蕃户不挪窝,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想到那个二不挂五对数理化一窍不通的高相爷,注定会成为华夏科技发展史上辉耀千古的人物,成为近代工业的奠基人,苏油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气得肝儿疼。

好气哟,这才真的是欺世盗名!不行我得给他记在小本本上。

于是苏油将毛纺机的发明过程特意写到了《麈尘录》里,说明高相爷不懂数理化,他只有领导胄案之功,其实真正的功劳,应该属于……

靠,属于谁来着?底下的小工匠们的名字谁记得住?

回忆了半天都回忆不起来,苏油只好放弃,在后边郑重地加上四个大字——“劳动人民”。

第九十四章 去势第六百四十章 赐第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第六百四十七章 开封府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报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气跑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断天都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后勤到税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谋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凶险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鱼第七百五十七章 笔名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本纲银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十六章 仓舒转世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第七百六十四章 驸马难当(加更,祝大家元旦快乐)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后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边故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试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苏文字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游牧与农耕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计第九章 风投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刘猢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节奏乱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广锐军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三百四十二章 争论第二百九十三章 辽人临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六百章 吴逵说说外官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八百零七章 廷议第九百三十三章 刘蛟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贺新年)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庙第一百七十七章 长刀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二十七章 定价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胜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轮训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怀心思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杂货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辽人是传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况新问题第二十五章 纸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第九百九十八章 鱼惊石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对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韩缜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弹第八百七十九章 锡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击
第九十四章 去势第六百四十章 赐第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第六百四十七章 开封府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报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气跑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断天都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后勤到税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谋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凶险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鱼第七百五十七章 笔名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本纲银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十六章 仓舒转世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第七百六十四章 驸马难当(加更,祝大家元旦快乐)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后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边故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试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苏文字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游牧与农耕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计第九章 风投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刘猢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节奏乱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广锐军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三百四十二章 争论第二百九十三章 辽人临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六百章 吴逵说说外官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八百零七章 廷议第九百三十三章 刘蛟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贺新年)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庙第一百七十七章 长刀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二十七章 定价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胜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轮训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怀心思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杂货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辽人是传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况新问题第二十五章 纸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第九百九十八章 鱼惊石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对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韩缜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弹第八百七十九章 锡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