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避嫌

办公室里一时沉寂了下来。

舒尔卡说得很直白,也很实际。

因为他从贝利亚那里得到一条经验:永远也不要跟他们玩心思。

舒尔卡或许在战场上是一个能手,或者也可以说他能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预知很多危险于是成为一名战场能手。

但是,在权术上舒尔卡却是菜鸟中的菜鸟。

要想在这种暗潮涌动、凶险无比的权术斗争中生存下来,舒尔卡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直白”。

因为舒尔卡那点花花肠子瞒不过任何人,所以干脆就什么“肠子”都没有,有什么就说什么,事实怎样就怎样。

这些话对斯大林来说或许有些刺耳。

因为这种模式就是斯大林的意思,用政委去监督那些在战场上作战的部队让他们一往无前的作战。

这种模式或许在战争初期还是有点用的……其实战争初期也没用,因为战争爆发以来苏军就兵败如山倒,该逃的逃该投降的投降,其中有政委一起投降敌人甚至成为敌人中的一员的,也有政委、指导员不同意投降却被士兵杀死然后投降的。

如果说真有起到作用的话,那就该是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政委的存在和监督使许多部队战斗在一线没有后退。

这是可取之处。

问题是莫斯科保卫战并不需要部队多大的战术素养,所有部队只需要知道一点:在寒冷的天气中坚持、坚持,再坚持,然后德国人就垮了。

这样的胜利并不是其它战役能复制的。

尤其随着战争的深入苏军素质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人相信苏联能获得胜利……

其中后者更重要。

战争初期几乎没人相信苏军能获胜,这时客观的说政委的作用就很有意义,因为他们能稳定人心,就算没有稳定人心也是硬生生的让士兵坚守自己的岗位组成了防线。

但是在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之后,接着又一次一次反攻后,苏联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士气直线上升,这时候政委能起的作用就小了,其弊端也就是不懂军事、不懂打仗却掌握着指挥权乱指挥就逐渐显现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贝利亚才插了一句:“虽然舒尔卡同志说的有些绝对,但是斯大林同志,这个问题我也不只一次听说过,军队主官知道怎么作战,但他们却因为要服从政委的命令而不得不按政委的意愿布署,然而,当战斗失败后,负责任的却是主官而不是政委,这对军队的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

斯大林没有回答,他考虑了一阵后,就说道:“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

“是,斯大林同志!”

说着贝利亚和舒尔卡就从办公室里退了出来。

舒尔卡明显感觉到贝利亚转身的那一刻很满意的朝舒尔卡点了点头。

舒尔卡可以说是完全按贝利亚希望的做,甚至可以说比他想像的还要完美,因为了解斯大林的贝利亚知道舒尔卡这番话已经说动了斯大林。

斯大林性情多疑,如果不是像舒尔卡这样的人这么大胆直白的说出这个问题的话,其它人甚至包括贝利亚在内说的都可能会被当作“中伤”、“抹黑”。

其后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反而是像舒尔卡这种来自前线的军官说的才可信,而一旦斯大林相信了,那么接下来斯大林就别无选择了。

因为摆在斯大林面前就是两条路:

一:无视政委制度的弊端继续延用。

这一点毫无问题,苏联军队也能继续作战甚至还能取得胜利。

问题就在于,就像斯大林自己考虑的那样,苏军以如此之大的伤亡与敌人作战,还有之前几十、上百万的被德军围歼,此时的苏联已经到了让孩子和女人扛枪走上战场的地步。

苏联这样下去还能撑多久?

没有人知道,斯大林也不知道!

斯大林不敢保证苏军会不会因此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也就是有经验的老兵都在前线战死了,而后方的预备部队却还没来得及成长。

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苏联获得的所有的大好形势和胜利都将功亏一篑。

斯大林敢冒这个险吗?

显然不敢,没有人会傻到会仅仅只是为了用政委控制军队而让国家冒着覆灭的危险。

原因很简单,因为政委暂时放松了以后还可以收紧,而如果国家覆灭了,所有的一切就都没了。

于是,斯大林其实没得选择,他只能选第二条路:对政委制度进行改革。

在此之前,斯大林可能会派人对前线进行一次调查。

但贝利亚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因为舒尔卡说的都是事实。

当斯大林调查清楚之后,事情就是板上钉钉了。

一路上贝利亚并没有夸舒尔卡,甚至就连交谈都很少,只是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

到了国安局后,贝利亚就与舒尔卡握了握手,说道:“很感谢你这段时间的工作,舒尔卡同志!不过我刚刚收到前线的电报,德国人似乎在防线上有所动作,所以我认为你是回部队的时候了!”

“当然,贝利亚同志!”舒尔卡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

舒尔卡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了贝利亚的信任,否则,他是不会把自己放回部队的,或者说活着放回部队。

“国安局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着!”贝利亚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我还会让阿卡季耶维奇同志联系你!”

“是,贝利亚同志!”

后来舒尔卡才明白,其实贝利亚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他是在避嫌……避免让斯大林误会舒尔卡刚才说的那番话是他授意的。

其实真要说起来,贝利亚还真是什么都没说,他只是提醒一下舒尔卡关于部队“战斗力”方面的问题。

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舒尔卡自己“乱想”的。

而这也正是贝利亚的厉害之处,万一有什么事的话,也就是斯大林如果追查的话,他可以甩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

第791章 选择第二百三十二章 指挥第823章 谈判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攻第二百一十章 迂回第五百二十七章 山顶阵地第六百三十九章 制空权第八十二章 套路第六百二十七章 SU76第808章 传单第五百三十九章 选择第三百七十六章 换装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七百三十二章 坚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上校第五百九十三章 火攻第五百三十八章 手枪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务第五百二十六章 包围第二章 距离第五百零二章 惯性思维第五十五章 熟悉第七百六十六章 讨论第一百二十四章 游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五十七章 运输第五百二十六章 包围第三百九十章 库利克第五百一十七章 步兵对步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换防第四百五十二章 训练时间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击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瓦尔拉莎第八十三章 反攻第873章 坑第一百五十九章 纸牌第四百六十九章 惩戒营第五百九十八章 铁路桥第四百四十八章 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学习第四百九十一章 滑跃第一百七十二章 谜底第五百四十四章 诺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礼物第882章 防御第四百四十九章 时间第四百二十九章 锡瓦什湖第三百四十七章 判断第二百四十四章 哥萨克第六百九十章 增援第813章 传单第837章 责任第一百零八章 连锁反应(第一更)第十三章 火柴第854章 政委第七百二十九章 水上巷战第七百五十二章 将功赎罪第855章 压力第一百零八章 连锁反应(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木屋第二百一十九章 先机第四百七十七章 医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心第六百零八章 虎式第四百二十五章 占科伊第七十二章 上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七十七章 炮火封锁第二十九章 会师第七百二十一章 进攻计划第854章 政委第三百零四章 伤员第828章 准备第七十三章 闪电战第六百八十七章 运输第六百四十八章 混编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斗第801章 房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一十七章 进攻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将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六十九章 计划第六百八十八章 疯狂第二百八十九章 包围第五百五十三章 标准第五百零三章 特殊的战斗第三百三十一章 侦察第六百二十章 突击队第六百二十一章 较量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务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线第七百零六章 间谍第六百一十四章 作战局第六十八章 图哈切夫斯基第一百一十一章 自大第五百二十章 意图第十四章 酒瓶第四百九十五章 因地制宜
第791章 选择第二百三十二章 指挥第823章 谈判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攻第二百一十章 迂回第五百二十七章 山顶阵地第六百三十九章 制空权第八十二章 套路第六百二十七章 SU76第808章 传单第五百三十九章 选择第三百七十六章 换装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七百三十二章 坚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上校第五百九十三章 火攻第五百三十八章 手枪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务第五百二十六章 包围第二章 距离第五百零二章 惯性思维第五十五章 熟悉第七百六十六章 讨论第一百二十四章 游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五十七章 运输第五百二十六章 包围第三百九十章 库利克第五百一十七章 步兵对步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换防第四百五十二章 训练时间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击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瓦尔拉莎第八十三章 反攻第873章 坑第一百五十九章 纸牌第四百六十九章 惩戒营第五百九十八章 铁路桥第四百四十八章 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学习第四百九十一章 滑跃第一百七十二章 谜底第五百四十四章 诺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礼物第882章 防御第四百四十九章 时间第四百二十九章 锡瓦什湖第三百四十七章 判断第二百四十四章 哥萨克第六百九十章 增援第813章 传单第837章 责任第一百零八章 连锁反应(第一更)第十三章 火柴第854章 政委第七百二十九章 水上巷战第七百五十二章 将功赎罪第855章 压力第一百零八章 连锁反应(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木屋第二百一十九章 先机第四百七十七章 医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心第六百零八章 虎式第四百二十五章 占科伊第七十二章 上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七十七章 炮火封锁第二十九章 会师第七百二十一章 进攻计划第854章 政委第三百零四章 伤员第828章 准备第七十三章 闪电战第六百八十七章 运输第六百四十八章 混编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斗第801章 房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一十七章 进攻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将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六十九章 计划第六百八十八章 疯狂第二百八十九章 包围第五百五十三章 标准第五百零三章 特殊的战斗第三百三十一章 侦察第六百二十章 突击队第六百二十一章 较量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务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线第七百零六章 间谍第六百一十四章 作战局第六十八章 图哈切夫斯基第一百一十一章 自大第五百二十章 意图第十四章 酒瓶第四百九十五章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