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投,德国分裂,东欧反导系统……”
克里姆林宫一片寂静,整座大楼似乎陷入了沉睡,寂静的走廊没有回声,有亚纳耶夫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亚纳耶夫坐在座位上,呼吸沉重。他为自己刚刚察觉到的某种秘密而雀跃不已。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秘密。
一切都像是一开始梳理不同的线,正在慢慢的变得清晰起来。从帕夫洛夫的莫斯科郊外别墅告别之后,亚纳耶夫就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始整理现在已经有的线索。
兰利在欧洲的所有行动,尽收眼底。
美国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在背后做小动作,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而是支撑马里奥政府的幕后金融资本家们已经支撑不住,准备痛下杀手。当最后一块拼图拼接上时,亚纳耶夫终于明白了过来。
房地产泡沫和信贷危机不过是前奏,接下来爆发的还有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加上马里奥这些年的错误政策,在任时期的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并没有呈现应有的繁荣,反而畸形发展就像毒瘤,在全世界开始扩散。到目前为止已经是危机重重。失血过多的人需要补血,当自身无法达到需求的时候,高度发达的贸易全球化为他们带来了机会。让战争来转移自身的矛盾。
不过亚纳耶夫预测的是,巴尔干地区和东欧亲苏国家是重点照顾的对象。
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来推算,现在的加盟国应该也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果真美帝忘我之心不死
他才是最大的邪恶轴心。
罗斯福新政更像是缓解病痛的麻醉剂,而当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是拯救美国的手术刀。
“美帝的所有行动都是预判在苏联不会崛起的情况之下,他们认为苏联已经衰落到无法与美国抗衡的地步了吗……这还真是令人伤心的消息……”
的确现在的苏联武装力量更像是苏联国防军,刚刚好的兵力驻守广大的边疆。至于剩下的装甲部队?不得不说化名为尤里·奥洛夫全世界行走的自由军火商帮了他一个很大的忙。他近乎天才式的推销手段消耗了将近苏联一半的库存。那些被运到非洲,中东和东欧的武器成为了畅销的抢手货。
以至于在1995年苏联发布白皮书声明的时候,美国人以为是子虚乌有的造谣。直到中情局发现全世界苏系武器的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之后,才恍然大悟过来,原来之前苏联一直在强行支撑着“军事大国”的。
也真是因为这个缘故,白宫解除了针对苏联的红色警报。虽然表面上还是做做样子强调红色威胁,找国会索要经费,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将苏联与西欧国家一同视为“衰落的欧洲”。认为现在的莫斯科已经没有能力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国防部给白宫的报告声明显示苏联已经不足为惧了。
亚纳耶夫松了一口气,但是他已经笑不出来了。一旦自己的设想成立,那么美国很有可能挑拨起一场混乱的东欧战争。
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卢比扬卡办公室的号码。“克留奇科夫同志,是的,现在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有重大的消息需要向你汇报。”
挂断了电话之后,他又拨通了弗拉基米尔的电话号码,将他温暖的大床上吵醒。
“抱歉将你吵醒了,弗拉基米尔,现在立刻前往一趟克里姆林宫,我有重要的事情,不,这并不是正式的会议,但是却比正式会议严重多了。”
弗拉基米尔挂断电话之后,立刻从衣柜里拿出白色衬衫,准备前往克里姆林宫。他知道亚纳耶夫从来不开玩笑,一旦他“认定”为严重的事件。那么非常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稳定。而这种可怕的第六感也反复的,在某些事件上得到了印证。
打好领带之后,他下意识地望向漆黑的窗外,不禁骤紧的眉头。
他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心头。
当感到克里姆林宫的时候,停车位上还停留了另一辆车牌引人注目的汽车。他认出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的车牌,也就是说今夜邀请的客人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一位贵客。
一位是情报局位高权重的权贵头子。
一位是总书记身边的大红人。
看来今晚注定是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谈话。
弗拉基米尔小心翼翼推开了门,克留奇科夫和亚纳耶夫已经在小声的讨论什么。见他走了进来,连忙招呼弗拉基米尔坐下,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在在此时宣布。
亚纳耶夫抱着双臂,他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要严肃得多。稍稍有些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他的脸,神色严峻。
在这样庄严肃穆的氛围下,他挺直了腰板,等待亚纳耶夫开口。
“欧洲最近进入了多事之秋,从德国到东欧,都在经历着政变与内乱。布加勒斯特骚乱,东欧分裂,剑锋直接指向唯一的一个超级区域性组织,欧盟。只要那些领导人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欧盟已经受到了极大地创伤,甚至时日无多。勉强靠着德法联盟的支撑,也躲不过即将到来的解体日子。”
欧盟解体?
弗拉基米尔对亚纳耶夫的这个判断有些不敢相信。
“一个耗费了将近半个多世纪才达成如此规模的区域性组织会解体?说实话,亚纳耶夫总书记,我不太相信这个观点。”
弗拉基米尔率先质疑,“人民都说英国是阻碍欧洲统一的最大因素,现在英国的退出对法国和德国来讲损失远远达不到会产生解体后果的程度。”
亚纳耶夫同志靠着办公桌,耐心的听完了弗拉基米尔所讲述的内容,然后一针见血的问道,“英国退出的确会对欧盟的贸易造成伤害,但远不至于瓦解掉一个庞大的联盟。然而糟糕就糟糕在,德国自己打了一场残酷的分裂战争。”
亚纳耶夫笑了,他已经思考到马里奥总统的下一步棋会走向哪里。
法国人这次恐怕又得被中情局当枪使了。
他正了正神色,对弗拉基米尔说道,“德国的分裂战争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们已经无法支撑欧盟领导人的位置。之前欧洲的发展基本上就是‘一带·一路’,哦不对,欧洲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他们通过西欧高度发达的经济和贸易体系来促进东欧经济的发展,如果领导人的经济已经不行了,那么对接下来其他国家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克留奇科夫举起了手,“但是现在东欧和中欧绝大多数国家都还没达到欧盟的门槛,怎么可能影响到欧盟的解体。”
“请先听我说完,克留奇科夫同志。”
亚纳耶夫示意他向听自己说下去,“东欧国家之后再说,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欧盟。德国无力支撑,自然重任落到了法国的头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法国总统对‘地中海经济圈’的热衷程度远远比欧盟,当看到形势不对的时候,先撒手不管的肯定是法国人,留下德国一个去背锅。”
亚纳耶夫用黑笔在写字板上的德国和欧盟两个字上面画上醒目的叉,标志欧盟的证实完蛋。
“欧盟完蛋之后,接下来就是一场席卷大半个欧洲的经济崩溃。原本的贸易体系瞬间崩塌,所造成的劫难有多可怕,我们还不知道。但是中欧和东欧国家肯定支撑不下去。失业潮,经济低迷,更多的人承受比难民危机还要可怕的灾难。同样苏联也会承受一定的危机,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右翼势力加剧扩张,将会导致极端主义的抬头。这样一来,美国制造危机的温床就达到了,他们会利用人民的失落与仇恨,煽动各国之间的战争。”
一箭双雕。
毁掉了崛起的欧洲联盟,摧毁了东欧国家的希望。
“战争?”
“我没有听错,刚才亚纳耶夫说的是东欧战争?”
弗拉基米尔已经觉得有些向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了,进入东欧混战?
亚纳耶夫在东欧上画了一个圈,并且在旁边批注了三个惊叹号,用来表示自己的重点关注。他回过头,看见身边两个人用表情给出的答复是,难以置信。
亚纳耶夫的心里苦笑了一下,他一开始也不敢相信这样的推论。但是却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是的,东欧的战争,不需要那么惊讶的表情,弗拉基米尔同志。难道巴尔干火药桶发生的战役还不够多吗?科索沃战争,波黑内战,南斯拉夫解体,甚至是我们的车臣。战争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没有离开。”
“不单单是解体的南斯拉夫,罗曼尼亚方面也有可能陷入崩溃,以及之前的塞浦路斯岛屿冲突,这些都是中情局光顾的重点。国与国之间一旦开战,海量的订单将会养活饥肠辘辘的美**工,他们可以靠着战争的财富摆脱经济下滑的局面。”
克留奇科夫聚精会神的听着亚纳耶夫的解析。
而弗拉基米尔则陷入了沉思。
“这个套路听起来非常熟悉,不是吗?”
亚纳耶夫半眯着眼睛,狭长的眼眸之下渗透出来的情绪正在不停的扩散,感染在场每一个人。那是一种隐约的兴奋,伴随着不可压抑的期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就是凭借着欧洲的战争,摆脱了自身的经济危机。现在的白宫还想试图故伎重演,不仅仅是想让西欧陷入战局,他还想着让东欧陷入成为经济复苏的垫脚石,甚至……”
他想起接下来那场席卷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危机,美国是想着进行一场算计欧洲和亚洲的庞大的阴谋。
用政治搞垮了西欧,用战争搞垮东欧,用金融搞垮亚太。最终苏联也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
美国的设想是利用经济和政治做一个全球性的掠夺者,即便苏联的战略防御八方不漏,也躲不过他的多种手段打击。
亚纳耶夫将照片和资料摆放在弗拉基米尔的面前,“这是在前三个月,法国的财政部长在访问英国和美国之间的记录,还有双方的谈话内容。还有罗马尼亚的**势力在美国总统马里奥发表了东欧声明之后就变得强硬了起来,虽然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但是种种蛛丝马迹里依旧能够找到某种原因。”
虽然这一切只是推测,但是却是基于所有可靠线索上的推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弗拉基米尔看着玛德琳在照片上政客化的标准笑容,却从后面读出了笑里藏刀的阴险。
“如果亚纳耶夫所说的是真的,那么这真的会成为一场无法避免的大灾难啊。”
“灾难?”
亚纳耶夫纠正了一下对方的说法,“这不是灾难,这对于我们来讲,是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
弗拉基米尔竖起了耳朵,很明显美国向将三方一起打压,为什么就是为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打垮了欧洲意味着能够稍稍减缓北约东扩的压力,美国在打压欧美盟友的同时无意中也帮了我们一次。至于让欧洲陷入动乱,美国人是想着买卖军火,控制经济甚至是成为掠夺工业原料的原产地,不过也是苏联扩展东欧势力的绝佳机会。”
至于亚太金融危机,这是亚纳耶夫和雷日科夫之间的一个小秘密。等到那场大洗劫开始之后,苏联也同样能在那场危机中收益。
虽然亚纳耶夫这么保证,但未来的局势非常复杂,谁也不敢保证一定会按照所想的方向发展。
“来打个赌吧,接下来美国和法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日益的频繁,这是在分裂了德国之后的最重要的一步计划、”
“完成地中海联盟的计划。”
此时朝阳的第一抹光辉印刻在亚纳耶夫的侧脸上,显得熠熠生辉。经历过一夜的分析之后,他没有丝毫的倦意,反而越发的精神起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苏联新一轮的反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