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政府的这种态度上的改变,叫斯坦利很是兴奋。
于是,一八六五年夏,以大英帝国加拿大总督阿礼国为首的英国政府代表团,抵达华盛顿。不久,再加上应大英帝国之邀也参加进来了的西班牙和普鲁士两国的公使,一个美利坚战争“国际调停团”宣告成立,并很快开始了其积极的努力的工作。
其实,早在一八六三年,美利坚联邦国会对于帕麦斯顿等人提出的所谓调停,就针锋相对地做出了一个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对发生在美利坚南北双方之间的这场战争进行调停的“特别决议案”。他们认为,美利坚所爆发的这场战争纯属是“内部骚乱”,绝不是什么所谓的“国际问题”,因此,任何外国势力要想对其进行干预,那都是“完全没有道理和不能容许的”。
不过,在外界看来,那位仿佛已经“独来独往”惯了的林肯总统阁下,再次发扬其优良的“铁腕”传统,一脚踢开国会,从一位曾叫嚷着宁可舍弃一切也要在三个月、或者最迟半年之内,用武力来平息和惩治南方叛乱者的战争狂人,一下子又转变成了和平的伟大追求者。
在盛宴款待“国际调停团”全体成员的时候,林肯阁下虽然由于“身体突然极度不适”,而没有亲自出场露面,但他的国务卿亚华德却对在场的全体爱好和平的国际人士们,畅谈了一大通他们的总统阁下的人道主义的理论。亚华德还极其遗憾的表示,联邦政府从来就没想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内部双方的争端,而战争之所以会打到今天还在永不停息,那纯粹是种种的误会所致。
因此,亚华德代表联邦政府.及他的总统阁下,极其诚挚地欢迎“国际调停团”的到来,希望交战的双方都能在“国际调停团”的指导下,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理智地解决一切问题。
亚华德在款待“国际调停团”宴会.上代表联邦政府所作的这通发言,一经传出,顿时引起了各界的震动。而这种震动,不仅是对北方,对南方,同样也是非同小可。
问题的关键是,在亚华德的讲.话中,自始至终都未出现过“一个美利坚”这样的词句。
戴维斯政府上下有些感到眩晕了,因为,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最终胜利的曙光。
于是,当“国际调停团”做足了功课,甚至都准备好了.即使来一场“舌战群儒”,那也得把美利坚同盟国的和谈代表硬拉到华盛顿的谈判桌前的时候,但令赶到里士满的他们意外的是,戴维斯的邦联政府早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经组好了去华盛顿的团。邦联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副总统亚.斯蒂文斯,足见其对此次和谈的重视程度。
然而,真正到了南北双方坐在一起的时候,气氛.却就不是那么的轻松了。
北方联邦提出,.只要南方各州重返美利坚联邦的这个大家庭,其他的一切则都好商量。甚至于联邦国会还可以对林肯所签发的那个“解放奴隶宣言”,再作出一个修正案,以免过分地刺激南方庄园主们的利益。
针对北方联邦的“出尔反尔”,南方邦联毫不退让。他们声称,美利坚联邦政府是个违宪政府,所谓的“解放奴隶宣言”,根本就是一个违背宪法确保一切国民的私有财产都不得受任何侵犯精神的无效文件。而美利坚同盟国的建立,是为了争取独立和自由权利的全体南方人民的自主选择,不论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还是国际社会,都应当、也必须予以支持和承认。而如果美利坚联邦政府不能正视这一点,一切所谓的和谈论调则都是在白白地浪费各自宝贵的时间。
在华盛顿的谈判桌上,南北双方唇枪舌剑,闹的不可开交。
照理说,邦联政府的戴维斯等人应当已经能够从这些迹象里,看出什么不正常的苗头来了。但是,不单单是像戴维斯这样的政客,就是诸如罗伯特.李那样的优秀军人,大部分却也都是沉浸在一派盲目的乐观之中。
尤其是身为邦联军主帅的罗伯特.李,这个时候居然放心大胆地离开了他的指挥位置。当然,他也不是累了几年累急了,要想趁机找个地方放松放松,他是在利用这个难得的休战机会,去得克萨斯当面拜会拜会那个已经交往了多年的“文友”,法兰西将军福雷,顺便,他还可以沿途慰问慰问像杰克逊等等的,那些在战场上为邦联立下了卓越功勋的他的最亲密的朋友们。
其实,邦联上下之所以会有如此盲目乐观的情绪,那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在华盛顿南北双方虽然吵闹的厉害,但总体的形势对南方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毕竟以大英帝国为首的“国际调停团”,多多少少还是偏向于他们一边。
为了使互不相让的双方能够坐在谈判桌前,将和谈继续地维持下去,“国际调停团”逐渐地在加大对北方联邦政府的压力。而倔犟的林肯政府,似乎也在开始向识时务转变,据斯蒂文斯副总统从华盛顿方面传回来的最新消息,出于人道主义,“国际调停团”已经在强烈主张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应当首先重新考虑,其对南方各港口的封锁所带给南方人民的极大痛苦。
对此,林肯政府方面也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态度,即为了表示联邦政府对和平的极大诚意,愿意先抛开那些双方争执不下的东西,单就一些最现实的事情进行平等的磋商。就这样,在华盛顿,南北双方开始就联邦海军对南方的海上封锁问题,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
估计除此之外,戴维斯和罗伯特.李们大概还过深地中了所谓“绅士”的流毒,他们也许不会想到,不经公开的宣战,战争照样可以直接临头。
与南方那些“傻瓜绅士们”不同,“身体突然极度不适”、最后不得不离开华盛顿闹市,已经躲到一个远郊农场去“养病”的林肯,却丝毫没有为闹市区里的那个所谓的和谈所左右。同意和谈也好,接受调停也罢,那不过都是他打出去的烟幕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