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几章 杜断

三月的大朝会上,礼部的人说了倭人不愿面朝北这事儿。群臣也没有激愤什么的,皇帝也无所谓。毕竟夜郎国还会问使者:咱们夜郎国大不大?

无知者无畏。

鸿胪寺那边也没有说去找遣唐使喷什么,再说了,去年死了一个遣唐使,也有人特意去哀悼了一下。今年再来喷,抹不开面子,不少人都在弘文馆里讨饭,能说什么呢。

不过,因为长孙冲在朝贡馆的卓越成绩,加上黄头室韦这事儿发酵了这么久,也该出幺蛾子了。

果不其然,在新罗女王金德曼遣密室在朝贡馆商量什么时候来大唐进贡,然后李董什么时候给个册封的时候,大动作来了。

щщщ• TтkΛ n• Сo “倭人愚昧,不足与谋。然则百济勾连倭人,合击新罗,乃无礼也。大唐为其宗主,兴兵无礼,未告之于大唐,当惩之。”

魏征除了代表山东士族以及李建成余孽,同时也兼顾着另外一个身份,唐朝版的政府鹰派。

总结老魏的对外方针,其实就一个字:打。

当年要不要收留突厥,老魏跟温彦博是扳过手腕的,当然老魏不是温彦博对手。首先两人都是士族推出来的代表,其次温彦博乃是北都豪族,河东数一数二的名望。比起魏征这种无根浮萍,还是要强了一些。

当然了,所谓的无根浮萍,那是跟温彦博比。要是跟李大亮比,李大亮充其量就是个盲流。

“百济非是大患,去岁契丹分崩离析,高句丽恐惧,高氏遣使往百济,重修关系。两国皆乃扶余遗种,同根同种,前隋时,更是夹攻新罗,互有得利。彼时倭人多有借种于百济,故而倭人贵族豪强,多有百济血脉。数代经营,新罗国器,入倭人百济之手。唯今时方得脱困。”

李勣还没有前往陇右,这时候还在京中,他时常在北方和草原诸族交手,对东北诸国诸族,也很是了解。

再者辽西罗氏灭亡之际,罗艺补下,多流入左骁卫之中。故而李勣和张公谨,对辽河一带的行情,掌握的十分清楚。

“莫非高句丽,非是用兵北地?”

有人眉头微皱,之前朝廷中,不少人都觉得,黄头室韦可能要糟。到时候大唐不救的话对北地控制会出现动荡,很多归附的小弟会思量,是不是大唐没有那样的实力和勇气?救的话成本又太高,搞不好就是要在北地跟高句丽来一场大战。

而战争是要看收益的,不论是掠夺人口还是掠夺耕地还是掠夺资源,最终的目的都是经济收益。掠夺人口可以是为了劳力,可以是为了耕地上的农民,甚至还能有良心点,是为了将来这些人口能够缴税。

但一场只是为了救人的仗,大唐这个级别的国家,怎么可能干得出来?

单纯的为了宣扬仁义道德,两汉强大如斯,也没有干过。

“若是高句丽联合百济,再因倭人,三方夹攻,新罗必亡。”

新罗账面上的兵力是二十万,这个二十万的水分挤出去,实际战兵是五万,但还是有水分的,能和百济高句丽过招的,差不多也就两万出头。

百济能拿出来的,也差不多这个数。

但除非是亡国,否则不可能真的把家当全部贴上去。

大唐这么庞大,人口数千万,实际战兵也就二十万,然而灭亡突厥,也没有贴上二十万兵力,实际战兵大概也就是十二三万,各总管统计是十四万,账面是五十五万。可是一线厮杀,擒拿劼利可汗,李靖用了多少?三千。

打仗是一件高风险又很枯燥乏味的差事,所以不论突厥还是隋唐,玩起来都是几十万几十万,但真正要开打,都是互相耗,慢慢磨,等着对方犯错,或者说自己少犯错,然后就赢了。

但这是大国,而百济新罗这种体量,玩不起的,很有可能在一次猛攻中,直接就嗝屁。

贞观七年的大唐,已经十分稳定,几年内的鼓励生产,不论是各州府粮食库存还是说户籍增长,都十分可观。像西河套地区,如今已经有了正式的“塞上江南”美称,开发出来的土地,经过几年的耕耘,已经大量变成了熟地,配合黄河两岸的分流,亩产虽然没办法突破两百五十斤,但胜在地多,反而存粮不少。

加上张德对科学种树有奖励,北河套固沙像程处弼在那里当差的时候,也能一年多捞个六七百贯,不仅保护了耕地,更是截留了更多的水资源。

幅员辽阔的好处,就在这里了,能够通过广种来提高产量。然而新罗国小不说,民力又弱。高句丽百济倭国三方围攻,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的积累来抵抗,灭亡可能就成了事实。

李董作为公司的老板,当然不愿意看到子公司有人造反。尤其是有些子公司根本就是贴牌生产,连股份都没有给他,然后还要搞扩张,这让他多难受?

就好比,张操之一年搂钱几十万贯,叔叔又是公司的金牌打手,收保护费的经验非常丰富,叔侄二人联袂兴风作浪,光放高利贷敲诈勒索东北大街上的那些小商小贩,就是无本万利啊。然而呢,叔侄二人什么时候想过把这些钱给他这个老板?没有!

所以李董就不痛快,就难受,就浑身难受。那必须得敲打啊。主要手段自然是塞闺女,可是张操之这个王八蛋,吃喝嫖赌带着徐小芳跑了!

李董内心是抑郁的,而现在,高句丽居然还想让他更抑郁!

能忍?!

所以说,对于高句丽这种下游配套企业,不好好做代工,成天想着“彼可取而代之”,简直是自寻死路!

而且高句丽也聪明,貌似是声东击西虚晃一枪,看上去要弄死黄头室韦,结果是联合了百济和倭人,准备干死新罗。

新罗本来就是弱鸡,当然也不算太弱鸡,它一直从辰韩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又金白净还给李渊磕头过,很谦卑,同时又很会做人。

这就很麻烦了,理论上来说,新罗算是大唐入股了的“子公司”,只是股份也不算太多。不过新罗王的头衔,如果没有大唐的认可,法理上,就不算完整的。

“当先遣使,诘问百济!”

杜如晦没二话,出来先说了一个法子。

这个法子没什么可指摘的,就是先恐吓加拖延。只要百济觉得恐慌,应该还能将三国联手的磨合期往后拖一拖。当然倭人和高句丽什么时候动手,就不是大唐能够左右的。

但是百济……垃圾。

杜天王言罢,却有沉默了一会儿,宰辅们也清楚,这是杜天王在酝酿腹稿。这等大事,一个闹不好,财政上就是要血崩。

“臣闻一事,倭国之王,乃权臣所立。权臣苏我氏,有类汉末董卓,兴废立之事。今有用兵,臣以为,乃形势所迫。”

杜如晦目光闪烁,有些事情,老板知道,但老板会当不知道。有些事情,天王们知道,老板也知道,但是天王们要假装老板不知道。还有些事情,天王们知道老板知道,老板也知道天王知道他知道,但是,大家都要装不知道……

“去岁倭国内乱,旧时筑紫国国君筑紫君丰子复国,群雄并起,互相争锋。倭国权臣派遣讨逆平叛之师,战况如何……不得而知。”

顿了顿,杜如晦见老板眼神平静,当下又接着道,“接连用兵,民里消耗甚大。倭国不比高句丽百济,乃海上番邦,物产贫瘠,田亩枯萎。若围攻新罗成功,当补其所耗,若是不成……权臣苏我氏,败亡之日可期。”

重臣们都是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万里之外的事情,杜天王居然也有消息来源。当然了,像中书令温彦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嘴角是抽搐了一下的。至于侍中王珪,他是好人……

参政的太子李承乾,这个暖男听到倭国的时候,就神采飞扬,整个人气色都好了不少。

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俊美青年,他突然觉得,窝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里,实在是……无趣啊。

以前还能骑马,自从保利营造打造的马车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舒适,他就再也没有骑过马。

其实也骑过的,还是在东郊策马奔腾了一下。

结果差点摔成残废,要不是骑着黑骏马的梁丰县男马快手更快,这就是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起码得死一票人。

然而万幸的是,暖男没事儿。

当然对暖男不幸的是,他被妈妈剥夺了骑马的权力。同时老师王珪,也就是做侍中的那个,就说了一句话:你特么要是再敢骑马,老夫吊死在东宫门口!

一切就结束了。

杜如晦把事情做了个了断,外朝高表仁松了口气,反正这事儿,就算是揭过去了。东瀛发生了什么,目前跟他这个使者,无关。

“高兄,散会后,小弟做东春明楼,可否赏脸?”

鸿胪寺的同僚,有人谄媚地笑问高大使。

这些都是脑袋瓜子灵光的,一个激灵都想起来什么,然后就盯上了高表仁。

高大使也是个实诚人,咬咬牙,点点头道:“不醉不归。”

这话就一个意思:你们也别太逼我,该说的我都说,不过都是醉话,不能作数。

张操之对他的好处,现在看来是无限大。

其实高表仁现在也是背脊发凉,暗暗地擦了一下冷汗,心道:还好没有把张操之给卖了,这厮竟然和杜公都有这等干系,当真是……手眼通天啊。

皇帝听完杜如晦的话,也沉默了一会儿。东海有什么动静,他只能知道个大概,但也足够了。毕竟虞世南还在长安,虞昶又是虞世南的子孙。苏州市舶使这个位子,以前是因为虞昶不善文辞,书法又比他爸爸差三条街,所以才给的。

后来莫名其妙大唐的对外贸易年年翻几番,这就尴尬了。

虞昶兢兢业业,业绩又做得漂亮,对中央的税赋贡献,非常的大。不论是东宫还是内府,对虞昶这个人,很满意。即便是皇帝自己,也得承认,虞昶在苏州市舶使这个位置上,给他捞了很多好处。

可是,虞昶会有这么大能耐?很显然,这个木头脑袋的家伙,怎么可能突然开窍。陆德明当初说要死,硬挺着没死成,难不成是为了显灵?还不是因为某个江南来的小王八蛋带来了全新的收益?

吴县县男只要不死,挺一年就是十几万贯的进账,外加张公谨作保下的军方文职。

这还罢了,陆飞白能在长安做主薄,这是一般人能走的关系?

陆老头儿能当老张的老师,自然不可能连两把刷子都没有。

“倭人军力,看来是要打些折扣。”

有人也反应过来,轻声道。

“若是叱责百济措辞严厉,当能震慑其行径。令其号令难以混一。”

“止高句丽一处,新罗北地,依托山水之势,亦有胜算。”

宰辅们沟通了一下,侍中王珪觉得可以起诏。中书令温彦博也同意了签发,并且建议,最好叱责百济的言辞要更加严厉。

温彦博并不在乎结果,他只在乎秩序。

然后尚书省决定执行,礼部的人就筹备了一下,开始行动。

整个过程决断的很快,房玄龄还在山东,忙的是另外一件大事。尚书省自然是杜如晦一个人在那里决断,房谋杜断的杜断,一巴掌扇动了几个国家的命运。

大朝会一结束,除了鸿胪寺的大使之外,春明大街往东的官道上,奔腾的信使多不胜数。

其中大多数都是奔着沧州或者济州去的,杜如晦回府之后,就吩咐道:“把二郎叫回来,老夫有事相商。”

仆人们瞬间懵逼,卧槽……什么鬼?!跟二郎有事,还相商?

不过很快,就有机灵的仆役出门后小声道:“必是和梁丰县男有关,小郎君素来在忠义社有些亲善兄弟,能说上话呢。”

杜如晦身体恢复了不少,每天都能喝一大壶茶。

一边喝着茶,杜天王一边道:“便看如何了。”

第九章 和蔼可亲的狼人第十四章 飞扬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四十一章 时代变化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三十二章 改变第四十二章 贤明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六章 哟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七十六章 质变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三十四章 怂恿第三十七章 不杀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八十五章 贞观十年跳蚤图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三十一章 关系学第六十九章 薛书记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七十三章 歪风邪气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见者有份(第二更)第四章 我见犹怜(争取再搞一章出来)第十四章 壮胆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六十九章 杀猪看时机(第一更)第一章 一只唐朝的工科狗第八章 期望第十六章 南国雪第六十章 愁啊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七十七章 请人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会儿还有)第九十五章 红烧肉在燃烧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十二章 乱第九章 礼尚往来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六十一章 复杂的事情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十一章 天气太热第六十四章 自有变化第五十章 民为贵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三十六章 buff背后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诗啊(第二更求推荐票)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第九十六章 变换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八章 瓜分无份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七十四章 喷子找不到方向第八十六章 横行霸道第三十章 当代董夫子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三十五章 狼羊论第七十九章 长者老司机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十三章 别来无恙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十三章 娘舅亲第六十四章 清修不易(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卢照邻(求票)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三章 千里驹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五十一章 初具规模的市场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八十四章 撒谎第九十一章 慢慢来第九十六章 顺风船第七十五章 风气不同第十五章 搞定第六章 茫然热闹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处粥第七十八章 极品飞马2(三更)第二十八章 为了猪肉第七十九章 不归兵部管第三章 孔祭酒前进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艺第十四章 筵席
第九章 和蔼可亲的狼人第十四章 飞扬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四十一章 时代变化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三十二章 改变第四十二章 贤明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六章 哟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七十六章 质变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三十四章 怂恿第三十七章 不杀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八十五章 贞观十年跳蚤图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三十一章 关系学第六十九章 薛书记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七十三章 歪风邪气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见者有份(第二更)第四章 我见犹怜(争取再搞一章出来)第十四章 壮胆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六十九章 杀猪看时机(第一更)第一章 一只唐朝的工科狗第八章 期望第十六章 南国雪第六十章 愁啊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七十七章 请人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会儿还有)第九十五章 红烧肉在燃烧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十二章 乱第九章 礼尚往来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六十一章 复杂的事情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十一章 天气太热第六十四章 自有变化第五十章 民为贵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三十六章 buff背后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诗啊(第二更求推荐票)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第九十六章 变换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八章 瓜分无份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七十四章 喷子找不到方向第八十六章 横行霸道第三十章 当代董夫子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三十五章 狼羊论第七十九章 长者老司机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十三章 别来无恙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十三章 娘舅亲第六十四章 清修不易(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卢照邻(求票)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三章 千里驹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五十一章 初具规模的市场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八十四章 撒谎第九十一章 慢慢来第九十六章 顺风船第七十五章 风气不同第十五章 搞定第六章 茫然热闹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处粥第七十八章 极品飞马2(三更)第二十八章 为了猪肉第七十九章 不归兵部管第三章 孔祭酒前进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艺第十四章 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