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捉钱令史

第10章 捉钱令史

三原县城就在塬下。

从白鹿塬下来,便是沿着塬畔东去的清峪河旧河道,引清峪河南入旧白渠后,这旧河道也改做了引水灌溉的支渠,继续向东接入石川河。

旧河南岸,便是三原县城。

这是一座很新的县城,新到做为县治仅几年而已。

塬下平原上,一座夯土小城普普通通的立在那。

三原县最早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北魏的三原护军,后来置三原县,治于淳化固贤小豆村,在清峪河谷,那又名鬼谷。

“这些年县城迁来移去太频繁了。”赵书吏都对这新县城不满,北魏时三原县很大,甚至北周时还曾设过郡。到了隋朝,将三原县治从淳化永安城,迁到了宜州治所永安镇(富平淡村镇)。

永安镇离怀玉新分地的长坳很近,都在白鹿塬上,也就八里距离,其实离现在这新县城任城也很近,也就十里。

“武德四年,朝廷将三原易名池阳,接着将县治从永安镇迁到了任城此处,可武德六年,又将池阳移回了清水谷永安城改名华池,接着分治三原,隶北泉州······”

从北魏再到北周、隋唐,三原县治和县境都变动极大,大唐立国才九年,更是改来改去。

大唐是个处处讲究身份的朝代,就算服役,也都是要按身份来派发的,课户的白身正丁一般是要服正役的,残疾人、中男则承担地方杂瑶或是一些特殊色役。

“那都是县里征召的百姓。”

像武怀玉这种品子,捉钱就能捉到吏部铨选的机会,只要有些能力就能一路授官。

“给王公和三品以上官充亲事、帐内,其实不是啥好差事,说白了就是给他们当仆役驱使,为他们办事经常还得自己贴钱,辛苦还不划算。我建议二郎可以找县君谋个捉钱差事。”

“二郎,这差事挺不错的。”赵书吏提醒怀玉。

白直、执衣、驿丁等则由普通白丁充当。

“这劳役也分三等的,头等的是丁役,也叫国家正役,一般是朝廷征发承担修城隍、运粮、修河等役,往往是要前往州外甚至边疆,不仅辛苦,而且路上往返可能还得一两月,这二十天正役,加上路上时间,耗费太多时间,甚至可能还有危险。多数还要超期服役,能避就避!”

张县令哈哈笑着,“嗯,这差事不错,不过咱虽是同乡,但本县九个捉钱令史,掌管的可是衙门里的公廨本钱,办公开销、食堂用料,还有官吏俸料杂项,可全指望这本钱生息,要是差事办不好,可得自己补贴的。”

“二郎你如今年纪虽还未成丁,也已是中男,暂不用交纳租调课税,却已经需要承担劳役了。”赵书吏给怀玉提了个建议,一会拜见张县令的时候,请张县令帮忙,安排个色役。

“没成年的中男,一般是服杂瑶,由州县征发,只在州县里服役,做些送粮、修城、修路的活计,相比正役要好些,但杂瑶两天只能顶一天正役,二十天正役,杂瑶就得服四十天!”

赵书吏带怀玉兄弟去仓库领钱,“二郎放心,五十贯本钱,保证都是本朝新铸开元通宝钱,绝不会有隋五铢旧钱甚至是白钱伪钱。”赵书吏十分热情,是抱定武家这关系不肯松开了。

“听说朝廷先前又计划要将三原与华池两县合并,到时这县城又要废了!”赵书吏满嘴抱怨,如果重新合并,极可能是保留三原县名,但治所可能仍在永安城,这对他们这些胥吏来说,无疑影响很大。

现在三原和华池两县都隶属于北泉州,这个北泉州治所在永安镇,华池迁回清水谷永安城,而三原治所在任城,永安城在清水谷地形最险要,而永安镇在白鹿塬上,也是扼守通往陕北的要道。

武士彟,那不是武则天的父亲吗?自己跟他还是同族亲戚?父亲与他是同曾祖的族兄弟,算起来,到他这辈刚好是五服亲了,再下一辈就出五服了。

赵书吏就很羡慕,他这个书吏其实正式名称叫书手,流外品都没有,也属于杂任,甚至是编制外的,也是色役一种,连俸禄都没,只有口粮,当然,在衙门里办事,只要手里经办要权,那收入还是不少的。

只有那些高级职官和封爵贵族,才能免除本户内的同居大功亲属,其余丁中也是不免的。

“这捉钱令史具体是怎么做?”怀玉也不太想去给那些高官王公们当仆役驱使。

“多谢赵兄提醒。”

张县令老家还是河东的,说来又是同乡,于是大家十分亲切。

如果是高级官员贵族子弟,则可以充当三卫官、亲王执仗、执乘、亲事、帐内这些差事,这些职事当番轮值,虽也辛苦,但却可积累年资,到一定年限可以去吏部参加考试,通过的能授官,这其实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的一种福利。

“利息其实也不算高了,要知道这些年动荡,民间借贷利息可比这高多了,就算百姓到寺院借粮,春借秋还,一石粮都要还半石,这还是极少数大寺,而多数寺院和贵族商贾借粮,那都是还一倍,借一石还两石,这还只是半年呢。

一个残疾,一个还没成丁的中男,也仍要承担国家差役,不过他们免服正役,服的是门夫色役,一种有专职的杂瑶。

老武仅是从七品致仕武官,虽有个视五品的勋,但勋官只是视品而已。

有这体制内的人在一边解释,怀玉也才知道,原来武家虽也是官员之家,但老爹和怀义是三品以下官,所以也只能免本人和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的课役,亲戚并不免。

相比起明朝那种考个举人,都能免全家的情况,确实大有不同。

“色役也分轻累好坏,驿丁、烽子、屯丁这些是最辛苦的,而去给官员做执衣、白直、庶仆这些也不轻松。”

怀义兄弟拜见张县令。

色役属杂瑶一种,但相比没有固定任务的杂瑶,色役是有固定职事的,比如看桥的桥丁,守门的门夫,掌烽火的烽子管马的马子,还有屯田的屯丁,驿站递送文书的驿丁等。

三原变池阳,池阳又变华池,华池又分出来一个三原。

“咱们县里的捉钱令史,跟京城各司的比不过,咱这属于不入流外,是县选的杂任,但是只要钱捉的好,三年番满,也可以参加州选,到时通过就能获得正式的流外品阶。多数地方捉钱好的令史,都会被京城各司调去捉钱的,前途大好。”

“应国公姓武讳士彟,是咱族叔,他跟咱阿耶是同一个曾祖,两人的祖父是亲兄弟。”

怀玉点头谢过,路上他问怀义,“刚张县令说的应国公是怎么回事?”

这可以说是一条仕途终南捷径,比参加科举还靠谱,毕竟这年头的科举一年录不了几个,还管明经还是秀才、进士科,那确实得很有学问才行。

更何况,有身份的品官之家,还怕一年放不出五万钱的贷款?这可是公廨本钱,好些捉钱令史,都是打着公廨钱名义放贷,实际上还要添上许多私本,在其中还能大牟其利,名利双收。

搞的好,还是个出路呢。

连赵书吏这样的胥吏都受了影响。

一句话,就拉近了几人的关系。

更何况,捉钱令史这差事比较特殊,是衙门里人,但不管其它繁琐杂事,只要能按月交息,平时根本没有人管束。

只是他出身低,没啥家族背景,所以想捉钱也轮不到,更难说有好的前途。

怀玉听了倒觉得这还真挺适合自己,他不想给高官去当杂役,也不想去服那些劳役。

“咱家以前住并州文水县,应国公那支住并州寿阳县,咱阿爷与应国公共同的曾祖曾经封寿阳县公,只是咱家这支属旁支,他们是大宗嫡系。前朝大业时,咱阿耶还跟应国公、宣城县公、安陆县公他们兄弟几个一起贩过木材做生意,后来也是通过应国公的关系,在马邑鹰扬府做了伙长······”

本来三原是京畿上县,结果现在沦为了下县。

午后,城门前没什么人进出,有一老一少两人在守门,老的是个独臂残疾,少的约摸十七八的毛头小伙,两人躲在城门洞阴凉处打瞌睡。

赵书吏对衙门里的事务那是门清,他给怀玉仔细分析如何充色役以避正役杂瑶,又如何挑选色役里好的差事。

怀义也觉得怀玉可以考虑下捉钱令史这差事,虽然一年有五十贯钱利息这个任务,但他觉得应当问题不大,毕竟民间利息也并不比这低。

这居然还是好差事?这是把品子当羊来薅了吧,能收到这么多利息?收不到品子补?

“这么高利息?不是高利贷吗?”怀玉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年利息翻倍?

后世月息三分,年息百分之三十六,那都是红线了。

也有专门服役当差的诸如庶仆、白直、士力、执衣这些。

“这金刀子是秦王所赐吧,我也有一枚。”县令笑着说道,“我秦王三护军出身。”

大唐没有什么专门的基层公务员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征发百姓承担差役,甚至除了京官,地方官员都没有俸禄,朝廷给他们在地方划拔职田,另外又划出一些田做公廨田,又拔一笔钱充公廨本钱,以这些充做地方经费和官员的补贴。

一番寒喧过后,怀玉也便顺势提出想请县令帮忙安排个捉钱令史的差事。

“这个请明府君放心。”

张县令摆摆大手,“回头见了令叔应国公,代我问好。”

“捉钱也称捉钱令史,只有品子身份才可以充当,其实就是拿衙门公廨本钱去放贷收息,以供衙门办公开支,以及补贴衙门官吏俸料。”

“咱跟应国公府关系如何?”怀玉之前也没听武老爹他们说起这亲戚。

“不客气,以后有事尽管找我。”

“如果有办法,就服色役。”

而有些乐工匠户则要承担专门的一些色役职事,比如工匠虽是良民,但不许入普通户籍,不预士伍甚至不许改业,他们就要承担专门的匠役。

怀玉听了也没太在意。

“六品以下官的子孙和勋官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子,称为品子,他们可以充当王公和三品以上官的亲事、帐内,定期上番,也还可被差经管公廨本钱,也还可派充地方杂任,即县史、渠头、里正等······”

这个五万本钱,一年利息五万,其实不是地方上乱来,而是长安三省六部诸司各衙门,也都是按这套标准,长安各衙都有自己的一个捉钱令史的队伍,据说正式编制的捉钱令史就有七百人。

“寻常民间商人拆借,都是月息一分,借五万一年,利就六万了。”

县衙。

“领掌五万钱,每月纳利四千,每年纳利五万,以做公廨钱,用做衙门官员胥吏的俸料杂项。”赵书吏如实相告。

就算放贷不出去,大不了自己补上这五万钱利息,相当于掏钱买官了,虽然买的也仅是个铨选机会。

“年轻人就是痛快有干劲,本县现在就让人给你办手续,你现在就是本县的捉钱令史了,五十贯本钱可直接去库里领取。”张县令特事特办,十分痛快。

“谢明府。”

老武能带给怀玉的实打实好处就是他有品子这个身份,能够挑选轻松的色役以避正役。

至于任城,建于塬下平原上,没啥险可守,还不如龙桥堡守着清峪河谷,但这里优势也是处于平原地带。

而诸如里正、坊正、渠头、仓督、衙门里的佐、史等这些,是管事的基层吏员,一般也都是要由品官子弟,或是有勋官的才能充当。

张县令并不是怀玉印象里的文官模样,却是个军伍出身的武将,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嗓门洪亮,两兄弟一进门,他目光就盯上了二人腰间那枚金刀子。

“捉钱?”

要是遇灾荒之年,饥荒的时候那利息更高,春借一斗秋还三斗,这样的还很难借到。”

这些捉钱令史都选用京官品子,直接授予流外五品,若是捉钱捉的好,只要两三年利息缴的及时足额,就可以参加吏部铨选,通过了就可以授散官,有流内的正式出身,再到吏部番上当差几年,番满就能直接授流内实职。

没出五服,而且往来也挺亲近,武士彟是李渊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之一,绝对心腹,武德朝历任库部郎中、检校井铖将军、检校右厢卫、工部尚书等,由义原郡开国公,晋为应国公。

去年有人告发镇守扬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谋反,李渊命武士彟驰赴扬州,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不仅接替了北上抗突的前长史李靖,也实际代扬州大都督府事。

武士彟有亲兄弟四人,他还有两兄长封县公,武德朝一门三公。

怪不得张县令这么客气!

(本章完)

第921章 烽火家书第1086章 与民争利第1089章 皇帝划下的红线第35章 金锏赠怀玉第905章 白旗第1012章 宣战第854章 长乐公主的嫌弃第1035章 灞桥第465章 二年夏第626章 碛口第50章 登堂入室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280章 认栽第832章 以州为国诸侯王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703章 擒虎第1091章 检校库第276章 吕梁山第743章 势不可挡的少帅第68章 弃笔从戎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627章 灭国擒王终雪耻第897章 心可纵言勿滥也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151章 从龙立功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326章 段婉第303章 灵州第381章 金殿舌战黑手现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789章 武氏之敌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293章 为奴十三载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809章 公主家的鸿门宴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1039章 复国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524章 幽州胡马拓羯军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926章 德不悦上第808章 溅一身血第313章 夜宴第83章 白袍总管第329章 双喜临门第64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第67章 东宫报道第241章 向魏家提亲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琼花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916章 先下手为强第116章 仙姬无双第1083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第619章 穷追不舍铁建山第923章 功高难赏第600章 香得嘞第273章 邀约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354章 截杀第280章 认栽第211章 杀人诛心更抢婚第650章 祖孙三第980章 煮茶释兵权第615章 幽州军第802章 戒酒戒色第386章 宰相之子狱中缢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344章 秦琼李靖第234章 和亲第237章 冰火两重天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946章 兄弟谋第1056章 一百年,不许变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第1099章 纸上谈兵第747章 岭南三雄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362章 命运多舛金丝雀第397章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890章 出事了第887章 武氏海贼团第393章 满朝勋贵半亲朋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29章 大内总管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铁兽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471章 石守信第218章 太子杀手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301章 绯闻第96章 玄符惊雷第135章 军器少监第491章 老卒第778章 一份名单
第921章 烽火家书第1086章 与民争利第1089章 皇帝划下的红线第35章 金锏赠怀玉第905章 白旗第1012章 宣战第854章 长乐公主的嫌弃第1035章 灞桥第465章 二年夏第626章 碛口第50章 登堂入室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280章 认栽第832章 以州为国诸侯王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703章 擒虎第1091章 检校库第276章 吕梁山第743章 势不可挡的少帅第68章 弃笔从戎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627章 灭国擒王终雪耻第897章 心可纵言勿滥也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151章 从龙立功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326章 段婉第303章 灵州第381章 金殿舌战黑手现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789章 武氏之敌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293章 为奴十三载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809章 公主家的鸿门宴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1039章 复国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524章 幽州胡马拓羯军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926章 德不悦上第808章 溅一身血第313章 夜宴第83章 白袍总管第329章 双喜临门第64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第67章 东宫报道第241章 向魏家提亲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琼花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916章 先下手为强第116章 仙姬无双第1083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第619章 穷追不舍铁建山第923章 功高难赏第600章 香得嘞第273章 邀约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354章 截杀第280章 认栽第211章 杀人诛心更抢婚第650章 祖孙三第980章 煮茶释兵权第615章 幽州军第802章 戒酒戒色第386章 宰相之子狱中缢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344章 秦琼李靖第234章 和亲第237章 冰火两重天第914章 武公东渡第946章 兄弟谋第1056章 一百年,不许变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第1099章 纸上谈兵第747章 岭南三雄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362章 命运多舛金丝雀第397章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890章 出事了第887章 武氏海贼团第393章 满朝勋贵半亲朋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29章 大内总管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铁兽第287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471章 石守信第218章 太子杀手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301章 绯闻第96章 玄符惊雷第135章 军器少监第491章 老卒第778章 一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