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增产报国论

华府的气氛可以说是渐入佳境,华老尚书致仕,华家大老爷接棒,也算是平安过度,

如今的华府在朝堂上虽然没有一个够得上分量的老尚书在,可年青一代随着华家大老爷都步入了朝堂,现在虽然不显山漏水的,可再过些年,相信都会是大梁朝的中流砥柱。

大梁朝的朝堂上绝对会有华府子弟的一席之地。

池二郎这里虽然满朝没知己,都被他们家夫人出手给得罪光了,可偏偏圣人对他青菜颇佳,忠臣感叹池二郎的官运,也只能是少来往而已,

不过等到池二郎失势的时候,怕是落井下石的不会太少,芳姐在府上对这种状况心里也明白,

不过当初能够从失德的泥坑里面爬出来,没把今后的官路给堵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如今在想来,官路虽然通了,确实得罪了满京城的权贵。这条路走的也算是满路荆棘。京城果然不是那么好混的。

幸好有失有得,圣人不曾厌弃池二郎。虽然现在艰难了些,可芳姐相信时间长了,总会有所缓和的。

对于那些被这件事情牵连的小儿女,芳姐只能说抱歉,没有摊上一个有担当的家族,谁承想竟然有这么固执的朝臣,看了那张东西以后,不声不响的就把小儿女的姻缘给拆散了。

要说内疚肯定有点,可芳姐也不是圣母,只能说命,谁让他们碰上这么不知道变通的长辈呢。

对于那些传言中要到池府门口装墙上吊的女子,池府的主人拿出来的态度非常的强硬。芳姐让管事放话,谁要在池府门口闹事,他们池府不拦着,也不过是搭上点棺椁的事情,定然风风光光的把闹事者送回府上。

让这些自认站在舆论正义方的大臣们,各个咬牙切齿的,这哪能呀,这不是让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们府上的婚配有问题吗。不然小娘子们怎么要死要活的死人家门口去呀。

至少曾经有过问题。自曝其短的事情没人愿意做。狠话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所以别管那些女子如何,可他们的娘家或者夫家,都不准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丢不起这么大的人。

以至于京城那些被波及的失意人,恨池府恨的咬牙切齿,可池府门口依然风平浪静。

因为池府里面的女人够狠。

说是不内疚,芳姐也郁结于心就是了。救赎自己,也没想着坑别人。现在这种情况不是她愿意看到的,当然让她背负这个结果,的确有点不公平。

只能说自卫反击的时候,伤及无辜了。即便是抱歉也不接受胁迫的。

华老尚书同芳姐说话从来不留余地。对于现如今的状况,总是要冷言讽刺两句:“看看,这就是你任性妄为,不知道深浅,做出来的事情,多少人被被你所累。可怜那些小儿女,从今以后怕是要过上另一种生活了。”

世家联姻,孩子们都是嫡子嫡女,有了这样的事情,这些儿女的身份就尴尬了,可不是过得要辛苦些吗。

芳姐开始还能撑住场子,一脸的淡然,这事跟我无关,都是那些人自己瞎折腾出来的。谁让你们文人就这么迂腐。

老尚书每每为此瞪眼。可惜人家根本不放在心上。

架不住事情总在发展中,还有越演越烈的趣事,芳姐淡定不下来了,老尚书如今只是冷着脸讽刺:‘这也跟你没关系?’

这次轮到芳姐瞪眼:“怎么就没人找那个大理寺卿的责任,怎么就没人找定国候老王八蛋的毛病,我那是自卫反击,被逼无奈的。”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是有失控的时候。老尚书冷眼旁观。

谁知道圣人都下了口谕,任何人不得再提这件事情,竟然还有迂腐的文臣,为了家族血脉,为了名声,愣是做这种不道德,不人道的事情呀。

芳姐磨牙:‘怎么就不见,那些被长辈乱了血统的酸腐文人,抹脖子上吊以证清白,维护血统蠢节呢,’蠢字咬的特别重。

老尚书:“哈,你还嫌弃事情闹腾的小是吧。”

若真是有大臣因为这个抹脖子上吊了,怕是池府一门都要跟着波及了,华府能撇清多少。

华老尚书冷眼看着芳姐,大有这倒霉孩子要闹事,立刻就把她拍死的冲动。

芳姐没好气的看向老头:“怎么样,你那么大的年岁,装的那么冷艳给谁看。有这么好的精力,怎么就不知道帮着那群酸腐文人想想法子,给子孙留条活路,给自己积点德。”

老尚书捂着心口:“你这是跟长辈说话呢,你跟骂老夫有什么区别。”

芳姐忍不住再次刺激老头:“若是咱们府里有这样的,您未必做不出来,棒打鸳鸯,粉饰太平的事情来。”

老尚书都不捂着心口了,直接跳脚:‘大胆,放肆,你当老夫是什么人,老夫把你怎么着了吗,是把你送到家庙了,还是跟你断绝关系了。’

好吧芳姐忘了她可不就是这件事情的祸原吗。

悠悠的说道:“送到家庙,凭什么呀,如今我可是池华氏,家庙那也是池家的。没把我除族,那是我爹给力。”

基本上就是再说跟老头没什么关系。

华老尚书倒是想反驳呢,可当初也确实没让孙女在登门,这件事情两人在心里都有心结,如今都放到明面上来了,倒也算是说开了。

芳姐也觉得这么对长辈有些过火,毕竟年岁大了,真要是气出来个好歹的,对不起他爹:‘好了,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您得那些文人确实酸腐,假清高,假仙。不然怎么不见武将人家里面有这种事情发生呢,不过是被人指出来而已,还没人说什么话呢,就做贼心虚的乱折腾一通,觉得小辈都该死是吧,信不信回头我就让人去查,他们祖三辈儿的事情,看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抹脖子自杀。’气急了这也就是放狠话。

老尚书咬牙:“你还嫌弃你家池二,不够特殊,还有人敢搭理两句是不是。”

好吧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在这么过激下去了。不然京城就真的没有池府容身之地了,即便是圣人再怎么青睬有加。群居动物,要混人缘的。

芳姐有点懊恼。

老尚书落井下石:‘都是同你年岁相仿的,好好地一辈子,遭禁了。心里不痛快了吧。’

老尚书没说的是,那些子女才是最无辜的,因为这层关系,估计往后怕是处处受制了。到底还是自家孙女,知道错,知道严重性就得了,没必要让孩子背负太大的包裹。

芳姐沉默,华老尚书也沉默了。华二老爷对他们家闺女的性情还是了解的,最近华二老爷频频去圣人的御书房,也不知道君臣二人和谐的相处,为了什么。

反正庶日上朝的时候,圣人就开始敲打那些迂腐的文臣了。都说了此事就此作罢,竟然还敢私下里面乱折腾,简直不把他这个圣人看在眼里。

所以事情没有同老尚书想想中的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心中难免感叹,倒霉孙女命好,有这么一个随时准备救火的爹。

池二郎当他的城门官,从城门官到城里治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插了一手,不过官职没有怎么变动。

任谁都知道这位不怎么受京城官员待见的新贵,怕是蛰伏在三品城门官的位置上等着一飞冲天了。

对于夫人的懊恼,池二郎只能开解。谁让夫人都是为了他呢。

芳姐:“知道不关我的事,可终归伤及无辜了。这么大的年岁往后的岁月可怎么过呀。”

池二郎就没见过芳姐这么低落。逗芳姐开心:“喔,内疚了,要不然都纳进咱们府里来好了,为夫勉为其难看夫人的面子,不嫌弃。权当是为了池府开枝散叶了。”

芳姐抬脚踹人,动作利索,劲头十足,一看就知道长期锻炼出来的腿脚:“美的你。”

池二郎:“既然于事无补,就不要想了。”

池二郎为了夫人能够开颜,忘却烦恼,用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夜里总算是找到借口,可着劲的折腾了大半夜。

芳姐倒是不失眠了。两口子日子都跟着和谐了。池二郎抹嘴,这样下去,生个池小四出来不是问题。还用得着委屈自己抬人间来给祖宗们开枝散叶吗。

心情好了灵感就来了,第二日芳姐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池府,这次芳姐一头扎在老尚书的书房里面,拉着老头一直到大半夜都没有出来。

华老夫人同三个儿媳妇感叹,就不知道芳姐同你爹在书房里面说些什么,也不知道两人会不会打起来。

华二夫人为了自家闺女说话:“娘放心,芳姐还是有分寸的。”

两位妯娌不吭声了,这个分寸,可要看怎么说了。就没见过这么不正常相处的祖孙。

老夫人神色也讪讪的,没法赞同二儿媳妇的见解呀。

书房里面,华老尚书看着芳姐弄出来的玩意,那真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好。怎么就最后变成了这样呢。开头明明不是这样的呀。

芳姐对文言文不成,她说,老尚书写,开头都是说的大梁朝的土地宽广,人口稀少什么的,难得还能有人同他聊一聊政治上的事情老尚书也不觉得为难,给孙女转笔就转笔好了。

两人从风土人情,到国情民情,说的那个热闹,整理出来的东西,让老尚书这个高兴。

到了最后写出来一篇文,大致意思就是赞扬,宣传寡妇再嫁的。增进人口发展,促进社会有序发展的。

老尚书就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的。这个结果他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呢。还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年头哪家的老封君没有个贞节牌坊什么的,他家孙女怎么就敢这么与众不同呢。这还真是刺手。

芳姐:‘怎么样,明日您给圣人递上去。’

老尚书:“乱说,自己说说也就是了,递什么朝堂上呀,老夫已经致仕了,早就不关心政事了。”

芳姐:‘哼,怎么您就不可惜咱们大梁的土地,水灾,旱灾,天灾,兵祸,人祸,我大梁人口难道不需要发展吗,祖父您为了大梁鞠躬尽瘁这么多年,难道久违了狗屁的什么节烈,忍心知而不报,良方弃之不用吗。您对得起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吗,您对得起对您信任,推心置腹的圣人吗。’

老尚书:“老夫同圣人关系没那么好,说你爹呢吧,对了怎么不给你爹呀,你爹那里肯定你怎么说怎么是的。”

芳姐:“那是自然那可是亲爹。不像您做点事情,唯恐名声有损,利益有失,推脱再三。”

老尚书:“哼,我这个祖父不是亲的,去求你亲爹吧。”

芳姐抿嘴:‘这件事情,我爹不适合做,万一被人说我爹看上了哪个寡妇怎么办。’

老尚书差点被吐沫给噎死:“你倒是处处为了你爹打算,你怎么就不怕有人说老夫看上了哪个寡妇呀。”

芳姐斜眼打量华老尚书。

华老尚书自知失言:“老夫的名声就随便你遭禁,随便别人说嘛,老夫就不是你的长辈吗。”

芳姐:“看您说的,您要是不愿意,我也不难为您,我去找我外曾祖父说去,人家冯老御史高风亮节,为了大梁从来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肯定不会把名声看的这么重,不会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

老尚书怎么都觉得被丫头啪啪的打脸了,合着他就是为个人利益的小人,就是看重名声的迂腐酸儒:“哼,少叫的那么亲近,人家分老御史可不见得愿意认你这个玄外孙女。丢人,显眼。老夫佩服分老御史一身的文人根骨,可老夫也不会差到哪去。”

说完就把笔墨才干爽的宣纸揣进了袖子里面。这是准备递投名状了。

芳姐笑了:“呵呵,到底是我大梁朝的老尚书,够豪迈。话说您实在不用担心名声问题,没人会把这种桃色新闻往您身上扣的,也不看看您多大的年岁了。”

老尚书想要摔东西,倒霉东西刚才怎么不这么安慰自己呢。老尚书出书房的时候嘴巴有点歪的,百分百肯定是倒霉孙女气出来的。(。)

第119章 鸠占鹊巢第496章 无题第373章 怡情第513章 又一年一百四十章 大丫头第656章 论爹第157章 后娘预备役第11章 姐妹第369章 乱战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383章 佳婿第441章 矛盾第285章 用计第118章 风月绝学第550章 团聚第41章 家私第616章 八仙过海第370章 表亲很多第478章 池放第551章 乱战第681章 尾声第131章 男祸第448章 上赶着不是买卖第65章 狭路第47章 节礼第450章 小性儿第255章 不过是表叔第550章 团聚第133章 人比人第372章 大比第156章 对敌之道第685章 尾声第605章 寡妇在嫁第504章 和好第257章 求娶第124章 都是人才第421章 池二郎的情谊第519章 少要狂第41章 家私第7章 华二老爷第121章 交锋第325章 不回头第449章 收徒第227章 相亲进行时第482章 伤自我第249章 祖宗与祖父第297章 回门第148章 紫玉兰第286章 教子第六百一十八 掌通融第464章 当媒婆第596章 护女第144章 口腹之欲第514章 生产第7章 华二老爷第563章 还有第62章 算计第371章 腻歪第179章 亮眼第419章 上面有人第606章 百家之争第52章 杜氏第408章 乱像第16章 祖训第593章 翻天第663章 发丧第199章 暗思第496章 无题第648章 内情第666章 求仁第29章 曲直第146章 发财路第89章 无赖招数第101章 送别第400章 升官第100章 演绎第540章 恨嫁第458章 拜师需要宴第97章 表兄表妹第153章 洒泪第73章 姨婆第549章 断义第230章 初露端倪第221章 春宴第191章 城府第355章 娇女第40章 父女第493章 人情通达第393章 新家第129章 跑偏了第406章 打脸第6章 表哥第49章 程家第345章 亮剑第649章 启发第535章 翁婿之战第441章 矛盾第159章 熊孩子第126章 群伙八卦第423章 亲姐夫
第119章 鸠占鹊巢第496章 无题第373章 怡情第513章 又一年一百四十章 大丫头第656章 论爹第157章 后娘预备役第11章 姐妹第369章 乱战第295章 那都不是事第383章 佳婿第441章 矛盾第285章 用计第118章 风月绝学第550章 团聚第41章 家私第616章 八仙过海第370章 表亲很多第478章 池放第551章 乱战第681章 尾声第131章 男祸第448章 上赶着不是买卖第65章 狭路第47章 节礼第450章 小性儿第255章 不过是表叔第550章 团聚第133章 人比人第372章 大比第156章 对敌之道第685章 尾声第605章 寡妇在嫁第504章 和好第257章 求娶第124章 都是人才第421章 池二郎的情谊第519章 少要狂第41章 家私第7章 华二老爷第121章 交锋第325章 不回头第449章 收徒第227章 相亲进行时第482章 伤自我第249章 祖宗与祖父第297章 回门第148章 紫玉兰第286章 教子第六百一十八 掌通融第464章 当媒婆第596章 护女第144章 口腹之欲第514章 生产第7章 华二老爷第563章 还有第62章 算计第371章 腻歪第179章 亮眼第419章 上面有人第606章 百家之争第52章 杜氏第408章 乱像第16章 祖训第593章 翻天第663章 发丧第199章 暗思第496章 无题第648章 内情第666章 求仁第29章 曲直第146章 发财路第89章 无赖招数第101章 送别第400章 升官第100章 演绎第540章 恨嫁第458章 拜师需要宴第97章 表兄表妹第153章 洒泪第73章 姨婆第549章 断义第230章 初露端倪第221章 春宴第191章 城府第355章 娇女第40章 父女第493章 人情通达第393章 新家第129章 跑偏了第406章 打脸第6章 表哥第49章 程家第345章 亮剑第649章 启发第535章 翁婿之战第441章 矛盾第159章 熊孩子第126章 群伙八卦第423章 亲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