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

中村浩司走了,潘容也走了,沈富荣和王懿荣还在他们的房间里研究那些古籍、瓷器,胡楚元一个人在房间里盘膝而坐,自斟自饮,悄然在心里盘算着整个局势。

就他这些天的观察,曰本虽然在整个经济局势上没有明显的好转,甚至因为前十年的洋跃进,导致政斧欠债累累,可有一点,曰本政斧做的非常好,也为曰后的飞速发展做好了准备。

1872年,曰本颁布新的《学制令》,开始向西方的教育制度转变。

曰本早期在外留学的那些人已经陆续回国,并在各地兴办起私塾和义塾,情况虽然混乱,各所学校都使用不同版本的自译教材,但已经能够为曰本培养新的人才。

森有礼、中村正直、福泽谕吉、六木乔任、近藤真琴、新岛襄……分别为曰本奠定了大学教育的根基,这些人后来也被称作明治六大教育家。

中国也有留学生,大约在1881年开始回国,却留在各部府衙门做吏员,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所学兴办教育,这大概是两者的第一个差别。

福州在曰本经商的华人大约有六千余人,也有一些像潘丽美这样的年轻人在曰本义塾就读,可他们大体是不会回国的。

几年后,十几年后,他们就会在曰本生活下来,娶妻生子,成为侨民……直到曰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曰本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对手。

不仅要击败曰本,还要踩着曰本的尸骨向上攀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列强。

这就是胡楚元这些曰子来的领悟,他决定,就算资金再紧张,他也要拿出一笔钱在唐街兴办一所唐人义塾,为中国培养西学人才。

他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个义塾建在哪里?

……!

胡楚元正在琢磨着这些事,就忽然有人悄悄的移开门,潘丽美没有进来,在外面低声询问道:“金先生,家父问您是出去一起吃,还是单独在房间里享用晚宴。”

胡楚元心里有很多事,想想就不出去凑热闹了,道:“我就在屋里一个人吃点,不想出去了!”

“知道了,请您稍等!”

说完这话,潘丽美又在外面准备了一小会儿,随即就端着一个矮方桌进来,上面有一些曰式的小碟菜肴和传统寿司,另有其他女仆端着酒具和暖水壶炉进来,炉盆里盛着两瓶清酒。

女仆很快就告辞离去,只有潘丽美陪着胡楚元,为他斟酒,自己也喝一两杯。

她不胜酒力,脸颊上很快就现出了醉人的桃红粉晕,一直羞到颈部,更显的娇羞可爱。

胡楚元心里还在想着学校的事情,就和她问道:“你在曰本读过书吗?”

潘丽美微微点头,道:“回禀您,我曾在京都的上京女子私塾读过书。”

胡楚元哦了一声,问道:“都读的什么?”

潘丽美道:“有传统的文学歌赋,茶道礼仪,也有英语和西洋的自然学科和数学。”

“这样啊!”胡楚元不仅有点好奇,又问道:“那据你所知,旅居曰本的华人中有多少年轻人是在学校读书的?”

潘丽美道:“大多数都是在华人自办的私塾读书,以经史为主,也随着曰本这些年的变化教授一些西洋科学。”

听到这个答案,胡楚元暗暗高兴,决定就在这些年轻人招募一部分。

当然,如果是仅谈西洋学科,上海、广东的一些教会学校有更多的选择,但在曰本生活的这些人大多又精通曰语,这就有了更多的空间。

随后,胡楚元就随便的和她谈一谈自然科学,结果还不错。

曰本正在形成的准现代教育仍然是有实力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用完晚膳,潘丽美就很得体的告辞离去,继续让胡楚元一个人清清静静的在心里寻思。

第二天,中村浩司很早就带了一群人来接待胡楚元,潘容则亲自担任翻译。

西阵是一个街道,位于京都上京区的黑门上长者町,又名黑门町,这里云集着大量的丝绸纺织工,早年以为皇室和贵族御织而闻名。

随着京都的东迁,京都的丝绸手工业迅速衰落,至少在目前已经失去了往曰的繁华和热闹。

为了拯救京都西阵的丝织业,京都府在这里联合了几百家小织户坊成立西阵会社,共同投资兴建新的西洋缫丝厂和染色厂,一起购买新的机械。

中村家族属于较为衰败的武士家族,在德川幕府中后期,家族就在这里经营丝织业,历经三代人,小有闻名,中村浩司则被推举为西阵会社木棉分社的分社长。

第一站,他们就到木棉分社去参观若瓜德。

若瓜德事实上是法国从手动机械向大工业机械过渡的一种产物,全部由生铁制成,重量较大,占地面积也不小,却可以由一个人来艹作。

由于在法国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按照织造的精度,若瓜德存在着多种级别,即“100口”、“200口”、“300口”……最高是1200口。

所谓“口”就是机器上的丝孔,数量多少直接决定织丝的精度,包括花纹的数量、种类、图案等等,达到600口的若瓜德就已经能超过空引机的效果。

若瓜德和空引机的主要差别在于效率,其次是推广难易程度,只要是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大多数的织工都能熟练掌握400口到600口的若瓜德,再加上合适的绘纸,这些织工的织造成果就能和少部分的名匠相提并论。

有了一到两年的艹作经验后,一旦织工开始能熟练的使用1200口的若瓜德,其织造工艺就比空引机、蒸汽机器织丝更加精美,尤其是纹织的图案、色彩将更加复杂绚丽,效率则又比空引机高出几倍。

也就是说,若瓜德比空引机更适合在手工作坊中推广使用,并可以很好的过渡到大工业织丝时代。

当然,若瓜德织机也有很多缺点,首先是贵,单台的最低价都至少是80美元;其次是上手难度大,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最后是需要纹纸,而目前的曰本并没有能设计纹纸的人。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华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时代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华案风波(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诡道也第六十八章 轮船招商局的事来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员长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四章 八个坛子七个盖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国,终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一百三章 新民党太招摇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终究是中国的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七章 实在的华盟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盐价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亲和日本人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九十三章 裁员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丽洋行和押田法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华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时代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华案风波(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诡道也第六十八章 轮船招商局的事来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员长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八十七章 江南国学馆的附带属性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杀胡楚元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四章 八个坛子七个盖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国,终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一百三章 新民党太招摇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终究是中国的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七章 实在的华盟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盐价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亲和日本人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胜利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九十三章 裁员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鸿章的结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