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章 闻风丧胆

1613章 闻风丧胆

李善长淡然一笑,随即肃容道:“本相的相国之位一退,必然引起满朝文武争斗,人人都坐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从而光宗耀祖,统领六部百官,而依我对皇帝的了解,皇帝一定会询问大臣,其中必定有本相,还有刘伯温,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此热『性』子高傲,平生自负才学,必然当仁不让,如此一来,皇帝必定不喜,这样一来,这宰相之外的询问你,便剩下本相,到时候本相推举你进入中书省,从而掌控天下!“

胡惟庸目光一闪,道:“惟庸多谢大人赏识,他日必定回报大人再造之恩?“

李善长摆了摆手,道:“你今日的这番胡,本相记住了,不过想要单靠本相举荐,坐上相国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容易?”

胡惟庸心头一惊,盯着李善长:“大人——?”

李善长目光一闪,道:“相国乃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百官奏折、边关文书、官吏任免、皇帝旨意,都要经过相国,几乎是半个皇帝,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相国的任免,从来是慎之又慎,故而选人之时,不断要才,还要忠、要信、要对皇家威胁最小,这样的人才能符合圣意,做到君臣一心?”

“大人之言,当真是字字珠玑,让惟庸眼界大开啊!”

李善长道:“刘伯温、杨宪、汪广洋三人之中,刘伯温本领最大,且是浙东首领,对你威胁最大,同样对陛下的威胁也最大,只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这若大金陵城,大明的相国之位,非你胡惟庸莫属!”

“大人所言极是,这刘伯温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确是个头疼的人,今日虽被封为诚意伯,可仍旧是御史中丞,掌管天下御史,言官,想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还要名正言顺只怕不易,何况此人一直清正廉洁,皇帝对他宠信并不下于大人,如果贸然对他发动了攻击,而又没有拿出一个伤的台面的理由,依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只怕难上加难啊,万一激怒了他,发动言官,御史攻击你我,小人倒也罢了,唯独对大人不利啊?”

wWW ●ⓣⓣⓚⓐⓝ ●C〇 李善长一叹,这也正是他头疼的所在,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应天登基为帝,除了一切仿照元朝官职,建立了中书省文武百官,还别出心裁的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名为巡按御史。这些官吏是代天子巡狩,凡吏政、刑名、钱谷、治安、档案、学校、农桑、水利、风俗、民隐都是其职责考察范围。金陵城百官称:“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弘治以后,巡按御史的权力更大了,侵夺了许多监察之外的权力,如行政方面“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会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在军事方面“地方战守事宜,巡按得参与谋政”;在治安方面“地方若出现贼盗,巡按要下令征剿,这些人官职不大,权利极大,四处巡视,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就抓住了你的把柄,洪武年初,官员钱宰奉朱元璋之命进行修订《孟子》一书的工作。一日,钱宰下朝回家,因感工作进展顺利,心情颇为舒畅。于是,他便乘兴『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当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便说,你昨日做得一首好诗。只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到啊,我看还是把“嫌”字改为“忧”字如何?钱宰闻听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磕头谢罪。朱元璋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于是便将钱宰遣送回了老家。这个故事,让满朝文武百官对监察御使,闻风丧胆,饶是李善长身居高位,也怕被他们抓着把柄?”

若说,就一个监察御史倒也算了,毕竟这个特权也不是天天有,而且这些巡视地方,与他李善长并无多大的影响,最为厉害的还是让人文风丧胆的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是为了监察中央吏、户、礼、兵、工、刑六部的一切举动,所设的官位同样对样朝廷六部,朱元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均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按规定,凡以皇上名义发出的刺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若有不妥之处,可以封还奏报。全国各地上报给皇上的奏章,六科要根据分工按类抄报各部,并提出驳正意见。六科之官虽然为七品,但权力极大。他们侍从皇上,每日都有一人值班,站在殿中“珥笔记旨”。皇上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由他们向皇上报告;若各衙门口完成了皇上旨意,便由六科核销。每逢京官考察自陈政绩时,这些给事中还要会同六部进行审核。在考核中,有的官员政绩突出而被皇上召见时,一般要由吏部尚书及相关科的都给事共同相陪面见皇上。朱元璋奉行宋代司马光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在选择言官的选拔,可谓是慎之又慎,首先,“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之士”;其次,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再次,具有突出的学识才干,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对于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总之,言官必须具备秉公据实,善辨是非,敢论曲直,既勤且廉等优秀品质,品行、才识不可缺失。这样的人,任凭谁见都怕。

第三更了,请诸位多多支持啊!

1170章 恨有爱生898章 真假不明1271章 一剑袭来619章 陈郡谢氏1386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987章 困兽犹斗1245章 想上画舫002章 湖光春色265章 他是正经人1132章 姑娘吃醋了251章 跟踪212章 一变二344章 密探1903章 胡惟庸的结局⑥498章 布置一切1307章 最心疼的故事612章 虎狼之师1773章 齐家治国平天下037章 找个台阶下1666章 秘密永藏288章 英雄配美女1823章 一家欢乐1540章 朝廷内斗加更章节1639章 夜长梦多1032章 英雄梦778章 大船颠簸1397章 神龙摆尾关于红巾军东征高丽645章 关门弟子1232章 犹抱琵琶1291章 旁敲1952 .1906章熟悉的面孔222章 戏弄818章 万事俱备684章 观赏帝都闲话两句1197章 拜天拜地1272章 不须眉233章 一僧一道765章 水深火热1423章 隐藏实力1603章 风光无限706章 书生意气1198章 打持久战111章 七王爷府1428章 垂死挣扎1657章 疯子主将1770章 八股取仕1313章 不满的心绪1118章 渔舟唱晚054章 真假难辨009章 寒冷的夜晚195章 后退一步385章 奖赏580章 十两金子433章 厉害的脱脱177章 入席113章 兄终弟及1056章 吴王之邀1697章 士为知己者死1199章 花红如血1745章 鼎鼎大名827章 家的感觉1841章 招抚王保保1869章 王气之地1886章 雄霸东南海130章 一身是胆577章 打赌430章 城里的姑娘1718章 执子之手788章 布置妥当1020章 信封未拆1587章 锦衣夜行764章 决堤737章 破瓜开瓢230章 铁笔插深潭227章 佛道1088章 江南霸主1096章 以防万一328章 凭证1690章 敌将来降1537章 依葫芦画瓢1710章 突发之症1374章 准备出兵988966章 巨浪滚滚618章 皇园哭声1741章 兄弟离别1090章 讨张檄文1664章 一群牛人435章 鹿死谁手第1282章 偏向虎山行1884章 一袭道袍119章 斩月扬威725章 逃出皇宫1213章 死亡之路1407章 性命有关017章 传国玉玺1912章 十五年后1666章 秘密永藏1893章 海盗的野心
1170章 恨有爱生898章 真假不明1271章 一剑袭来619章 陈郡谢氏1386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987章 困兽犹斗1245章 想上画舫002章 湖光春色265章 他是正经人1132章 姑娘吃醋了251章 跟踪212章 一变二344章 密探1903章 胡惟庸的结局⑥498章 布置一切1307章 最心疼的故事612章 虎狼之师1773章 齐家治国平天下037章 找个台阶下1666章 秘密永藏288章 英雄配美女1823章 一家欢乐1540章 朝廷内斗加更章节1639章 夜长梦多1032章 英雄梦778章 大船颠簸1397章 神龙摆尾关于红巾军东征高丽645章 关门弟子1232章 犹抱琵琶1291章 旁敲1952 .1906章熟悉的面孔222章 戏弄818章 万事俱备684章 观赏帝都闲话两句1197章 拜天拜地1272章 不须眉233章 一僧一道765章 水深火热1423章 隐藏实力1603章 风光无限706章 书生意气1198章 打持久战111章 七王爷府1428章 垂死挣扎1657章 疯子主将1770章 八股取仕1313章 不满的心绪1118章 渔舟唱晚054章 真假难辨009章 寒冷的夜晚195章 后退一步385章 奖赏580章 十两金子433章 厉害的脱脱177章 入席113章 兄终弟及1056章 吴王之邀1697章 士为知己者死1199章 花红如血1745章 鼎鼎大名827章 家的感觉1841章 招抚王保保1869章 王气之地1886章 雄霸东南海130章 一身是胆577章 打赌430章 城里的姑娘1718章 执子之手788章 布置妥当1020章 信封未拆1587章 锦衣夜行764章 决堤737章 破瓜开瓢230章 铁笔插深潭227章 佛道1088章 江南霸主1096章 以防万一328章 凭证1690章 敌将来降1537章 依葫芦画瓢1710章 突发之症1374章 准备出兵988966章 巨浪滚滚618章 皇园哭声1741章 兄弟离别1090章 讨张檄文1664章 一群牛人435章 鹿死谁手第1282章 偏向虎山行1884章 一袭道袍119章 斩月扬威725章 逃出皇宫1213章 死亡之路1407章 性命有关017章 传国玉玺1912章 十五年后1666章 秘密永藏1893章 海盗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