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留条后路

南城外的学舍前人山人海,数千士子带着紧张、激动和期望,翘首以盼,这时,城门内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声。

“来了!来人!”

人潮涌动,士子们激动万分,纷纷向大门外涌来,却被十几士兵拦住,几名宣榜官员在大群士兵的吹鼓手的簇拥下来到了大门前,大门前已搭好一座高台。

三名官员快步登上高台,中间一名高大威武的官员对众人喊道:“请大家安静!”

数千士子霎时间安静下来,几千双眼睛紧张地盯着他手上的花名册,官员高声道:“五原秋试正式结束,现宣布榜名,共计五千一百四十二名考生,实际参考五千一百一十五人,共录取一百二十人,名单如下!”

“大利县韩纵!”

“九原县马广才!”

.......

官员是从后向前念,每念到一个名字,便传来一阵欢呼,他的语调很重,声音很高亢,传出很远,他慢慢地念完了一百一十人的名单,欢呼声此起彼伏,但失望的神情也越来越多,但大家依旧耐心听着,没有全部念完名单,谁都不会甘心。

“下面是前十名,考中者可授举进士称号,第十名,延安郡金明县解孝元,第九名五原郡河口县尉迟嵩,第八名京兆府大兴县韦师明.....”

韦师明激动得一声大喊,和韦纶紧紧拥抱在一起,韦纶心中难受,却强作笑颜道:“恭喜三哥了!”

韦师明理解他的心情,也克制住内心的激动,拍了拍他肩膀,“没关系。还有七个人,一定会有你。”

韦纶紧张地低下头。怀着一线希望。竖耳听着上面的宣布,一个个名字过去,都和他没有关系,他心开始绝望了。

“第三名京兆府万年县杜衡!”

韦纶听到‘京兆府’三个字。可后面却是万年县杜衡,他的心一下子失望到了极点。他心中苦笑一下,看来他真得去学堂做先生了。

“第一名!”

宣榜官戏剧性地停住了,望着一双双焦躁的目光。他笑了笑。高声道:“京兆府大兴县韦纶!”

韦纶还在自怨自艾,他猛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大吃一惊,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是自己听错了?

韦师明和几名士子一把抱住他,把他扔了起来。众人欢呼,把让接住。又将他高高扔向天空,这一刻,韦纶陶醉了,他望着天空的白云,泪水从他眼角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

五原郡的秋试虽然只是一个郡的考试,但它却吸引了关陇数千寒门士子前去参加,声势极为浩大,加上制度严密,士庶平等的举措,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更重要是老相国高颎亲任主考官,消息传到洛阳后,便立刻轰动了朝野.

尽管礼部和吏部立刻宣布,此次考试未经朝廷批准,不予承认,但礼部和吏部的否认,却挡不住人们对这次五原郡科举的关注。

大同坊西北角有一栋占地二十亩的大宅,这里便是京兆韦氏在京城的府邸,韦氏是京兆名门,也是关陇士族的代表家族之一,从西汉至今,繁衍数百年,各房各支盘根错节,家族庞大,近几十年韦氏家族以韦孝宽一房的兴起而得以强盛,韦孝宽和韦世康、韦洸都是韦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但随着韦孝宽、韦世康和韦洸的先后去世,这些年京兆韦氏有些没落了,今年韦家又遭遇一个重大挫折,那便是韦世康之子韦福嗣参加杨玄感造反而被车裂处死,连累其兄韦福子被罢官,也连累到了韦霁,本来杨广已经在考虑由韦家代表关陇士族入相,就因为韦福嗣参与造反而作罢。

目前韦氏的家主是韦孝宽的第三子韦霁,韦霁年约五十余岁,官拜鸿胪寺卿,今天他从朝中回来,便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有些闷闷不乐,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房间里,韦霁坐在桌前翻一本族谱,他要找五原郡科举第一名的韦纶和第八名韦师明,这两人到底是韦氏家族的何许人,竟然跑到五原郡大出风头,连圣上都召见他,问他这两人的情况。

这令韦霁又惊又怒,他事先不知道五原郡有科举一事,否则他绝不准族人去参加,杨玄感已经害了韦氏一次,难道他儿子还要再害韦氏一次吗?

韦师明已经找到了,是他族弟韦薰的第五子,是一名庶子,算是韦家人,但韦纶这个人他怎么也找不到,翻了几遍族谱都没有看到,他怀疑此人不是韦氏族人。

这时,门外传来次子韦群的禀报,“父亲,福子大哥来了。”

韦霁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韦福子走进了书房,韦福子是韦世康长子,是家主韦霁的族侄,官任司隶别驾,因为兄弟韦福嗣助杨玄感造反而被罢免。

韦福子今年不到四十岁,做事稳重,没有兄弟韦福嗣那样轻浮,虽然被免官,他却没有什么怨言,杨广想治他罪也找不到把柄。

他进门便笑道:“我猜三叔现在正在翻找族谱。”

韦霁苦笑一声,把族谱合上,“你也是为五原郡科举之事来吧!”

“正是!”

两人坐下,韦福子笑问道:“三叔可找了那两人?”

韦霁叹息一声,“找到了韦师明,是韦薰的第五子,是一个偏房庶子,但那个第一名韦纶怎么也找不到,他究竟是不是韦氏子弟?”

韦福子点点头,“此人我找到了,他确实是韦氏子弟,不过他是归北一支。”

韦氏家族在五胡乱华时分裂成两支,一支留在京兆,叫做留北支,一支逃去南方,但后来又回到北方,叫做归北支,而留北支随着北魏汉化而渐渐进入权力高层,韦孝宽便是留北支的代表,而归北支则因失去根基而逐渐没落,大多沦为庶民阶层,刚才韦霁找的是留北支的族谱,听韦福子这一说,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归北支的子弟,难怪自己找不到。

韦福子又道:“其实他的父亲三叔可能认识,便是以前族学的先生韦爱武,就是那个被称为‘血戒尺’的教书先生。”

韦霁默默点头,他是知道,族学中有一名家族先生极为严厉,一旦族学中子弟犯错,他就要用戒尺将对方手掌打出血才罢休,被称为‘血戒尺’,非常有名,他曾经见过几次。

“好像此人前年去世了。”

“是的,韦爱武前年病逝,他只有一子一女,儿子便是韦纶,事母极孝,务农为生,三叔说他是不是韦家子弟?”

韦霁沉思片刻,“我可以告诉圣上,这个韦纶和韦家没有关系,毕竟他是归北支,和我们隔得太远。”

韦福子却摇了摇头,“我倒是劝三叔承认他们二人都是韦家子弟。”

韦霁其实也是一个久混官场之人,他只是因为要向圣上交代,所以不想承认这两人,韦福子这一提醒,韦霁立刻反应过来,眉头一皱,“你是说,给韦家留一条后路?”

韦福子眯眼笑了起来,“三叔不觉得杨元庆和他父亲杨玄感完全不一样吗?”

“此子十年来一直便是朝廷中的风云人物,少年时心狠手辣,现在稳重了很多,也有了一点手腕,居然能早丰州拥隋自立,凭这一点,我倒是挺欣赏他,不像他父亲杨玄感那般愚蠢,不过最近他风头太劲,居然南扩势力,又把高颎拉出来,还是稍微年轻了一点啊!野心不够收敛。”

“三叔,不管他是否野心外露,但隋朝已经是日落西山,很难再起来,我们确实也该为家族考虑一下后路,我觉得杨元庆将来会更加强大,很有问鼎的可能,在他那里留一条后路,是明智之举,反正韦纶和韦师明都是远房,不是正房嫡子,和三叔的态度无关,最后是圣上不悦,我们索性就承认他们为韦家子弟,这对我们有益而无害,而且韦纶被录为第一名,我觉得这是杨元庆在向我们韦家传递某种信号。”

韦霁沉思了片刻,他不得不承认,韦福子比自己看得远,看得深。

“你说得很对,确实如此!”

.........

夜幕初降,宽政坊独孤震的府邸前却格外热闹,今天是独孤震幼子满月的日子,独孤震特地摆下满月酒庆贺,他的亲朋好友,朝中同僚纷纷上门庆祝,连萧皇后也特地派人送来贺礼。

台阶上,独孤震笑容满面地对每一个前来祝贺的人拱手致谢,大部分是族人和亲朋。

“独孤家主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恭喜再得贵子!”

这是几名同僚来拜访,众人亲热地摇晃肩膀,开着玩笑。

“哪里!哪里!准备明年再生两个儿子,诸位就准备再送礼吧!”

众人哈哈大笑,独孤震连忙吩咐家人把官员们领进府去,这时,又是一辆马车停在了独孤府门前,只见李渊从马车里下来,拱手笑道:“恭喜舅父再得贵子!”

两人目光一触,皆心领神会,独孤震的满月酒,不就为李渊而摆的吗?

“叔德请进!我们好久没见了,要好好喝一杯。”

........

【自我感觉这一章的思路非常好,】

第8章 假途灭虢第28章 局势复杂第14章 太守师道第5章 略助风势第34章 两面三刀第22章 萧后来临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19章 心理之战第21章 初次谈判第35章 争夺人口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0章 仁寿宫变(二)第18章 血腥镇压第4章 以小欺老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27章 金口已开第35章 软硬兼施第5章 两个使者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3章 战争来临第6章 裴府家宴第26章 柴绍心机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57章 药到病除第6章 裴府家宴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1章 兵困雁门第5章 上兵伐谋第1章 重返京城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3章 走私线索第32章 壮士断腕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6章 渔翁李密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4章 寻找突破第36章 连夜撤军第120章 绝妙好计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2章 收获不菲第20章 高颎事件第36章 各有选择第31章 船中飞箭第18章 谏臣之死第48章 欲迎还拒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幽州平寇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7章 杨家有女第40章 权贵施压第69章 一触即发第46章 拖住主力第62章 激战七里第9章 应对危机第22章 不甘失矿第11章 瀚海奇兵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3章 穷途末路第95章 隐患爆发第4章 假手于贺第23章 杀机暗伏第39章 巡视塞北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7章 疑兵之计第3章 唐魏结盟第4章 入伍斥候第14章 龙凤美玉第22章 辽东乱战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3章 都市买礼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9章 丰都事件第26章 一战成名第20章 奇耻大辱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1章 夜袭仓城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6章 离间之计第16章 危机前夜第35章 激战尉氏第87章 建成态度第6章 牵制荆襄第45章 唐相之危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暗斗不息第17章 发现契苾第35章 被俘权相第5章 略助风势第1章 重返京城第17章 两强对阵第44章 被迫抉择第27章 回府风波第75章 条件苛刻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40章 朝堂之议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21章 帝王心术(上)
第8章 假途灭虢第28章 局势复杂第14章 太守师道第5章 略助风势第34章 两面三刀第22章 萧后来临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19章 心理之战第21章 初次谈判第35章 争夺人口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0章 仁寿宫变(二)第18章 血腥镇压第4章 以小欺老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27章 金口已开第35章 软硬兼施第5章 两个使者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3章 战争来临第6章 裴府家宴第26章 柴绍心机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57章 药到病除第6章 裴府家宴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1章 兵困雁门第5章 上兵伐谋第1章 重返京城第18章 反间之计第13章 走私线索第32章 壮士断腕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6章 渔翁李密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4章 寻找突破第36章 连夜撤军第120章 绝妙好计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2章 收获不菲第20章 高颎事件第36章 各有选择第31章 船中飞箭第18章 谏臣之死第48章 欲迎还拒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幽州平寇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7章 杨家有女第40章 权贵施压第69章 一触即发第46章 拖住主力第62章 激战七里第9章 应对危机第22章 不甘失矿第11章 瀚海奇兵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3章 穷途末路第95章 隐患爆发第4章 假手于贺第23章 杀机暗伏第39章 巡视塞北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7章 疑兵之计第3章 唐魏结盟第4章 入伍斥候第14章 龙凤美玉第22章 辽东乱战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3章 都市买礼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9章 丰都事件第26章 一战成名第20章 奇耻大辱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1章 夜袭仓城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6章 离间之计第16章 危机前夜第35章 激战尉氏第87章 建成态度第6章 牵制荆襄第45章 唐相之危第71章 血色之夜第8章 暗斗不息第17章 发现契苾第35章 被俘权相第5章 略助风势第1章 重返京城第17章 两强对阵第44章 被迫抉择第27章 回府风波第75章 条件苛刻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40章 朝堂之议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21章 帝王心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