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共融

一般说来,能打扮得奇形怪状,却在人堆里面不改色的,有两种人,一种爱装逼,典型的求异心理,这种人,往往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自信,总觉得,自己哪里都比别人好,是时代的导师,潮流的引导者。

还有一种,是有道行的人,这种人,在思想上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程度,在他们看来,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我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好了。

这样的人,在茅山,甚至在佛道两家,都不少,有些很有本事的人,往往打扮得跟个乞丐似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可怜,他们不花钱在着装上,只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过去,常常有些法师过得很清贫,却将大把大把的香火钱捐给穷人,这,在门内还是比较普遍的。

对于这种人,我一般很尊重,就像,我那个成了神仙的金家老祖一样,至于别人如何,不好判断,也不好随便评价,不过,我总觉得,这里头的人,以头两种居多。

总体来说,有那么几个人,很怪,大体上可以将他们分成三种,一种是偏和尚的,一种是偏道士的,还有一种,是偏向巫师的,这一个个,真是什么样的都有,偏和尚的,手里拿着法器,身上挂着佛珠,在眉心的位置,还能有一些类似太极八卦小火苗的标志。

偏道士的,也拿着浮尘木尺一类的东西,当然,也有大模大样背着桃木剑的,至于发型,就千奇百怪了,能带着帽子的,算是好的。

至于这第三种,就有点吓人了,这脸上身上脑袋上,用什么装饰的都有,我还看见一个胸前挂着骷髅头的,一跟红色的绳子,上面串着三个头骨,一打眼就能看出来,那头骨,都是真的,我估计着,是最近有法会,放宽了政策,要不然,这种像人又不是正常人的打扮,只有鬼屋里才能见得到。

不过,打扮虽然特殊,里面有几个人,却是有些真本事的,举手投足,一看便知,我估计着,这里头,十有是有许多人都是像我一样过来赴会的。

说道这里,可能会有一些人吐槽,说,你净扯淡,佛道两家,纷争不休,怎么可能有和尚打扮的人过来参加这么重要的仪式呢?这样想的人,不能说不对,但是,说真的,如果这么说,只能讲,你对茅山派的特别情况缺少了解。

茅山派,是龙虎山的天师道的一个分支,属于,正一派这一脉的道士,其衍生和发展,大体可以从三茅真君那个时候开始算起,三茅真君,其实,是在茅山修炼的三个亲兄弟,九霄万福宫祭祀的主神,就是三个人里头的大哥,也就是,我们的祖师茅盈。

传说中,这三位大神,生钱度化世人,惩恶扬善,深得民众推崇,当地的道法,又多是这三个人传授下来,等他们白日飞升做了神仙,剩下的教徒,就另立门户将以茅山为中心的这一支道家子弟笼络起来,建立了,我们经常提起的茅山派。

说道这里的时候,有的人就认为,茅山派,是三茅真君所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就跟,很多人都觉得,道教,是老子先生创立的一样,混淆了其中的概念。

茅山派的创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很多次波折才最后成型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演化,确实是以茅山这个地方为中心,各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道门高手,也都在茅山求过道,而,众人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这个人的名字,叫陶弘景,熟悉那个时期的历史的人知道,这是一个能人,就好比,是李唐时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一样,都是神仙一样的存在,当时的统治者,也对之推崇有加,在当时,每次遇上什么大事,皇帝先生,都会特意地写书信给对方,询问对策,也正因如此,这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称呼。

可这么一个山中宰相,却过得并不如意,据说,茅山派之所以会有佛道共融的特色,就是,从陶弘景这个时期开始的。

陶弘景本人,学的就是茅山的道法,论本事,也算是个中好手,按理说,这样一个宗师级的人物,应该洁身自好才对,可就是他,却,在晚年的时候,削了头发当了和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还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上说起,刚才我说了,陶弘景本身,是很受皇帝信赖的,这个皇帝是谁呢?梁武帝。

梁武帝是干什么的?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不熟悉历史当时仔细看过这本书的人,也知道,您要是想不起来,我可以给您提个醒儿,大家还记不记得,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事情了?达摩祖师为什么要渡江?因为,他被人撵走了,他被谁撵走的?就是这个梁武帝。

梁武帝撵走达摩,是因为,他不同意禅宗的观点,他本身,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笃信着,只要自己修建寺院,供养僧人,找人抄写经书传播教义,自己,就可以得到万世功德,成大自在的宗教理念。

在这样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下,梁武帝放弃了早期的道家思想,转投佛教,不仅自己信,而且,要求大臣们跟着信,到了后期,更是刚愎自用,倾尽天下民力去修建寺院供养僧人,那个时期,是佛家的盛世,也是道家,最苦的时候。作为茅山派的代表人物,当时陶弘景,是不得不考虑,如何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保全茅山道派,而他最后的选择,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佛道兼修。

其实,佛道兼修的,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当时,很多人都赞成一个概念,叫“三教合流”。所谓三教,指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佛道共融的理念的催生下,茅山的道家里头,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些佛家的东西,尤其是在捉鬼降妖的法术上,佛教的法器,更是经常出现。

第707章 盘道第595章 旧怨第117章 罐子第955章 鬼鬼第496章 老妪第727章 出马第92章 食人第676章 龙种第136章 土龙第482章 尸浸第232章 桃源第421章 六祖第655章 黄泉第286章 猪哥第433章 发愁第853章 老祖第909章 羊肉第492章 鬼罡第889章 泥淖第836章 蝰毒第5章 花猫第495章 出走第26章 消失第837章 老头第960章 古书第911章 十年第443章 吐槽第827章 女人第434章 诊所第266章 飞镰第261章 丧尸第533章 敲门第153章 厚爱第221章 假发第239章 老妪第557章 血脉第42章 胖婶第819章 钥匙第507章 海兽第834章 眼睛第103章 睡觉第7章 白焰第335章 鬼爪第409章 人熊第892章 麒麟第750章 老僧第648章 问路第771章 遁甲第491章 香水第110章 和尚第128章 九幽第103章 睡觉第23章 乱斗第219章 调查第155章 僵尸第89章 道长第716章 弹额第146章 停下第163章 眼睛第517章 彭祖第289章 膻腥第652章 刀光第499章 来人第665章 攀谈第377章 水面第261章 丧尸第874章 铁楼第47章 人头第281章 顾问第909章 羊肉第134章 虎鞭第408章 十字第392章 长老第67章 纸人第9章 鬼仆第722章 闲谈第296章 老宅第120章 三掌第473章 工钱第566章 烛火第47章 人头第676章 龙种第872章 祠堂第746章 档案第867章 咬人第513章 千年第554章 冥尺第10章 照片第960章 古书第219章 调查第399章 山瓮第919章 阳气第442章 香肩第345章 霉斑第839章 黑心第364 明王第881章 丹田第646章 人影第577章 离开第315章 圈套
第707章 盘道第595章 旧怨第117章 罐子第955章 鬼鬼第496章 老妪第727章 出马第92章 食人第676章 龙种第136章 土龙第482章 尸浸第232章 桃源第421章 六祖第655章 黄泉第286章 猪哥第433章 发愁第853章 老祖第909章 羊肉第492章 鬼罡第889章 泥淖第836章 蝰毒第5章 花猫第495章 出走第26章 消失第837章 老头第960章 古书第911章 十年第443章 吐槽第827章 女人第434章 诊所第266章 飞镰第261章 丧尸第533章 敲门第153章 厚爱第221章 假发第239章 老妪第557章 血脉第42章 胖婶第819章 钥匙第507章 海兽第834章 眼睛第103章 睡觉第7章 白焰第335章 鬼爪第409章 人熊第892章 麒麟第750章 老僧第648章 问路第771章 遁甲第491章 香水第110章 和尚第128章 九幽第103章 睡觉第23章 乱斗第219章 调查第155章 僵尸第89章 道长第716章 弹额第146章 停下第163章 眼睛第517章 彭祖第289章 膻腥第652章 刀光第499章 来人第665章 攀谈第377章 水面第261章 丧尸第874章 铁楼第47章 人头第281章 顾问第909章 羊肉第134章 虎鞭第408章 十字第392章 长老第67章 纸人第9章 鬼仆第722章 闲谈第296章 老宅第120章 三掌第473章 工钱第566章 烛火第47章 人头第676章 龙种第872章 祠堂第746章 档案第867章 咬人第513章 千年第554章 冥尺第10章 照片第960章 古书第219章 调查第399章 山瓮第919章 阳气第442章 香肩第345章 霉斑第839章 黑心第364 明王第881章 丹田第646章 人影第577章 离开第315章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