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斩草当除根

“砰砰嘭嘭”的枪响之声大紫禁城之内响了大半天。整个北京城不知所以的老百姓还以为洋鬼子又打过来了,一之间感到从天上又回到了地上。年前还欢天喜地的庆祝洋鬼被朝廷打败了,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又打过来了呢。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紧紧地关上门,什么也不做,闭着眼睛等着噩运的到来。

而比百姓们更提心掉胆的人却是坐在御书心之内的八位铁帽子王们。他们刚听到枪响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再到隐隐约约听外面乱乱哄哄的人声传言说自己等人造反了。脸色顿时苍白如死。大清两百年了,这些铁帽子王们不知传承了多少代人了,哪还有造反的驾势。此次带些兵进京也不过看不过皇上在京里越做越不像话了,把祖宗们的话都丢到不知道哪座山背后去了。他们不过是想到京里来劝谏一下皇上而已,哪来什么造反啊。

八个人越想越害怕,虽说自己没有心思造反,毕竟自己确实带了几万人马来京城逼宫来了。这要是皇上一个想不开真的把他们砍头了,那真是冤得慌。他们虽说是铁帽子王,可不是铁脑袋王啊!八人别提有多憋曲了,就是想不通是哪个王八蛋这么整他们。眼瞧着皇上一去不复返,他们又没得皇上旨意不敢乱动,这正乱着呢,要是出去被哪个不开眼的一枪给同嘣了,哭都找不到地方去。

好不容易等了大半天,外面枪声也小了,宫人们也不乱了。八个人正自在御书房里揣测着结果呢。这皇上就这么把他们八个晾在御书房里,也不派个人过来说说情况,搞得八位老王爷心里十五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突然就见着咸丰阴沉着脸进了门来。也不说什么便直接道:“八位王爷进京一趟不容易,就在京里住下吧。图先给八位王爷安排安排。朕有要事就先不陪几位王爷了。”说着也不理八位老王爷,自顾出了门了。

八位老王爷一脸苦水,皇上来了却不说个三五六来,也好让他们安心啊。就这么着走了,八个人比先前还着急。可一旁老太监图先却开始送客了,笑眯眯的也看不出个什么来。无奈之下八位王爷只得一闭眼跟着图先走了。

上林苑一栋小亭阁内,咸丰阴沉着脸望着对面被新军士兵押倒在地的奕忻。眼中又气又恼。自打一来到这个世界,咸丰就将奕忻当做最新信的人对待,将那以后替待军机处的总理衙门都交给他打理,却没想到奕忻却是最想反他的人。咸丰越想越气,“嘭”地一拍桌子,剑指着奕忻道:“老六啊老六,你叫朕怎么说你。这皇帝的坐位就这么重要了,比咱大清的江山还重要吗?”

奕忻直视着咸丰不说话,只是冷笑连连。他如今身败被俘根本就不打算善终也由得咸丰指责。他在固山贝勒消失的那一刻就知道大计失败了。可是他想不通自己那么小心还是被咸丰轻意地知道了自己的所有计划。

他不知道眼前的咸丰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咸丰了。他对慈禧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明白。而他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慈禧那里。原来自咸丰冷漠地对慈禧一通训之后,慈禧便对咸丰怨恨不已,在她想来自己得不到了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于是便连夜密秘招见了奕忻。

奕忻知道了慈禧对咸丰的怨恨,当时八位铁帽子王又正好进京了。他一时计上心头。让慈禧摆出一副知错想改的样子,假意在八位铁帽子王见驾的时候以关心咸丰身体为由进上参茶,暗在茶中下毒。奕忻知道整个大清最中心的就是皇帝,只要皇帝一死,那什么事还是由自己说了算了。到时候自己带兵假召咸丰的命令进宫勤王,将咸丰的突然死亡推到八位铁帽子王身上,将其一网打尽,通告天下,咸丰无子这大清的江山还不是得让自己来坐?

只是他不知道咸丰自那日之后,为了防止慈禧再搞出什么事来,早已派人暗中监视了慈禧一举一动。她与奕忻暗见面的事情自然被咸丰知晓。当时咸丰还以为是慈禧真的如野史上所说的与奕忻有奸情呢,还没当场拆穿了。

整个事情件的露洞却在于奕忻太过于小心了。固山贝勒被天机处的人盯上了,如若不是奕忻心里有鬼,让固山贝勒什么人都不再了,咸丰还不会那知早动手将固山暗中抓获逼问出奕忻的阴谋。

固山贝勒一装病,咸丰就感到可能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才不敢露面了,于是连夜让天机处的人马暗中将固山贝勒抓获。固山只是一个小小的贝勒,还是承袭了父辈的爵位,咸丰自然不会认为这个二世祖有做出格事情的胆子。连夜逼问之下,没花多少工夫就固山这个二世祖就将奕忻一干同党全都招了出来。

咸丰根据固山贝勒所说的,再加上最近京城的波动和八王来京,再联系到慈禧的狠毒,将奕忻想借用八王进京机会造么的计划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只是不知道奕忻居然还有一支三千人的洋枪队,这下连带丢失的军火都找到了。

“老六你还有什么话说?”咸丰转过头去不看他。

“嘿嘿!事败而已还有什么好说的。老四,要杀要剐随你的便。我奕忻忍了这么多年也够了!”奕忻嘿嘿冷笑了几声道,“大清的江山?大清的江山本来是我的,是你,是肃顺那个狗才串通阴了老子的江山,你还有脸问老子有什么好说的。”

咸丰怔了一下,他还真不知道奕宁是怎么将皇位搞到手的。不是长幼嫡庶吗?他哪里知道大清自康熙之后,早已不按什么长嫡之分了,甚到连太子都不立了,每一位帝王都是由上代皇帝以密召的方式将圣旨放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到时由亲信大臣取出当众喧读。

咸丰在历史就是一个皇位来得不明不白皇帝。说法众说纷纭。最多的就是说咸丰的亲信大臣肃顺串通了几位大臣将道光的密召给改了,将本是奕忻的皇位改成了咸丰的了。

咸丰不明就里,当然不会跟奕忻就过去的事情纠葛不清,见奕忻到这个时候还如此灵顽不灵,便道:“朕不管这些,如今大清处多事之秋,你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起兵造反,是想陷祖宗于何处?你想当皇帝,待朕将这江山打理顺当了,将这皇位让你又如何?你如此不分轻重,妄先帝对你青睐有加,连朕都为先帝感到悲痛!”

“哈哈哈。。。”奕忻大笑起来,似听到最好听的笑话,世间哪有将至高无尚的皇位轻意送给别人的。就这,奕忻就觉得咸丰是跟他装大尾巴狼。

见奕忻再不可理喻,咸丰便不再说什么,一甩手令新军士兵将奕忻押下去。而早已候在门外的僧格林沁以及肃顺随即进入房中,见礼坐下等丰咸丰对奕忻一党的处决旨意。

其实僧格林沁的新军根本没有走多远,只不过与八王的军队擦肩而过罢了,等八王的人马过后,僧格林沁便挥军直追其后,八王刚入京城,那四万多人马就被僧格林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咸丰也不知道八王与奕忻有没有私下勾结,不敢大意,直到奕忻被抓也没也让人将那四万八旗子弟兵给放了。

基上都已搞明白事情的真像了,咸丰有种挫败感,见两位亲信大臣进来,挥手让他们坐下道:“僧王领朕旨意将与奕忻勾结人都抓起来吧,明日午时全都推到菜市口砍了!”

僧格林沁起身应诺,肃顺咸丰没提及叛党家属的处治问题忙起身躬身问道:“皇上,贼子家人该当如何处治?”

咸丰想着跟奕忻勾结的满清贵族好几十位,这些人家大业大,少的也有几百口子家人,要全杀了怕造成恐慌,正想说只惩贼首的话,却被肃顺抢先一步道:“皇上历史宗室谋反,从无轻赦之理。其作人等虽有无辜,却当保再有有心之人贼心不死。皇上俗话说的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咸丰听了双眉紧皱,肃顺说的话不无道理。如今正是大清改革初期,各项改革才刚刚起步,正需要一个定的环境,要是总有些人暗地里给自己使绊子,还真不好对付,便一拍桌子,沉声道:“男的斩,女子赐白绫鸠酒。”

“臣遵旨!”肃顺躬身退下。他是扶保咸丰的第一人,最担心的就是有人对咸丰不服,趁机造反。咸丰倒了,首先倒霉的就是他,因此杀心比咸丰更重,希望借此能镇住那些还暗地里不满人的宗室皇亲。

咸丰在房里踱了两步,突然想起还有一个比蛇蝎还毒的女人埋伏在自己的身边,便挥退了肃顺与僧格林沁,独自一人来到永和宫。兰贵人起先还满心坎坷地期望着奕忻的行动,当听说奕忻全军覆灭之后,她倒是沉静了下来。结果她已知道了,自己的结局自然也已经知道了。咸丰能这么干脆地扑灭奕忻的行动,自然对他们的计划了如指掌。

永和宫正殿里,兰贵人独自一人对镜贴着花,原本就娇俏可人的脸蛋被打扮地更加明媚动人,兰贵人冲着镜中的自己淡笑嫣然,轻抚俏脸,如痴如醉。她在等,等着咸丰来下处置自己的命令。

她不信命,一直想尽办法与天斗,可是事实证明她输了,天命难违大概说的就是自己了。殿中一片寂静,所有的宫人都被她挥退了,明亮的烛光照耀着她如花似玉的娇容。

脚步声从远而至近地响起,没有想像中的大队侍卫破门而入的场景,只是咸丰一个人,慢慢地走近她的身后。兰贵人从镜中反射中看到咸丰沉静如水的坚毅脸膀。虽没有一丝怒气,却让她更加手足无措,轻描淡写的玉手轻颤了一下,盈盈转身福下:“臣妾见过皇上,皇上吉祥!”声音很平淡,却依旧如黄莺出谷般好听。

“朕来看你最后一面。今后少些争强之心,多些恬静之性,便不会弄得今日如此这般的下场。”说着咸丰自身后抛下一段白绫,转身而去。

“臣妾谢皇上隆恩!”兰贵人声音依旧很平静,福着不再看远去的咸丰一眼,静静抓起那段白绫,玉手轻抚着,嘴角带着恬淡的笑容。仿若手中拿的不是要夺去她生命的死神之索,而是一件值得自己珍爱的礼物。

一阵轻风起,白绫飘零,带走一阵花香。落寞而空寂的大殿之中,在一声磴子倒塌声之后,灰复了一片宁静,只有摇曳的烛光还在风中诉说着生命的冷酷。

呃今天却相亲了。这就是衰哥与帅哥的不同。衰一如我们,得想尽办法找女人,帅哥却是想尽办法甩女人。生命不公如斯,如之奈何。给慈禧一个比较凄美的结局,大家不要骂我。慈禧虽然十恶不赦,但总是女人,一个生活在命运缠结里的不幸女人。

第327章 迭血滩头第55章 风云变幻第248章 凝香公主第三o一章 九州平定二第256章 《新天津条约》第91章 暗流浮涌第199章 四国和谈(五)第331章 皇储访欧(上)第79章 利益才是王道(下)第313章 导火线第139章 东海炮声(下)第326章 登陆新加坡(下)第114章 后宫风波又起(下)第192章 又见倭奴(下)第1章 忆断魂飞第356章 战争动态第354章 饮马东京(四)第112章 收服三将第287章 邀狼入羊群第168章 关门打狗(四)第155章 决战天津(三)储位之争四第111章 未雨绸缪第218章 整肃黑帮(二)第一○四章 英雄末路三第184章 雪中大计(上)第222章 整肃黑帮(六)第36章 新年,新年!第145章 血战台湾(五)第368章 托孤第289章 进疆第219章 整肃黑帮(三)第224章 整肃黑帮(八)第262章 任性小皇后第271章 踏平鹿儿岛(中)第215章 烟雨江南(三)第219章 整肃黑帮(三)第124章 巡防直隶第20章 德国来使第343章 大战开启第216章 烟雨江南(四)第8章 肃顺振灾(一)第294章 侵略者的下场(中)第1章 忆断魂飞第167章 关门打狗(三)第292章 最后的决战(下)第一七o章 关门打狗六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46章 天机破日(二)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215章 烟雨江南(三)第38章 发展之计第319章 燃烧的新加坡(中)第181章 冲过额尔古讷河(四)第94章 京华浮云(三)第234章 节外又生枝(二)第24章 天下第一军(三)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一五o章 铁血军魂上第282章 新的危机(下)第183章 傲雪阳冬第三五o章 日本内战下第194章 整军肃政第二o四章 四国和谈十第86章 一战天津(中)第94章 京华浮云(三)第78章 利益才是王道(中)第152章 不是阴谋是阳谋第55章 风云变幻第386章 挺进非洲(下)第31章 新北京(一)第323章 冤屈的美国人第99章 巨龙的腾飞第三六o章 突变中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198章 四国和谈(四)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69章 御架亲征(五)第351章 饮马东京(一)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368章 托孤第378章 争霸海洋(下)第8章 肃顺振灾(一)第193章 送倭送到西第126章 钓鱼剿匪(下)第三四o章 俾斯麦访华下储位之争四第232章 南京动乱(三)第267章 挥军东顾(上)第138章 东海炮声(中)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74章 天国的隐忧(下)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95章 京华浮云(四)第263章 琉球求援(上)第282章 新的危机(下)第65章 御架亲征(一)第45章 天机破日(一)第35章 新北京(五)
第327章 迭血滩头第55章 风云变幻第248章 凝香公主第三o一章 九州平定二第256章 《新天津条约》第91章 暗流浮涌第199章 四国和谈(五)第331章 皇储访欧(上)第79章 利益才是王道(下)第313章 导火线第139章 东海炮声(下)第326章 登陆新加坡(下)第114章 后宫风波又起(下)第192章 又见倭奴(下)第1章 忆断魂飞第356章 战争动态第354章 饮马东京(四)第112章 收服三将第287章 邀狼入羊群第168章 关门打狗(四)第155章 决战天津(三)储位之争四第111章 未雨绸缪第218章 整肃黑帮(二)第一○四章 英雄末路三第184章 雪中大计(上)第222章 整肃黑帮(六)第36章 新年,新年!第145章 血战台湾(五)第368章 托孤第289章 进疆第219章 整肃黑帮(三)第224章 整肃黑帮(八)第262章 任性小皇后第271章 踏平鹿儿岛(中)第215章 烟雨江南(三)第219章 整肃黑帮(三)第124章 巡防直隶第20章 德国来使第343章 大战开启第216章 烟雨江南(四)第8章 肃顺振灾(一)第294章 侵略者的下场(中)第1章 忆断魂飞第167章 关门打狗(三)第292章 最后的决战(下)第一七o章 关门打狗六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46章 天机破日(二)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215章 烟雨江南(三)第38章 发展之计第319章 燃烧的新加坡(中)第181章 冲过额尔古讷河(四)第94章 京华浮云(三)第234章 节外又生枝(二)第24章 天下第一军(三)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一五o章 铁血军魂上第282章 新的危机(下)第183章 傲雪阳冬第三五o章 日本内战下第194章 整军肃政第二o四章 四国和谈十第86章 一战天津(中)第94章 京华浮云(三)第78章 利益才是王道(中)第152章 不是阴谋是阳谋第55章 风云变幻第386章 挺进非洲(下)第31章 新北京(一)第323章 冤屈的美国人第99章 巨龙的腾飞第三六o章 突变中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198章 四国和谈(四)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69章 御架亲征(五)第351章 饮马东京(一)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368章 托孤第378章 争霸海洋(下)第8章 肃顺振灾(一)第193章 送倭送到西第126章 钓鱼剿匪(下)第三四o章 俾斯麦访华下储位之争四第232章 南京动乱(三)第267章 挥军东顾(上)第138章 东海炮声(中)第186章 伊利沙白计划第74章 天国的隐忧(下)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95章 京华浮云(四)第263章 琉球求援(上)第282章 新的危机(下)第65章 御架亲征(一)第45章 天机破日(一)第35章 新北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