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送别

五月底的京师,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大凌河和登州之变引起的官场变动,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而一些戴罪的,也各自到京师活动。

他现在难得来京师一趟,顺道去拜访了各部的熟人,大多是己巳之战守城时认识的,当时陈新不敢出城,在城里很是呆了一段时间,等到大军云集才去了通州。当时挟固安大捷的风头,在京师也认识了不少人,加上涉及到今年的军饷,他也该去活动活动。

温体仁一伙的吴宗达、闵洪学、梁廷栋等等是必需去的,曹化淳那边也需要专门走一趟,还有工部的曹珍,户部的毕自严。这些部门都是辽饷链条上的环节,司一级的可以由宋闻贤去跑,陈新来京师人尽皆知,不去走走恐被记恨。

除了拜访别人,也有其他人要来拜访他。陈新现在是个名人,原来关宁军和他不对付,现在连吴襄都主动来结交了,其他的各派势力自然也要来走走,所以一连五六天,他就每天迎来送往,大多是各方回拜,都是拉个感情,日后见面好说话。

王廷试也差不多,找他的人更多,因为他是文官,手下还有两个标营的位置值得争夺。而陈新没有任何资格收容人马,按朝廷制度说来,代正刚等人都不算他手下了,就如同他以前从来没把张可大当上官一样。

王廷试不与陈新住一个客栈,他在京师为官两年,早有自己的宅子,这次也是要把家眷带走,情报站也没放多大精力,稍稍探听了一下,据说找王廷试活动的人不少,特别是长山之败里面丢官的人,他们都看上了登州镇的位置。

登州镇有陈新的强兵,也有旅顺能和建奴交战,容易得到升迁,如果不渡海的话,也是十分安全的,比辽西那里稳妥得多,还能走私发财,哪去找这么好的地方。

陈新对他见了什么人没兴趣,反正他对登州势力交错的局面早有心理准备,自己既然在体制内发展,那要独霸一方是不可能的。如今文官渐渐势弱,自己在登州实力最强,王廷试和吕直应当也不会对付自己,只要大家能找寻到共同利益,后面相处不会难。

虽然没有刻意打听,但陈新仍是知道了一些新的信息,随着新三方策得到皇帝的首肯,辽海周边的指挥体系可能有所变动。这一次,温体仁跳到了前台。

原本孙承宗曾经提出,督师和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应天巡抚、蓟镇巡抚等等职位权力重叠,反而造成指挥不便。建议去掉督师,在关外只留辽东巡抚,山海关和永平设山永巡抚,蓟镇其他地方归舜天巡抚管辖,三个巡抚再由蓟辽总督统管。

孙承宗这个建议其实有些私心,他一直不愿当这个官,两年请辞十多次都不成功,所以提了这么一个建议,希望把自己解脱出来。结果还没解脱,建奴就帮他解脱了。

原本取消一个官位没什么,因为会多出一个山永巡抚,职位其实差不多,但后来陈新和王廷试折腾的新三方策一出,那么针对辽海的作战方向就不会只是辽西,这三方互不统管,特别是登莱不属于蓟辽总督管辖,那么督师就又有了必要。

历史又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文登营的突然崛起,让登莱获得了比历史上更显著的地位,新三方策则影响着辽饷的重新分派,原本在崇祯五年取消的蓟辽督师职位,现在却成了必须。

这个职位管着对建奴的所有方向,而且登莱现在能够制衡辽镇,可以说比以前还要好当,权力和好处都十分可观。议定这个机构设置的人,便是闵洪学和梁廷栋这两个尚书,温体仁希望这个督师是自己这边的人,而周延儒则也要来争一争。

督师人选则并不好确定,明廷处理人事也很混乱,加上崇祯是个急性子,稍不如意就要换人,大凌河开打不久,崇祯对邱禾嘉不满,就匆忙在八月任命了谢琏巡抚辽东和山海关,此时邱禾嘉还巡抚着辽东,相当于有两个辽东巡抚。

结果谢琏还没到任,朝中又有人反对,认为谢琏任命太过草率,且临阵换将很不妥当,谢琏对当地情况和人事都不熟悉,遭致了很多朝臣反对。结果又不得不命令谢琏暂驻山海关,两个辽东巡抚同时存在着。

也不知道崇祯是不是忘记了,这里两个辽东巡抚还没安排妥当,那边皇帝一急,又一个来了。十一月的时候,兵部侍郎刘宇烈又被任命为辽东巡抚,或许吏部当时也忘记了早有两个辽东巡抚。这下可好,刘宇烈兵部侍郎当得好好的,突然升了个右佥都御史,刘巡抚稀里糊涂的拿着任命就去了山海关,辽东巡抚刘宇烈就在这里遇到了辽东巡抚谢琏。

结果两个新官都没有去成锦州,呆在山海关不知干什么好,实际的辽东巡抚仍然是邱禾嘉,最后这两个新巡抚没吃到肉还落一身骚,谢琏莫名其妙被弹劾,御史说他毫无实效,原本历史上他更加悲催,长山之败后就有人弹劾他,皇帝盛怒之下哪管谢琏的冤情,看到辽东巡抚这几个字就发火,照样处罚了事。

后来孔有德一闹事,朝臣又想起他,安排他戴罪立功,去接孙元化的烂摊子,在莱州又上了李九成的当,当场被叛军抓住,连带那个给陈新下马威的朱万年也被杀了。

而邱禾嘉这个正牌的辽东巡抚呢,他大力建议修大凌河,后来在锦州打得一塌糊涂,又是欺骗又是瞒报,最后反而只降两级调任山永巡抚。

这事儿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办得让人信服,但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也没有纠正此事,到时刘宇烈没有被胡乱处罚,因为他确实混乱中的受害者,最后他仍回了兵部当侍郎。

由此就可知明廷现在的人事乱到何种程度,皇帝这个性子大家现在也都有点了解了,就算有再多功劳,一点不如意就要严惩,大家都总结出来有功不如无过,最好是他根本不留意自己。

这个蓟辽督师的位置有人争,也有人不愿意争,目前最有资格的便是熊明遇和曹文衡。曹文衡就是现任的蓟辽总督,这个职位听着和蓟辽督师差不多,实际上权力差得很远,他能管的也就是蓟镇附近边墙,此人颇为油滑,看了辽镇的作风后,坚决不肯管辖辽东巡抚,上疏要求辽东巡抚加督师衔自己管自己的,熊明遇则是南京刑部尚书,以前当过兵部侍郎,在朝中有知兵的美誉,在原本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取代梁廷栋成为兵部尚书,不过现在梁廷栋熬过了那一关,后来又得了收复金州的回旋余地,仍然当着他的兵部尚书,而且还投入了温体仁一方。

现在连邱禾嘉都没处罚,梁廷栋也只受了轻罚,降一级仍管原兵部事,再罚了一年的俸禄。到了他这个位置,俸禄是基本不用的,所以没有什么影响。这样一来,熊明遇就只能争蓟辽督师。

京师群魔乱舞,陈新在京师呆了七天,各处走动之后,听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见了不少的人,其中有陈新甲、朱大典、候洵、杨御藩、马士英等等。

陈新甲原来是宁远兵备副使,这次也被免职了,他寻到了新任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一番活动后方一藻上疏请求留下陈新甲戴罪立功。

候洵则是桃花扇里面那位候公子的老爸,左良玉的领导,他是帮着左良玉活动,左良玉在战前是昌平副总兵,他原来也在关宁军混过,官至都司后因四城之战战功升任昌平副总兵。左良玉这次领兵援辽,原本历史上他是没赶上长山之战,现在却因陈新的影响的拖延而被加入了救援祖大寿之列。他知道吴襄这伙人的作风,长山之战的时候早有预备,只比吴襄慢了一点,同样带着家丁转进如风的逃回锦州,所属三千步兵就扔给了建奴,同样被参去职,候洵是希望给他找到机会复起。

杨御藩和左良玉情况差不多,他原来的轨迹应该是去救援登州,结果陈新两下扑灭了,他也被调去锦州,跟着辽镇吃了个败仗,也落个充军的下场,他自然是要来活动一下的,最少要把充军地点弄在蓟镇附近,免得去了不熟悉的地方无人关照。

朱大典则是天津兵备,他失去了升为山东巡抚的机会,来京师则是想看看其他巡抚的位置,兵备道一般就是巡抚的预备役,他算是有资格的。

马士英算是陈新比较耳熟的,他现在是宣大那边的阳和兵备道,他和朝中关系也颇为不错,找了借口进京活动,也盯着几个巡抚位置。

这些人都是有实权的,朱大典所在的天津是陈新商业中重要一环,属于辽海商圈和运河商圈交汇的地方。马士英的宣大也是陈新以后要发展的重要商路,那边不但可以销售南货,也可以购买马匹。

所以陈新都和他们见了面,朱大典给陈新的印象是十分精明而有决断力,于兵事也有造诣,算是传统官员中比较能干的。马士英虽然后来是奸臣,但他能力确实也不俗,谈话中很有见解。

陈新反正连耿仲明这个三顺王都收了,也不怕多和一个奸臣交往,他拜访这些人都很低调,多是在其他相熟官员家中相聚,然后谈一些互相做生意的事情,基本落实了在阳和开四海商社分号的意向。

每次这样的拜访,陈新就带上宋闻贤,为他经营地方上的人脉,树立文登代表的形象,以后便于宋闻贤在各处活动,只要是见过面的,以后都好说话一些。

这样一直到了六月初七,陈新等人一早到兵部领了告身、官服和旗牌,再次去紫禁城殿辞,崇祯对登莱将官寄予厚望,陈新离开的时候,崇祯甚至亲自送了一程,到午门才回去。

这在武将里面是极大的荣宠,陈新在午门和崇祯依依惜别。从西华门出来后,在西华门与温体仁等人分别,剩下一个梁廷栋送他们,他们便不再返回棋盘街,带着随身的物品准备从宣武门出城。

梁廷栋坐了个官轿,用自己的仪仗开路,陈新则摆正态度,恭敬的走在他轿子旁边,跟梁廷栋说些话。

梁廷栋已经多次从陈新的战功里面收益,以后要坐稳兵部尚书的位置,仍少不了这个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他后来干脆也不坐轿子,下来与陈新骑马并行,一路闲谈。

内城西边比东边的繁华稍差一些,人流量也没那么大,从西华门往南走过一段后,街道上还有不少残破的房屋,不过比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要好很多了。

梁廷栋指着宣武门大街对陈新道:“陈将军,天启六年时候,这里曾发过一次大祸事,死伤两万余,毁屋数万间,其力令天地变色。”

陈新第一次来京师的时候还是天启七年,头一年刚刚发生过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位列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直到陈新前世的二十一世纪也没有结论,但内城西南角损毁严重,当时到处是断壁残垣,现在还算是修复了很大一部分。

梁廷栋便讲起他所听过的一些传闻,包括爆炸前后的天空异相,以及爆炸时那些奇怪的脱衣、拔树等等怪事,听得陈新等人汗毛倒竖。

这事也曾传到后金,奴尔哈赤认为是明朝要覆灭的天相,明朝各地的传言就更加离奇,诸如说是世风太低下,所以上天惩戒等等。陈新也曾听过一些,但每次听到还是有些茫然,因为到他后来生活的那个时候,仍然没有科学理论可以解释其中的现象,人总是对无法理解的事情感到恐惧。

这样听着,一行人经宣武门到了外城,这里却十分热闹,街道上一群群的人正在往南边赶去。

陈新略微有些奇怪,梁廷栋随口道:“陈将军难道不知,今日菜市口要杀人?”

陈新愕然道:“今日是杀谁?”

梁廷栋淡淡道:“正是孙元化,镇抚司已问明白,定在今日正法。还有你活捉的李应元等叛将在内。”他说完看看天色,“已过午时二刻,三刻开斩,陈将军正巧可去看看。”

陈新犹豫了一下,后面跟着的卢传宗等人听到了,心头也是一股说不清楚的感觉,陈新没料到今日会正好碰到这事,还是在他正好要离京的时候。

梁廷栋也没有等陈新回答,策马先行,陈新只得跟在后面,很快到了菜市口。陈新原本以为推出午门就斩首,但是到大明后才知道,菜市口才是斩首的地方,而午门只是打板子的,紫禁城的大门口,岂能干这种事情。

菜市口在元代是卖柴的地方,叫柴市口,到明代后变成买菜的地方,地名也改成菜市口,在这里斩首,是因为人很多。

此时菜市口已是人山人海,旁边有一圈执勤的五城兵马司官兵,街侧建了一个监斩棚,里面坐了两个监斩官,台上的犯人已验明正身,他们背后绑了个木架,双手被反绑着。

孙元化站在台上,他官服早被拔了,身上穿了新的衣服,应当是专门换的,头发十分凌乱,正两眼无神的注视着前方。

穿红衣的蒙面侩子手膀大腰圆,他腆着肚子,在旁边一脚把李应元踢跪,扯了他背后插着的亡命牌,又拨开李应元头发露出颈子。李应元此时毫无原来的凶暴,便如木偶一般仍那刀手摆弄。陈新听到身后的耿仲明发出了粗粗的呼吸声,耿仲明与李应元十分熟悉,想必有更多的感触。

到了孙元化这边,侩子手知道他是官员,对他很客气,轻轻取了亡命牌,然后大声说道:“这位大人,小的吃了这碗饭,请大人见谅,小人一定送大人痛快上路,不会让大人受罪,到了那边早些投胎,不要记恨小人。”

梁廷栋低下头,实际上他这样的二品大员,也随时可能有这样的时候,尤其是兵部尚书,搞不好哪天打个大败仗就被推出来顶罪。原本他想来看看热闹,此时却心中戚戚,转头对陈新说道:“陈将军,我等便不看了吧,孙大人虽是罪不可恕,总也是同僚一场,本官见之终归有些不忍。”

陈新点点头,迟疑一下又问道,“他家人可会来收尸首?”

“孙家的人应是打点过侩子手,侩子手才会如此说话,孙大人不会受罪。自然尸首也会有人收。”梁廷栋不愿多留,让手下开路,准备从小路绕过。

陈新刚刚调转马头,就听到李应元的声音突然响起,“陈新你这狗贼,你这王八蛋,终有一日也要挨这一刀,你别走……还有你耿仲明,你这无耻之徒……”

场中人纷纷看向这边,陈新回头看了一眼台上,侩子手已经用一个布团堵住了李应元的嘴,孙元化听到了陈新的名字,挣扎着抬起头,看向陈新的目光中夹杂着无比复杂的情绪。

陈新与他目光一对,沉默片刻后立即偏过头,代正刚见其他围观者都看向这边,理直气壮的道:“咱们便是文登营的,台上那骂人的就是登州为乱的李应元等叛将。”

围观者顿时轰然叫好,陈新换上笑脸拱手道谢,也不再耽搁,跟着梁廷栋绕道西侧的街巷往右安门而去,刚转过两个街口,就听到刑场那边喊叫大震。

梁廷栋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思,陈新和他说些没有营养的话,这样一路到右安门,梁廷栋又叮嘱他一番,双方才告别。

出了瓮城之后,陈新停马回头看看高大的右安门城墙,宋闻贤悄悄来到他身后,低声说道:“大人,这京师以后咱们该少来了,祖大寿便看得明白,属下觉得他这辈子也不会来京师了。”

陈新微微点头,他的心思,宋闻贤肯定是明白的,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劝告,而祖大寿就是他的现成榜样。

陈新淡淡开口道:“我与祖大寿不同,他不过是为他祖家而已。而且,我还会来京师的。”

第35章 最关键的人第24章 对立第62章 撤离第58章 荒村恶战第42章 拿得舒服第29章 特务第17章 打行第20章 军棍与敌人第215章 后路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62章 撤离第6章 运河纤夫第18章 我的地盘第145章 水阻第14章 肉搏第39章 四城之战(五)第29章 街头群殴第43章 檄文第37章 兵额第30章 着棋山第9章 秦淮渔唱第22章 消费第10章 质疑第7章 人心惟危第62章 撤离第25章 军阀第64章 触角第68章 还乡团第176章 拉练第136章 角落第111章 文渊阁第1章 抢衣服的劫犯第1章 抢衣服的劫犯第3章 建设第40章 改个号娶个小第17章 狼烟第8章 骑兵第185章 小关城第16章 眼线第55章 团属炮第192章 搜捕第15章 乌合之众第64章 雪停第1章 新营第162章 挺进中原第47章 动员第27章 观察员第27章 发小第50章 交换第19章 推举第162章 挺进中原第63章 地利第69章 乌真超哈第93章 决断第5章 杀才第26章 冲击第34章 比苦分赃第22章 福船第58章 擒获第99章 引蛇出洞第35章 四城之战(二)第20章 狭路相逢第45章 混编局第78章 正途第50章 突发的混乱第52章 祈祷尾声茶馆第15章 街坊第177章 龙步兵第40章 四城之战(六)第3章 快手就穿这样第27章 发小第68章 开局第119章 山寨第72章 阴谋第77章 额驸来了第139章 不养寇第19章 何处第5章 旅顺第115章 折磨第81章 光复第193章 厂公第58章 清剿第48章 倭寇第100章 登场第54章 己巳年第10章 军务第41章 返航第42章 拿得舒服第33章 战局第64章 雪停第20章 扬州第87章 流寇第158章 当局不迷第33章 九年第112章 下风第26章 暗夜第20章 百态第60章 利益第28章 接舷血战(二)
第35章 最关键的人第24章 对立第62章 撤离第58章 荒村恶战第42章 拿得舒服第29章 特务第17章 打行第20章 军棍与敌人第215章 后路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62章 撤离第6章 运河纤夫第18章 我的地盘第145章 水阻第14章 肉搏第39章 四城之战(五)第29章 街头群殴第43章 檄文第37章 兵额第30章 着棋山第9章 秦淮渔唱第22章 消费第10章 质疑第7章 人心惟危第62章 撤离第25章 军阀第64章 触角第68章 还乡团第176章 拉练第136章 角落第111章 文渊阁第1章 抢衣服的劫犯第1章 抢衣服的劫犯第3章 建设第40章 改个号娶个小第17章 狼烟第8章 骑兵第185章 小关城第16章 眼线第55章 团属炮第192章 搜捕第15章 乌合之众第64章 雪停第1章 新营第162章 挺进中原第47章 动员第27章 观察员第27章 发小第50章 交换第19章 推举第162章 挺进中原第63章 地利第69章 乌真超哈第93章 决断第5章 杀才第26章 冲击第34章 比苦分赃第22章 福船第58章 擒获第99章 引蛇出洞第35章 四城之战(二)第20章 狭路相逢第45章 混编局第78章 正途第50章 突发的混乱第52章 祈祷尾声茶馆第15章 街坊第177章 龙步兵第40章 四城之战(六)第3章 快手就穿这样第27章 发小第68章 开局第119章 山寨第72章 阴谋第77章 额驸来了第139章 不养寇第19章 何处第5章 旅顺第115章 折磨第81章 光复第193章 厂公第58章 清剿第48章 倭寇第100章 登场第54章 己巳年第10章 军务第41章 返航第42章 拿得舒服第33章 战局第64章 雪停第20章 扬州第87章 流寇第158章 当局不迷第33章 九年第112章 下风第26章 暗夜第20章 百态第60章 利益第28章 接舷血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