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琉求试航(上)

bookmark

船队在大海上已经航行了五日,起初李思业经不住海浪颠簸,吐得昏天黑地,整日里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直到二日后,他才慢慢适应过来,这两日他已经象清明时分的爬虫,兴奋得可以满船乱跑了。

这日清晨,他又照例来甲板上欣赏日出,起初天际边是一条淡灰色的云带,渐渐地,云带变薄、变亮、变红,突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刹那间在海面上放射出万道金光。

迎着朝阳,李思业和众亲兵一起禁不住欢呼起来,他兴奋地对晁雄和刘整道:“所有日出中,我看这大海的日出是最美的!”

“不!大将军没去过泰山,要知道,泰山的日出才是最美的。”

李思业回头,却见是试船的果毅都尉吴良才,笑笑道:“泰山?你可是泰安州人?”

吴良才上前几步,半跪行礼道:“末将确实是泰安州人。”

李思业见他身材魁梧高大,竟比自己还要高出半个头,又看了看晁雄,心中暗赞道:“山东果然不愧是出汉子的地方,先是晁氏七雄,现在又来一个吴良才,这山东的水土竟是如此养人么?”

又见吴良才在自己的盯视下,略略有些局促不安,李思业突然记起织布工场一行,寻思道::“难道他就是那纺织工场女人的丈夫不成?”

微微一笑问道:“你娘子可在益都纺织工场里干活?”

吴良才早得到家书,知道妻子得到重用,竟当上工场长,家境变富裕倒是其次,他却知道,李思业绝对是看在军属的面上才提拔妻子,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心下感动,他大声回道:“大将军之恩,属下无以为报,当为大将军效死!”

李思业笑笑扶起他道:“我闻梁秀命你驱赶商人,你始终未让士兵动手,而是用计诱走了商人,这很好!”

他又突然逼视着吴良才的眼睛道:“若有一天,敌人驱千万百姓来作肉盾攻城,你又无计可施,那你是战还是弃城而走?”

吴良才没想到李思业会突然提起此种事,他从未想过,脑筋竟没有转过弯来,脑海中一片茫然,耳边又听他问刘整道:“还有你!若是你,你是战还是撤?”

刘整后退两步,左膝跪下道:“末将是战!“

李思业心中一松,又追问道:“为何?”

“敌人若是不论百姓死活,我就是不打,他们也活不了,与其让敌人进城屠杀,还不如决一死战!再者,为将者若有妇人之仁,那还打什么仗,回家哄老婆抱孩子去吧!”

李思业回头又问吴良才道:“那你呢?”

“我战!”吴良才心一横,咬牙说出这两个字。

“你们起来,记住自己今天的话。”李思业只淡淡一笑,负着手向船头走去。

众人面面相视,皆不明白主公为何突然问出这么一番没头没尾的话来。

李思业凝视着西方,他说那些话,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他心中所忧虑,齐鲁营得到重要情报,蒙古时局发生了变化,蒙哥已派使者前往金帐汗国,不用说,必是寻求军事援助,他又从萧百越的口中得知,远在欧州的拔都带走了大部分蒙军的精锐,拔都是蒙哥的坚定支持者,蒙哥决定北伐,他岂会袖手旁观,自己虽然大力支持北蒙,但它到底能支撑到几时,却是个未知数。

一旦蒙哥拿下北蒙,又获得拔都的兵力,金国危矣!而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准备?

来莱州前,他召集军机处紧急会商此事,内阁一致决定加紧战备,积蓄财力。

先是重拾荒废的盐政,控制盐源,实行盐专卖,除每年进贡给金国朝廷的十万石定额盐外,其他盐每斗加价一百文卖出,且严禁私人晒盐。

其次是税制调整,将目前田税的三十税一,改为五亩免税,五亩以上的征十税一;对从事工商业的百姓开征个人所得税,月五贯以下收入免税,五贯以上征收一成税,由工商业主代扣代缴;对于一般难以明确收入的工商业主本人,则看其产业规模每月按三十贯、五十贯、一百贯、五百贯、一千贯五种收入标准征税。

最后是削减各项开支,加大铜银产量,将财力集中向军事倾斜,包括征兵、练兵、武器装备研究、制造。

李思业望着海面,又想起蒙古人攻城的残暴,不禁长长叹了口气,他暗暗忖道:“若再给我五年,山东的基础便已打好。”

李思业想着,突然桅杆上铃声大作,眺望兵大声喊道:“左前方有情况!”

不及细想,李思业和众亲兵一齐扑向左弦,目力所至,却是一片茫茫大海,什么也看不见,但各船上的铃声都此起彼伏,显然都发现了情况,又过了片刻,刘整突然大叫道:“我看见了,在那里!”

李思业顺他手指方向望去,果然在极远之处,他也隐隐看到了十几个小黑点,仿佛针尖般大小。

“晁虎!你保护大将军,我来指挥船队。”刘整大喊一声,撒腿跑回船长室。

旗手在桅杆上打着旗语,指挥着战舰,几十艘护航战舰迅速减慢速度,呈菱形编队,拱卫在四艘大船的前后左右。

“或许是几个小岛”李思业暗暗想道,这一带已经台州外海,他知道这里岛屿众多,从舟山群岛一直往南,密密麻麻的礁石、岛屿分布千里。

可很快,李思业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已经看清楚,那不是岛,确确实实是船,并没有航行,只是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

“难道是海盗?”一个念头从李思业心里冒起,他猛地扭头,却见吴良才神情自若,并没有将它们放在眼里的样子。

“吴将军,难道你知道?”

吴良才躬身答道:“禀报大将军,这是一伙海盗,专门打劫落单的船只,我们每次去琉求的船都会碰见它们,只有一次,追过我们一艘运甘蔗的船,不过它们都是千料级的小船,追不上我们,所以也不用理它们。”

李思业又盯着它们,确实没有追来,船渐行渐远,渐渐地将它们抛到视线之外。

铃声再一次响起,解除警报,船队又恢复了正常的编队.

刘整心中生了个强烈的念头,使他一刻也坐不住,寻到李思业便大声叫嚷。

“大将军,我认为这是个练兵的机会。”刘整激动得浑身颤抖道:“我水军最缺乏的就是实战经验,这群海盗岂不是最好的对手。”

“那我问你,他们是谁?有多少船?有多少人?”见刘整的脸臊得通红,李思业冷笑道:“你什么都不知道,又凭什么去和人家打,想打?可以,但你要先想好后再向我汇报。”说罢,不再理他,转身返回了船舱,李思业心中微微动怒,身为水军主将却如此沉不住气,俨如一莽夫。他为自己的任命略略有些后悔,难道自己真被后世的史载所误导吗?或者,他还年轻,第一次担任此重职,故有些失态,想到这,李思业怒气稍平,推开窗,向东北面望去,那群黑点已经看不见了。

一群海盗在琉求岛北部猖獗,他理应出手剿灭,但李思业心中却突然生了个念头:留这帮海盗留着骚扰宋国的商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

船队又航行两日,终于抵达了大琉求岛。

琉求,即今日的台湾,一直孤悬于海外,汉唐称夷州、宋称琉求,岛上森林茂密、毒虫出没,再加上生活用品运输不便,故不受官府重视,历朝历代一直便为荒芜之地,南宋时归福建路晋江县管辖,但无论哪任知县都不曾踏上琉求岛一步。

蒲家建国计划流产后,琉求被李思业所得,得利于蒲家的早期开发,此时它已成为山东的甘蔗种植基地和产粮基地,现在移民一万余户以及驻军共八千人。对于琉求岛上的异动,南宋地方官员并非没有察觉,但所有送到临安的奏折都似石沉大海,都被丁大全扣了下来,李思业每年送他一万两黄金,买的就是他的沉默。

琉求的北部有一个深水天然良港,可舶万料大船,蒲家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十分简陋码头,琉求的开发,就围着这个码头,在几十里的范围内呈半圆放射状分布,最外围是几万顷的粮田和蔗田。在中心部位则修了一座城镇,近万户人家,李思业在此设县,县名平安,也没有城墙,县由大片民居聚集而成,两条老街贯穿其中,平安县居民以种植甘蔗和狩猎为生,李思业为收买人心,不但免他们的一切税赋,就连盐、油及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由山东免费配给,一些沿街且有点头脑的人家也纷纷开了店,每月随船去山东办货。

百姓农闲之余又进山搞些皮毛、药材、山货卖给官府,,所以只要不是太懒惰,这里的生活水平都是中上,虽也有些不便,但比那宋国的苛捐杂税却要强了很多,既不愁衣食,又民风尚勇,所以也无偷鸡摸狗人存在,故治安极好。前几个月,启蒙堂又在县里办了几所官学,就近收孩童入学,但若父母舍得的,也可将孩子送去山东念官学,每年回来两趟,诸般费用皆免。

军队又在百姓中建立民团,大部份男子农闲时都须随军队操练,所以一般都弓箭娴熟,渐渐地军民打成一片,相处融洽,再无宋国军队扰民的困恼。如此一来,原先想着姑且住几年再回福建的百姓,竟都舍不得走了,纷纷或写信或传话告诉家乡亲友:‘此间乐,不思闽’。

军营建在平安县与港口之间,占地极大,可容数万名士兵生活,驻扎的军队二年一轮换,平时以训练和屯田为主,当李思业他们船队抵达的这一天,正是军队一年一度比武大会的最后一日。

第4章 内乡空虚第16章 饮马江南(三)第10章 议和(一)第3章 风起云涌(三)第20章 渤海战略(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19章 发行报纸(下)第14章 高等官学第10章 事业初成第8章 吞噬金国(八)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6章 分道扬镳第2章 视察新港(下)第9章 风起云涌(九)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1章 货殖之利(中)第9章 爱恨情仇第13章 移民风波(上)第12章 毒杀大汗第34章 假道灭虢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8章 吞噬金国(八)第33章 剿灭海匪(下)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14章 巧夺益都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章 饥荒之祸第2章 徐州会战(二)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0章 渤海战略(三)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5章 百年大计(上)第14章 移民风波(下)第6章 徐州会战(六)第3章 徐州会战(三)第5章 组建内务府第23章 渤海战略(六)第7章 计取李文第1章 徐州会战(一)第10章 威逼利诱第8章 科举考试(三)第11章 关中毒刺(三)第12章 小镇闹鬼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32章 剿灭海匪(上)第9章 尔虞我诈第9章 关中毒刺(一)第15章 重返临安第10章 威逼利诱第24章 想做买卖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章 落草为寇第1章 吞噬金国(一)第25章 织布工场(下)第1章 城破家碎第12章 擦枪走火(一)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4章 蒲家再来(下)第7章 风起云涌(七)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14章 移民风波(下)第2章 初露锋芒第8章 风起云涌(八)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12章 血战密州(下)第17章 饮马江南(四)第4章 蒲家再来(下)第4章 内乡空虚第36章 金国来使(下)第15章 山东格局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章 落草为寇第8章 风起云涌(八)第12章 擦枪走火(一)第4章 耶律到来第10章 蒲家撤资第26章 渤海战略(九)第3章 求访大贤第15章 杀鸡儆猴(上)第3章 巨贾赏识第22章 货殖之利(下)第8章 蛇吞大象第3章 蒲家再来(上)第9章 声名鹊起第5章 完颜心事第16章 杀鸡儆猴(中)第2 章 吞噬金国(二)第1章 徐州会战(一)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8章 发行报纸(上)第6章 德州易手第35章 金国来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4章 徐州会战(四)
第4章 内乡空虚第16章 饮马江南(三)第10章 议和(一)第3章 风起云涌(三)第20章 渤海战略(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19章 发行报纸(下)第14章 高等官学第10章 事业初成第8章 吞噬金国(八)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6章 分道扬镳第2章 视察新港(下)第9章 风起云涌(九)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1章 货殖之利(中)第9章 爱恨情仇第13章 移民风波(上)第12章 毒杀大汗第34章 假道灭虢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8章 吞噬金国(八)第33章 剿灭海匪(下)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14章 巧夺益都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章 饥荒之祸第2章 徐州会战(二)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0章 渤海战略(三)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5章 百年大计(上)第14章 移民风波(下)第6章 徐州会战(六)第3章 徐州会战(三)第5章 组建内务府第23章 渤海战略(六)第7章 计取李文第1章 徐州会战(一)第10章 威逼利诱第8章 科举考试(三)第11章 关中毒刺(三)第12章 小镇闹鬼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32章 剿灭海匪(上)第9章 尔虞我诈第9章 关中毒刺(一)第15章 重返临安第10章 威逼利诱第24章 想做买卖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章 落草为寇第1章 吞噬金国(一)第25章 织布工场(下)第1章 城破家碎第12章 擦枪走火(一)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4章 蒲家再来(下)第7章 风起云涌(七)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14章 移民风波(下)第2章 初露锋芒第8章 风起云涌(八)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7章 突火枪问世第12章 血战密州(下)第17章 饮马江南(四)第4章 蒲家再来(下)第4章 内乡空虚第36章 金国来使(下)第15章 山东格局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0章 血战密州(上)第1章 落草为寇第8章 风起云涌(八)第12章 擦枪走火(一)第4章 耶律到来第10章 蒲家撤资第26章 渤海战略(九)第3章 求访大贤第15章 杀鸡儆猴(上)第3章 巨贾赏识第22章 货殖之利(下)第8章 蛇吞大象第3章 蒲家再来(上)第9章 声名鹊起第5章 完颜心事第16章 杀鸡儆猴(中)第2 章 吞噬金国(二)第1章 徐州会战(一)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8章 发行报纸(上)第6章 德州易手第35章 金国来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4章 徐州会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