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嫩与捉

张说正在苦劝李显,在朝廷那边同样有大臣终于看不下去。

首先是定州人郎岌上书:

韦后、宗楚客必乱朝政。今巩县王画去其一,乃朝廷幸事也。陛下,何重召纪处讷、宗晋卿二人?是去一虎增其二虎也。今洮叠宕岷秦武六州新遭吐蕃涂毒,陛下不思吐蕃危害,何止郭元振收大非川之壮举?默啜仓惶北逃,此乃一击北境乃安之时,何下诏禁薛讷止击?陛下欲以祖宗大业,万里河山悦一妇人耳?

他这封奏折没有到李显手上,先到了韦氏手中,韦氏拿着这封奏折,找到李显,要求李显杖杀。

结果李显真听了韦氏的话。

不过这时候李显开始有些不悦,一开始召回纪处讷与宗晋卿,他心中就十分顾虑。

然而韦氏苦苦劝说,说这是被王画载赃嫁祸,他们才有这个地步的。他们的罪行全是那个狼子野心的小子凭空捏造出来的,难道这个小子现在都到了谋反的地步,陛下,你还相信他?

再加上现在朝堂为韦氏掌持,群臣附议,李显无奈只好同意下来。

随后又在韦巨源的附议下,开始发全国之兵,屯向西北。但用了一个屯字,没有用征字。这又是进一步迷惑李显,李显想了想也同意下来。现在王画动向不明,防一手总是好的。

而且张说没有进展,王画的条件也是李显所不能接受的,如果是粮食金钱还好说一点,再谈谈吧。大不了用一个抚恤的词眼,遮一下丑。可是王画竟然有裂地的想法。现在八州都尾大不掉了,再裂地,那真的对他没有办法制约。

至于薛讷狙击默啜的事,更是经过窜夺,反复劝说,突厥人主力还在,现在宗楚客大败,唐朝元气中伤,不可与突厥人交恶。如果复败,天下再没有兵力抵抗王画血营东向。下诏让郭元振停止进攻大非川也是这个原因。

但真没有与吐蕃突厥有过什么盟约。

在韦氏的想法中,既然我这一回能放过你们一马,希望我向王画动手时,你们不要再给我添麻烦了。

扣押王画的粮食,连李显都不知情。

然而许州司马参军燕钦融再次上言,将这些情况再一次说了一遍,并且直接说道:皇后yin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

这不是定州士子上书,而是朝廷正式的官员。李显看到后,立即将他召到皇宫面责。燕钦融跪头慷慨陈辞,李显默然。

但这时候宗晋卿为了取悦他主子将他拯救回来,矫诏令飞骑将他扑杀,扔在大殿的庭石之上,折颈而死。

李显也没有责怪,可开始有些闷闷不乐。

这一切的发生,还是看在某些人的眼里。

在韦凑家中,韦虚心看着父亲,说道:“父亲大人,盛极乃衰,儿很担心。”

韦凑答道:“唯今之计,不得不为耳。”

韦虚心中很是惊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然从生性鲠直的父亲嘴里发出的。

韦凑知道儿子不理解,自己也说服不了,他说道:“我们一道去你安石伯父家。”

也就是去韦安石家中,韦安石现在担心侍中,监修国史。

实际上连韦凑在这个巨变面前,有很多问题都没有想清楚。

父子俩一道来到韦安石家中,正好韦安石的儿子韦陟走了出来。看到韦虚心十分高兴,给韦凑行礼后,立即拉着韦虚心地手说道:“虚心哥哥,你怎么有空来到我家?”

韦安石老来得子,韦陟,韦斌,两个儿子天资都十分高。当然,韦凑的两个儿子韦虚心与韦虚舟同样也不赖。特别是韦虚心文章写得很好,有人说他的文才胜过了宋之问。这也是吹捧的说法。

但还是比不上这个韦陟,十岁授官能文,明晓事理,有人说他将来有可能与王画成就相仿佛。不过王画逃出洛阳,出现在鄯南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这种说法。

韦虚心抚了他一下,说道:“等会我找你。”

比起韦巨源家中的奢侈,韦巨源这个叔父家中明显简单多了。不过这个简单也相对于宗楚客与韦巨源而言的。但府第并没有多大,两人见到了韦安石,韦虚心再次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虚心,你知道太原王家?”

“知道。”

“太原王家在太后手中,因为王皇后的事,受到牵连,可有没有毁灭性的打击?”

韦虚心摇了摇头。这几十个大家族有的从汉朝三国时就屹立起来的,改朝换代都没有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况且只是一个皇后。

“那么现在他们与王画走得很近,有没有因为这个原因,朝廷下旨给予严重的处罚?”

韦虚心还是摇了摇头。

“那么是为了什么?”

“底蕴。”

“对,就是底蕴,某听到大食人说过西方有一种很高大的建筑,比洛阳明堂还要高大,是以前埃及人埋藏他们国王的陵墓,形状象一个金字塔。我再问你,如果大风刮来,将塔顶吹倒(这是一个不对的比喻,不过韦安石对金字塔也只是脑海里想像,认为象唐朝的那种塔),会不会将它庞大的地基刮倒?”

“不会。”

“这就是原因。我知道荣极必衰,是事物的至理。现在满朝大臣,五品以上的官员韦家就有几十个。这要得幸于皇后的协助。皇后有任何闪失,韦家必然会有一段暂时的衰乱时期。可只要底蕴还在,比如你,再比如某的两个不成材的儿子,只要你们在,韦家依然可以崛起。”

“可是,可是。”

“我知道你想什么,不管可是什么,记好了,尽到自己职责就行了。但有的事情,比如水与火永远都不相融合。王画是对是错不提,如果让他发展下去,势力大到一定地步。那么韦家再也不是韦家,所以你父亲说不得不为而。还有朝中的某些大臣,他们也是这个心理。去吧,刚才某听说陟儿要找你,你去指导陟儿的功课。”

将韦虚心打发出去,与韦凑开始交谈起来。

————————————————————————————

李裹儿正在袭芳院中看花。

不过她眼睛盯着袭芳院那一面宫墙,心中在想道:那天晚上也许二郎就是从这里逃出去的吧?

想到这里,她心中一阵绞痛。

如果那天晚上自己不离开九州池,母亲谋害二郎就不会得逞。不会得逞,自己就与二郎完婚了。

可怜为了这个名份,王画争了很久,同样也成了李裹儿的心病。

不过她这个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如果能考虑她的感受,韦氏不向王画动手,那也不会有这么多风波了。实际上王画多次提醒她,愿不愿意跟随他抛开长安洛阳的繁华,一道到远方。但李裹儿每次总是反问,为什么要离开唐朝。所以最后只得兵戎相见。不然两个人早到了大洋洲,那来这么多风风雨雨?这也符合王画谈泊的性格。

这时候宫女将王昭朗牵了过来,老远就扑了过来,喊道:“妈咪。”

李裹儿将他抱着,问道:“王昭郎,刚才到了哪里玩的。”

“妈咪,我叫李昭朗。”

“不,你叫王昭朗。”

“大母说过,我姓李,不姓王。”

“不要相信她的话,你姓王,不姓李。”

王昭郎一下子吓哭了。

李裹儿着恼地在他屁股上打了一下,说道:“男子汉,哭什么,怎么一点都不象你父亲。”

“父亲是一个大坏蛋。”

李裹儿一听,又打了掌。

宫女咧了咧嘴,不敢过来劝。

李裹儿越打越哭,最后也心痛了,又抱起来哄。如果王画看到现在他儿子这种样子,肯定心痛死了。

韦氏将王昭朗在当接替人培养,每天呆在她身边的时间,比呆在李裹儿身边还要多。李裹儿争也没有争赢,而且韦氏在不停在抹去王画在王昭朗脑海里的印象。或者贯输一个观念,那就是你那个父亲是天底下最坏的人。

弄到最后,李裹儿与母亲多次为此事发生争执。

或者要说,也只有小时候王画教导他喊李裹儿一个新奇的称呼,妈咪,他记下了。

母子连心,终于昭朗不哭了。

李裹儿看了看宫女问道:“外面有什么消息。”

这个宫女也是她的贴身婢女。

她嘴张了张。

“又有什么事了?”李裹儿恼怒地问。

这段时间都是坏消息传来。先是听到四叔家那个小丫头片子,逃到了灵州,好象还很受欢迎似的。然后好不容易自己说服了父皇,与王画和谈。如果和谈成功,不但能再次给王画正名,还能将他们婚事摆上议程。父皇也同意了,就在她满心期盼的时候,再次传出,王画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于是朝廷有可能重新出兵。

这个宫女嘴张了张,没有说话。

“说”

“殿下,我刚才听外面的人说,说,说朝廷将张九龄与严挺之抓进大牢里面,有可能要处斩。”

“胡闹,王画逃出洛阳,他们也没有逃出洛阳。”李裹儿立即将王昭郎交到这个宫女手中,找到李显。

李显正在陶光园,喝着闷酒,前面几个宫女在跳着舞蹈。

李裹儿走过来,一下子将桌子掀翻。

李显不悦地问:“裹儿,你又在发那门子疯?”

“父皇,我问你,你为什么要将张九龄与严挺之抓起来处斩?”

“没有这一回事,你听谁说的?”

“我都听说了,你还没有听到,你这个皇上怎么当的。”李裹儿说完了,想了想,找自己这个父亲没有用,还是找母亲。

立即拨腿就走。

李显问了一下身边的太监:“你们可听说过此事?”

两个太监低下腰,恭身答道:“皇上,奴婢只管服侍皇上,外面的事,奴婢不敢过问。”

“你们知道了,也不会告诉朕,”李显生气地一拂衣袖站了起来,他要去三省去会见几位宰相,询问此事。

看到他走远了,两个太监立即将跳舞的宫女打发下去,一个太监说道:“小李子,你立即通知皇后去。”

李裹儿来到贞观殿,刚要上楼,被两名太监拦住了,他们细着嗓子说道:“殿下,请留步。”

李裹儿现在恼怒之下,看到两个奴才也敢阻住自己的去路,看了看,正好旁边有一个仪仗用的金瓜,抄了起来,劈头劈脑地打了下去。两个太监吓得拨腿就逃。

李裹儿急冲冲地登上楼去,觉得很古怪,楼上面一个宫女都没有。

找了找,忽然听到一些象猫叫的声音,走了过去,是贞观殿上的一个偏房。刚要推门进去,忽然听到她母亲大叫一声:“马郎,杨郎,真舒服啊。”

李裹儿不是李持盈,没有经过人事,这个叫声她十分熟悉,吓得连忙停下来脚步,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有窗户纸捅了一个洞,看了过去,又吓了一跳。她看到母亲赤着身体,正在从床上爬起来,边上还有两个赤身男人,另外还有母亲身边得宠的两个宫女准备打水替母亲冲洗。

外面的风言风语,李裹儿也听说了一些,原来是武三思,现在是武延秀。但这两个人不是武延秀,她又看了一下,两个人都很面熟,一个是散骑常侍马秦客,这个大臣精通医术,还替自己诊断过。一个是光禄少卿杨均,善烹调,也多次入宫,代替御用大厨烧过菜。

两个大臣长相都还方正。不过他们怎么与自己母亲勾搭上了。

想到这里,她又想起刚才责问父亲时,父亲眼中的茫然与那么一丝无奈,又想到了王画以前语中隐隐的含义,忽然她心中一阵明悟。

她在心中说了一句,母亲啊,你到底想要怎样,不顾女儿的感受,不顾父亲的感受。当真想学习凶狠手辣的大母吗?

两个宫女替三人擦洗,韦氏忽然开口说话:“马卿(这回头脑清醒过来,不是马郎),孤要你带的东西有没有带来?”

“带来了,”马秦客立即从扔在地上的官服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小瓶子。

李裹儿好奇地看着这个小瓶子,是一个小瓷瓶,很少,里面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东西。但她心中有些纳闷,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母亲想要一样东西,还要一个大臣带来?不能直接向库房讨要?

“这件事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皇后,臣知道。”

然后韦氏看着这个小瓶子呆呆地发愣,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思,脸上阴晴不定。

这更勾起了李裹儿的好奇心。就在这时候,她忽然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两个太监被李裹儿一阵暴打,吓得逃了出去,然而想了一想,不对啊,皇后吩咐自己把守在楼下面。如果皇上前来,立即通报。没有说公主,可公主来了,也要立即通报。当然,他们也知道韦氏在里面做什么。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不顾头上流着鲜血,立即又返回头。

实际上这一次抓个正着,也是一个巧合,如果正常情况,无论是李显,或者是李裹儿前来,都是一大群车驾,韦氏在里面开百人群欢大会,也有时间将踪迹掩去。可没有想到李裹儿气冲冲而来,什么下人都没有带,所以打了两个太监一个措手不及。

看到两个老太监上了楼,李裹儿这时候脑子灵光起来。

不管那个小瓶子是什么东西,这时候冲进去,不就是传说中的捉奸在床?哈哈,有了这个要胁,母后能答应自己的几个条件吧。

想到这里,她使劲一推,可房门没有推开。于是一脚踢来,当,一声,房门让她踢开了。

三个人还赤着身体坐在床上。听到门响,一起慌忙地找衣服。

李裹儿拍了拍手,说道:“好戏好戏,我看到现在。”

韦氏神情慌乱地说道:“裹儿,你怎么进来了?”

“我是来看戏的,”说着李裹儿坐在床上,盯着两个大臣的那个东西说道:“这个丑东西,要不要拿一个剪刀,将它剪去?”

两个大臣脸都吓白了,如果这件事让李显知道了,不是剪掉的问题,有可能诛灭九族。他们跪下头来说道:“公主饶命,公主饶命。”

正在此时,两个太监也跑了进来,哭丧着脸说:“皇后,我们不让公主上来,她用金瓜打奴婢的脑袋。”

韦氏从容道:“一道出去。马卿,杨卿,你们也出去。”

两个大臣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跑出贞观殿。

“母亲,我们是不是好好谈一谈。”

“有什么好谈的。”

“母亲,你答应我几个条件,我刚才就什么没有看见。”

“裹儿,我刚才做了什么?”说到这里,韦氏得意笑起来,衣服都穿好了,两个大臣都离开了,现在来与我谈,女儿啊,你还太嫩了一点。

李裹儿脸憋红起来。

虽然母亲这一招很无耻。可就是她知道了,刚才也不能喊叫,事情传出去,父亲脸往那搁,况且她毕竟是痛爱自己的母亲。

眼睛转了转,再次转到那个小瓶子上。

就在这时候,她忽然看到母亲脸上神情有些不对,难道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

想到这里,她站了起来,走过去,将这个小瓶子拿在手中。看到瓶口上一个桃木塞子,还打着油蜡。

四下里寻了寻,正好看到有一个小剪刀,于是走过去,用剪刀撬了起来

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一)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6章 小麻烦第70章 青丝符第28章 发威(四)第123章 人心啊第32章 谋反第3章 我问你第53章 报答第55章 不同第69章 射!第64章 大夏国的灭亡第15章 约战天下第54章 难缠第95章 打东要西第109章 伐韦第40章 回乡第11章 颠覆第1章 出大事了第20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三)第41章 太子第24章 跪第9章 器王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3章 皇太女第51章 灵魂第11章 囧与雷(七)第90章 何患无臣第29章 发威(五)第44章 冠军候第81章 温柔乡第30章 梁祝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100章 新起点第5章 囧与雷(一)第32章 谋反第34章 郭元振的怒火第37章 姐妹第98章 大撤离第3章 我问你第13章 墨第38章 大笑第98章 爆第54章 武候故道第44章 三箭(上)第151章 托非人第53章 锦囊妙计第54章 驯马第8章 囧与雷(四)第33章 杀!第9章 大势第1章 围城第94章 早朝龙虎斗第43章 酸(上)第6章 进长安第2章 纱衣(下)第39章 太子第36章 羊肠岭第64章 柳纹白骨第50章 逆天而行第13章 囧与雷(九)第47章 真爱(上)第53章 四凤的下落第84章 囡囡第38章 武三思之死第136章 送第66章 故人第38章 食之第50章 改良第32章 没第53章 老计新辉第20章 狗咬狗(下)第20章 血甲第4章 责问第4章 责问第71章 雨云第84章 囡囡第17章 血甲第31章 刀光第4章 突发灵感第44章 好奇第46章 刘郎第60章 半步神位第36章 人性的弱点第78章 各有算盘第28章 不速贵客(上)第20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三)第40章 太子第92章 斩马第32章 肚兜第72章 仁义第53章 四凤的下落第45章 三箭(下)第25章 迎第37章 玉玺(下)第4章 怀疑第54章 若如雪第30章 风云之战第90章 亵渎第7章 压力
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满洛阳(一)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6章 小麻烦第70章 青丝符第28章 发威(四)第123章 人心啊第32章 谋反第3章 我问你第53章 报答第55章 不同第69章 射!第64章 大夏国的灭亡第15章 约战天下第54章 难缠第95章 打东要西第109章 伐韦第40章 回乡第11章 颠覆第1章 出大事了第20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三)第41章 太子第24章 跪第9章 器王第33章 阴冷的黑衣第3章 皇太女第51章 灵魂第11章 囧与雷(七)第90章 何患无臣第29章 发威(五)第44章 冠军候第81章 温柔乡第30章 梁祝第50章 高处不胜寒第100章 新起点第5章 囧与雷(一)第32章 谋反第34章 郭元振的怒火第37章 姐妹第98章 大撤离第3章 我问你第13章 墨第38章 大笑第98章 爆第54章 武候故道第44章 三箭(上)第151章 托非人第53章 锦囊妙计第54章 驯马第8章 囧与雷(四)第33章 杀!第9章 大势第1章 围城第94章 早朝龙虎斗第43章 酸(上)第6章 进长安第2章 纱衣(下)第39章 太子第36章 羊肠岭第64章 柳纹白骨第50章 逆天而行第13章 囧与雷(九)第47章 真爱(上)第53章 四凤的下落第84章 囡囡第38章 武三思之死第136章 送第66章 故人第38章 食之第50章 改良第32章 没第53章 老计新辉第20章 狗咬狗(下)第20章 血甲第4章 责问第4章 责问第71章 雨云第84章 囡囡第17章 血甲第31章 刀光第4章 突发灵感第44章 好奇第46章 刘郎第60章 半步神位第36章 人性的弱点第78章 各有算盘第28章 不速贵客(上)第20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三)第40章 太子第92章 斩马第32章 肚兜第72章 仁义第53章 四凤的下落第45章 三箭(下)第25章 迎第37章 玉玺(下)第4章 怀疑第54章 若如雪第30章 风云之战第90章 亵渎第7章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