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拓跋

拓跋彝敏、彝超兄弟二人正在奋力收割着地里的农作物。

时已五月中,去年秋天种下的越冬小麦已然到了收获的季节。

他俩笨手笨脚的,一上午也没割几行。邻人刘三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提出帮忙,条件是以部分收获的粮食或干脆支付钱帛作为代价。

兄弟俩大喜,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他们真不缺钱。

父亲拓跋仁福莫名其妙失踪,好在家人没受到牵连,只被没收了家产。似乎过了这么些年,有些事已经澹了,大夏圣人并不打算追究——这么一想,父亲跑得可太傻了。

在阿翁(拓跋思敬)的安排下,拓跋氏全家十余口人迁移到了岐州天兴县,利用官面上的老关系,买了一块公地,大约一顷有余,耕作了起来。

买地的钱都是阿翁出的。但阿翁在去年过世了,给他们分了不少家产,至少在天兴县厚福乡这一片,拓跋氏是首屈一指的大户。

大户也得自己种地,因为找不到佃农。北边邠宁、泾原两地曾经茫茫多的吐蕃人、羌人、党项人,要么自己分了地,要么不知道被迁移到哪去了,如今竟然难以找到佃户,实在愁人。

再加上邻人们也对拓跋家购买公地很是气愤,人就更难找了。

所谓公地,就是字面意思,属于官府手中未分配出去的土地。

公地的用处很多,以前唐为例,一部分公地就作为“职分田”来给官员发补贴,即这块地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发给对应的官员。官员离任后不再享受这个待遇,换下一个人。

驿站的驿田也是公地的一种。驿田收入归驿站,作为朝廷补贴的一部分,驿将离任后,自然也就无法支配这部分收入了。

除此之外,祭田、草场、山林、皇陵、禁苑、行宫等,都算公地,名目还是很多的。

公地的管理不严格,此时人少地多,也找不到足够的人去耕种,因此大部分都荒着。

周边百姓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公地荒废无用,他们会驱赶自家养的牲畜去吃草,增加家庭收入,有人甚至还特意洒了牧草种子,以便荒地上长出更优质、更高产的饲料——对农户而言,草也是资源,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资源,官府收税还经常收干草。

拓跋家买走了不下一顷的公地,自然让附近的百姓很不满。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有传闻拓跋思敬与岐州刺史是通家之好,这等人是他们难以招惹的。

拓跋彝敏、彝超两兄弟又不是傻子,当然感受到了这种若有若无的恨意。但他们也没办法,难不成把地退回去?怎么可能!因此关系就这么僵着了。

今日遇到邻人愿意帮忙,那可真是喜从天降。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情,还代表着他们能否融入本乡的问题。

午时,二人的妻子端着挎篮,到田间地头来送食水。她俩都是扬州人,出身不错,长得水嫩水嫩的,一点都不似农家妇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拓跋彝敏想了想,让娘子分一些食物给邻居们。

这些人的家庭并不富裕。因为要干农活,家里特地买来猪膏,和面制成蒸饼吃,一上午估计早饿了。

娘子并不乐意,但彝敏坚持,也就去了。

“谢拓跋娘子了。”刘三接过一个撒了芝麻的胡饼,小心翼翼地嚼吃着。

他吃得很快、很急,临了,还把洒落在腿上的芝麻粒一一捡拾起来,放嘴里吃掉。

他儿子也在旁边,分到了一小罐咸鱼干炖的汤。

“早韭晚菘,杜娟手艺不错。”拓跋彝敏也坐了下来,狼吞虎咽地吃着鱼汤。

“这鱼莫非是在哪个野河沟里钓的?怎么这般大?”刘三吃完后,喝了点水,看着儿子手里的鱼汤,问道。

“非也。”拓跋彝敏实话实说道:“去年冬天从长夏商行买的,据闻是辽东鰟头。价钱比鲤鱼稍贵,但本地吃不着这种海鱼嘛,定价高倒也情有可原。这鱼肉其实很硬、很老了,也有股子怪味,若非有香料遮掩,老丈你怕是吃不下去。”

刘三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拓跋彝敏。

辽东在哪里他不知道,他最远只去过河东,还是李克用刚死后一两年,作为关中土团兵镇守过沁州。听拓跋彝敏的语气,应该比河东还要远。

这么远的距离,大概是通过黄河、渭水运过来的,还得是深秋、初冬大河封冻前那一两个月。运到长安后,往西这一段渭水却不一定好走了,多半只能陆路运输。到了天兴县,价格居然只比本地鱼稍贵,那辽东鱼价得有多廉?

“哈哈!”看刘三一副见了鬼的模样,拓跋彝敏笑了笑,道:“其实是长夏商行运了一批鰟头鱼干过来,因为长途转运,所费甚多,价钱定得高了,所以卖不出去。带着股怪味的鱼干,比本地鲜鱼还贵,当然卖不出去,最后只能认亏降价,被我买了一批回来。”

其实,鱼干是用盐腌的,卖贵一点并没什么。但京西北这一片的盐价嘛,真不算什么,这点便宜就没多少人去占了。

“原来如此。”刘三点了点头,道:“其实现在路好着哩。当年我去河东,驿道上那车辙印深得跟水沟一样,还纵横交错,一不小心就要崴了脚。今上修新路,都通到州里吧?”

“其实没有全通。”拓跋彝敏说道:“长安到潼关之间,也只通了一部分,有些地方可以跑大马车,有些地方就不行了。长安往西,只有长安到乾州是全通的,乾州往西则不然,有些县乡修好了,有些没有。”

“拓跋大郎懂得不少。”刘三说道。

拓跋彝敏闻言有些郁闷,我当年在淮南,好歹也是将校家庭出身,不比你这田舍夫懂得多?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刘三去过河东,也算见过世面了。

“再说这长夏商行,其实是内务府的产业。内务府知道么?”拓跋彝敏问道。

刘三摇了摇头。

“就是给天子赚钱的衙门。”拓跋彝敏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又道:“他们运鱼干来关中,其实是败笔,以后应该不会这样做了。但前些时日运了一批海象牙过来,很快被人抢购一空,赚疯了。”

刘三听了还没什么,但他儿子刘大壮却为之神往:生活在海里的象,那是什么模样的?

拓跋彝敏注意到了大壮的神色,说道:“你若愿意,可以去当武夫。平海军一直在招人呢。”

刘大壮有些意动。

刘三直接打了他一巴掌,怒斥不已。

拓跋彝敏、彝超二人笑得乐不可支。

不远处的驿道上响起了一阵马蹄声。随后便是大队车马,车上载着人和货物,百十个总是有的。

拓跋彝敏一愣,下意识走上前去观看,心中想着莫非是从蜀中北上的?

因为他们从南方过来,而那条驿道是通往蜀中的……

夏随唐制,并不限制百姓迁移。

《唐六典》中有“乐迁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者,听其从近;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

安史之乱前,百姓迁移还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因为当时收税是租庸调制,府兵也大行其道,但全国范围内迁移的人口仍然很多,主要是去往淮南及长江南岸这一片。

安史之乱后,府兵制早就完蛋了,且收税实行两税法,人口迁移更加频繁。且之前严格限制的两京、边境军州也慢慢放开了,人口迁徙的条件更加宽松。

不过有一说一,制度上允许你迁移,但真正有行动力的还是少数,除非战火烧到头上。

“敢问……”拓跋彝敏上前刚说了半句,就被人打断了。

“莫多说了,南诏兵过了大渡河,气势汹汹,黎州城都被攻破了。”

“雅州也快了,我们到成都时,已经有雅州人逃过来,说那边快被围上了。”

“雅州定然保不住的,这次官军打得太差了,一触即溃,贼人气势好盛,连连追击。”

“我看成都都保不住。”

“成都肯定保不住,南诏不会杀到汉中吧?”

“应不至于。但胜捷军都是一帮什么人?平日里耀武扬威,结果一上阵,打得这般稀烂。”

“也不知道要打多久,这买卖还做不做得了?唉,对了,这位兄弟,州城往哪边去?急着发卖货物。”

原来是商徒!

拓跋彝敏笑了笑,问道:“都敢出门做买卖了,还这般慌张,能济得甚事?”

问话之人脸上有点挂不住,强辩道:“你没见过三十万大军的样子,满坑满谷,吓都吓死你。”

“南诏有三十万大军?”拓跋彝敏不信,道:“都什么货物啊?”

“你又不买,问那么多作甚?”不过商徒还是简略说了一句:“都是黎、雅二州盛产的物事,麸金、椒、麻、麝香、牛黄、茶叶。”

“沿着这条道向北直走二十里,有漆方亭,为饯饮之所。过了漆方亭不远,便是州城了。”拓跋彝敏说道。

“多谢。”商徒行了一礼,抬头之时,看到了正在收割的麦田,赞道:“好一副太平盛世景象,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拓跋彝敏斜眼看了他一下,小小商徒,这点日子就满足了。易地而处,他早就在黎、雅二州操起长枪,搏那富贵了。

“慢着!”他拉住正待离开的商徒,问道:“你在蜀中,有没有见过操淮南口音的军士?”

“没有。”商徒轻轻挣开,退后两步,道:“我只在龙剑二州见过操河南口音的武夫,他们在那屯驻很久了,当时似乎在拔营南下。淮兵?一个也没见到过。”

“哦,那你走吧。”拓跋彝敏让开道路,说道。

看样子淮南降兵没去蜀中啊。

唉,十万大军,一朝分崩离析,如今天南海北,竟不知星散何处。

他是在淄青出生的,但在扬州长大,对淮南的感情很深。因为父亲出任幕府骑将的关系,他在淮军中有不少朋友,自然很关心他们的状况。

之前听闻有淮军被调到西南去了,如今却了无音讯,让他有些忧愁。

燕王到底会不会打仗?不行让我去,上马冲杀一阵,不信蛮獠不溃。想到这里,拓跋彝敏居然生出股冲动:之前看不起刘三那田舍夫,可如今的我不也是田舍夫?

种地那么麻烦,这田舍夫当得也没意思。与其这般蹉跎下去,不如南下从军,与南蛮好好干上一场,说不定就有场富贵呢?

朝廷怎么不在岐州募兵?等得都快急死了!

第1006章 调动第1165章 狮子大开口第1292章 父子与选举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军第1204章 选择第三十九章 办法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七十八章 动摇第1120章 两路使者感谢第五章 乡村第1321章 整编与贸易第四十章 圣人的日常第1103章 考核第二十三章 气运杀手第1244章 积极防御第七十四章 元旦赐宴第九十八章 回来第十二章 拓跋与野利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三十章 君欲何为第二十二章 华岳寺第十章 换了人间第十五章 战争没那么简单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第1264章 酬功第八章 荔枝道第四十四章 铎鞘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六十一章 不对劲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四十四章 赛点第五十一章 贼气已堕第1102章 待宾馆第十八章 战宥州(二)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一章 目标是什么第1051章 又是艰难的决定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第八十七章 碛北第二十一章 保举与东行第二十四章 独门生意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宫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五章 朱瑄第1007章 天津桥第1134章 挺进第五十三章 击其尾(为招牌砂锅饭盟主加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六十一章 深远第二十三章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十一章 政宣与亏心事第二十一章 效节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结束)第四十七章 遗留问题之二第五十三章 变天第十章 恭顺已极第九十章 同学少年第十章 少年第1026章 扬长避短第三十四章 重编喀喇汗王朝来历第三十四章 淝水却思安石在,泾阳遥望子仪行(三)第1336章 驻马相看辽水傍第974章 鸡来了第1075章 我为陛下贺第五十四章 谢表(存稿灰飞烟灭,为书友徐宇的大力赞助加更1)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八十三章 整军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三十三章 来了第1039章 入徐第1119章 反复第五章 奴仆第五十一章 恨!第五章 乡村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三十四章 进会州第十九章 感悟与送行第三十一章 赚头第四十七章 进京(给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三十九章 两路(三)第1308章 文明第十二章 来都来了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六章 这……第九十六章 了断第十九章 朔州第三十六章 态度发个单章,随便聊聊。第三十七章 班师第1039章 入徐第三章 内外诸军第七十五章 仓皇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
第1006章 调动第1165章 狮子大开口第1292章 父子与选举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军第1204章 选择第三十九章 办法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七十八章 动摇第1120章 两路使者感谢第五章 乡村第1321章 整编与贸易第四十章 圣人的日常第1103章 考核第二十三章 气运杀手第1244章 积极防御第七十四章 元旦赐宴第九十八章 回来第十二章 拓跋与野利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三十章 君欲何为第二十二章 华岳寺第十章 换了人间第十五章 战争没那么简单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第1264章 酬功第八章 荔枝道第四十四章 铎鞘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六十一章 不对劲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四十四章 赛点第五十一章 贼气已堕第1102章 待宾馆第十八章 战宥州(二)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一章 目标是什么第1051章 又是艰难的决定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第八十七章 碛北第二十一章 保举与东行第二十四章 独门生意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宫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五章 朱瑄第1007章 天津桥第1134章 挺进第五十三章 击其尾(为招牌砂锅饭盟主加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六十一章 深远第二十三章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十一章 政宣与亏心事第二十一章 效节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结束)第四十七章 遗留问题之二第五十三章 变天第十章 恭顺已极第九十章 同学少年第十章 少年第1026章 扬长避短第三十四章 重编喀喇汗王朝来历第三十四章 淝水却思安石在,泾阳遥望子仪行(三)第1336章 驻马相看辽水傍第974章 鸡来了第1075章 我为陛下贺第五十四章 谢表(存稿灰飞烟灭,为书友徐宇的大力赞助加更1)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八十三章 整军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三十三章 来了第1039章 入徐第1119章 反复第五章 奴仆第五十一章 恨!第五章 乡村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三十四章 进会州第十九章 感悟与送行第三十一章 赚头第四十七章 进京(给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三十九章 两路(三)第1308章 文明第十二章 来都来了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六章 这……第九十六章 了断第十九章 朔州第三十六章 态度发个单章,随便聊聊。第三十七章 班师第1039章 入徐第三章 内外诸军第七十五章 仓皇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