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

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对他的品行推崇备至,荀攸被曹操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他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所以,做人不必过于暴露锋芒,要善于守拙。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同样能够把主动权掌握在手中,胜券在握。以愚示人,守拙处世,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韬光养晦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智者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三国时期的名士祢衡,年少轻狂,自诩天下名士,自以为怀才不遇,自认为胸怀有治国安邦之策,是经天纬地之才。但他骨子里更多地是鄙视他人,孤高自傲。

祢衡先是大骂曹操,后又对被视为上宾、待之大礼的黄祖出言不逊,恶语相伤。而当时群雄逐鹿,龙争虎斗大浪淘沙,正值用人之际,以祢衡之才,而不被见用于曹操、刘表,反而身死名丧,这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收敛锋芒。做人切忌恃才狂放,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容易遭人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人招来杀身大祸。

常言“满瓶水不响、半瓶水响叮当”,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诩夸耀,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能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

中国旧时的店铺,在店面上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达到“似无实有”的境界。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他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生活中常见到这种深藏不露者,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做出明确的表示,对任何人的态度都是大致相同的,这就叫做有城府。城府深的人不愿意叫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思,并且善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人们管这种人叫做深藏不露的人。

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作为自己处世的安全之道,第一除了要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之外,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不使人知道自己才华的修养功夫。善于在心灵深处修炼之人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心性,说话做事皆合乎道与义,不自夸其智,不露其才,不妄加评论他人之长短,凡事忍让,不骄不馁,这是一种远远高出世人的处世境界。

在暗中修炼自己的心理战术

在一个群体或团队中,人人都希望自己首先“迈出众人行列”,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社会竞争又暗藏着一个法则:如果一个羽翼未丰的人积贮的能量尚不够,是万不可轻易崭露头角、过早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的。在这种时候,做事不需要尽在明处用劲,需要“暗功夫”。

社会越是发展,竞争就越是激烈。而竞争一方面靠本事,一方面也靠做人的姿态;没本事固然难以在竞争中取胜,但光有本事而没有合适的姿态,也可能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不妨看看许多成功者,成功前默默奋斗了几十年,他们的秘诀是:在暗中修炼自己,做人不张扬。不张扬做人,往往无人打搅你,你尽可以静心地做你想做的事。

她是从一个不被关注的职位上成长起来的,二十年前她的工作是洗厕所。有人认为马桶脏,马桶中的水是不可以喝的;但她认为马桶不脏,只要仔细清洗,马桶里的水照样可以喝,也就是说,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

“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人!”

这是她的誓言,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念,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水。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第一步;从此,她踏了成功之路,开始了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如今她已是日本一家著名商社的董事长。她的名字叫家田惠子。

在这里,她受到了锻炼,也经受了考验,正是在这个卑微的位置上,她长成了参天大树。

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工作,很少与别人发生矛盾,你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晓,你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用来应付不必要的烦恼的时间,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你。

有些大作家、大学者怕的就是经常有人来打扰自己,有时不得不挂上“谢绝来访”的牌子,才能免去那些被骚扰的烦恼。

历史上的苏秦、张良、诸葛亮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修炼成旷世之才的。所以我们要干一项事业,在实力和规模还不足以搏击长空的时候,就不能与人家硬拼,而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发展。

因此,无论我们是身在职场,还是商场,有时老板和上司会将我们安排到不被人关注的地方,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贬谪或惩罚,殊不知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造意志、养精蓄锐的契机,谁说这不是一种福分呢?

利用沉默让对手畏惧

大多数时候,话说得多了,人就会智穷辞穷,莫不如守住心中的想法什么也不说更有力量,因为沉默能让人觉得充满暗示。

《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薛宝钗,她的沉默就让她博得了贾府上上下下一致的喜爱,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份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在最后为宝玉选妻的时候,这一点也成为两人分高下、论条件的一个内容。

沉默可以让人进退自如。因为沉默能够全面正确地观察和洞悉周围的一切;能够远离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能够不得罪任何人,不给自己树敌;能够修炼自己的心性,成就人生美德;能够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实力;能够在主动出击时让敌人措手不及……

沉默为金。只有懂得沉默,适时地保持沉默,才能平安地在诡谲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综观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那厚重的史书是用鲜血写就的。沉默的反面——多言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个字“死”。通常一个人把别人说赢了,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意义,却会把对方逼急了,做出暴力行为。很多人讲话滔滔不绝,好像天下公理都被他们说尽了,殊不知他们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会遭到迎头一击。

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子杨修,思维敏捷,才华过人。但是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恃才狂放,不懂得沉默是福、寡言保身的道理,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在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适逢庖官送来鸡汤。看到碗底有鸡肋,曹操有感于怀,正在沉吟间,夏侯惇入帐询问夜间号令。

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

时任行军主簿的杨修听到口令后,就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忙前去询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很是信服,于是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之罪,把杨修斩了。

当然,杨修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他屡次猜中曹操的心思,犯了人臣之大忌。杨修之死,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越有才华就越要沉默守拙,尤其是面对领导时,就更要小心翼翼,永远不要让领导觉得你处处在他之上,他处处不如你。当然,还有一点启示,即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你一个人看明白的事情,最好不要点破。有很多事情都是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大智者看来,杨修其实只是小聪明。大智者虽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是表现得比别人聪明。

自古以来,无智者无罪,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又不懂得藏拙,才招致祸患的。

我们都知道沉默是金,但是很多人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而酿成无法弥补的错误。老子说“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就越窘迫。那又何必逼自己窘迫呢?所以大多数时候多言是不必要的,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多言必多祸。

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8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44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44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2)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13章 揭开人性内衣(3)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42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3)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10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5)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5章 透视举止奥秘(1)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2章 透过行为举止(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2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
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8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44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44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2)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13章 揭开人性内衣(3)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42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3)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10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5)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5章 透视举止奥秘(1)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2章 透过行为举止(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2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2)第21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