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吞并

很多商队滞留于鄯善以西,他们听说朝廷大军一路打到西域,立即带上自己的钱财和货物,到了鄯善果然看到“赵”字旗和“华”字旗,于是屁颠屁颠的去投奔。

朝廷的军队果然没有拒绝他们的投靠,一路将他们从西域带回了洛阳。

当然,他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人,一点保护费还是出得起的。

其中最财大气粗的就是赵瑚的商队。

一来,他们人多,带的货物也最多;二来,他们东家和皇帝有关系,领兵的又是东家的侄孙,就算是为了照顾秦郡王,这点钱他们也出得起。

赵二郎告状道:“鄯善有十国,楼兰、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还有前、后部等国,是焉耆、乌孙来我们中原的必经之路,前部国五年前换了一个新王,不知道是不是穷疯了,直接派兵拦路要高昂的保护费,过路的商贩交不起就直接抢,周围的几个国家受不了,就跟他打起来了。”

“那几个国家也是无能,联合起来都打不过他,不仅王孙贵族被杀光,土地被圈占,道路也都被他截断,直接拦路抢劫起来。西域就是因此才大乱的,别的国家有样学样,以至于这两年的商队只去不回。”

“我这次打败了前部国和蒲类,但我觉得不够,汉朝的时候不是曾经在那一片设立都护府吗?阿姐,我们也设一个吧,直接把十个国家全收了,我看他们还怎么抢我们的商队。”

赵含章忍不住赞他,“这主意不错,但现在天冷不宜用兵,你等我派使臣过去劝说他们,先礼后兵,劝不动再动兵。”

西域寒冷,估计要到四月雪才化,这半年来接连两次用兵,把她登基以来存续的钱全花光了,现在国库又空了。

赵含章决定专心搞经济,各种矿产开发起来,粮食种植和棉花种植都铺陈开来。

因为南方气候温热,水稻种植方法的改进,以及新稻种的出现,让水稻的亩产超过了小麦。

在朝廷有意识的调整下,产粮重心向南偏移,落后的南方开始飞速发展起来。

南方除了水稻和小麦外,大量种植桑麻,而北方今年则以棉麻为主。

司农寺官员每旬都要在学堂授课,教会学生各种种植知识后还要到乡里调研授课。

但因为有学堂作为缓冲,大量的种植知识通过学生已经先一步下乡,他们的压力小了很多。

直到此时,朝中的官员才猛的意识到,学堂,是皇权下乡,政策到达乡村的最重要桥梁,其作用一点儿也不比县衙小。

“只要一村、一邻有孩子在学堂里读书,他们就能把学堂里教授的知识和听到的政策带回去,一传十,十传百,政策便能被村民们熟知,再遇糊涂或狡诈的官员便可不被蒙蔽。”

司农寺研究出来的棉花种植方法已经很成熟了,百姓们分到棉花种子后便根据他们的指导种起来,等到八月,地里的大豆、小麦和大豆等作物陆续收割完毕,大家便去采摘棉花。

一朵一朵犹如白云般洁净的棉花绽放在枝头,石勒摘下一朵来,捏了捏,捏到里面硬硬的壳,但表面那层是软绵绵的,他一脸怀疑,“这就是现在我家中被子套的棉芯?看着不像啊。”

卫玠道:“自然还有其他的工序,但您看这个。”

他从棉花上扯出一缕一缕的絮,这和他们收到朝廷发的棉被时扯出来的棉絮一样。

石勒咧开嘴笑,“好!是它就行,看这一片,今年我们的棉花是丰收啊,一看就能做很多床被子。”

卫玠:“下官觉得应该先紧着做棉衣,现在大部分人家都堆砌了炕,只要木柴足够,不用棉被也可保暖,但出门却必须要棉衣了。”

张宾也如此觉得,“有了棉衣,他们才好出门干活,使君,今年我们好忙,人力不够啊。”采摘棉花需要大量的人力。

分到种子种植的农户是全家上阵都不够,只能花钱请短工。

大家纷纷跑出来打短工,石勒也怕采摘不及时把好好的棉花搞坏了,于是今年便将劳役的日子往后挪,让他们先去打短工收棉花。

棉花收完还得脱棉籽,去除杂物,然后是梳理拉伸……

等棉花弹成可填充的棉绒和棉胎,十一月中旬了。

朝廷有规定,幽州和并州等苦寒之地,进腊月之后不得再强民劳役,

此时再发劳役也来不及了,只能花钱请人。

石勒并不是很守规矩的人,可范颖作为巡察御史刚好巡察到幽州。

虽然他不怕范颖,但能少一事还是要少一事,加上今年棉花大丰收,他颇有些财大气粗,于是大手一挥道:“花钱,请役丁!”

强制性劳役犯法,但花钱不犯法啊。

祖逖也在花钱请劳役,今年冀州种的棉花比幽州要多多了,一直忙到现在都没完。

他只留下一部分给育善堂,其余的,高价往外卖。

种植棉花的农户看到,便也跟着高价往外卖,有的人家为了赚钱,连自家的用度都没留,交够应给衙门的额度后就高价卖出。

十斤梳好的棉花能卖出两吊钱,以今年的产量来算,一亩棉花能收七十二吊钱,就算是除去上交衙门的棉花,那也有三十六吊。

天啊,他们种上二十亩麦子,二十亩水稻也赚不来这么多钱。

价格一算出来,农户们开始偷偷的收藏棉花种子,没有全部上交。

祖逖早知道这种事禁不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但开春之后却派出大量衙役下乡,并将各郡郡守叫来刺史府,让他们一定要严查,严禁良田他用。

良田只能种植小麦和水稻等五谷,若有人敢以良田种植棉麻,一律拔除后重罚。

朝廷也如此下令。

“重利之下,一定会有人冒用良田种植棉花,粮为国之本,每年每户良田的种植数一定不能少。”

朝廷给百姓分地时将桑麻种植地也算上了的,棉花可以种在那些地方。

百姓们才不会完全听朝廷的,他们有自己的智慧。

赵大力将棉花种子种在了田埂边。

第794章 教训第244章 改枪法第748章 奢毁人第964章 疾行第487章 噩梦第1378章 番外 继位(二)第846章 更乱了第245章 暗示第323章 大局为重第1295章 雨露均沾第231章 学堂(补一)第1113章 生机勃勃第768章 出兵第150章 共苦第260章 蒙卦第287章 孙太太第784章 郑明珠第627章 好处第739章 为你们好第614章 心情大好第1093章 知己第350章 坚壁清野第872章 脱身第1168章 罚第632章 越过边界线1402.第1387章 番外 赵长舆(一)第1326章 教育(二)第406章 放任第727章 馅饼第402章 拿捏第1295章 雨露均沾第54章 混乱第449章 看不起第671章 论天下大势第372章 向皇帝问好第920章 反目第160章 选择第145章 迁都争议第271章 扯大旗第741章 回信第850章 冀北局势第464章 火药第650章 惊吓第1222章 专治不服第1315章 好感第1322章 婚期定下第996章 霸道第1149章 打听消息第777章 赔罪第1349章 臣服第1005章 正直1420.第1405章 番外 现代(完)第827章 联合第1287章 祭天第1160章 是我第537章 进步是为难自己第823章 诱惑第1144章 父子谈心第615章 新钱第34章 被围第1104章 狩猎第74章 满意第38章 借势第1158章 召回第418章 震撼第44章 商议第274章 预防针第1133章 区别对待第697章 屈服第922章 改变第577章 选择第409章 怀疑第728章 会思考的聪明人第500章 心生杀意第273章 误会第18章 安抚住第325章 收服第983章 查漏第108章 以物易物第20章 落石第249章 豆制品第418章 震撼第723章 留客第749章 二种不服第792章 委以重任第410章 我有钱一第54章 混乱第990章 清醒的痛苦第268章 安民第469章 不要辜负第139章 马商第150章 共苦第455章 不合适第734章 盟约第1204章 兵贵神速第1275章 愤怒1404.第1389章 番外 赵长舆(三)第517章 交换第286章 收服第775章 灰心动摇
第794章 教训第244章 改枪法第748章 奢毁人第964章 疾行第487章 噩梦第1378章 番外 继位(二)第846章 更乱了第245章 暗示第323章 大局为重第1295章 雨露均沾第231章 学堂(补一)第1113章 生机勃勃第768章 出兵第150章 共苦第260章 蒙卦第287章 孙太太第784章 郑明珠第627章 好处第739章 为你们好第614章 心情大好第1093章 知己第350章 坚壁清野第872章 脱身第1168章 罚第632章 越过边界线1402.第1387章 番外 赵长舆(一)第1326章 教育(二)第406章 放任第727章 馅饼第402章 拿捏第1295章 雨露均沾第54章 混乱第449章 看不起第671章 论天下大势第372章 向皇帝问好第920章 反目第160章 选择第145章 迁都争议第271章 扯大旗第741章 回信第850章 冀北局势第464章 火药第650章 惊吓第1222章 专治不服第1315章 好感第1322章 婚期定下第996章 霸道第1149章 打听消息第777章 赔罪第1349章 臣服第1005章 正直1420.第1405章 番外 现代(完)第827章 联合第1287章 祭天第1160章 是我第537章 进步是为难自己第823章 诱惑第1144章 父子谈心第615章 新钱第34章 被围第1104章 狩猎第74章 满意第38章 借势第1158章 召回第418章 震撼第44章 商议第274章 预防针第1133章 区别对待第697章 屈服第922章 改变第577章 选择第409章 怀疑第728章 会思考的聪明人第500章 心生杀意第273章 误会第18章 安抚住第325章 收服第983章 查漏第108章 以物易物第20章 落石第249章 豆制品第418章 震撼第723章 留客第749章 二种不服第792章 委以重任第410章 我有钱一第54章 混乱第990章 清醒的痛苦第268章 安民第469章 不要辜负第139章 马商第150章 共苦第455章 不合适第734章 盟约第1204章 兵贵神速第1275章 愤怒1404.第1389章 番外 赵长舆(三)第517章 交换第286章 收服第775章 灰心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