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助学基金

什么叫思维的升华?

其实很简单,就是思考的逻辑方式。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想问题更周全也更灵活,不那么死板教条,遇到困难不会一根筋的梗着脖子硬上,会通过其他方面来解决。

一般来说,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和成长经历、学习、家庭环境、眼界见识、信息获取度等等因素息息相关。

如果是天生的。

徐杨就算重生怕也是做不起这么大的事业,因为重生只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并不是说就再不会遇到困难。

相反,越是他着这样走捷径的人,遇到的困难就越强大。

正常人做事儿,脚踏实地的做事儿,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难度和数量都是有限的。

可重生者呢?

基本上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崛起,速度非常快,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普通人十多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业。

遇到的困难自然也会更多,相当于把别人十多年里遇到的困难都集中在了短短几年内。

当然,重生者的优势可以帮他避开一些困难,但总有一些是避不开的。

比如说同行的竞争、新旧势力的冲突等等。

遇到困难怎么办?

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不行。

只能想办法解决。

这点,重不重生都一样。

重生只能给他提供一个提前起步的机会,和看的比较远的大局观。

细节方面,因为他不是什么技术人员,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只是一个搞古玩的,所以,在细节方面真帮不上什么忙。

至于他做事儿的思维方式,则一直在进化中。

随着他的财富、社会地位以及信息的获取能力、人脉等要素的提升,思维方式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一个一穷二白的高三学生,和一个身家百亿的大学生,处理同一件事情时,方式是绝对不一样的,哪怕是同一个人。

他也一样。

当然,做这种和全行业为敌的事情,一般人脉和他的财富也帮不上什么忙,也没有重生前的案例可以参考,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现在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进行自我限制。

让出一部分空间给那些人去折腾。

他也不打扰对方,自己在自己画的圈子里默默耕耘。

这就挺好。

等羚羊科技上市。

等他的人脉发展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金钟罩和护身符之后,再把圈子放大,甚至彻底抹除。

但换个人,想到的办法和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王海洋,在发现困难之后,只会感觉对方势力非常强大,是无可撼动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死,要么别干。

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就是身份和见识的差距。

徐杨的见识可是从未来带回来的,很清楚这些现在还根深蒂固的势力,在未来会被一步一步瓦解,虽然还不够干净,但瓦解的也差不多了,基本上不敢想现在这样光明正大肆无忌惮的搞事情。

这种“见识”,说出去都没人相信,尤其是03年这个时间点上,这些顽固势力的权势正处于巅峰,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在国内基本上是无敌的,除了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

所以,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王海洋更兴奋。

连夜开工,构建这个基金会的各个细节,从成员组织到口号和宗旨,从整体构架到费用标准等等。

反倒是徐杨自个儿暂时插不进手去了。

因为在做具体事情的能力上,他是真不如王海洋这样的干将。

他就是个掌控大方向的,只能偶尔在细节方面提一点建议给点灵感。

一直到天亮。

整体框架才算有了模样。

说真的,做公益基金,其实挺简单,国内多的是人玩这个。

但想要做好,还要做大做强,这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尤其是管理这一块。

不管是人工管理还是资金管理,都很难。

因为这不是管理公司内部的员工,而是志愿者, 管理公司那一套,不能用在管理志愿者上。

偏偏徐杨和王海洋又都非常清楚。

只要是和人沾边的事业,管理都是重中之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国家,都一样。

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存在,要是管理工作跟不上,一定会乱套。

所以,俩人都是从管理这一块入手,想的就是在成立之初就把基调定下,尽可能的把可趁之机消灭在创立之初,这样,才能在正式运营的过程中降低犯错和出现意外的概率。

上午,上班时间到。

张晓颖一到公司,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很是无语:“你俩这真是,为了赚那点醋,愣是打算送出去一盆饺子。”

徐杨和王海洋对视一笑。

确实,做这个公益基金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贴吧的热度和流量,而贴吧本身是不怎么赚钱的。

现在为了把这个基金做起来,不提得罪人都要往里贴钱。

可不就是为了赚点醋而送出去一大盆饺子吗?

但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再也按奈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呢。

而且目前来看,这种活儿纯属吃力不讨好。

但以后呢?

等羚羊贴吧的热度上来之后,等公益基金的名气越来越高之后,收益就不仅仅是“一碟醋”了,而是“一整个醋厂”。

从长远看,非常值。

另外,还是那句话,做公益本就不为赚钱,只要能把这事儿做起来,别说还能收获流量和热度,哪怕没有任何金钱和流量上的收获,也是值得的。

还是那个原因,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的。

只是不知道张晓颖这个总经理支持不支持。

要是张晓颖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反对这个项目。

他们只能另起炉灶,把基金弄在羚羊科技之外。

但没想到张晓颖吐槽一句之后,却道:“这事儿给我留个名额。”

“你能忙得过来?”

“能,而且忙不过来也要坐,公司的事儿可以有其他人做,可助学的事儿,却少有人做。”

“也不能那么说,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的,只是力量有限罢了。”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想要尽一份心思吗?”

“那行,算你一份,但咱们这个基金可不是一般的基金,担什么职,就要做什么事儿,可不是给你刷名气镀金用的。”

“我是那样的人?”

“嘿嘿嘿,不是,那,早点把这事儿搞起来?”

“对,越快越好,先申请注册,管理这块,直接从咱们公司内部选人,基金会的控制权,一定要掌握在咱们手里,不能让外人胡乱插手,宗旨一定不能变,钱款这块也要做好,争取尽可能的做到透明和公开,这不难。”

“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认真统计,别说每一分钱了,就算是实物,每一瓶矿泉水是谁喝的都能统计出来。”

“就这么干,”徐杨落锤,“咱们做的是得罪人的活儿,想要不被群起而攻之,就一定要站直立正,绝对不能给某些群体挑刺找茬儿的机会。”

一声令下。

偌大的羚羊科技迅速动了起来。

法务、财会等团队很快投入工作。

程序员们更是争先恐后的忙活起来。

基金会是为贴吧引流而生,框架自然要搭建在贴吧内部,如此一来,就需要搭建一个在贴吧基础上诞生的小站点,专为这只基金而设。

没什么技术难度。

但活儿也不少。

得忙很久。

同时,王海洋手下那些做营运的,也开始准备方案。

炒作是肯定要炒作的。

互联网时代,不炒作根本没有热度和流量。

在徐杨的指点下,这些个专门做营运的员工们都开了窍,知道了互联网是个怎么样的玩法,不说多有创意吧,但至少是中规中矩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那种。

说实话,一家公司内,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中规中矩的能做事儿的员工。

有创意是好事儿,但只有创意也是不行的。

徐杨对员工的要求就是这样,创意可以有,但前提是先把本职工作好好完成了再说。

真要好创意,专门为员工开工的员工投资渠道可不是摆设,渠道有,资金有,执行这块嘛……

暂时还没有特别好的创意,或者是值得投资的创意。

所以,还不知道执行力如何。

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毫无问题的,执行能力更是无可挑剔。

反正徐杨在公司里待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发现执行层面的问题。

也因此,一天下来,基金会的各项细节就有了个大概模样,从募捐告示,到相关法律条款,再到资金收纳存储和发放流程等等。

反正徐杨和王海洋设想中的基金会,就已经有了雏形。

连宣传文案也弄了几套。

现在,就等正式启动了。

当然,启动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太敏感,也太大,最起码得向相关部门打声招呼甚至请求一些批示。

这个任务,普通员工可就完成不了了,连张海洋也没办法。

张晓颖这个总经理都差点意思。

只有徐杨亲自出马。

在一周前,徐杨还没有相关人脉。

但现在,他有了。

他做新生代表最大的好处就是认识了那位教育部门的准大佬,拿到了人家秘书的电话。

第300章 唐叁第230章 签约第43章 港商徐杨第286章 大恩人第37章 不屑为之第232章 工作室挂靠第155章 承诺第217章 贾玉玲第84章 矾红釉描金粉彩婴戏图小罐第114章 融资成功第315章 信息化浪潮第81章 四合院第61章 骤降第281章 高瞻远瞩第122章 咱们第66章 门户网第82章 版权畅想第177章 正式签约第3章 发财大计第229章 备胎刘呆呆第20章 畅想未来第236章 欲上秋千四体慵第31章 金薇大酒店第212章 蹭车第98章 纪录片第291章 大山雀第129章 流媒体第24章 合作第47章 鬼点子第263章 等我成年第230章 签约第40章 叔侄情第237章 抓了现场第14章 无人问津第187章 启动宣传第152章 良性竞争第313章 正式采访第97章 送客第253章 密谈第244章 加班吧同志们第263章 等我成年第135章 昕小妞第119章 董事会第111章 福利第90章 真老饕第210章 支付牌照第134章 徐百万第67章 以下犯上第262章 于振的选择第180章 公益基金第46章 服装厂第202章 雷老板跳槽?第162章 两手都要抓第72章 即时通讯软件第265章 敲打第314章 镜头前吹牛第217章 贾玉玲第142章 职场精英第120章 畅所欲言第224章 驯马第221章 还是太年轻第180章 公益基金第322章 门路第14章 无人问津第251章 行业盛事第118章 真便宜第64章 期末考试成绩第238章 谈判第195章 投资第41章 欧洲行第148章 陶妈妈第3章 发财大计第187章 启动宣传第54章 生在罗马的人第144章 试探风向第14章 无人问津第205章 第一届董事大会第51章 龙城第47章 鬼点子第202章 雷老板跳槽?第156章 企业文化第37章 不屑为之第39章 商业用地第137章 范晓璇第212章 蹭车第309章 憋大招第331章 发红包第155章 承诺第196章 开工啦第37章 不屑为之第298章 新董事第255章 胡同小院第181章 出头的椽子第32章 好人好事第127章 携美拍照第194章 在商言商第41章 欧洲行第257章 蹭饭去第196章 开工啦第311章 优先购买权
第300章 唐叁第230章 签约第43章 港商徐杨第286章 大恩人第37章 不屑为之第232章 工作室挂靠第155章 承诺第217章 贾玉玲第84章 矾红釉描金粉彩婴戏图小罐第114章 融资成功第315章 信息化浪潮第81章 四合院第61章 骤降第281章 高瞻远瞩第122章 咱们第66章 门户网第82章 版权畅想第177章 正式签约第3章 发财大计第229章 备胎刘呆呆第20章 畅想未来第236章 欲上秋千四体慵第31章 金薇大酒店第212章 蹭车第98章 纪录片第291章 大山雀第129章 流媒体第24章 合作第47章 鬼点子第263章 等我成年第230章 签约第40章 叔侄情第237章 抓了现场第14章 无人问津第187章 启动宣传第152章 良性竞争第313章 正式采访第97章 送客第253章 密谈第244章 加班吧同志们第263章 等我成年第135章 昕小妞第119章 董事会第111章 福利第90章 真老饕第210章 支付牌照第134章 徐百万第67章 以下犯上第262章 于振的选择第180章 公益基金第46章 服装厂第202章 雷老板跳槽?第162章 两手都要抓第72章 即时通讯软件第265章 敲打第314章 镜头前吹牛第217章 贾玉玲第142章 职场精英第120章 畅所欲言第224章 驯马第221章 还是太年轻第180章 公益基金第322章 门路第14章 无人问津第251章 行业盛事第118章 真便宜第64章 期末考试成绩第238章 谈判第195章 投资第41章 欧洲行第148章 陶妈妈第3章 发财大计第187章 启动宣传第54章 生在罗马的人第144章 试探风向第14章 无人问津第205章 第一届董事大会第51章 龙城第47章 鬼点子第202章 雷老板跳槽?第156章 企业文化第37章 不屑为之第39章 商业用地第137章 范晓璇第212章 蹭车第309章 憋大招第331章 发红包第155章 承诺第196章 开工啦第37章 不屑为之第298章 新董事第255章 胡同小院第181章 出头的椽子第32章 好人好事第127章 携美拍照第194章 在商言商第41章 欧洲行第257章 蹭饭去第196章 开工啦第311章 优先购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