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藏匿中的朱允炆(二合一章节)

第524章 藏匿中的朱允炆(二合一章节)

梨园胡同,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里肯定与唱戏的有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梨园胡同是京城戏班云集的地方,这里平时就设有戏台,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会有戏班子登台表演,也使得这里成为北京城中一等一的热闹之地。

不过戏子一向都被人视为下九流,主要是戏子与娼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从古至今,戏子都十分的受人鄙夷,事实上梨园胡同这里不但是戏班云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京城之中娼妓最集中的地方,有些人更是白天做戏子,晚上做娼妓,让人根本无法分辨两者的区别。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梨园胡同这里虽然繁华热闹,但却依然逃不过一个烟花之地的称呼,平时京城中的富商与官宦子弟,都喜欢来梨园胡同寻欢作乐,哪怕当初老朱三令五申严禁官员嫖娼,却依然挡不住这些人的热情。

不过随着京城被封锁,梨园胡同这里也一下子安静下来,原来往来不息的客人也全都消失不见,倒不是因为京城封锁的原因,而是因为朱标去世,京城也严禁酒宴等享乐,毕竟皇帝才刚驾崩,正是天下大哀的时候,若是有人天天在这里寻欢作乐,那还成何体统?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梨园也难得迎来了一个萧条期,平日里人山人海的戏台,现在却是空无一人,藏在各个小巷子里的莺莺燕燕,现在也全都销声匿迹,宽阔的街道上有时连半个人影都没有,看起来如同鬼城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梨园胡同其实并不是只有一条胡同,而是一片区域的总称,虽然的确有梨园胡同,但周围还有各种小巷子连通着数个区域,使得这里四通八达,地形也十分复杂,如果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没有熟悉道路的人带着,肯定会迷路。

而就在梨园胡同最深入的一条小巷子里,这里的房屋却建造的颇为规整,巷子两侧都是一个个大同小异的院子,里面一般都是三间正房加东西两侧的厢房,而这些院子的主人,一般都是一个个年轻的女子,身边也会有丫鬟婆子伺候着。

这些女子平时什么也不做,就住在院子里涂脂抹粉,顶多摆弄一下花草,但这些女子虽然从不劳作,但却每天锦衣玉食,如果有熟悉戏曲的人来这里,甚至可能从这些女子中见到几个熟悉的面孔。

事实上这些女子都是被人养在这里的外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身于戏子,而她们的恩主则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将她们带回家里,于是就买下这么一套院子,久而久之,这里干脆成为了许多人养外室的首选之地。

而在这条小巷最选里面的一个院子里,这里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因为别的院子里养的都是女子,但这个院子里却养着一个男子,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男子。

不过这里的主人并不是什么龙阳之好,而是从皇城之中悄悄逃出来的朱允炆,估计别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大明的亲王殿下竟然会藏身在这种烟花之地。

整个院子里只有朱允熥以及两个心腹的护卫,事实上朱允炆从皇城中逃出来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带,为的就是防止走露消息,这两个护卫还是接应他的人给他安排的。

天色已晚,朱允炆却还是没有半分的睡意,自从他悄悄的潜逃出宫后,他就几乎没怎么休息过,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他根本没有心情休息,哪怕强制自己躺在床上,却根本没有任何的睡意,哪怕偶尔打个盹,也会立刻被噩梦惊醒。

其实朱允炆也在动摇,怀疑自己出逃的计划是不是有些太冒失大胆了,甚至隐隐间还有些后悔,毕竟他这次出逃需要冒着天大的风险,一个搞不好,他这条命可能就得没了,而如果不逃,至少他的性命还是有保证的。

“朱允炆啊朱允炆,你现在后悔岂不是晚了,而且你真的甘心做一个贪生怕死之徒,一辈子都活在朱允熥和李节的阴影之中吗?”朱允炆忽然开口低语道。

这是朱允炆在给自己打气,他之所以逃出皇城,为的就是抓住最后一丝机会搏一搏,毕竟他也是朱标的儿子,而且在他看来,自己的母亲才是父亲的正妻,所以他才应该是嫡长子。

可是却没想到当初老朱却立朱允熥为皇太孙,当时朱允炆得知这个消息,整个人也是如遭雷击,好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竟然就这么输给了朱允熥?这让朱允炆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其实朱允炆不甘心也很正常,毕竟他从小就比朱允熥要聪明,父亲朱标也经常夸他,而朱允熥则只能做为反而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朱允炆也在不知不觉职开始加倍努力,因为他身边的人告诉他,日后他是要接管大明江山社稷的人,所以各方面都必须表现的足够出色。

而朱允炆也是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的,他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外人都说他聪慧,可只有朱允炆自己知道,自己的聪慧其实更多的是他在背后的努力,如果只是比聪明,他其实并不比朱允熥强多少。

本来朱允炆觉得自己都快要成功了,可是却没想到朱允熥横空杀出,夺走了自己的皇太孙之位,也正是从朱允熥被册封为皇太孙时起,朱允炆心中就已经对老朱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怨气。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朱允炆就已经在暗中为自己做一些准备,特别是在朱标忽然发病昏迷时,朱允炆其实颇为窃喜,因为朱允熥被册封皇太孙并没有举行大典,而且父亲也没有明确的指定太子,这让朱允炆觉得自己还有一搏的机会。

不过人世间最残忍的事,就是给一个人希望,再生生的把这种希望夺走,朱允炆就经历了这种痛苦,朱标在临终前虽然口不能言,却还是指定朱允熥为继承人,而李节更是严防死守,早早的封锁了全城,这让朱允炆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可以说正是李节的严防死守,才让朱允炆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最佳时机,但朱允炆却依然不肯放弃,于是在参加过朱允熥的登基大典时,他也终于找准时机,趁着别人都没有注意自己,然后悄悄的离开。

当然只靠朱允炆一个人,肯定不可能逃离皇城,但朱允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特别是黄子澄,更是他最信任的人,甚至主动为朱允炆东奔西走,拉拢朝中的各方势力。

之前的朱允炆虽然被朱允熥压过一头,但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把宝押在朱允炆身上,哪怕是朱允熥已经登基,依然还是有一些人不甘心失败,甘愿冒着风险帮助朱允炆。

也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朱允炆才能顺利的逃出皇城,这其中黄子澄也出了大力,但他却一直没有与朱允炆见面,而是让人悄悄的将朱允炆安排在这个小院子里暂居。

对于黄子澄的举动,朱允炆也十分理解,因为他知道自己失踪之后,肯定会引起李节的警觉,到时黄子澄这些人肯定会被李节重点关注,因此在这种时候,黄子澄如果来见自己,只会暴露他的位置。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也耐心的住在这个小院子里,虽然院子周围显得有些乌烟瘴气,与他亲王的身份完全不符,但为了日后的大业,朱允炆却甘愿忍受着这一切。

“咚咚咚~”随着外面的更鼓声,三更天也终于到来,但朱允炆却依然没有任何的睡意,他已经在这个小院子里躲了三天了,这三天他是寝食难安,每天都担心李节会带人杀上门来。

不过朱允炆也知道,自己很快就要熬出头了,因为京城不可能一直封锁下去,只要京城的封锁放开之后,他就可以在黄子澄等人的帮助下悄悄的潜出城外。

至于出城之后的计划,朱允炆也早就想清楚了,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南京,然后在南京振臂一呼,咬定朱允熥得位不正,全都是因为李节与蓝玉发到兵变,控制了京城内外,然后这才把朱允熥推到皇位上,而这个皇位本来应该是属于自己这个嫡长子的。

朱允炆的这种说辞虽然看似是胡扯,但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朱标在去世之前已经失语,即没有说出也没有写下传位给朱允熥的话,所以朱允炆完全可以咬死了自己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这件事。

而且朱允炆也丝毫不担心自己没有支持者,事实上黄子澄这些人背后可都不简单,他们大都出自江南一带,背后有整个江南的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最为关键的是,江南一带的士大夫与地主阶层对大明之前的政策已经极为不满,比如之前的阶梯田税,几乎是在刨他们的祖坟,使得他们不得不抛售手中的田地,虽然许多贫农因此而受益,但却是从他们这些地主身上吸血。

另外还有李节从美洲带来的高产作物,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高产作物能够造福天下百姓,但对于江南这些地主来说,却夺走了他们对粮食的垄断,毕竟以前江南可是最主要的产粮区,甚至北方都需要从南方运粮维持。

可是现在高产作物出现后,却大大的削弱了江南产粮区的重要性,这就相当于让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筹码,日后与朝廷说话都不能像以前那么硬气。

除了上面的两件事外,最严重的其实还是刚刚结束的科举案,老朱虽然保留了之前的进士榜单,但在江南的士大夫看来,他们才是受害者,毕竟明明是自己这边的人考的最好,却被其它地方的举子联合起来告状,最后不得不让出许多的名额,特别是还让张信等人惨死,这也更加激起了江南儒生的愤怒。

可以说科举案大大激化了江南儒生与朝廷的矛盾,刚好又有黄子澄帮着朱允炆四处奔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江南有名的大儒都愿意站在朱允炆这边。

换句话说,只要朱允炆到了南京,肯定能一呼百应,最差的结果,也可以与朱允熥划江而治,如果他的运气好一点,说不定可以像当年的老朱一样,率兵从南打到北,再一次的统治天下。

想到自己有可能完成与皇爷爷一样的功绩,朱允炆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微笑,之前的郁闷似乎也在这瞬间一扫而光。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窗外传来“咚咚~咚咚咚~”的敲击声,而且是两短三长,十分的有节奏,这也让朱允炆精神一震,当即站起来打开了窗子。

只见窗外站着一个黑衣人,见到朱允炆也立刻弯腰行礼,也没说什么话,而是将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朱允炆,然后自己就消失在黑夜之中。

朱允炆也立刻关上窗子,然后迫不及待的把书信打开,看着信上熟悉的字体,朱允炆也不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朱允炆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然后仔细的把这封厚厚的书信看了一遍,这三天他一直呆在这座小院子里,不敢与任何人接触,对外界的情况当然也是一无所知,现在黄子澄的这封书信,就是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城中的形势。

京城的封锁果然像朱允炆之前预料的那样,在今天一早就放开了,京城的各个城门也都可以进出,只是盘查会更加严格,而且暗处还有不少人盯着城门的进出。

另外黄子澄也向朱允炆禀报了一下这几天李节那边的动向,包括李节说服蓝玉尽量的拖延解开封锁的时间,以及锦衣卫在城中四处侦查,并且还打着宫中失窃的理由,这点也在朱允炆的意料之中,他和黄子澄早就知道李节他们在短时间内应该不敢大张旗鼓的寻找他。

(本章完)

第153章 催化剂第64章 诱导(求推荐收藏)第16章 朱元璋(求推荐收藏)第675章 大战前夕第565章 疑点重重第739章 美洲见闻(上)第704章 勾心斗角第91章 墙头草的儿子第363章 银行疑案(上)第592章 嫁祸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658章 金鸡纳树皮第213章 姐夫的“关心”第394章 迁富户入京第106章 击掌为誓第469章 案情分析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234章 京城诸事第570章 自杀还是他杀?第596章 句容县衙(上)第228章 天津变太津第727章 兀鲁伯不走了第672章 帖木儿的决心第462章 投笔从戎第24章 湿法颗粒火药第729章 去九州第266章 人约黄昏后第424章 锦衣卫的危机第535章 聪明还是愚蠢第282章 婚前综合症第590章 被查封的崔府第557章 土豆的问题第197章 太子出巡(下)第793章 宁王朱权第604章 胆大包天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244章 书中不知岁月第827章 软钉子第355章 老朱重病第356章 公主有喜了第516章 病重第160章 开城之乱(上)第429章 南下的船队第483章 相亲(下)第664章 叉力失之战(上)第39章 锦衣卫急报第63章 给朱允熥开小灶第158章 攻破对马岛第405章 任亨泰第396章 土地兼并第701章 送礼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407章 里子和面子第351章 恐怖的花钱速度第628章 朱棣的信第263章 探监第404章 买卖私奴第671章 开春第136章 沐晟要练兵第792章 开端第414章 医科(下)第550章 规劝蓝玉(下)第284章 一月不出门的李节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702章 探望(上)第826章 美洲骗局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53章 削藩(下)第334章 被坑死的朱允炆第114章 杀手锏第577章 李节的信第733章 新途岛见闻(上)第63章 给朱允熥开小灶第397章 要实在的第64章 诱导(求推荐收藏)第34章 太子家事第639章 枪管第694章 庆功的叔侄第171章 后续计划第489章 突飞猛进第777章 杨家突变(下)第647章 逃亡(中)第245章 一本三国引发的风波第527章 你听错了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111章 妻过夫偿第488章 我想见她第582章 机遇与风险第255章 胡家出事了第113章 收尸第142章 两边都不得罪第507章 老朱的讲述第504章 皇太孙?第343章 张定边谈合作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369章 朱棣的倭国见闻(上)第529章 阳谋第645章 被扣押的使团(下)第423章 蒋瓛的意见(下)
第153章 催化剂第64章 诱导(求推荐收藏)第16章 朱元璋(求推荐收藏)第675章 大战前夕第565章 疑点重重第739章 美洲见闻(上)第704章 勾心斗角第91章 墙头草的儿子第363章 银行疑案(上)第592章 嫁祸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658章 金鸡纳树皮第213章 姐夫的“关心”第394章 迁富户入京第106章 击掌为誓第469章 案情分析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234章 京城诸事第570章 自杀还是他杀?第596章 句容县衙(上)第228章 天津变太津第727章 兀鲁伯不走了第672章 帖木儿的决心第462章 投笔从戎第24章 湿法颗粒火药第729章 去九州第266章 人约黄昏后第424章 锦衣卫的危机第535章 聪明还是愚蠢第282章 婚前综合症第590章 被查封的崔府第557章 土豆的问题第197章 太子出巡(下)第793章 宁王朱权第604章 胆大包天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244章 书中不知岁月第827章 软钉子第355章 老朱重病第356章 公主有喜了第516章 病重第160章 开城之乱(上)第429章 南下的船队第483章 相亲(下)第664章 叉力失之战(上)第39章 锦衣卫急报第63章 给朱允熥开小灶第158章 攻破对马岛第405章 任亨泰第396章 土地兼并第701章 送礼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407章 里子和面子第351章 恐怖的花钱速度第628章 朱棣的信第263章 探监第404章 买卖私奴第671章 开春第136章 沐晟要练兵第792章 开端第414章 医科(下)第550章 规劝蓝玉(下)第284章 一月不出门的李节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702章 探望(上)第826章 美洲骗局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53章 削藩(下)第334章 被坑死的朱允炆第114章 杀手锏第577章 李节的信第733章 新途岛见闻(上)第63章 给朱允熥开小灶第397章 要实在的第64章 诱导(求推荐收藏)第34章 太子家事第639章 枪管第694章 庆功的叔侄第171章 后续计划第489章 突飞猛进第777章 杨家突变(下)第647章 逃亡(中)第245章 一本三国引发的风波第527章 你听错了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111章 妻过夫偿第488章 我想见她第582章 机遇与风险第255章 胡家出事了第113章 收尸第142章 两边都不得罪第507章 老朱的讲述第504章 皇太孙?第343章 张定边谈合作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369章 朱棣的倭国见闻(上)第529章 阳谋第645章 被扣押的使团(下)第423章 蒋瓛的意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