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

徐州前线的战事,终于在腊月十五日这天停了。

东南这边的第五旅撤离了前线,在确认东南已经撤走之后,屯兵鱼台县的李成梁终于松了一口气,下令让全军返回济州过年。

明廷新军欢腾,纷纷称颂李成梁,但是李成梁却高兴不起来。

手下军官垂头丧气,士兵士气低迷,消耗了海量的军粮物资,最后却一点战果都没有。

虽然是一点战果都没有,但是明廷这边从军官到士兵都是疲惫不堪,仿佛经历了一场生死大仗。

可偏偏如此疲惫的漫长对峙,是真的是一点战果都没有。

从开战至今,双方只是在山东北部的前线阵地互相发射了火炮,然后象征性的开了几枪,根本没有任何一方发起什么有用的冲锋。

可就算是这样,每天火炮对射,也要花费不少银子。

可是东南那边开炮了,如果明廷这边不开炮,对于士气也是很大的打击。

所以对面开炮三次之后,明廷新军也会开一次炮回应。

用明廷新军的话说,这是互相开炮问候对方。

如果只是消耗一些火炮和弹药那也就算了,这也算是拉动了明廷这边军工业的发展了。

紧接着东南第一旅对山东东部的沿海进行了登陆突袭,山东地方团练只能守着城市自保,根本不敢追击东南的军队。

等李成梁拉着第三镇的军队去支援,东南的水师又跑的没影了。

第三镇被东南水师在胶东半岛上溜了一圈,战事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整整四个月的极限拉扯,他如同狗一样被拉到了山东东部,又被拉回了山东北部。

比起之前平定梁山的战斗,这场莫名其妙的徐州会战,可以说是打的非常憋屈。

明明明廷三镇的兵力要比东南第五旅多几倍,明明李成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了大量棱堡,最后还被东南牵着鼻子走。

相比之下,东南那边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山东防线的最大成本,就是边境线上的棱堡了。

为了防御东南的进攻,李成梁修建了大量的棱堡,每一座棱堡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维持。

东南并没有和明廷一样修建大量的棱堡,若仅仅是依靠堑壕就设置了防线。

除了堑壕之外,东南还有一种特殊的防御工事——铁丝网。

利用木桩和铁丝制作的铁丝网,配合堑壕可以起到极强的防御效果。

不仅仅是对炮兵和步兵,骑兵也很难突破这些铁丝网。

堑壕和铁丝网比棱堡好弄多了,工业化制造铁丝成本也很低,而且可以根据前线局势随时修改防线。

李成梁也想要学东南使用铁丝网和堑壕防御,可他的工匠告诉他,明廷这边根本没办法低成本的制造这么多的铁丝,如果手工打造,那成本高的吓人。

李成梁只能打消使用铁丝网的心思,乖乖的使用棱堡防御。

除了棱堡之外,火炮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炮弹和火药的成本不说,另外一种成本来自于东南火炮对明廷士兵的心理压制。

移动部署的炮兵可以随时开炮,明廷新军这边的士兵心理压力极大,要小心从各种方向而来的炮弹。

而东南那边早就已经掌握了明廷防御工事的详细地图,对于每一门炮的位置都已经了解了。

但是明廷这边却因为火炮技术的落后,只能在棱堡上安装固定的大炮,没办法和东南那样使用移动的火炮。

明廷的火炮可以调整的角度很小,对面的东南士兵只要在火炮攻击范围内做好工事,就不用担心其他方向来的炮弹了。

光是这一点,就让东南前线阵地的压力小了很多。

同样是一轮炮轰,明廷这边要龟缩在棱堡和堑壕里,小心的躲避可能从各个方向来的炮弹,还需要不断的维修被东南火炮摧毁的工事。

而东南这一边,只需要定期加固明廷炮火范围内的工事就行了,后方防线的士兵甚至可以探出头来放风。

明廷的士兵则需要挤在一起,忍受头顶上呼啸的炮弹,在堑壕的泥坑中埋着头等待对方炮火停歇。

东南士兵的精神状态,明显要比明廷这边的士兵好,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铁路。

东南这边大张旗鼓的建造铁路根本瞒不住别人,李成梁在徐州铁路动工的时候,就知道东南奢侈的在地上铺设铁轨,建造名为铁路的巨大工程。

通过马拉着轨道车在铁轨上通行,可以用少量的人力畜力就可以运输大量的兵力和物资。

铁路将沛县、徐州和下邳三座战略支点城市连接在了一起,而这正好就是和明军对峙的前线城市。

铁路可以运输炮弹和粮食,让东南新军这边的粮食补给非常轻松。

而李成梁虽然也有运河来运输,但是还需要用人力畜力穿过坚壁清野的无人区,征发山东大量的民夫来维持前线的补给。

而胶东半岛的沿海战役,运动中的明军消耗更是巨大。

这四个月的战争,吃垮了山东今年积攒的家底,最后还是靠着明廷大力输血才撑了下来。

火车不仅仅节约了物资运输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军队机动力的巨大提升。

东南第五旅在站前之后五千人,战事开始之后陈璘开始扩军,将第五旅增加到了一万人。

这一万人看起来很多,其实在徐州这么长的防线看来根本就不算多。要知道明廷新军也在扩张,李成梁手下的三镇新军如今也有了两万五千人,再加上协防的地方军,李成梁在前线阵地上有四万多人。

在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上,徐州可以容纳上百万大军的大决战,这点人散落在这么长的防线上根本不够看的。

可是东南第五旅就靠着这五千老兵和五千新兵,将整个防线守的固若金汤,让李成梁一点破绽都没找到。

这就是火车带来的机动力提升了。

并不是说火车的速度很快,东南火车的速度是不如骑兵的,甚至不如急行军的步兵。

而是有了火车,士兵们可以在车厢里一边休息一边转移到目标地点,节省大量的体力。

在对峙的防线上,你明廷军队可以通过急行军,完成几次大规模调动,抵达作战地点。

可是急行军之后总要休息一下才能发动攻击,这时候东南的士兵已经乘坐火车,精神抖擞的出现在阵地上,立刻就能投入到防御作战中。

李成梁这么调动了几次,想要突破东南的防线,都被陈璘迅速利用铁路部署兵力,牢牢的守住了。

等到了后期,李成梁手下已经怨声载道了,根本不愿意再做这种无用的突袭了。

反而东南这边,通过前线对峙训练了新兵,让新兵迅速完成了战场的蜕变。

这一次停火,是李成梁实在撑不住了,秘密派出了使者,向东南这边请求停战。

东南这边也接受了停战请求,双方各自撤出部队,返回驻扎的城市。

等李成梁返回济州城之后,立刻向京师的明廷表功,夸赞自己这场“史诗级的大胜”。

虽然自己一寸阵地都没有推进,也没有任何战果,可是对方也没有推进阵地啊!

在明廷对阵东南的多次战役中,这次徐州会战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史诗级的大胜”了。

张居正在接到了李成梁的布露文书之后,虽然他也知道前线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立刻让明廷的报纸开始配合宣传这场“大胜”。

这倒不是因为张居正和李成梁的关系多铁,而是明廷确实需要这么一场“大胜”来稳定人心。

明廷和东南开战以来,别说是胜仗了,就连这样的平局都没有过。

东南反贼头子苏泽亲自督战徐州,动用了大量军队却没有能攻下山东一块地方,这样的宣传确实能够让明廷官员士绅们过一个安心的年了。

在明廷的宣传下,李成梁成了一名指挥若定的神将,挫败了东南这一次“前所未有”的进攻。

东南寸土未占,李成梁带领的新军三镇牢牢的守住了阵地,多次打退对方凶猛的进攻。

而这一切,不过是张居正执政半年不到,刚刚实行了新政的成果。

也就是说,只要张居正继续推行新政,靠着明廷更大的疆土,更充沛的人力,一定能够扭转对东南的劣势,马上就可以反攻东南了。

在这一套宣传下,京师的读书人立刻激动起来,纷纷写文章称赞张居正。

京师读书人更是肉麻的说他是当世周公的,一定能够带领大明平定东南贼叛乱。

山东前线这场不存在的“大胜”,总算是给明廷隆庆三年的春节增添了几分喜气。

紧接着张居正也宣布,要以本届内阁的名义,筹办一次鳌山灯会,庆祝李成梁在山东取得的“大捷”。

相比明廷这边的喜气洋洋,东南反而对这场徐州之战没有过多宣传。

甚至很多地方都不知道在徐州爆发过这么一场战争。

腊月十八日,陈璘等第五旅的军官从徐州前线返回,苏泽却不是让他们回南京休假的,而是直接让他们住进了南京陆军学校。

陈璘身边站着第五旅的参谋长宋潜,这一次的作战中,第五旅的参谋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是情报分析,制定作战计划,安排后勤补给,这些工作都被分解到参谋处,由不同的作战参谋们协力完成。

这倒不是说陈璘这个旅长没了作用,这一次徐州战役能够完美收官,和陈璘本人稳扎稳打的指挥也有很大的关系。

陈璘对着也很紧张宋潜说道:

“大都督让我们回南京,就是总结交流徐州之战的经验的,你是军校科班毕业的,这点阵仗对你不是问题。”

шшш⊙Tтkд n⊙c○

宋潜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徐州会战之后,第五旅参谋处就没日没夜的总结经验,光是材料就堆满了一辆马车。

这不是宋潜这些参谋们形式主义,搞什么文山会海,而是这场会战值得总结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陈璘带着参谋长宋潜,在军校报到安顿住宿后,立刻被引导到了一座礼堂。

等陈璘和宋潜走进礼堂,看到了坐在下方的众人,吓得差点立刻逃出去。

包括苏泽在内,东南新军几乎所有的将领都齐聚在这座礼堂中,直勾勾的看着陈璘和宋潜。

陈璘首先想到的是,莫不是大都督要宰了我?这是什么林冲误入白虎堂的剧情?

没想到苏泽看到陈璘和宋潜,立刻站起来说道:

“让我们欢迎徐州之战的两位功臣。”

随着众人鼓掌,苏泽又起身将陈璘和宋潜拉进了礼堂。

“这一次,就要请陈旅长和宋参谋长好好给大家上课了。”

宋潜紧张的都要晕过去了,苏泽却拉着他说道:

“这次徐州之战,参谋处起了很大作用。”

“诸位可能还意识不到这场变革的重大意义,但是我要说,参谋制度将是奠定未来几百年战争方式的重要变革,后世要研究战争史,永远都绕不开这一次的徐州会战。”

“宋参谋长,就请你给大家讲讲,这一次徐州会战中,你们参谋处做了哪些工作吧。”

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273章 天工开物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147章 双双升级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673章 定草原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547章 破蜀道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430章 铁路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281章 讲武堂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370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540章 挖人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550章 授权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028章 初阵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088章屏蔽了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495章 阳谋第628章 大赦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311章 从“贼”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77章 三江感言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023章 芦田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009章 寒菜粥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四卷总结
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273章 天工开物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147章 双双升级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673章 定草原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547章 破蜀道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430章 铁路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281章 讲武堂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370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540章 挖人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550章 授权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028章 初阵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088章屏蔽了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495章 阳谋第628章 大赦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311章 从“贼”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77章 三江感言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023章 芦田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009章 寒菜粥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四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