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

当时后唐、后梁相争,怎么看都是后唐赢的盘面大一些,梁国的文臣武将都往后唐跑,李继韬这家伙不走寻常路,竟然从后唐叛变到了梁国,真有种!

这么有种的一个李继韬,现在尴尬了,因为大梁已经被灭了,现在的天下是李存勖的。

来吧兄弟,找自己的老主子李存勖去聊聊天儿,看人家会不会原谅你?

李继韬没别的办法,他也只能去聊天了,因为就凭着潞州这巴掌大的一块儿地方,他根本守不住。

那就硬着头皮去一趟吧。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继韬去了,李存勖还真就原谅他了。

不仅原谅了他,两人关系还十分亲密,李存勖还经常带着他打打猎,郊个游啥的。

这就奇怪了,李存勖虽然看重李继韬他爹李嗣昭,但继韬同学犯的可是叛国罪,这是要杀头的,你即便是功勋旧将之子,给你免个死罪也就顶了天了,但死罪可免,活罪还要受啊,这怎么就一点事儿都没有了呢。

李存勖心软了?

不是,是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继韬来之前,他母亲杨氏先到洛阳打了一个前站,这个杨氏很会敛财,带了银钱四十万两到洛阳行贿。

行贿的对象主要是伶人、宦官,最后还有一个李存勖的老婆,刘夫人。

好了,最主要的两方势力就这样被牵出来了。

伶人、刘夫人。他们都很爱财。

一个是小人,一个是女人,小人和女人的话,没人敢听,但李存勖非常爱听,而且偏听偏信,十分的言听计从。

所以说李继韬的死罪可免,甚至可以光复原职,因为他走了后门。

当然李继韬最后也是个死,但这个死因不是伶人、夫人工作不到位,而是他自己露馅儿了。

具体是这么个事儿,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看不惯李继韬(想想当年存渥同学追赶李嗣昭诸子的桥段,也能理解),见一次骂一次,把对方骂的七上八下的,很是惴惴不安。

看来洛阳非久留之地,还是要赶快走啊。于是乎,李继韬向李存勖辞行。李存勖玩上瘾了,不让他走。

既然皇帝不同意,那就要另想办法,另想的办法就是军情召唤。

李继韬给潞州的弟弟李继远写了封信,让他安排军队哗变(当然是假的),这里一哗变那就是紧急军情了,朝廷自然要派自己这个主将回去平息事件,这不就走成了吗。

问题是操作过程中有个失误,这封信还没出城就被人截获了,事情肯定就败露了。

这种事情在当时就是拥兵自重挟持朝廷外加谋反呐,死罪逃不了了,所以李继韬就被砍了脑袋。

这颗脑袋掉的有点“冤”,无论是伶人还是夫人,随便哪个派别出手都能保李继韬一命,更何况是双方一起出手呢,怪只能怪继韬同学操作失误,误了一条老命。

下面,我们来隆重地介绍一下这两股势力。

首先是伶人。

李存勖手下的伶人名气很大,因为后世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单独列出了一章《伶官传》,来描述伶官的“丰功伟绩”。

做伶人竟然能让人著书立传,也真是超凡脱俗了。

我们说过,李存勖平生有两大爱好:唱戏和打仗。

现在仗打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唱戏上来。

既然要唱戏,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唱,伶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当时李存勖兵入开封,灭了大梁,享受着红花和喝彩声打马从街上进城的时候,有人拦路,拦路的就是个伶人,名叫周匝。

这个周匝之前是李存勖身边的红人,战场上做了梁军的俘虏,李存勖很是挂念。现在这个大活人猛得从大街上跳了出来,可把李存勖高兴坏了。立刻赏给对方一个刺史做。

让伶人做刺史,千古奇闻了。然而这还没完,周匝又向李存勖引荐了两个救命恩人,说没有这两个人,我早就死了,咱要知恩图报是不是,您看是不是也要意思意思?

李存勖毫不含糊,嗖的一声又甩出了两个刺史的位子给另外二人。

我的天,三个刺史就这么封出去了,你让前线流血打仗的将士们怎么想!

这个坏头儿不能开,于是乎文武百官的代表人物郭崇韬当场反对,严厉批评了李存勖错误行为:

“跟随陛下您打天下的都是忠勇之士,如今大功才刚告成,一个功臣都没封,你这里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难道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天下人心是大事儿,李存勖不敢胡来,这事儿就没成。

但是现在没成,不代表今后不成。

周匝等三个人在李存勖身边软磨硬泡,天天献殷勤,硬是在一年之后讨了景州、德源、宪州三个刺史的位子出来。三人心满意足了,走马上任去祸害老百姓去了。

郭崇韬大怒,来找李存勖理论。

李存勖说了一句很糊涂也很气人的话: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之前已经许了他们三个了,你总不能让我失信于人吧!”

我的天,刺史可是仅次于节度使的高位,这个位子武将打拼一二十年都未必能拼得来,你就为了这么一个可笑的理由给丢出去了!

然而这还没完,伶人做官的先河已经开了,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

于是乎,伶人史彦琼做上了节度使,郭从谦做上了从马直指挥使,天下人眼睁睁看着伶人出门做高官,士人、武将寒透了心。

伶人里面最得宠的就是景进。

而这个人得宠是因为他很专业。

当然,伶人的专业就是唱戏,但景进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创新,唱出了新花样,突破了新高度,整出了新境界。

他把宫外的一些奇闻异事编成小曲儿唱给李存勖听,李存勖特别喜欢,以此作为了解宫外大小事情的一个消息渠道。

而渠道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这个渠道还是给皇帝用的。

久而久之,李存勖有什么事情都会和景进商量,有了问题也会听取他的意见,这个人成了李存勖的专职秘书。

皇帝的秘书就是后世的内阁,而景进就相当于内阁首辅。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专业固然很重要,但创新尤为重要,思路决定出路啊。

景进这个首辅确实也威风八面。

涉及到国家机要事宜,李存勖竟然会把文武百官全都支开,单独与景进商量对策。

景进牢牢地把握住在李存勖面前的第二大话语权(第一是刘皇后),话语权有时候是治国安邦的利器,有时候也是真金白银。

就景进这个水平,他的话语权只能属于后者。

于是乎,托门路找关系走后门的、行贿的、认亲戚的(孔谦称景进为八哥,当然这不是指鹦鹉,而是对兄长的敬称)都来了。

景进来者不拒,赚了个盆满钵满,看谁不爽了还经常向李存勖进谗,达到了“一言可活人,一言可杀人”的新高度。

在景进的带领下,伶人团体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后唐的政治舞台。

这股力量一旦亮相就展示出了无限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他们“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把百官欺凌得苦不堪言。

当然,伶人里面有坏人肯定也有好人,只不过好人比较少,最具代表性的就一个,叫做敬新磨(名字很有特色,估计是艺名)。

第一百零三章 杨守光登基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三十七章 英雄气短李存孝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八章 黑鸦军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二十九章 河阳之乱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无耻房知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夜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三十八章 卢文进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十四章 朱温的崛起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八十五章 三国开撕第六十九章 后梁与诸侯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机第六十六章 大话士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五十五章 凤翔之围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来脚往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边儿那点儿事儿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当第六十章 杨行密手下的悍将们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烦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国大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
第一百零三章 杨守光登基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三十七章 英雄气短李存孝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八章 黑鸦军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二十九章 河阳之乱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无耻房知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夜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二章 郓兖之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三十八章 卢文进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之后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十四章 朱温的崛起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八十五章 三国开撕第六十九章 后梁与诸侯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机第六十六章 大话士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五十五章 凤翔之围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来脚往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边儿那点儿事儿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当第六十章 杨行密手下的悍将们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烦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国大战第十章 李克用与朱温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