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这奏章看起来非常的客气,一副卑躬屈膝的谦虚姿态,可这字里行间,却是杀气腾腾:冤有头,债有主,等我到了汴京城,咱们好好算算这笔账。事实上,杨邠、王章、史弘肇这三个人无非就是弄权罢了,甚至连专权都算不上,这国事最终的决定权还不是在皇帝手里,只不过这三个人经常跳出来,表达自己对国事的看法,让年幼的刘承佑经常听从他们的意见罢了。要真的是专权独断,李业他们怎么可能身居要职呢?

杨邠、王章、史弘肇三人就算有罪,这罪过也不可能到灭族这么严重,更何况,郭威还真的是冤啊。他虽然和三人是好友,顶了个“杨党”的帽子,可是郭威一直都在外征讨四方,替老刘家效犬马之劳,他在汴京城基本上没有发过什么言,唯一一次还是给百官和军中将士请封,就这样也被灭族了。郭威他能不火冒三丈嘛。

十七日,郭威的大军到了滑州(今河南滑县),滑州节度使宋延渥再一次热烈欢迎入京上访团的刀来。为了坚定军队的信念,郭威在滑县有一次作秀,他召集将士,对他们说道:“皇上被奸邪小人的谗言所迷惑,杀害忠良,我这次前来,是不得已的事情,但作为臣下去对抗君主,这……这大是大非还能争辩吗?你们的家眷大都在汴京附近,不如将我杀了,你们的罪过或许就能减轻一些。而我一死报答天子,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

在郭崇等人的带领下,将领军士们都跪下宣誓:“朝廷亏待我们,我们却没有辜负国家,您为了我们请命,我们又怎么能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请您火速进发,不要长期停留,安定国家、消除奸佞,现在正是大好时机!”

郭威笑了。

随后,郭威手下的谋士王峻又偷偷的告诉军士们:“我已经得知了大帅的安排,大家行军不易。等平定了京城之后,允许你们抢夺十日。”于是,众军士欢欣鼓舞。这个命令,毫无疑问是经过郭威授意的。这么做显然是不地道的,京中的财富也是有头有主,抢劫这完全是强盗的行为了,郭威不会不知道。但郭威要想利用这个机会成就大事,就必须有所舍弃,道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相对于自己的利益来说,抓住军心,要远比道义强上百倍。在乱世之中,这么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郭威组织上访团的事情传到了汴京,刘承佑小伙儿有点担心了,他在小舅舅李业的吹捧下,一直觉得这郭威不过是一介武夫,一直诏令,就可以轻松拿下的!可胃口太大,一口吃下去,有点消化不良了,他赶紧找李业问问注意,李业眉头一皱,想了一个办法:“陛下,莫要召集,俗话说,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咱们可以调几位大将进京护驾啊!”

刘承佑心里有点没底,连自己三舅李洪义都投敌了,这……这一般的大将,在这种关键时刻能听话吗?

李业笑着说道:“陛下,你可以招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入京啊!”

这慕容彦超是刘知远的同母弟弟,小时候穷困潦倒,曾经冒姓过阎,长大了以后,身材又高,皮肤又黑,脸上还有麻子,人称“阎昆仑”。汴京事变发生的时候,慕容彦超正坐镇兖州。刘承佑的圣旨到达兖州的时候,莫容颜超正在吃放,听了圣旨之后,也不再吃饭,点齐了军队,就上路了(看起来英雄豪迈,事实上是个草包)!

至于另外两个军国重臣苏逢吉和苏禹珪,苏禹珪装病不出门,苏逢吉是连连叹息:“李业做出这么大的事情出来,竟然事先不让我知道,要是让我知道,是一定不会让这事发生的,这……这是自取祸道啊。”郭威已经兵临城下了,苏逢吉也就只能在家里忧心忡忡,什么办法也想不来。招慕容彦超,那根本是不行的,慕容彦超有勇无谋,还喜欢说大话吹牛,信他的话,太阳都能从西边出来。苏禹珪走中间路线,谁赢都不怕,可是苏逢吉和郭威有矛盾,心里面是又怕又无奈。

当小太监嵒脱把郭威的信捎给刘承祐时,郭威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封丘(今河南封丘),距离汴梁已经不足五十里,刘承佑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刚刚升任开封府尹的侯益(王景崇就是因为侯益叛变的)出了个绝户计:“这次北兵前来,他们的家属都在京师,应当关闭城门消耗他们的锐气,然后让北兵们的妻子儿女都等着城墙招降北兵,瓦解北兵的军心,说不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能一用的,对郭威来说,他缺乏钱粮的供给,追求速胜,时间拖长了对郭威没有什么好处。可对于刘承佑来说,固守汴京待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重镇河东、许州、宋州等地都是刘氏子弟在担任节度使,在这一点上来看,他们和郭威是有矛盾的,别的臣子可能采取观望,这郭威摆明了要夺取天下,刘氏子弟必然不会袖手旁观的。

可是刚刚来到汴京的“皇叔”慕容彦超大咧咧的说道:“陛下,侯益老了啊。这是懦弱的计策,咱们现在兵精粮足,为什么不能和北军决一死战呢?郭雀儿(郭威脸上刺了一只鸟)算的了什么?”

于是,刘承佑就命令侯益统领大军,而慕容彦超做侯益的副手,率军到北郊应敌。这个任命不知道刘承佑是怎么想得,这侯益已经不同意出城作战了,为什么还要派侯益出城呢?再说,这慕容彦超从语气里,已经很鄙视侯益了,为什么还要派慕容彦超做侯益的副手呢?当天晚上,北军前锋部队到达汴京城北郊。慕容彦超在七里镇和北军的前锋血战一晚,方才守住了营寨。这不是说慕容彦超会打仗,而是说北军的主力还没有来。虽然守住了营寨,可侯益趁人不注意就投敌了,只不过郭崇威不动声色的又把他给撵了回来。

第1章 国号的争论7.13第99章 被打乱的计划第109章 峰回路转?第107章 明诏第178章 粮草第52章 惹了大麻烦第10章 最像诸葛骂王朗第57章 霹雳火弹第93章 儿女亲家第43章 再战石守信第11章 三个人的交头接耳第142章 展示实力2第29章 往事如烟(上)第43章 激战第142章 改朝换代(3)第20章 白衣如雪赵匡胤第211章 陇州第65章 搏命第67章 催妆第42章 隔山打牛第29章 营救五王爷第11章 岳阳楼(上)第134章 诗贼(1)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3章 杀机现第6章 军事改革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边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03章 会战(2)第89章 斗嘴第98章 论战第38章 家事第1章 马邑之战(下)第13章 转战归州(上)第32章 封州之战(上)第51章 追还是不追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7章 两个吴越王第29章 驻兵灵州(1)第19章 军务政务第145章第163章 调兵遣将第132章 测三围(上)第55章 强弩之末?第1章 马邑之战(下)第132章 刺杀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44章 10万两白银第11章 后汉的建立(下)第153章 赵季札第55章 强弩之末?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6章 三战石守信第84章 驿站春风第66章 迎亲第58章 包围汴京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9章 典军使第183章 发兵第127章 尽用楚人?(3)第121章 咕咕鸡莫汉摸的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6章 迎亲第14章 奇怪的弹劾第118章 合议签署第18章 三千精兵第80章 议征安南第164章 立下大功劳第46章 蜜月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39章 李唐的反应(1)第5章 观兵第88章 援兵4第84章 后蜀的由来第182章 对峙第29章 驻兵灵州(1)第152章 给王殷通风报信第38章 决策(1)第179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第21章 形势逆转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132章 测三围(上)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猫第161章 里通外国第90章 联合契丹第150章 财政收入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10章 孙晟来访(1)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吗?第71章 单挑第92章 试探第19章 弃子第77章 无利不起早第4章 人心难测第18章 光猛南下第37章 声东击西(下)第5章 不谋而合
第1章 国号的争论7.13第99章 被打乱的计划第109章 峰回路转?第107章 明诏第178章 粮草第52章 惹了大麻烦第10章 最像诸葛骂王朗第57章 霹雳火弹第93章 儿女亲家第43章 再战石守信第11章 三个人的交头接耳第142章 展示实力2第29章 往事如烟(上)第43章 激战第142章 改朝换代(3)第20章 白衣如雪赵匡胤第211章 陇州第65章 搏命第67章 催妆第42章 隔山打牛第29章 营救五王爷第11章 岳阳楼(上)第134章 诗贼(1)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3章 杀机现第6章 军事改革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边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03章 会战(2)第89章 斗嘴第98章 论战第38章 家事第1章 马邑之战(下)第13章 转战归州(上)第32章 封州之战(上)第51章 追还是不追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7章 两个吴越王第29章 驻兵灵州(1)第19章 军务政务第145章第163章 调兵遣将第132章 测三围(上)第55章 强弩之末?第1章 马邑之战(下)第132章 刺杀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44章 10万两白银第11章 后汉的建立(下)第153章 赵季札第55章 强弩之末?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6章 三战石守信第84章 驿站春风第66章 迎亲第58章 包围汴京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9章 典军使第183章 发兵第127章 尽用楚人?(3)第121章 咕咕鸡莫汉摸的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6章 迎亲第14章 奇怪的弹劾第118章 合议签署第18章 三千精兵第80章 议征安南第164章 立下大功劳第46章 蜜月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39章 李唐的反应(1)第5章 观兵第88章 援兵4第84章 后蜀的由来第182章 对峙第29章 驻兵灵州(1)第152章 给王殷通风报信第38章 决策(1)第179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第21章 形势逆转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132章 测三围(上)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猫第161章 里通外国第90章 联合契丹第150章 财政收入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10章 孙晟来访(1)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吗?第71章 单挑第92章 试探第19章 弃子第77章 无利不起早第4章 人心难测第18章 光猛南下第37章 声东击西(下)第5章 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