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把名额全都给我

第97章 把名额全都给我

历史上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有人说是为了从海上包抄当时强大的帖木儿帝国,达到军事目的。

当然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朱允炆。

但无论上面哪种原因,都说明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达到军事或政治目的,这才是船队的首要任务。

至于下西洋船队带来的财富,对于朱棣来说只是意外之喜,据后世的估计,郑和七下西洋,光是黄金就带回三十万两,白银更是高达千余万两,至于其它的珠宝珍奇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金银财物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互市,也就是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处港口,就与当地的土人交易。

大明的商品在海外极为畅销,比如刚开始时,一个瓷盘就能换回等重的黄金或白银,这也让郑和他们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但随着海外小国向大明称臣,朱棣为了表示自己的大方,人为的提高小国商品的价格,这就导致互市的利润大为减少。

至于第二个获利途径,当然就是打仗了,郑和前几次下西洋,可没少灭掉一些觊觎船队的海外势力,这些势力多年积累的财富,自然也被郑和带回大明。

比如朱棣赏赐给朱瞻壑的一箱宝石,就是郑和攻破狮子国王宫抢回来的。

但经过前几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威名日盛,海外的大小势力除非是瞎了眼,否则根本不敢招惹他们。

郑和又不像某些白皮海盗,没有任何理由就直接烧杀抢掠,如此一来,打仗这方面的收益几乎断绝了。

正是上面的原因,导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收益大为减少,虽然大体上还是赚了些钱,但远无法与前三次相比。

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第五次下西洋时,就要赔本了,这也是夏原吉为何坚决反对再下西洋的原因。

武英殿。

朱棣面色凝重,权衡着让商船加入下西洋船队的利弊。

姚广孝面色淡然,神游物外,似乎俗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朱瞻壑表面轻松,实则内心忐忑,焦虑的等待着朱棣的决定。

至于夏原吉,这时面色复杂,一会看看朱棣,一会又看看朱瞻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终于抬头看向朱瞻壑道:“赏赐勋贵几条船的名额不难,但你有没有想过,赚了钱固然好,但万一赔了钱,恐怕会生出许多怨言!”

“皇爷爷,您不是一直没想好该赏赐给我什么吗?今天孙儿就大胆向您讨要,将随同下西洋的船只名额,全都赏赐给我!”

朱瞻壑深吸了口气,这才郑重的上前行礼道。

“全都给你?”

朱棣一愣,想不明白朱瞻壑要那么多名额做什么?

“不错,名额全都给我,由我私下里找各家勋贵分配名额,这样赚了钱自不必说,若是赔了钱,责任由孙儿一人承担!”

朱瞻壑挺起胸膛再次道。

郑和已经四下西洋了,船只、人员、航线等各方面早已成熟,这要是还能赔钱的话,朱瞻壑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臣以为世子之言可行!”

没想到就在这时,一直老神在在的姚广孝忽然站出来表态道。

“少师你赞同瞻壑的意见?”

朱棣也颇为惊讶的问道,刚才姚广孝一直不说话,他以为对方在这件事上不愿意发表看法呢。

“世子最近屡立奇功,又对下西洋一事颇感兴趣,陛下爱孙心切,赏赐世子一些下西洋的船只名额也是人之常情!”

还是姚广孝老辣,明明是一桩国家大事,却被他说成了是朱棣与朱瞻壑祖孙间的感情交流,至少表面上让人挑不出毛病。

朱棣一想还真是这样,他若是把名额赏赐给勋贵们,可能还会有大臣反对,但他把名额全都赏赐给朱瞻壑,那这就是皇家的家事了。

谁不知道他更喜爱汉王?现在赏赐给汉王的儿子一些东西,那也是祖父对孙子的宠爱,谁若敢说三道四,就是挑拨皇家亲情,都该直接派锦衣卫将他们抓到诏狱里去!

想到这里,朱棣终于点头道:“好!既然瞻壑伱有此心,那朕就答应你!”

朱棣说到这里沉思了片刻,随即一拍桌子道:“这样吧,因为之前没有先例,朕就给先你五十条船的名额,船只、人员与货物你自己筹备,明年随同郑和再下西洋!”

“谢皇爷爷!”

朱瞻壑闻言也露出狂喜之色,这个口子终于被自己打开了,只要经营得当,海禁日后迟早会形同虚设!

“等等!”

没想到就在这时,夏原吉忽然站出来正色道。

“陛下,若世子的船随行下西洋,那是否需要向朝廷交税?”

“这个……”

朱棣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前下西洋的都是官船,收入全都是他这个皇帝的,但现在打着朱瞻壑的名义下海的却是商船,按理说的确应该收税。

“交!一定要交,而且还要收得比商税更高!”

没想到朱瞻壑竟然主动开口道。

想要让大明的海贸持续下去,就必须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像朱棣那样,朝廷出钱,收益却全都进入自己的内帑,肯定行不通。

所以朱瞻壑不但要拉勋贵们入伙,同时也要让夏原吉这些官员受益,因此商税肯定要交,甚至日后若有机会,还要把大明的关税正式建立起来。

“比商税还要高?”

夏原吉闻言更加惊讶。

大明的商税相当粗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营业税,开始是五十税一,后来增加到三十税一,另一种是通行税,由地方按照货物的比例收取。

“不错,海贸的风险很高,但利润更高,另外我名下的船随同郑和他们下西洋,受到朝廷的保护,因此自然也要更多的税,否则朝廷岂不是白忙了吗?”

朱瞻壑义正言辞的再次道。

这些交的税,最后肯定会入国库,而朱瞻壑就是要用这些钱,堵上夏原吉这帮反对下西洋大臣们的嘴。

“这……”

夏原吉这下也无话可说了,毕竟拿人家的手短,朱瞻壑都主动要交钱给朝廷了,他这个户部尚书还能说什么?

“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后续出海的事宜,朕会让郑和找瞻壑你商量!”

朱棣看到夏原吉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都被朱瞻壑搞的无话可说,当即老怀大慰的拍板道。

“谢皇爷爷!”

朱瞻壑再次道谢,说完就欢天喜地的离开了武英殿。

但朱瞻壑没有走出去太远,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道:“世子留步!”

朱瞻壑回头,看到姚广孝迈步走了过来,这场景有点似曾相识。

“刚才多谢少师帮我说话!”

朱瞻壑向姚广孝道谢,要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帮他,朱棣恐怕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姚广孝微微一笑,随后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朱瞻壑这才问道。

“世子你为何对下西洋一事如此上心?”

“当然是为了赚钱了!”

朱瞻壑双手一摊,十分坦然的回答道。

“世子你会缺钱?”

姚广孝哑然失笑,显然是不相信他的话。

“当然缺了,本来卖促织赚了点钱,但后来建印刷作坊,结果钱没挣到,反而把之前挣的钱也都投进去了,不光我缺钱,我们汉王府也缺钱,上上下下几千口人,吃饭穿衣都要花钱,我爹想买好马好刀,我娘想修宅子买田地,这可都需要钱。”

朱瞻壑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继续再次道:“其实最缺钱的还是皇爷爷,他老人家想要北征,想要修北京城,想要打通运河,想要下西洋,哪一个不需要钱?”

“世子真是好口才,我不过是随口一问,你竟然都能攀扯到陛下身上!”

姚广孝闻言也有点哭笑不得,但仔细一想,朱瞻壑的话也不无道理,大明上上下下的许多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钱”字闹的。

“可就算是大明缺钱,但只靠一个海贸,就能解决钱的问题吗?”

姚广孝再次问道。

“少师您之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您不知道海外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朱瞻壑笑呵呵的回道。

“你知道海外的世界有多大?”

姚广孝一挑眉毛,颇为惊讶看着朱瞻壑问道。

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姚广孝见过,但听朱瞻壑话中的意思,显然他所说的海外并不局限于郑和走过的地方。

“这个……”

朱瞻壑犹豫了一下,最终抬头笑道,“少师若想知道海外的世界有多大,不如随我回府一趟,我家中有样东西,到时您一看便知!”

朱瞻壑知道,姚广孝一直对他“死而复生”后,表现出的各种才能、见识而感到奇怪,甚至对他的身份抱有怀疑。

但朱瞻壑却早就不在乎这个问题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他说自己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又有几个人会相信?

所以有些东西该拿出来就拿出来,反正朱瞻壑已经在大明站稳了脚根,别人就算再怎么怀疑,只要他自己不承认,谁又能拿他怎么样?

(本章完)

780.第780章 奔赴大汉380.第380章 成婚(上)653.第653章 城东小学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657.第657章 十一岁的孩子691.第691章 兀鲁伯要走了第201章 陈年旧案第5章 相士第133章 母子间的一场大戏第281章 恢复自由(下)966.第966章 尽人事,听天命746.第746章 抵达埃及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963.第963章 张辅的苦劝第45章 锦衣卫接手821.第821章 生灵涂炭658.第658章 夜校(上)919.第919章 直布罗陀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960.第960章 从不让人失望的朱祁镇第115章 分化锦衣卫541.第541章 选址第100章 闻风而动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808.第808章 清剿沙盗359.第359章 风云突变384.第384章 骗子815.第815章 威尼斯总督(下)第129章 漆器392.第392章 假和尚367.第367章 弥留之际(下)第180章 巧合493.第493章 勾心斗角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第205章 又是火药第249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881.第881章 乾清宫(上)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644.第644章 大汉银行第163章 合欢树第246章 流言蜚语965.第965章 进攻开始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322.第322章 朝鲜使节的报信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第71章 詹事府开在诏狱吗?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第204章 城东半山寺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战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511.第511章 儒报(中)617.第617章 转移人质371.第371章 一休进宫861.第861章 偶遇908.第908章 不是时候第79章 余孽464.第464章 输送人才(下)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冲突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686.第686章 镜子(下)843.第843章 种族问题382.第382章 天津开海(上)第198章 重启海运第597章 对质朱高燧(下)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战671.第671章 汉军真的会飞第207章 祭祀孝陵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第11章 阴沟里翻了船670.第670章 兀鲁伯要撤军904.第904章 丢官印的背后629.第629章 荒岛面谈(上)355.第355章 大内氏(下)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点545.第545章 银矿反击战(上)735.第735章 海伦的提议929.第929章 正统十四年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743.第743章 皇家小学第99章 老娘出马391.第391章 悬山岛947.第947章 瞒天过海第13章 朱高煦“骂死”太子794.第794章 车上闲谈(上)538.第538章 余百户的毒计(下)第121章 抓捕纪纲(上)685.第685章 镜子(上)406.第406章 佛母(上)第127章 收尾455.第455章 刘勉的处境614.第614章 消息传来
780.第780章 奔赴大汉380.第380章 成婚(上)653.第653章 城东小学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营657.第657章 十一岁的孩子691.第691章 兀鲁伯要走了第201章 陈年旧案第5章 相士第133章 母子间的一场大戏第281章 恢复自由(下)966.第966章 尽人事,听天命746.第746章 抵达埃及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963.第963章 张辅的苦劝第45章 锦衣卫接手821.第821章 生灵涂炭658.第658章 夜校(上)919.第919章 直布罗陀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960.第960章 从不让人失望的朱祁镇第115章 分化锦衣卫541.第541章 选址第100章 闻风而动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808.第808章 清剿沙盗359.第359章 风云突变384.第384章 骗子815.第815章 威尼斯总督(下)第129章 漆器392.第392章 假和尚367.第367章 弥留之际(下)第180章 巧合493.第493章 勾心斗角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第205章 又是火药第249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881.第881章 乾清宫(上)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644.第644章 大汉银行第163章 合欢树第246章 流言蜚语965.第965章 进攻开始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322.第322章 朝鲜使节的报信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第71章 詹事府开在诏狱吗?636.第636章 抵达狮子港第204章 城东半山寺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战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511.第511章 儒报(中)617.第617章 转移人质371.第371章 一休进宫861.第861章 偶遇908.第908章 不是时候第79章 余孽464.第464章 输送人才(下)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冲突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686.第686章 镜子(下)843.第843章 种族问题382.第382章 天津开海(上)第198章 重启海运第597章 对质朱高燧(下)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战671.第671章 汉军真的会飞第207章 祭祀孝陵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第11章 阴沟里翻了船670.第670章 兀鲁伯要撤军904.第904章 丢官印的背后629.第629章 荒岛面谈(上)355.第355章 大内氏(下)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点545.第545章 银矿反击战(上)735.第735章 海伦的提议929.第929章 正统十四年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743.第743章 皇家小学第99章 老娘出马391.第391章 悬山岛947.第947章 瞒天过海第13章 朱高煦“骂死”太子794.第794章 车上闲谈(上)538.第538章 余百户的毒计(下)第121章 抓捕纪纲(上)685.第685章 镜子(上)406.第406章 佛母(上)第127章 收尾455.第455章 刘勉的处境614.第614章 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