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选材方案

d

乘着此次搬迁的机会,高顺相对整个州郡的管理做一些调整,除了军政,最主要的还是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将来征战中原的一大助力,他相信,在东汉末年的那个乱世,除了他所熟知的那些英雄名士之外,还有一些被埋没的人才,或者隐世的,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高顺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员都亲自筛选,所以他必须要做出改变!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与征辟制,提拔民间人才,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而后者目前来说也就只有刘备具有这个权力,因为皇帝就在他的手中!

到了东汉末年,察举制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所谓朋党名流,大家族、士族结合,便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如许劭、司马徽等等,便是所谓的名流,连曹操这等雄才大略、我行我素的人,也非要许劭给他一个评价才肯离去,可见当时的风气之盛!

高顺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久了,自然感触便越来越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他知道这种方法有多落后,名人品评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人人都有私心,在公正无私,只要你是人,就很可能抱有偏见,所以这种方法太过主观了,相对于此,像那些贫寒之人、商人等等,基本不入这些人的法眼,哪里还有机会为官做事?

当部下人数不多的时候,高顺自然可以从中筛选,凭借后世的计议将人才都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但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高顺已经不可能将所有任职的官员名单都看一遍,一州之中,大小郡县无数,他不可能全部筛选!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汉末连年大乱,先有黄巾,后有诸侯割据,造成人士流移,百姓到处奔波,避乱的人东奔西走,这对乡闾评议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个州郡不可能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官吏,因为大多都是流民,你不知道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或许有点名气的,已经到其他地方去避乱了!

所以他想到了后来出现的九品中正制和科举,他也知道,一种制度的出现和更替,并不能一蹴而就,更何况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将军,没有皇帝在手,不能明目张胆的就修改国家之策,他想将这三种方法共同使用,最大限度的吸纳人才!

邺城的书房之中,紫檀木做成的桌案上,坐着的都是高顺的得力助手,不过全是文士,以荀彧、郭嘉为首,还有陈群、卫觊、徐庶、法正、陈琳以及这几天刚刚从长安赶回来的荀攸!

长安有徐晃坐镇,有陈宫辅助便足够了,荀攸的作用更大,高顺想一直带在身边,他当年便是曹操的首席谋士,高顺自然不会让荀攸的能力就此浪费了!

书房之中虽然人数不多,但这次会议却至关重要,将对高顺以后统辖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已经讨论了三天,还在议论和完善之中!

九品中正制自然不能就叫这个名字,高顺不过是一个将军而已,无法订立制度,所以就叫“品贤策”,在每个郡县都设置官员,掌管对该地人物的品评和选拔!

选拔标准最终定为三个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将家世列入其中,便是对那些士族的保护,给他们一个平衡点,不至于引起激烈的反对,这其中有发言权的自然非陈群莫属,而且对高顺极力支持!

荀彧等人自然也看出了这其中的好处,这种方法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因为最终的任命是由高顺派出的人来决定!

品贤策代替了察举制,并未将这些名人品评的结果全盘否定,否则那些脾气古怪的名士还不得闹翻了天?他们的品评仍然有效,不过还要经过官府指定品贤官再次核实后才能任职!

至于科举,高顺当然不可能将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完全照搬过来,而且科举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他所推行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框架而已,给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寒士、百姓一个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并州和幽州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郡县开设了学馆,条件好的县、乡也有私塾,有了官府支持,开展的十分顺利,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高顺将科举称之为“聚贤策”,分为文举和武举,由乡、县、郡、州这样按照顺序逐层选拔,最终筛选可用之才,只要你有实力,有本事,都会给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高顺将这个方法提出来,便看着荀彧和卫觊、陈群等人,这些人都是大门阀出身的,代表世家的利益,而他的这个方法,显然会打破这个平衡,像郭嘉、法正、徐庶之流的,随着实力不断增强,便能与他们平起平坐,分庭抗礼,高顺看着这几人,便是看看他们的反应!

荀彧神色不变,他这几年都在并州,全心全力支持高顺,高顺的许多想法一旦执行开来,结果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当年他在并州扶持商人,荀彧虽然碍于大局,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但这几年下来,商人为并州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最显而易见的税收自然不用多说,吸引了许多商人来到并州之后,对并州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甚至连汾水的开发,都有三分之一便是这些商人来出资完成的!

荀彧言道:“主公举贤任能,同为国家出力,早日恢复汉室,澄清宇内,乃我等之愿耳,此法可人尽其能,吾为主公掌管后方,安置官吏,却不能思谋良策,实在惭愧!”

荀彧并未反对高顺的方法,对高顺提出的这些制度反而十分佩服,他这几年都在安置各地官吏,一直没找到可行的方案,没想到高顺这一次一下子提出来两个,却照顾到了所有人的想法,虽然还有些笼统,却让人无可挑剔!

卫觊也是一声叹息:“今天下纷争,百姓流离,士族空有其身,却不尽其事,口诛笔伐,不能为平乱出力,有志之士隐于山林,或困于乡野,空自嗟叹,主公此法,定被百姓称颂!”

卫觊虽然也是士族出身,但他思想却并不迂腐,这一点从他刚见到便提出加强、改动法典便能看出,他深知这些大家族的**之处,庞大复杂、庸庸碌碌,尤其是沽名钓誉之辈,只知道指责他人,自己却也一事无成,这种人在东汉末年更是泛滥成灾,高顺提出的方法,让他们眼前一亮!

至于郭嘉和法正等人,自然是极力赞成的,他们便是那些寒士凡夫的代表,最能体会毫无背景身份的文人的辛酸,他们能有如今的地位,发挥一技之长,和高顺对他们的信任及提拔是分不开的!

而陈群,一颗心早就扑在品贤策的方案之中去了,根本不管高顺等人接下来的商议,高顺也知道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最先开创,便放心交给了他,继续和荀彧等人商议聚贤策的细节!

这几日的商议结果,荀彧和卫觊总共列举了几大类人才,如:“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人才品行。

高顺自然想不出这么多名目,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文举分为谋略、政事和文采,武举分为武力及战略,只要能有一技之长,便能录用,为匡扶汉室效力,至于细节,便交给了卫觊和王粲二人负责!

品贤策自然是交陈群全权负责,许靖协助,许靖和审配在晋阳便是在招贤馆负责人才甄选,由许靖来帮助陈群,以后二人也好合作,至于招贤馆,暂时还保留着,由审批来负责,这些制度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只是为了以后的人才梯队做准备,眼下的人才招纳方法自然不能废弃!

转眼已至五月,邺城的发展如火如荼,除了高顺等人紧锣密鼓准备的选材之策,还有那些正在动工的建筑,工坊、马场、书院、印刷厂等等,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街道上和城门上一个个广告牌,白氏这次学聪明了,全面代理了邺城和清河的广告业务,每年向官府缴纳五百万钱的代理费,至于怎么操作,白氏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袁谭被管亥消灭,袁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袁熙和袁尚都被高顺任命为官吏,但都是闲职,至少在近几年内,是不可能重用二人的,而且这两人的能力,也难以让高顺提起什么兴趣来!

不过歪打正着,袁氏衰落之后,高顺才知道袁熙和甄宓已经有了婚约,甄俨亲自带人找到袁熙,将这门亲事推掉了,袁熙自然无话可说,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和甄家计较这些?

甄俨自然十分疼爱自己这个最小、最聪明、最漂亮的小妹,高顺每次带着甄道来家里,总会和甄宓相处,甄俨怎么看不出来,高顺对甄宓也有心思呢,整个甄氏,已经有了共识,就是要彻底绑在高顺这棵大树上,而甄宓显然就是最关键的一环!c

第231章 大舅子来了第562章 谁是高手第509章 早有防备第407章 实力养成第296章 计斩颜良第644章 兵至剑阁第432章 百废待兴第78章 陷阵军团第577章 逢林莫入第108章 因祸得福第368章 连番受挫第665章 乘夜放火第319章 谋划大局第125章 暗箱操控第541章 挥师北上第179章 霸王之路第480章 金城太守第623章 命犯陷阵第54章 心存汉室第379章 喜鹊报喜第634章 无妄之祸第583章 一人之过第316章 清除兵哨第49章 把握时机第712章 不解之谜第547章 扳回一局第323章 帝王之都第530章 幸运之主第627章 丹阳精锐第40章 大宛使者第471章 连得二州第377章 拉风主将第33章 王佐之才第682章 东门祭奠第216章 拖刀计第554章 兵出塞外第80章 坐地生金第235章 一块心病第412章 诱兵之计第23章 弃暗投明第642章 全军调动第223章 互争功劳第194章 围困上党第301章 翻身机会第670章 鼓舞士气第202章 东门斩将第37章 擎天之柱第280章 惊天噩耗第534章 隔墙有耳第105章 礼尚往来第14章 以拳会友第713章 庞然大物第319章 谋划大局第15章 二次结拜第74章 柴油米贵第384章 袁绍府邸第510章 欲迎还拒第242章 先登死士第451章 首战斩将第228章 连环计第293章 杀贼立威第660章 华容设伏第575章 难解疑团第388章 收拢人才第674章 愿者上钩第566章 鄱阳散心第299章 双喜临门第527章 兵种齐全第448章 天意不公第730章 千年盛世第16章 一见钟情第658章 阵前较量第685章 军心溃散第74章 柴油米贵第108章 因祸得福第191章 张绣心情第91章 挥师北上第430章 冤冤相报第693章 主动出击第722章 车下虎士第593章 对弈之人第485章 计灭铁车第500章 偏偏是你第480章 金城太守第603章 噩梦之地第109章 通敌之人第115章 乘龙快婿第702章 全线压进第244章 将计就计第417章 郭嘉预言第487章 轮回之地第703章 鏖兵南郡第728章 统一天下第468 故人来投第596章 威震逍遥津第399章 光耀门楣第138章 黄梁之梦第140章 顾此失彼第665章 乘夜放火第253章 入主幽州
第231章 大舅子来了第562章 谁是高手第509章 早有防备第407章 实力养成第296章 计斩颜良第644章 兵至剑阁第432章 百废待兴第78章 陷阵军团第577章 逢林莫入第108章 因祸得福第368章 连番受挫第665章 乘夜放火第319章 谋划大局第125章 暗箱操控第541章 挥师北上第179章 霸王之路第480章 金城太守第623章 命犯陷阵第54章 心存汉室第379章 喜鹊报喜第634章 无妄之祸第583章 一人之过第316章 清除兵哨第49章 把握时机第712章 不解之谜第547章 扳回一局第323章 帝王之都第530章 幸运之主第627章 丹阳精锐第40章 大宛使者第471章 连得二州第377章 拉风主将第33章 王佐之才第682章 东门祭奠第216章 拖刀计第554章 兵出塞外第80章 坐地生金第235章 一块心病第412章 诱兵之计第23章 弃暗投明第642章 全军调动第223章 互争功劳第194章 围困上党第301章 翻身机会第670章 鼓舞士气第202章 东门斩将第37章 擎天之柱第280章 惊天噩耗第534章 隔墙有耳第105章 礼尚往来第14章 以拳会友第713章 庞然大物第319章 谋划大局第15章 二次结拜第74章 柴油米贵第384章 袁绍府邸第510章 欲迎还拒第242章 先登死士第451章 首战斩将第228章 连环计第293章 杀贼立威第660章 华容设伏第575章 难解疑团第388章 收拢人才第674章 愿者上钩第566章 鄱阳散心第299章 双喜临门第527章 兵种齐全第448章 天意不公第730章 千年盛世第16章 一见钟情第658章 阵前较量第685章 军心溃散第74章 柴油米贵第108章 因祸得福第191章 张绣心情第91章 挥师北上第430章 冤冤相报第693章 主动出击第722章 车下虎士第593章 对弈之人第485章 计灭铁车第500章 偏偏是你第480章 金城太守第603章 噩梦之地第109章 通敌之人第115章 乘龙快婿第702章 全线压进第244章 将计就计第417章 郭嘉预言第487章 轮回之地第703章 鏖兵南郡第728章 统一天下第468 故人来投第596章 威震逍遥津第399章 光耀门楣第138章 黄梁之梦第140章 顾此失彼第665章 乘夜放火第253章 入主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