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浙西大旱

北行途中,遇到周问云这样的旧官僚,也确实叫林缚郁闷。

林缚也没有训斥周问云,不耐烦的将他打发走。

周问云告退,坐在屏风后听事的小蛮,走出来,看着林缚愁眉苦脸的样子,笑道:“这个榆木疙瘩,看着不顺心,将他踢走,换个能干事的、原干事的来当知县,就行了……”

“这个周问云,”林缚看着苏湄与小蛮走出来,苦笑道,“他的脑筋虽然少,但能堂而皇之将这番歪理说出来,说明对我还是信任的,比起那些背地里藏刀的人物,还是值得争取的。再一个,留他们这些人,也能叫大家看到问题所在,而不是将问题窝着藏着,最后捅出什么大问题,反而不好……”

“那你还是愁眉苦脸的?”小蛮问道。

“周问云这些旧官僚,问题还是不大,真正的阻力,还是地方士绅宗族,”林缚转身面对苏湄、小蛮而坐,说道,“我是想到这上面,觉得事情难办。扬子江沿岸的核心府县还好一些,但偏离这些区域,一般的府县,特别是县以下的地域,还是叫士绅宗族把持着。你们算算看,灌云县,算上周问云这个主印官,辅官以及吏员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人,而灌云县地广百里,人口有十五万。不要说周问云这样的旧官僚抵制新政了,下面在地方稍有势力的士绅宗族,想要抵抗新政,手段就多得是,新政就只能浮于表面,无法真正的执行下去……”

苏湄说道:“新政实施以来,这些个士绅,非但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以往所享受的种种特权,又一次给你取消了个干净;虽占有大量的田地,却要承担比基本田税高一倍的税负,心间怎么没有怨恨?诸大臣唯恐内卫司的工作不够周密,偏偏你还浑不在意……”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还是要在县以下广设乡司啊,不能叫县以下的农村社会再叫士绅守族把持,”林缚说道,“单纯的乡司还不足够,还要叫乡司负责将从新政里得到利益的贫农联合起来,成立农会或者乡兵组织,负责秋训等事,才能将土豪劣绅的气焰打压下去……”

在林缚的计划,也唯有等乡司体系真正的建立起来,中枢的行政执行力才能渗透到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江宁治下有七百多个县,要设六千到八千个乡司,基层吏员至少需要三五万人才勉强够用。

眼下江宁、崇州、明州等地所办的新学,每年也只能培养出千余的新政官吏来,这些文化水平较的人,主要还是补入中枢、郡司及府县衙署。

林缚每年安排功勋老卒退役,他们则是当前建设乡司体系的主力。但为了影响淮东军的战斗力,每年也只能按排三五千功勋老卒逐渐的补入地方。

以这个速度,要将乡司体系完善起来,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实际上,除了大量的基层吏员外,还需要一个能将乡司体系支撑起来的财政来源。

为此,林缚在新税政里,将基本田税及市商税都划为地方;而由户部控制的、主要来源于田赋与口赋方面的岁入,将从原先的一千万两银的基础上锐减五成。

所有的事务都是一环套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新政推行就行迟滞下来,甚至会走回旧路。

林缚将宋佳以及陪同宋佳的左氏姐妹及入江绫织唤来一起用餐,入夜后也不得消停,一封从浙西传来的急函,再次在深夜将林缚从床榻上唤起。

浙西今年大旱,波及有二十余县,甚至江西上饶等府县也有影响。入秋后,浙西的旱情严重到不得不使中枢直接介入救灾工作,林缚派孙敬堂为救灾大臣,亲赴浙西联合两浙宣抚使司处置救灾事务。

夜里从浙西传来的急函,是孙敬堂赴浙西后,对灾情的进一步调查。

浙西及江西东南部二十余县受大旱波及,差不多有近四成田地两季绝收,其他粮田也是普遍减产,二十余县受灾,涉及两百五十多万人口。

这次的浙西大旱,跟崇观八年秋后的河南、关中大旱情况相似,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元越的崩溃,燕胡南侵只是一个因素,因河南、关中旱灾而引起的、历经数年才平息的中原大乱,则是更主要的因素。

河南、关中大旱,从崇观八年秋后开始,延续到崇观九年,差不多也有二十余县连续两季绝收。而当时中州郡司及燕京的财政能力已经给南北两线的战事消耗干净,又没有淮东钱庄这样的机构,为中枢财政提供足够的弹力,救灾不力,使得疫病横行,饿殍横野,前后导致近百万的灾民外流。

而灾民外流,冲击周边府县,则形成更大规模的流民,最后差不多有两三百万流民涌入江淮地区,底下又有刘安儿等野心之徒掀风鼓浪,最终酝酿出席卷中原的淮泗流民军大乱。

故而在浙西出现一季绝收的大旱情之后,枢密院对待浙西的旱情,也是额外的紧张,先是三番数次的申令两浙宣抚使司重视灾情,最后还派在救灾及民众组织上有丰富经验的孙敬堂去浙西救灾。

林缚对孙敬堂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能叫无组织外流的灾民冲击周边府县,再一个不能叫人有人饿死。

孙敬堂的急函,除了对灾情做出进一步的调查结论外,也开出一大笔的援灾清单来。最根本的一项,就是要从外围府县调二百万石米粮进入浙西,需要中枢为此拨三百万银元的救灾专款。

换在旧时,三百万银元是一个大得叫人咬舌的数目。

两浙宣抚使司以及按察使司,都在孙敬堂的急函上副署,林缚轻叹一口气,说道:“又是三百万银元的额外花销,林梦得大概头发又要愁白几根了……”

“本以为今年不打大仗,能缓一口气,没想到节余下来的财力,又叫浙西大旱消耗干净,梦得公的心情自然不可能会好。”宋佳笑道。

“要是仅花三百万银元能将浙西的问题解决掉,支度司还是能勉强承担的,”林缚说道,“不用加税,也无需向淮东钱庄及殖商银庄求助;浙西大旱,倒是好些人想看国公府的好戏,怕是要叫他们失望了……”

“上饶府也受涉及,官溪县应处于旱灾中心,但受灾恰恰是二十余县里最轻的一个,甚至有余力向周围受灾县供粮,看来筑坝拦河一事,确实是大有裨益的……”苏湄看着公函,说道。

官溪县是上饶会战的主战场,为纪念此战,才更名为官溪县。

上饶会战,林缚在杉溪上游,拦河筑坝,冲击奢家在下游所筑的防线,开坝泄湖,将杉溪两岸冲击得面目全非。

战后,为补偿地方,林缚专门给官溪县拔出银款,在杉溪上游修造永备性的拦河大坝。

除了开垦更多的良田外,主要还是用拦河大坝及水库的形式,以缓解杉溪两岸涝季过涝而旱灾过旱的严重问题。

拦河大坝在去年秋后就造成,今年正式启用蓄水。

虽说浙西涉及到江西部分地区的大旱,从入夏时就显示出威力来,但拦河大坝还是在旱灾之前蓄下一定的水量,而不是叫这些水源白白的流入赣江、再流入鄱阳湖,叫官溪县这次较为轻松的渡过最严重时的旱季。

只是其他地方就没有官溪县这么幸运。

造拦河坝,以改水文地理,调节旱涝,仅仅是古代水堰工程里的一项;历史要追溯的先秦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战国末年的都江堰了。其时川西平原涝时水淹千里,旱时又赤地千里,在都江堰修造这后,才使得川西平原上近三百万亩沃土,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浙西虽然处于南方,但涝时过涝、旱时过旱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其好就好在,周围的浙东、浙北是粮食丰产区,故而每有灾情,即使灾民外流,浙东、浙北等府县的承受能力也强,不至于引起大乱。

不过这次的浙西大旱,也是近百年来所罕见。

虽说孙敬堂这次从中枢请调三百万银元的救灾款,从外围府县购两百万石粮进入浙西,当然不会凭白无故的发放给受灾群众。而是要拿这些钱粮在浙西修造水利、交通等公共工程,要受灾群众以工换赈,解决灾后的温饱问题,而这些大型水利、交通工程一旦修造完成,将能较为彻底的来改善浙西诸县的基本面貌。

有孙敬堂在浙西坐镇,中枢能拔出三百万银元,周边府县也能保证有两百万石余粮供应,浙西就不会出大问题,还能叫新政在浙西借这次机会更深入的扎根下去——林缚也松了一口气,在孙敬堂的急函上签署意见,连夜派信骑送往江宁,叫枢密院依制处置去。

新政,并不能一劳永逸的将末来可能会有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甚至新政本身会产生许多严重的问题。

林缚从来都不奢望一开始就有能力将所有的危机都事先消除掉,他最终的目的,也只是要建立的一个有弹性的中枢政权,建立一个在面临重要灾情及战事甚至面临敌国举国入侵时,有解决重大危机能力的、有弹性的中枢政权。

一个国家、民族要延续千年、数千年,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严重危机,最为重要的是面临严重危机时的处置能力;从来就不存在一个能在一开始就把所有危机都事先掐灭的完美政权制度。

*************************

PS:纵横的微博系统“纵横聊聊”开通,兄弟要对我吐槽的,可以在“纵横聊聊”上关注我。使用很简单,在书页作者名后面,有一个“加关注”的按键,点一下,就能关注我;当然,我也会关注一下在书评区活跃的书友。

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80章 风往南吹第5章 困兽无计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4章 登王台山第25章 后患无穷第23章 强袭松浦第109章 兵败长山岛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谁来计(二)第2章 相认第101章 深宫怨怒第25章 陆七零三镇师第一百一十章 冰释(二)第79章 算计第17章 以偏师打偏师第57章 自荐为妾第131章 归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21章 勇战第60章 宫廷阴影第19章 大风迷眼第98章 留后处置第126章 后手第25章 割土权谋第108章 战黄陂第78章 大势已去第3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53章 袭东阳第43章 多虑有失第二十五章 家族谋势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16章 粮荒第34章 步步惊心第一百零三章 抵临(一)第16章 棋盘落子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53章 狱岛去留第111章 异动第36章 歪理邪言第51章 撤还是不撤第63章 分合之道第62章 窥一斑第5章 江宁风潮(五)第42章 兵败如山倒第五十四章 只手遮天第133章 耐心第96章 后院灭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训之死(二)第十一章 意乱情迷第68章 乡兵自雄第57章 竹堂家事国事第152章 丹江对峙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47章 父子谈险谋第99章 江宁形势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26章 阳信惊雷第3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142章 血溅五尺第124章 冷月如眉说骨肉第68章 攻守之谋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61章 赴宴第81章 藩楼依旧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乱第143章 分肥第五十五章 夹藏私带第132章 敌溃如潮第41章 撤兵第113章 永嘉野战第129章 志愿军游击队第60章 枭臣第29章 补充第91章 难易有别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2章 江宁心思第111章 异动第24章 潘家旧部第42章 山顶对策第十三章 楚党新贵第十一章 獠牙狰狞第20章 拉拢第三章 柳月儿第十三章 海岛生存(一)第二十三章 冬日迟迟惊春梦第5章 困兽无计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20章 兵户总册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64章 心结第79章 战前第121章 雨夜春意无边第146章 贼船第50章 夺垒第106章 惊疑第五章 下车伊始第84章 廷争第一章 乡野豪族第68章 攻守之谋
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80章 风往南吹第5章 困兽无计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4章 登王台山第25章 后患无穷第23章 强袭松浦第109章 兵败长山岛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谁来计(二)第2章 相认第101章 深宫怨怒第25章 陆七零三镇师第一百一十章 冰释(二)第79章 算计第17章 以偏师打偏师第57章 自荐为妾第131章 归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21章 勇战第60章 宫廷阴影第19章 大风迷眼第98章 留后处置第126章 后手第25章 割土权谋第108章 战黄陂第78章 大势已去第3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53章 袭东阳第43章 多虑有失第二十五章 家族谋势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16章 粮荒第34章 步步惊心第一百零三章 抵临(一)第16章 棋盘落子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53章 狱岛去留第111章 异动第36章 歪理邪言第51章 撤还是不撤第63章 分合之道第62章 窥一斑第5章 江宁风潮(五)第42章 兵败如山倒第五十四章 只手遮天第133章 耐心第96章 后院灭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训之死(二)第十一章 意乱情迷第68章 乡兵自雄第57章 竹堂家事国事第152章 丹江对峙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47章 父子谈险谋第99章 江宁形势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26章 阳信惊雷第3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142章 血溅五尺第124章 冷月如眉说骨肉第68章 攻守之谋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61章 赴宴第81章 藩楼依旧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乱第143章 分肥第五十五章 夹藏私带第132章 敌溃如潮第41章 撤兵第113章 永嘉野战第129章 志愿军游击队第60章 枭臣第29章 补充第91章 难易有别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2章 江宁心思第111章 异动第24章 潘家旧部第42章 山顶对策第十三章 楚党新贵第十一章 獠牙狰狞第20章 拉拢第三章 柳月儿第十三章 海岛生存(一)第二十三章 冬日迟迟惊春梦第5章 困兽无计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20章 兵户总册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64章 心结第79章 战前第121章 雨夜春意无边第146章 贼船第50章 夺垒第106章 惊疑第五章 下车伊始第84章 廷争第一章 乡野豪族第68章 攻守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