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月潼原

崇观十一年,春三月,帝诏梁习发兵南下平流寇。

梁习托言粮草不足,以五万兵数请饷,欲使青州漕粮先济梁军再行。

崇州到津海航线每月发粮约六万余石,夏秋季海上风浪大作,船将歇;当前京畿及北军取粮,还严重依赖青州胶莱河道输运。

即使陈/元亮、张晋贤、杜觉辅等青州官员与梁家无怨,也断无可能将青州所得漕粮运往鲁北先济梁军。

朝廷也没有可能将京畿救命粮截下来先济梁家,梁习调不动,岳冷秋在淮北兵少,无力阻流民军南渡淮河,三月中帝诏曹义渠发兵东进豫中流寇。

曹义渠在固原接了旨,调大将魏世延率精卒两万余人南下东进,动作迅疾如雷,从秦西天水发兵,沿渭水东进,八日便至潼关,曹义渠也将行辕移往长安督战。然而秦西精锐东进潼关、曹义渠进了长安城,托辞郡宣抚使司粮秣准备不足,不足以供大军西出潼关进剿流寇,兵马迟迟不肯出潼关。

************

三月下旬春暖,原上芳草萋萋,野花繁发,潼关南面的南山麓原有一条蜿蜒土径,百余骑奔趹而来,践踏已经覆盖土径的草花。

土径尽头是座大墓,数间守墓茅舍列在道旁。听着马蹄声从远路过来,顾嗣元、杨朴、赵勤民走出茅舍,看到百余骑为首者约五旬年岁,面色深红如枣,蚕眉浓须,穿着深红铠甲,如鱼鳞般的甲片在夕阳光下,熠熠生辉。

“秦西侯曹义渠!”顾嗣元压着声音说道。

赵勤民微微一怔,没想到曹义渠会来汤公墓前。

顾嗣元护送汤浩信遗体归乡入葬,墓地就设在潼关南山原上。

顾悟尘在江宁脱不开身,使顾嗣元留在潼关县代父守孝。顾嗣元没有住进南原的汤家堡,而在墓地边架以三间简陋草庐,每日读习兵书、深思静虑,过了三个月的清淡日子,也不问世事。

顾嗣元在潼关原上三月守孝之期将满,无论是南下汉中,还是东出豫中,群寇出没,路途不安。潼原汤家堡也没有可用之人,顾悟尘便派杨朴率两百余精锐过来接应,赵勤民也跟着一起过来,看顾嗣元是决定回青州,还是回江宁去。

曹义渠下马来,使随行扈从留在原地,他踱步而来,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向顾嗣元,问道:“可是顾少君?”

“顾嗣元见过秦西侯爷!”顾嗣元作揖行礼。

“汤公与我先父少年时就交游西秦,我少时习书文,也师从汤公门下,只是我不成才,有负汤公厚望,今日路过潼关,特意过来在汤公墓前上一炷香……”曹义渠说道。

曹宏范趁东闽乱,病中要挟朝廷,使其子曹义渠袭其总督将职,固原镇边雄军从此便成为曹家之私军。汤浩信因此事,与曹宏范割袍绝义,痛斥曹家为贼,也早就绝了与曹义渠之间的师生情谊。

顾嗣元未阻曹义渠到汤浩信墓前进香,曹义渠上过香,便率随扈离去,只留下一径给践踏残的芳草。

“曹义渠三月中接旨,两万雄卒却在潼关顿兵不前,用意真是耐人寻味啊!”赵勤民看着骑队远去带起的微尘,颇为感慨。

“究其用意,无非是观望济南,”顾嗣元负手身后,举目望南山麓原,说道,“两淮若乱,而梁习在山东、豫东顿兵不前,曹家大可以封了潼关,秦西侯大可以坐镇长安则观望天下形势……我们该离开潼关了。”这三年来顾嗣元经历了许多事情,身上少了当初将入江宁时的毛燥,多了些沉静气度。

赵勤民心里也是微叹:天下将乱,山河破碎,逐鹿而为天下雄主者,曹义渠的胜算不比奢文庄差啊。

顾嗣元当夜就回汤家堡,收拾简陋行囊。次日与舅舅家众人辞行,带了汤家一名少年汤唯忠,在两百余扈从武卒的护拥下,倒也没有急着东行,而是在南山麓原走了三天,再将潼关地势考察了一遍。

潼关位于陕、豫、晋三郡交界,南倚华山,北对黄河,河山之间宽不过二三十里,南原沟深坡陡,原下河谷狭窄,形成天然的险阻,通称函谷。

潼关位于函谷的西端,紧靠潼水。关城东面有一条支流,叫禁沟,禁沟的上下东西各方面包括金陡关在内,还有潼关、麻峪等十七座关隘,使南山之麓到黄河岸边,层层设置,拱卫潼关。

“曹义渠若割据秦西,必以潼关为门户,分兵出武关夺汉中,秦西从此形势完备,可望天下……”在出潼关之前,顾嗣元望着险峻关城,心生感慨而道。

************

匪首刘妙贞率部南下颍水,黄河北岸的河中府流寇渐靖,即使有少股流匪扰袭,却也无法撼动顾嗣元随扈的两百精锐,反而给顾嗣元缴了不少平匪战绩。

经历长达三四个月的战事,河中府诸县半数破城,官吏也死了不少,新的官员还没有到补。战事加上持续的大旱,大道旁上,满目都是疮痍悲凉的流民。

顾嗣元沿途从流民捡选健锐,离开潼关县时,才两百精锐,十数日过去,就有千余健勇,加上家眷,将近两千五百余人的队伍。在流民军势力控制地域与梁家控制地域之间穿行。

顾嗣元将随行家眷编一部,千余健勇编一部,学的也是林缚在江东左军普遍推行的编伍法,将两百精锐打散,作为伍长、旗头,将流民健勇打散编入其中,沿途剿了些小股流匪,获得一些兵甲补给,兼以练军。

走到大名府境内,这千余流民为主的军队,沿途与流匪作战,倒比青州的运军战力要强。

想林缚募流民北上勤王,走到济南,江东左军便敢与东虏精锐哨骑在城外野战,北进燕南,就创沧南大捷,而后进津海,与晋中军残部联手,大创虏骑——草创之军如此能战,说到底也没有太多的秘密,关键是有一批合格的基层武官编入军中的缘故。

一支雄师,从上而下的武官体系才是真正坚实的骨架。

顾家私扈四百余精锐,也是在暨阳血战之后,从暨阳民勇里捡选健锐才真正的成形。两百余人给杨释编入水营,成为在崇州接受训练的两营键锐的中坚力量,余下两百人都给杨朴带来交给顾嗣元。

进入大名安阳境内,顾嗣元等便听到济宁给流民军攻陷的消息。

济宁在大名府东南,在泰安西南、在徐州北。

济宁与徐州之间有微山湖、独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四座南北相接、彼此相连的湖泊群相接,这微山四湖又称南四湖,是江淮通河济内河漕运的最重要水道。济宁遂有南通江淮、北接河济之险。

“葛平率天袄叛军给梁家逐出济南时,二三十万人经过济宁,都没有能将济宁攻陷,欲南下淮河,又给岳冷秋率军进驻徐州当头封住。葛平又没有能力攻下临沂,天袄叛匪数十万人就给困在南四湖东部丘壑之间,虽占了微山县,但也只是涸辙之鱼、笼中困兽。没想到刘妙贞没有南下与陈韩三一起牵制岳冷秋,接应天袄叛军南下,反而是直接出兵攻下了济宁……”赵勤民手撑在案头,看简陋不堪的地图,指着徐州西南的颍口,说道,“我们从潼关出发时,匪首刘安儿率流寇大军东进颍口,若他率流寇大军继续东进,难道说他们想反过来合围在徐州的岳冷秋?”

赵勤民不擅长具体的治军,但战略形势分析倒是不差。

顾嗣元眉头微蹙,还轮不到他来关心天下大势,眼前关键的是他要率领这两三千人安然无羡的回青州去。

顾嗣元已非当年给王超、元锦生耍得团团转的愣头青嫩,梁家要在山东站稳脚,势必要将汤浩信遗系势力从鲁山地区驱逐出去,顾嗣元要是率部从梁家控制区域通过,给梁家误当成流寇歼灭的可能性非常高。

他原计划走济宁去青州,只要到了临沂境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没想到洪泽红袄女刘妙贞抢先一步占了济宁,封了他们东进的道路。南下也不行,这时候从颍口到徐州的淮北一带,漫山遍野怕都是流民军。

刘妙贞攻陷济宁,使之前困于济宁、临沂、徐州之间的葛平部天袄叛军不再是被因孤军,陈韩三部与刘安儿率流民军主力沿淮河北岸东进,率长淮军退守徐州的岳冷秋确实有给合围之忧。

曹义渠顿兵潼关不前,梁家在济南观望形势,在徐州之岳冷秋反而成了孤军,过来合围的流民军多达四五十万之众——葛平所部天袄叛军倒也罢了,三十多万民夫仓促起兵不足五个月,连人手一把锄头当兵器都不够,威胁实在有限,但刘安儿所部流民军就大为不同。

刘安儿本为边军将领,陈塘驿惨败后,率部从边军逃回泗州,在泗州秘密经营了两年时间,才趁流民南涌之机在洪泽浦起兵。起兵之初就劫了秦家船队,获得大量的补给,兵力迅速扩张至二十万人,据泗州、石梁等县,与长淮军、东阳乡勇、维扬军、淮安缉盗营等部长期对峙,后陷濠州、尽歼长淮军,获得大量的兵甲、补给,弃濠州,进淮上,与诸寇合进分击,转战南阳、汉中等地,迄今已近两年时间。

刘安儿这两年来倒非是给官兵撵着走,而是其部人马太众,在一地停留太长时间,粮草补给就会十分困难,被迫选择以流寇转战的方式来分散补给压力。麾下二十万兵马倒也没有继续扩张,虽说兵甲也还不全,但三五万能战之兵还是有的。

刘安儿率流民军主力去合围徐州,岳冷秋的麻烦就大了。

岳冷秋与顾悟尘是庙堂上的死对头,但是岳冷秋在徐州若被合围,也轮不到他们来幸灾乐祸,若费巨资重建的长准军再次被灭,伤的是江东郡的根本。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庙堂之上斗得再厉害,若岳冷秋在徐州有失,江宁、东阳以及崇州众人都会有唇亡齿寒之忧。

“林缚守孝之期也满,也该是他率军从崇州北进的时机啊。”杨朴说道。

岳冷秋陷入徐州,朝廷在江淮之间能调用的战力屈指可数,赵勤民、顾嗣元也想象不出除林缚之外,还有别的合适人选。

*******************************************

粳米俗粉读书会(超级群):39865642开群了,感谢斯麦同学提供群资源.

群资源有限,请大家不要一号进多群.

此群为最高等级河蟹群,拒绝一切粗俗暧昧图片文字内容.喜欢暧昧图片者请进其他群.

另,招募有志于净化粳米俗粉心灵的MM做群管理员(群内河蟹等级你们说了算)有意者进群后给草灰Q-Q留言.

第55章 阅事第56章 态度第170章 疥癣之患第67章 洪泽旧事第42章 五虎凋零第72章 防线四不像第29章 阵战第105章 陷阱第88章 不堪一击第72章 随州不决第六十七章 银子银子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睑子肉第十六章 夫人当家第79章 深宅之事第一章 碎涛如雪第74章 津海登陆第56章 态度第9章 修堤之谋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60章 分赃扩军第55章 伏兵多时第八章 乡情浓淡第67章 牙人难做第106章 渡河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133章 主公第114章 逃离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29章 白石领兵第9章 拔营第31章 城子岭第59章 收心第1章 济南城外第98章 虞东第11章 抵抗军第116章 斩将第27间 羁縻之政第77章 火炮的缺点第140章 北还崇州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35章 恩仇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骆阳湖水战(一)第55章 浙北军司第49章 逆而取之第138章 铁松溪阻敌第4章 投效第44章 穷寇第62章 窥一斑第102章 敌踪又现第149章 荆湖军政第十五章 货栈择址第74章 密约(一)第68章 各怀心思第119章 行军第29章 补充第45章 叛将降兵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144章 刺客第58章 秋野监谋逆案第81章 了无牵挂第7章 城门观战第124章 北线第158章 疯虎第152章 丹江对峙第41章 冰裂第60章 月下笑夺兵第40章 岌岌可危第79章 战前第156章 绝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43章 入城抬棺第28章 话别离第31章 说服第46章 钱庄第62章 临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36章 旧瓶新酒第36章 月涌江流第十九章 车藏银妆刀第124章 北线第31章 江岛布局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22章 滞敌第35章 计定九里山第129章 还都第6章 重兵东移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14章 东海形势第75章 新仇旧恨第36章 受降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5章 官溪岭第113章 又见太监第一百二十五章 饯行受辱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4章 宋家子弟第55章 残胜第六十四章 后事
第55章 阅事第56章 态度第170章 疥癣之患第67章 洪泽旧事第42章 五虎凋零第72章 防线四不像第29章 阵战第105章 陷阱第88章 不堪一击第72章 随州不决第六十七章 银子银子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睑子肉第十六章 夫人当家第79章 深宅之事第一章 碎涛如雪第74章 津海登陆第56章 态度第9章 修堤之谋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60章 分赃扩军第55章 伏兵多时第八章 乡情浓淡第67章 牙人难做第106章 渡河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133章 主公第114章 逃离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29章 白石领兵第9章 拔营第31章 城子岭第59章 收心第1章 济南城外第98章 虞东第11章 抵抗军第116章 斩将第27间 羁縻之政第77章 火炮的缺点第140章 北还崇州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35章 恩仇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骆阳湖水战(一)第55章 浙北军司第49章 逆而取之第138章 铁松溪阻敌第4章 投效第44章 穷寇第62章 窥一斑第102章 敌踪又现第149章 荆湖军政第十五章 货栈择址第74章 密约(一)第68章 各怀心思第119章 行军第29章 补充第45章 叛将降兵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144章 刺客第58章 秋野监谋逆案第81章 了无牵挂第7章 城门观战第124章 北线第158章 疯虎第152章 丹江对峙第41章 冰裂第60章 月下笑夺兵第40章 岌岌可危第79章 战前第156章 绝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43章 入城抬棺第28章 话别离第31章 说服第46章 钱庄第62章 临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36章 旧瓶新酒第36章 月涌江流第十九章 车藏银妆刀第124章 北线第31章 江岛布局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22章 滞敌第35章 计定九里山第129章 还都第6章 重兵东移第138章 东施效颦第14章 东海形势第75章 新仇旧恨第36章 受降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5章 官溪岭第113章 又见太监第一百二十五章 饯行受辱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4章 宋家子弟第55章 残胜第六十四章 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