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雁过拔毛

陈小彦跟在高宗庭身上有八九年了,早就从当年的少年子长成精明干练的青年,高宗庭自然也是希望他在淮东能有一个锦绣前程。

淮东在山阳的物资储备及运船充足,只要元归政跟淮西谈妥过境的事情,米粮、铁料、骡马、兵甲军械等物资,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装船运往信阳,由南阳军接收。

从泗州渡淮河,马不停蹄的赶往寿州。

董原在寿州垦荒屯田将有两个月,屯田规模不大,但比之前的残破,终究是好看了一些。元归政从徐州出来,也明白淮东的心思——淮东秋后要在南线对闽东用兵,希望淮西、南阳的防线能越快稳定下来越好,所以这时候大力支持南阳的同时,暂时也还不会对淮西进行制肘。

但是很显然,董原要想将淮西经营成淮东那般景象,三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流民要招抚、赈济,沟渠要挖、道路要筑、桥梁要修,大的溪河要设渡口、渡船,驿站要建,官员胥吏要招募供养,这么多桩事纠缠在一起,可没有一刀斩乱麻的妙法,要一桩一桩的理顺,十分考验治政的能力,关键还是要有资源上的投入。

元归政过来,董原也刚从信阳赶回来。

董原从信阳赶回来,除了见元归政之外,还有就是公孙义等人脱离江州,赶来寿州投靠。

公孙义这些老人,是董原在东闽时就忠心相随的嫡系亲信。董原到维扬组建乡兵时,就将他们招来治军,使得当时的维扬军跟东阳军一时喻亮,抵抗住淮泗流民军对维扬的侵袭、渗透。

其后董原率维扬军南下抗击浙闽叛军,公孙义等将领也就成为浙北军的骨干,为董原立下赫赫战功。

董原离开杭州,公孙义等人虽然没有脱离杭湖军,但大多将家小随董原迁往江宁安置,以示追随之心。

如今董原留在浙北的嫡系兵马给调往江州,受岳冷秋辖制,董原也晓得岳冷秋是吃肉不吐骨头的主,就没有想过还能将嫡系兵马讨回来,但想着将招公孙义等心腹将领召到身边,在寿州再重新组建一支新军。

公孙义等大小将领数十人,加上各自的家兵,约有七八百人赶来寿州投靠董原,终是使得董原的底气稍足了一些。

也叫赶到寿州的元归政认识到,董原能为封疆大吏,给吴党支持来跟淮东争强斗胜,也是有他的深厚基础。

岳冷秋也急于消化从杭湖军调出来的这部分兵马,公孙义等人又不受拉拢,自然也不会阻挡他们的离开,他同时还要长淮军、徽南军中征用部分武官进江州,加强在江州的嫡系势力。

陶春身为长淮军主将,他的一举一动都受朝廷关注,而江州也没有合适他的位子,他自然不可能放弃麾下兵马去江州投靠岳冷秋,但同时又不能阻挡岳冷秋从长淮军招募一部分基层、中级将领去江州。

长淮军一方面在裁撤老弱,虽说变得更精锐,但兵力缩减,但将官的位置却少了近三分之一,即使有战功,升迁也变得艰难。

这些将领到江州后,大都会得到岳冷秋提拔,说不定再出一个陶春也有可能。岳冷秋治军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对长淮军的将领影响自然是不容忽视,也是陶春所无法遏制的。

如今董原与岳冷秋互调武官,多少有着默契。

除了岳冷秋之外,董原也着急分化长淮军,甚至通过楚王拉拢长淮军的将领。今日调一个人到南岸出任县尉,明天调一个人到南岸担任城校。南岸寿州、濠州、信阳等地盗匪丛生,府县需要相当多的卫戍武官,陶春也无法挡着不让手下的离心将领不给提拔,当真是郁闷得很。

从离开杭州算起,也将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从长淮军撤下来之后,淮西的情形就逐渐好转,但越是如此,董原越是能感受到跟淮东的差距。

元归政这次过来谈淮东粮船过境的事情,董原自然是不便下什么绊子,刘庭州听到淮东要在入秋之前分批组织四十万石米粮运到信阳上岸,再从信阳转运到南阳,眼馋得都要流口水。

江宁如今拨给淮西的钱粮,扣除支应南阳的,就剩一百八十万两银,其中含粮六十万石。

照着规矩,军粮由军领司支拨,扣除运耗,就剩下五十万石还不足一些。

刘庭州深谙朝廷户支的潜规则,六十万石军粮才给没掉十万石多点,已经是陈西言等人亲自督办以示支持的缘故,暂时不能奢望得到更好的结果。

五十万石粮,倒是够十万兵马裹腹,关键要经营淮西,要用到米粮的地方,远不止养军一项。

地方米价不能平抑下来,官府要募流民筑路修城、垦荒屯种,就只能以米粮支算工钱,没有米粮,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董原要先在信阳以孟氏孟畛、孟知详为首恢复乡兵以为信阳府军,除了地方自筹外,还答应每月供应四千石粮。

刘庭州晓得信阳的根基要稳下来,要拉拢地方势力为剿匪出力,每月供应四千石粮不算多,关键这个缺口要怎么补?

维扬粮价已经升到一两五钱,运抵寿州一两八钱、运抵信阳再加两钱运价。

董原从维扬盐商那里得到的第一笔五十万两银,就只够往信阳运二十五万石米粮。

除了粮食之外,铁料、骡马也缺得厉害。

除了兵甲外,农具铸造对铁料的需求更大。

淮西能用来屯田的土地都抛荒数年,灌木丛生、泥土板结、沟渠荒废,没有充够的铁器,垦荒屯田之事,就很难进行下去。

如今江宁的毛铁料都跟铜等价了,精铁更是铜价的四倍之高。

如今寿州募有屯卒有六万众,以人均二十斤铁料计,需毛铁料一百二十万斤才能真正的将屯田之事展开。一百二十万斤毛铁料,差不多值二十万两银,更关键的是维扬、江宁等地的冶铁作坊,根本就挤不出这么多的铁料来。

淮西真要拿出大笔的银子去江宁收购铁料,只会导致铁价进一步的激增。

淮东给南阳供应的物资经过淮西,物料清单自然要经淮西备案。

看到清单里所列,南阳能从淮东得铸造兵甲所需要的精铁料就有二十万斤,刘庭州舔了舔嘴唇,问代表淮东随行来寿州协助的陈小彦:“淮西也缺精铁,淮东能否支应一部分?”

“南阳事急,淮东也是勒紧裤腰带供应,刘大人所请,小彦实不敢轻率代淮东答应……”陈小彦回道。

刘庭州气得要吐血,他在淮东那些年,早知道淮东已经奢侈到乡野溪河造木桥都大量的使用铁构件。近两年,淮东更是大规模的将冶铁工场迁到山阳,以便就近使用淮阳的煤铁,缓解北官河的船运拥堵。

从红袄军东进之后,淮东往淮泗地区输送的铁料每年都多达两三百万斤,今日向南阳供应二十万斤精铁、六十万斤毛铁料,淮东断不可能达到勒紧裤腰带的程度。

说到底,淮东不制肘淮西就算顾全大局了,又怎么可能支援董原在淮西立足?

董原阴沉着脸,他又不能拒绝淮东粮船从淮西借道,只说道:“侯爷远道赶来,今天还是先在驿馆歇息吧,明天再谈一些细节;近乡侯要守住南阳,事关重大,淮西只会支持的……”

元归政、元锦生、陈小彦先告辞离开,去驿舍休息,公厅里只剩下刘庭州、丁知儒、陈景荣等淮西官员。

“如今燕虏的游哨能渗透到淮河岸边来,淮东船过淮河去信阳,我们这边要派兵护送,是不是可以征收一些费用?”丁知儒说道。

寻常商船过境,征收过税是天经地义的,但淮东经淮西运往南阳的物资是军事所急需,丁知儒也没有脸说要征收过税,但雁过拔毛,这么一大笔物料过境,不刮下一层油以缓冲淮西的燃眉之急,怎么叫他甘心?

董原阴沉着脸,不吭声。

刮一层油,刮的是南阳的油。淮东这次如此慷慨,就有收拉南阳梁成冲之意,淮西再要去刮一层油,淮西与南阳的关系就会更加的僵硬,这大概也是淮东很希望看到的。

陈景荣看向刘庭州,问道:“刘大人觉得跟南阳征收多少费用合适?”

淮东这次要运往南阳的物资十分的庞大,哪怕只刮下一成来,就能叫淮西当前的物料紧缺缓一口气。当然,恶劣影响也有,所以要权衡利弊,再者就是要让刘庭州这个军领司使出头,分担一下恶劣的影响。

雁过拔毛得罪南阳,董原是逃不脱干系,刘庭州也没有想过要撇清关系,咬牙说道:“平江的生丝出海去海东,淮东要征收六成的过税;淮河实在算不上安宁,怎么也得留下两成货以充护送之资才够……”

董原点点头,说道:“那这事就由刘大人跟知儒负责跟元归政谈……”他也怕明天元归政情急之下将茶水泼他脸上导致场面太难看。

第162章 枭勇而战第11章 行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训之死(一)第20章 巡政之口户第八章 江宁有豪宅第四十六章 治狱(一)第33章 宗族第111章 异动第15章 裂痕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踪(二)第111章 山雨欲来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9章 计当缓行第五十四章 只手遮天第41章 军需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9章 李卓的反击第114章 逃离第62章 临战第十六章 夫人当家第10章 嫡争(一)第46章 不过空城第84章 尽歼第9章 也算承诺第50章 暗门之谋第18章 清君侧之忧第46章 控田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36章 徐州攻略第34章 秘仓第66章 梁成翼南逃第十一章 獠牙狰狞第55章 伏兵多时第51章 识时务第5章 幕僚第16章 谁能知心第62章 窥一斑第24章 行刺之谋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27章 西线告急第二十章 诱杀第2章 故人往事第75章 新仇旧恨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12章 荆州攻防第50章 暗门之谋第三十一章 论功待赏第74章 淮东军制第4章 备战粮荒第87章 风卷残云第55章 浙北军司第十九章 车藏银妆刀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105章 决心跟信心第67章 北地第41章 军需第78章 回崇州第61章 争银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72章 远交近伐第三十一章 论功待赏第154章 渡河第19章 兵乱抵定第118章 金蝉脱壳第31章 土地第109章 兵败长山岛第33章 渗透第53章 狱岛去留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谁来计(二)第38章 济南失守第12章 议兵第60章 偏师奇袭第70章 长乐王第70章 覆灭第11章 嫡争(二)第77章 吴党裂痕第57章 收复江西第82章 大败第七十四章 东市无赖第10章 淮西第107章 战起第5章 初袭第1章 王侯家事第60章 宫廷阴影第2章 镜儿湖驻营第58章 红袄妙女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二十二章 顾氏家人(一)第79章 深宅之事第105章 警告第31章 疑形第43章 溃不成军第114章 逃离第161章 汉水登高(一)第90章 劝进(二)第124章 北线第60章 宫廷阴影第1章 王侯家事第27章 西线告急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乱
第162章 枭勇而战第11章 行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训之死(一)第20章 巡政之口户第八章 江宁有豪宅第四十六章 治狱(一)第33章 宗族第111章 异动第15章 裂痕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踪(二)第111章 山雨欲来第100章 屠城之后第9章 计当缓行第五十四章 只手遮天第41章 军需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9章 李卓的反击第114章 逃离第62章 临战第十六章 夫人当家第10章 嫡争(一)第46章 不过空城第84章 尽歼第9章 也算承诺第50章 暗门之谋第18章 清君侧之忧第46章 控田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36章 徐州攻略第34章 秘仓第66章 梁成翼南逃第十一章 獠牙狰狞第55章 伏兵多时第51章 识时务第5章 幕僚第16章 谁能知心第62章 窥一斑第24章 行刺之谋第107章 疑兵之计第27章 西线告急第二十章 诱杀第2章 故人往事第75章 新仇旧恨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12章 荆州攻防第50章 暗门之谋第三十一章 论功待赏第74章 淮东军制第4章 备战粮荒第87章 风卷残云第55章 浙北军司第十九章 车藏银妆刀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105章 决心跟信心第67章 北地第41章 军需第78章 回崇州第61章 争银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72章 远交近伐第三十一章 论功待赏第154章 渡河第19章 兵乱抵定第118章 金蝉脱壳第31章 土地第109章 兵败长山岛第33章 渗透第53章 狱岛去留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谁来计(二)第38章 济南失守第12章 议兵第60章 偏师奇袭第70章 长乐王第70章 覆灭第11章 嫡争(二)第77章 吴党裂痕第57章 收复江西第82章 大败第七十四章 东市无赖第10章 淮西第107章 战起第5章 初袭第1章 王侯家事第60章 宫廷阴影第2章 镜儿湖驻营第58章 红袄妙女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二十二章 顾氏家人(一)第79章 深宅之事第105章 警告第31章 疑形第43章 溃不成军第114章 逃离第161章 汉水登高(一)第90章 劝进(二)第124章 北线第60章 宫廷阴影第1章 王侯家事第27章 西线告急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乱